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神骨
人的精神狀態主要反映在兩只眼睛中,人的骨骼豐俊主要表現在一張面孔上,故“神骨”鑒乃識人的第一要訣。
【原文】
語云:“脫谷為糠,其髓斯存”,神之謂也。“山騫不崩,唯石為鎮”,骨之謂也。一身精神,具乎兩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論形骸,文人先觀神骨。開門見山,此為第一。
【譯文】
古人說:“去掉稻谷的外殼,則稻谷的精髓就會顯露無遺,它并不會因外殼的脫落而改變自己的本質。”稻谷的精髓體現在人身上,就是一個人精神狀態的好壞。古人又說:“山岳表面的泥土雖然經常因雨水而流失,但并不會因此而崩塌破碎,因為堅硬的巖石才是支撐它的主體。”這里所說的“鎮石”,就好比是人身上最堅硬的那部分骨骼,支撐著人的整個身軀。一個人的精神狀態,主要通過兩只眼睛表現出來;一個人的骨骼豐俊,主要通過他的面孔表現出來。察看其他各類人員時,不但要看他們的內在精神狀態,更要注重考察他們外在的體勢情態。以文為主的有識之士主要看他們的精神與骨骼,這就如同運用開門見山的方法來察人知人,所以精神和骨骼是觀人的第一要訣。
何為神骨
去掉外殼的稻谷,其暴露出來的大米本質不會有絲毫改變,流失浮土的山岳,其巋然不動的內部巖體不會輕易崩塌,前者為神,后者為骨,兩者共同構建起事物的最終形態,閱人時前者潛藏于人的眼睛中,后者隱跡于人的骨骼里。

眼睛的背叛
奸邪的人常隱藏起自身的本來面目含而不發,但只要細心辨別,混雜于人群中的他們還是有跡可循的。

【原文】
文人論神,有清濁之辨。清濁易辨,邪正難辨。欲群邪正,先觀動靜;靜若含珠,動若木發;靜若無人,動若赴的,此為澄清到底。靜若螢光,動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靜若半睡,動若鹿駭,別才而深思。一為敗器,一為隱流,均之托跡于清,不可不辨。
【譯文】
文人在研究、觀察人的精神時,經常把“神”劃分為清純與混濁兩類。精神的清純與混濁是比較容易分辨的,但精神的奸邪與忠直卻是難以分辨的。如果想分辨一個人的奸邪或忠直,應先看他處于動與靜兩種狀態下的表現。處于靜態時,目光顯得安詳沉穩,就像閃亮的珍珠一般;處于動態之時,目光顯得靈活敏銳,如同春木發芽般活潑。安靜時,目光明清沉穩,旁若無人;動態時,目光鋒芒外露,如蓄勢待發的箭,這兩種便屬于精神澄明清澈的純正的狀態。處于靜態時,目光如螢火之光般微弱,閃爍不定;處于動態時,目光如流水般游移不定,這兩種眼神多是偽裝假飾的神情,或是居心叵測的神態。處于靜態時,目光半睡半醒;處于動態時,目光如驚鹿般惶惶不安,這兩種目光多是具有個人所長卻不走正道的神態,或是心有不光彩的心思怕被發現的神情。具有前兩種神情的人一生行事多失敗,而具有后兩種神情者則多是含而不發的人,但他們的神情都屬于邪。可是它們卻混雜在清純的神情之中,這是常人必須認真辨別的。
【原文】
骨有九起:天庭骨隆起,枕骨強起,頂骨平起,佐串骨角起,太陽骨線起,眉骨伏犀起,鼻骨芽起,顴骨若不得而起,項骨平伏起。在頭,以天庭骨、枕骨、太陽骨為主;在面,以眉骨、顴骨為主。五者備,柱石之器也;一,則不窮;二,則不賤;三,則動履稍勝;四,則貴矣。
【譯文】
人的貴骨有九種隆起的姿勢:天庭骨豐盈飽滿;枕骨充實顯露;頂骨平正而突兀;佐串骨如犄角般向上傾斜著,延伸到發際;太陽骨呈直線上升;眉骨骨棱顯而不露,隱約好似犀角平伏在那里;鼻骨形狀如同蘆筍竹芽,挺拔而起;顴骨力勢兩全,不陷不露;項骨平伏厚實,隱約可見。頭部骨相,主要看天庭骨、枕骨、太陽骨三處;面部骨相,主要看眉骨、顴骨兩處。如果以上五骨完美無缺,那這樣的人必將是國家的棟梁之才;如果只具備其中一種,那這樣的人一生就不會貧窮;如果能具備兩種,那這樣的人一生不會卑賤;如果能具備三種,那這樣的人只要奮發而為,定能得到富貴;如果能具備其中四種,那這樣的人就會擁有榮華富貴。
貴骨之說
人的貴骨有天庭骨、枕骨、頂骨、佐串骨、太陽骨、眉骨、鼻骨、顴骨、項骨九種隆起的姿勢,其中頭部骨相的天庭骨、枕骨、太陽骨以及面部骨相的眉骨、顴骨如完美無缺,則必成國家棟梁之才。

