- 我不是教你玩心計
- 林山
- 1858字
- 2019-01-05 04:38:59
達人糊涂學:有仇不報亦君子
智慧典藏:適度地克制,忍耐,在小事情上學會原諒別人,才能給各種繁雜的事情涂上潤滑油,助你走向最終的成功。
清朝畫家鄭板橋有一方閑章,其中“難得糊涂”四個字一經刻出,便立刻成了很多人津津樂道的座右銘。仿佛有許多人生的玄機一下子從這四個字里折射出了哲學的光芒。于是,這世上便有了“糊涂哲學”。其實,糊涂哲學并非鄭板橋的“獨門絕學”,古今中外一直有很多人以此而為樂并因此而受益。
克制讓人受益多
艾文斯是一位率性而為的人,而且一直堅持這樣的處世之道。
他心地不壞,但脾氣說來就來,也不管對方是什么樣的人,他說:“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覺得看別人的臉色過日子,太辛苦了!”很多時候,他不管對方處于一種什么地位、什么情景、什么樣的心情,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他不理解圓潤的好處,所有的一切都率性而為。
周圍的人都不怎么喜歡他,因為他從不考慮一句話出口的后果,常常讓人困窘不堪,唯一讓大家放心的是,他沒心機,不會害人。
但是,他卻害了自己。
有一天,他不知為了什么事,和上司在辦公室里大吼大叫,最后,他把桌子一拍,拿起公文夾往主管臉上一扔,大聲說:“我不干可以了吧!”
他并沒有辭職,因為他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但是,他再也沒有被重用過。當年的同事紛紛升了官,只有他還在原地踏步,做些無關緊要的工作。
這就是艾文斯率性而為的結果。
工作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足以令人心顏不開。每當不順心的時候,要懂得自我克制,慢慢把煩惱壓制下去,否則只會讓彼此受傷,氣氛沉重。都是要面子的,如果你不懂得自我克制,有什么說什么,勢必會傷害到別人的尊嚴威信,別人也自然不會給你什么好處。
像故事里的艾文斯,心直口快,常令人困窘不堪,雖然他本身是友好善良的,但他的舉止令人無法接受,大家也都對他印象不佳。至于那次在上司面前發脾氣,更不應該。上司之所以為上司,就是要管理下屬,一則靠權力,二則靠威信。既然你敢向上司發作,那就是要讓上司威信無存。不維護上司的威信會打破辦公室小環境里中人際關系的平衡——不懂得維護上司威信的人本身就是個不及格的員工。可以說,上司沒有把他辭退,已經是很給他面子了。面子給到此處已是盡頭,想要升職?不可能,不是我要卡住你,是你這暴躁的脾氣不勝任更高級的職位。敢于率性而為的人中不乏佼佼者,但是,總的來看,率性而為的人大都吃了性子的虧。假如他們能多克制一點,他們所做出的成就會更大,“性溫和,喜怒不形于色”才是恰當的為人之道。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他在精神上的需求,只是止于被尊重而已。人一旦率性而為,必然會與周圍人之間的關系緊張。這緊張將會給他帶來諸多不利與不便。或者說:率性而為是一種不尊重人的表現。
在世界還不是任憑自己擺布的時候,自己的言行舉止是難免和周遭環境要求有所沖突的。在別人讓自己煩惱的時候,其實自己也在令別人煩惱。這時候,需要的是雙方共同克制,各退一步,相互將就。
率性而為的成本太大,不是每一個人都承擔得起的。既然世界不能任由自己擺布,那就讓世界“擺布”自己吧。周圍的人都在克制忍讓,自己卻無所顧忌,對別人來說也是不公平的。
有仇不報亦君子
俗語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句話千百年來備受推崇。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更應該學會“有仇不報是君子”。有人恐怕會說這是糊涂、是怯懦,大丈夫應當像梁山好漢那樣有仇必報。只是,你可還記得,梁山好漢們報仇之后又得到了什么結果?
看了這個“糊涂”“怯懦”的故事,你或許會有所頓悟。
公元23年,反對王莽的綠林軍內部為了爭權,謀殺了劉秀的哥哥。劉秀得知后,從外地趕回“請罪”,閉口不談他兄弟倆在昆陽大戰中的功績,不為哥哥服喪,也不與哥哥手下的將領交談,在綠林眾將面前談笑自如,絲毫看不出悲哀的樣子。這樣,終于蒙蔽了當時被綠林軍擁立為帝的劉玄和謀殺了他哥哥的將領,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以致后來劉玄等還放心地讓他去河北進行招撫工作。劉秀謀得機會擁兵自立,后來打垮了綠林軍,自己當了東漢開國皇帝。
就這樣,裝一時糊涂,不僅保全了性命,還成就了劉秀的江山。
如果你此時正在為是否應該“報仇”傷腦筋,或者在思考該以怎樣的手段“報仇”,不妨先來看看一個人要“報仇”所需的投資。

“報仇”之事投資頗大,而且還不一定達到目的;不管報得成或報不成,只要心里想著“報仇”這件事,那么自己也會元氣大傷,因此我們才說“有仇不報是君子”。人生不過百年,可是有好多人都把這短暫的時光用在與人的鉤心斗角上。我們不可能知道人在臨死前是否后悔做這些于人于己都無益的事,但那些成功者的胸懷與氣概,不能不使我們在還沒有醒悟的今天做一下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