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培根談時間:請珍惜生命的每一分鐘
- 因為不完美,生命總有無限可能:每天讀點培根
- 葉舟
- 9290字
- 2017-04-06 16:58:11
善于選擇要點就意味著節約時間,而不得要領的瞎忙,卻等于亂放空炮。
時間是衡量事業的標準
時間是衡量事業的標準,如同金錢是衡量貨物的標準。
——培根
培根說:“時間是衡量事業的標準。”很多人會問:如何用時間去衡量事業呢?這個標準是什么呢?其實,這個標準就在于你搞定時間的水平如何。我們在贊嘆成功者的成就大小時,實際上是使用了時間的尺度。成功者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出了超越常人的貢獻,這是他們的偉大所在。我們贊嘆愛迪生的偉大,也常常想到他一生中的1000多項科學發明;我們贊嘆莎士比亞的偉大,也常常離不開他一生寫了600多萬字的著作。他們之所以取得如此驚人的成就,其中一個關鍵就是從不浪費時間。
有一個年輕人找到了一份替鎮政府看門的工作。由于工作太輕閑,他不想就此虛度光陰,于是選擇了又費時又費工的打磨鏡片當作自己的業余愛好。就這樣,他磨呀磨,一磨就是60年。他是那樣的專注細致和鍥而不舍。他的技術已經超過專業技師了,他磨出的復合鏡片的放大倍數,比他們的都要高。
借著他研磨的鏡片,他終于發現了當時科技尚未知曉的另一個廣闊的世界——微生物世界。
從此,他聲名大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巴黎科學院院士的頭銜。就連英國女王都到小鎮拜會過他。
創造這個奇跡的小人物,就是科學史上鼎鼎大名的荷蘭科學家萬·列文虎克,他老老實實地把手頭上的每一個玻璃片磨好,用盡畢生的心血,致力于每一個平淡無奇的細節的完善,終于他在他的細節里看到了他的上帝,科學也在他的細節里看到了自己更廣闊的前景。
用60年時間來換取一個偉大的發現,人們都會說:“值!”但真要一個人花上60年的時間來專注某件事情,有幾個人能做到呢?一生能做好一件事也并非易事。
實力雄厚、目光遠大、刻苦耐勞的事業家,也是珍惜時間、默默做事的人,他們從不多耗費一點一滴的寶貴時間。
在富蘭克林報社的商店里,一位猶豫了將近一個小時的男人終于開口問店員:“這本書多少錢?”
“一美元?!钡陠T回答。
“一美元?”這人又問,“你能不能少要點?”
“它的價格就是一美元?!背艘酝?,沒有別的回答。
這位顧客又看了一會兒,然后問:“富蘭克林先生在嗎?”
“在,”店員回答,“他在印刷室忙著呢?!?
“那好,我要見見他。”這個人堅持一定要見富蘭克林。于是,富蘭克林就被找了出來。這個人問:“富蘭克林先生,這本書你能出的最低價格是多少?”
“一美元二十五美分。”富蘭克林不假思索地回答。
“一美元二十五美分?你的店員剛才還說一美元一本呢!”買書人不解地問道。
“這沒錯,”富蘭克林說,“但是,我情愿倒貼給你一美元也不愿意離開我的工作。”
這位顧客驚異了。他心想,算了,結束這場自己引起的爭論吧,他說:“好,這樣,你說這本書最少要賣多少錢吧?!?
“一美元五十分?!?
“又變成一美元五十分了?你剛才不是還說一美元二十五分嗎?”
“對!”富蘭克林冷冷地說,“我現在能出的價錢就是一美元五十分?!?
這人默默地把錢放到柜臺上,拿起書出去了。
我們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因而時間十分珍貴。對于有志者,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成功的砝碼,因此,浪費別人的時間就等于謀財害命。我們都應該好好利用自己的時間,也好好珍惜別人的時間。
據說,培根任英格蘭大法官的時候,每天總是準時來到辦公室,下午按時下班。他通常與許多員工在一個辦公室里一起工作,這樣他可以隨時指揮手下的員工,按照他的計劃去做事。如果你走進他的辦公室,很容易見到他,但是如果你沒有重要的事情,培根是絕對不會歡迎閑聊的拜訪者。他能夠準確地判斷一個人說話的時間,所以他對那些耗費別人寶貴時光的人是不能容忍的。
成功的人不會浪費時間,他們把點點滴滴的時間都看成是浪費不起的珍貴財富,把人的腦力和體力看成是上蒼賜予的珍貴禮物,絕不隨意地浪費掉。
要盡善盡美就要統籌兼顧
合理的安排時間,就等于節約時間。
——培根
有些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可謂屢見不鮮:昨天你忘了拿電腦,上周你忘了帶公文包,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你竟記不住客戶的名字。你不禁大聲埋怨自己:瞧我這記性,真糟糕!