【原文】
骨有色,面以青為貴,“少年公卿半青面”是也。紫次之,白斯下矣。骨有質,頭以聯者為貴。碎次之。總之,頭上無惡骨,面佳不如頭佳。然大而缺天庭,終是賤品;圓而無串骨,半是孤僧;鼻骨犯眉,堂上不壽。顴骨與眼爭,子嗣不立。此中貴賤,有毫厘千里之辨。
【譯文】
骨骼的顏色是不同的,面部顏色以青色最為高貴。古語所說的“少年公卿半青面”就是這個意思。黃中透紅的紫色比青色要差一些,面似枯骨的粉白色是最不好的顏色了。骨有一定的氣勢,頭部骨骼以相互關聯、氣勢貫通最為高貴,互不貫通、支離散亂是略低一等的。總而言之,如果頭上沒有惡骨,即使再好的面骨也是比不上頭骨的。但是,頭大天庭骨卻不豐隆,也終究是卑賤之人;如果頭圓但佐串骨隱伏不見,很可能要成為僧人;如果鼻骨與兩眉相抵觸,父母就不會長壽;如果顴骨貼近眼尾而顴峰凌眼,就會后繼無人。富貴與貧賤的差別,在此處如毫厘之短與千里之長,是非常明顯的。
【點評】
每每我們新認識一個人,初次見面就會對他有一個基本印象,人們常把這叫第一印象。這個第一印象既鮮明又牢固,決定著我們以后對此人的態度。
但現在普遍認為,第一印象雖然很重要,但往往并非是正確的。比如說,我們看見一個其貌不揚的人出現在我們面前,可能覺得他就是一個普通人,認識他也沒什么特別重要的意義,所以態度也就冷冷淡淡,但后來才得知,原來他是某某公司的經理總裁。又比如說,我們看到一個美女裊裊娜娜地向我們走來,立即為她的氣質所吸引,但隨著雙方交往的深入,我們卻失望地發現她是一位“金玉其外”的花瓶。所以心理學家認為,通過第一印象來識人、用人,帶有很大的局限性,要盡量避免因為第一印象的錯覺而造成用人上的失誤。
第一印象的形成,往往是根據對方的相貌、姿態、儀表和服裝等形成的印象,但這些外在的條件,往往都會帶有很大的偶然性,這就決定了我們對他人所形成的第一印象往往不夠客觀、不夠全面。
怎樣才能全面而準確地看出一個人的性格和品行?曾國藩提出的以“神骨”相人法就很值得我們借鑒。
“神骨”是什么?“脫谷為糠,其髓斯存”;“山騫不崩,唯石為鎮”。意思是說,去掉外殼的稻谷,其精髓就露出來了,它并不會因為少了這一層外殼就不是稻谷了,這里的“精髓”就是稻谷之所以是稻谷而不是其他的本質所在,它就是稻谷的“神”;山岳表面的泥土常常被雨水沖刷走,這樣支撐山岳的巖石就露出來了,但山岳并不會因為少了表面的泥土而分崩離析,而起支撐作用的巖石就是山岳的“骨”。
也就是說,稻谷中沒有大米,就像一個人沒有精神;山岳中沒有石頭,就像一個人沒有了最堅硬的骨頭,所以神骨對人的重要意義,可見一斑。這是與第一印象不可相提并論的,一個人可以換掉服裝、甚至可以通過整容換張臉來改變我們對他的第一印象,但他的精神,他的氣骨,是無論怎樣也換不掉的,因此這就成為我們認識人的關鍵所在。
具體到人身上,神和骨具體是指什么?“一身精神,具乎兩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是能直接反映一個人精神狀態的器官;而面孔就是人的門面,它最能體現一個人的骨骼是否豐俊。
不能不說曾國藩觀人是細致入微的。平常我們認識一個人、了解一個人,也會主動對此人多多觀察,但多停留在表面,只是看看他外觀特征而已,只有極個別人才喜歡觀察別人的眼神,觀察別人頭骨的習慣更是少而又少了。戲劇舞臺上的化妝就是根據這個道理來詮釋角色的。比如說,有的演員就喜歡用眼神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觀眾往往也是通過這些眼神來判斷他們的性格,比如說一個扮演一肚子壞水的店小二或者土財主,他在動什么歪腦子的時候,眼睛總是滴溜溜轉;扮演小丫鬟的演員被人審訊,在表現左右為難而又誠惶誠恐這種復雜心理時,也往往是通過游移不定的眼神來傳達給觀眾。
強勢的第一印象
社會心理學將人際交往中初次見面所形成的印象在形成人物總體印象中所產生的影響占據著較大比重的現象稱為“首因效應”,即第一印象。

當然,我們都知道,戲劇都是夸張的,演員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便于觀眾理解劇情。現實生活卻不是這樣的。比如說,有時候,一個人越是安詳沉穩,眼神越是無辜,他可能越是壞人。我們看電視劇《黑洞》里的聶明宇,在公眾眼里,他就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一個有愛心的慈善家,一個充滿藝術氣質的儒商,一個好丈夫。但仔細觀察,當劉振漢質問聶明宇有沒有做過虧心事時,他卻目光游移閃爍不定,不肯作出正面回答。類似的還有《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愛人》中的龍小羽,開始在大家面前他也是一位純潔如天使般的人物,但最后被律師問到痛處時,卻也不敢再抬頭正眼直視。

化妝
人們可以通過換掉服裝,甚至化妝、整容來改變或美化其帶給人的第一印象,但人既有的精神與氣骨是永遠無法真正改變的,而這就是我們認識人的關鍵所在。
也就是說,在現實生活中,目光淡定眼神迷離的人,多是有故事、讓我們猜不透的人。相反,經常用眼神來表達自己情感的人,比如說焦急、喜悅、活潑等情感,就越是容易被理解、被掌握的人。所以有些人就更喜歡跟直腸子人打交道,不喜歡跟諱莫如深的人交往,前者讓我們感到輕松和安全,后者令我們沒有把握。相信這也是大多數人的生活習慣。
怎樣才能判斷一個人是否容易交往?其實有時候我們自己也能通過相處感覺出來,誰讓我們感到輕松、誰讓我們感到害怕。但如果是剛認識一個人,初次見面,我們就不容易把握這一點了。在此,曾國藩也講了一些這方面的識人準則,今天看來,多數還是比較準確的。
曾國藩說:“欲辨邪正,先觀動靜;靜若含珠,動若木發;靜若無人,動若赴的;此為澄清到底。”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說,若想知道一個人是正人君子還是卑鄙小人,就要先觀察對方眼神的動靜狀態。若一個人安靜的時候眼神安詳,像嵌著一顆珍珠一樣沉穩,行動的時候目光靈活,像春木發芽一樣活潑;或者安靜的時候,目光安靜,旁若無人;行動的時候有爆發力,像蓄勢待發的箭。具有這些特征的人,都是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我們可以放心地與他們交往。
“靜若螢光,動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靜若半睡,動若鹿駭,別才而深思。”這是另外兩種人,他們安靜的時候,目光像螢火所發的光那樣微弱,并且閃爍不定;活動的時候,目光像流水那樣游移,有這兩種眼神的人,就是小智小奸之人,一生成不了什么大器。若安靜的時候目光看什么都很不經意,像要睡著一樣,活動的時候像受了驚嚇的小鹿,目光惶惶不可終日,有這兩種眼神的人,很可能是心中有不光彩的事擔心被人知道,這種人多會把自己隱藏得很深,含而不發。總體來說,人的眼神只要有了這些特征,他就不是一個胸懷坦蕩的人。我們在與這類人交往的時候,哪怕他的神情非常認真嚴肅、在眾人面前表現得非常謙卑,也要特別小心,提防他有什么別的心思。
僅僅知道相人的原則是不夠的,還要能夠靈活應用,因為越是奸佞的小人,越善于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歷史上的王莽,他之所以臭名昭著,并不僅僅是因為他謀權篡位,還在于他故意裝成一副很容易交往的樣子欺騙周圍人的感情,隱藏自己的真實目的,所以人們便以“沽名釣譽”來諷刺他。如果當時人人都長了一雙慧眼,都會通過細枝末節來辨人識人,那么人們一定會看到他狡詐的眼神,讓他的陰謀無法得逞。
遺憾的是,壞人的陰謀往往都會得到實現,原因就在于他很善于隱藏自己,所以我們看電視、電影,壞人往往到最后才露出自己的本來面目。這是因為,我們大家掌握的相人方法還是不全面的,前面那些識人準則,如果碰到一個非常善于掩飾自己的人,根本用不上。
眼神識人入門
人際交往過程中,一個人是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還是無恥齷齪的卑鄙小人,通過對方眼神所傳達的信息,人們即可做出簡單的初步判斷。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曾國藩又說了,這些原則要靈活運用才能發揮其功效。怎樣運用?曾國藩并沒有直截了當地告訴人們,而是說道,精神在“抖擻處易見,斷續處難見”,即人在精神振作時容易表現出來,若是“斷續”的精神,就比較難發現。這一句話稍微有些難理解,大意是說,有的人精神不充沛,氣脈不足,他就免不了重新抖擻精神振作,這一抖擻,就暴露出他氣脈不足的樣子,人們就容易發現他的不足之處。而有的人,明明精神充足,卻要裝出一副萎靡不振的樣子,這時候人們就無法判斷他的真實狀況。通俗地講,才能有限的人,如果遇到能力不及的事情,就很容易暴露出他的缺點;刻意掩飾自己才華而示弱的人,我們就很能判定他是否是位有才能的人。