不知你想過沒有,這些都是你沒有做到時間上的統籌兼顧的后果,不僅浪費了很多時間,而且也給自己帶來了不便和尷尬,從而嚴重影響你的生活和學習。
如果我們把這些生活瑣事進行合理安排,把你的時間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一下分配,盡量做到統籌兼顧,那么,不但能節省時間,同時也能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做出一定的成績來。
培根在任大法官的時候,手下有一位叫蒙斯娜的工作人員,她的熱情和周到讓他實在感動,他說蒙斯娜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會安排時間的人。為此他與蒙斯娜進行了一次長談。
蒙斯娜說,自己的母親是一個凡事要求盡善盡美的人,她不能原諒任何一件事沒有做好。起初,蒙斯娜認為這是一種很可怕的教育方式,但事實上,在母親的影響下,她從小就懂得一個道理,要想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就必須學會統籌安排好時間。
上大學后,有一天上課老師問了蒙斯娜一個簡單的問題,她第一遍沒聽懂,第二遍聽懂了,卻不知道該怎么回答,于是僵在課堂上。老師讓她坐下,她難受極了,覺得很丟臉,不坐也不說話,頑強地忍著眼淚不流下來。她這才知道自己的成績跟別的同學比起來存在很大的差距。
老師接著上課,而蒙斯娜整整站了一節課,什么也沒聽進去。下課后,她跑到后院的操場上大哭了一場。之后她下定決心,一定要成為最好的學生。她決定好好統籌安排自己的時間,充分利用每一分鐘。她非常用功,每天早起晚睡,清晨5點起床,不管多冷,對著大樹大聲地念,大聲地背,把頭一天學的東西翻來覆去地弄好幾遍,直到完全掌握才去吃早餐。
就這樣,四年以后她終于以全年級第一的好成績畢業,之后被分配到了英國皇家法院做了一名秘書。
到了法院,她把法院所有人的名字、工作職責甚至連他們家屬的名字都記得滾瓜爛熟。有時候有些人來法院不知道該找誰,她也會多問問,盡量幫助他們準確地找到人。慢慢的,法院人員要是有事外出,并不是告訴他們的助理,而是告訴蒙斯娜會有誰來拜訪,有什么事情需要轉告或處理,她成了全面負責的留言臺,不止是公事,有時候私事也委托她通知傳達。她也越做越來勁,不怕煩,不怕累,就怕沒事干閑著浪費時間。
就這樣,蒙斯娜合理地利用好每一分鐘,凡事都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盡量做到盡善盡美,不但贏得了法院所有人的表揚,還榮升為二等秘書。
蒙斯娜每一天都在精心地進行統籌安排,為的是把工作做好,這也為她良好的人際關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培根在《論人生》中說道:“在人的一生中,經常要同時做很多事情,想做到盡善盡美,對大部人來說是很難的。但是如果你做到了統籌兼顧地安排時間,就不可能不成功。不會統籌兼顧、面面俱到地安排時間,往往就會浪費生命中寶貴的時間,更沒有什么高效能可言了?!?