小人
目光黯淡、眼神迷離、游蕩,神色惶惶,此類人心中多有不光彩的事擔心被人知道,故把自己隱藏得很深,含而不發,應小心提防。
要想弄明白別人是否真正是位有才之士,就要等到恰當的時機。道教徒有“收拾入門”一說,意思是收拾好東西準備入室修煉,這時必須心無任何雜念,一心準備精心修煉。人在生活中當然也會有這種心無雜念的時候,這種情況下展現出來的就是一個真正真實的自己,我們考察一個人,就要抓住這個時機。
具體來說,考察每個人的時機是不同的。對于平常小心翼翼者,就要在他精神不足、能力不夠的地方考察他,這是為了考察他的氣概。如果這時候他一改以往做事縝密的習慣,變得疏漏百出,說明他實際上是一個表面上小心實際上粗心的人,不值得托付重任。對于平常率直豪放的人,要從他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上來考察,這是為了考察他的心思是否縝密。他若粗中有細,做事一絲不茍,說明他是一個慎重周密的人,只是我們被他平常大度豪放的樣子給蒙騙了。所以說這兩種似乎在表面上很容易看透的人都是最容易掩飾自己的,一般不仔細觀察就很難發現他們的本質。因此別人若想弄明白他們的內心世界,就可以從二者對于“不了處”或“做了處”時所表現的態度、情態上來判斷。
曾國藩的文章寫到這里,可謂推理嚴密,論證科學充分,為此他提出的一些觀點也很值得我們借鑒。比如剛說過的怎樣辨別人才的方法就可為我們所用。
如果想要考察一個員工是否真有能力,就可以給他一些高難度的工作,他若完美地完成了,他就是一個好員工,是一個“大膽者”,慎重周密。相反,他若平常總是表現得很能干,但在關鍵時刻卻出了漏子,這就說明他就是一個“小心者”,遇到困難就“疏節闊目”,還不能重用。

辨人識人的最佳時機
奸佞的小人最善于偽裝、隱藏自己的真實意圖,然百密必有一疏,逢能力不及、疲于奔命時,無暇掩飾的細枝末節終將其弱點暴露,即是辨人識人的最佳時機。
遺憾的是,他最后所提出的通過看骨相人的方法,就屬于糟粕了。比如,他說人的頭部和臉部有五種貴骨,若全部完美地隆起,此人必是國家棟梁;隆起一個,此人一生不會貧窮;隆起兩個,此人一生不會成為卑賤之人……依次隆起的數目不同,人的命運也會不同。現在我們知道了,一個人的骨頭長相如何,完全受遺傳和后天發育的影響,與個人命運無關。他這里的說法,迷信色彩偏重,不能成為相人的依據。后面他還提到通過面色相人,更是沒有根據。今天,我們有時候也通過觀察一個人的面色推測他的生活處境,比如說他面帶菜色,肯定就是生活得不夠好,營養不良;面色發黃或者發白,說明他血氣不足,營養不均衡,多少也能說明他的生活狀況。但這些與曾國藩所提的青色尊貴、紫色次之、白色更次是不一樣的,所以曾國藩所提的這一套也不足為信。
總之,通過神骨來認識一個人,總體來說要比通過第一印象來斷定一個人的人格,要準確得多,值得我們借鑒,但也僅限于“神”這一方面,他所提倡的通過骨和面相識人,無異于瞎子摸骨算命,沒有任何科學道理,大家僅作娛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