任何時候都要做到統籌兼顧地利用時間,否則你就不會發現、利用一些“零碎”“隱藏”的時間,甚至還會浪費時間。只有把時間分分秒秒都進行合理地分配,才會取得優異的成績,為自己的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也才能向更大的成功者靠攏。
抓住機會出現的一瞬間
幸運的時機好比市場上的交易,只要你稍有延誤,它就將掉價了。
——培根
很多人在期待機會,但他們卻只在癡等著機遇,他們不知道在癡等的時候,機會有時會與他們擦身而過。其實,現實中處處有機會,只是很多人忽視了他們。當你參加了某公司的招聘面試時,你已經有了成為他們員工的機會;當你成為某酒店的服務員時,你已經有了成為酒店經理的機會;當你成為公司的骨干時,你已經有了做老板的機會;當你成為一個老板的時,你已經有了成為富豪的機會……而成功的關鍵,都是源于抓住眼前的機會。
一個人被洪水逼到了岌岌可危的房頂,但他很坦然,因為他相信上帝會來救他的。
一塊大木頭漂了過來,他卻無動于衷,因為他相信上帝會來救他的。
過了一會兒,他又看見一艘救援的皮艇,他沒有呼救,因為他相信上帝會來救他的。
不久,他看見一架救援的直升機,他也沒有呼救,因為他相信上帝會來救他的。
他被洪水淹死后來到上帝面前責問道:“我對你如此的忠誠,在我面對死亡的時候你為何見死不救?”
上帝回答:“我先給你派去一塊木頭,又給你派去皮艇和飛機,是你自己不愿上去的,這哪能怪我呢?”
很多人也和這個人一樣對待眼前的機會,他們把老板看成給予自己機會的上帝,總希望他把機會砸到自己的頭上,殊不知上司時常會給員工機會,只是他們不知道抓住而已。一份工作會隱藏很多機會,但不善于抓住機會,那些機會也不過是過眼煙云。牛頓從落在他頭上的蘋果這一現象里發現萬有引力規律;細菌學專家在發霉的培養液里發現了青霉素;愛迪生在千余種材料中找到適合做燈絲的材料……這些成功在旁人眼里無一不是巧合,但數千年來不知有多少人被蘋果砸中過,不知有多少人見過發霉的物品,不知有多少人與各種金屬材料、植物纖維打過交道,但他們發現不了萬有引力規律、青霉素和燈絲,并不是沒有機遇,而是他們沒有抓住機遇。
1602年,伊麗莎白去世,詹姆斯一世繼位。由于培根曾力主蘇格蘭與英格蘭的合并,受到詹姆斯的大力贊賞,培根因此平步青云,扶搖直上。
1602年培根受封為爵士,1604年被任命為詹姆斯的顧問,1607年被任命為副檢察長,1613年被委任為首席檢察官,1616年被任命為樞密院顧問,1617年提升為掌璽大臣,1618年晉升為英格蘭的大陸官,授封為維魯蘭男爵,1621年又授封為奧爾本斯子爵。但培根的才能和志趣不在國務活動上,而在對科學真理的探求上。這一時期,他在學術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并出版了多部著作。
詹姆斯一世繼位是培根一生最大的機會,他抓住了。在《培根隨筆》中有這樣一段話:“機會的得到,在于人們主觀努力;機會的失去,是由于人們的不努力;機會能否抓住,關鍵在于一個人的努力。只有正確認識努力與機遇的關系,才能使自己認識機遇、抓住機遇,從而獲得成功。要想把握住機會,就必須客觀地認識自己和周圍的事物,正確看待自己的工作。要努力改善自身,否則你永遠看不到機會,永遠不會覺得自己會獲得成功?!?
有一個在醫學院就讀的年輕人,進了一家知名的大醫院實習,更幸運的是,他在一位非常有名的外科醫師手下實習。年輕人早就仰慕這位醫師,希望自己能從這位專家那里學到一些做高難手術的技巧。于是有一天,他問醫師:“我能看你做手術嗎?”
醫師看了他一眼,說:“可以,明早7點半,我有一個手術?!?
年輕人遲疑了一下,因為他通常早上起得比較晚,7點半對他來說有些早,不過他還是對醫師點了點頭。第二天,他沒有按時來到手術室,醫師做完手術走進辦公室,發現他坐在那里。
“你去了哪里?”
“我睡過頭了,起來一看,已經晚了?!彼卮鹫f。
“下次一定注意?!贬t師說道。
“好的?!?
可是,一連幾次,他都沒有來,再次碰見醫師的時候,他問醫師:“你下午有沒有手術,如果有,下午我比較方便一些。”
“對不起,我總在早上做手術。我要挑病人最好的狀態,早晨剛醒是最好的時間。”
“哦……”
之后,醫師再也沒有向他發出過邀請。
作為一名實習醫生,能和一位自己早就仰慕的著名醫師學習,這是提高自己醫術的好機會。可是,這個年輕人卻改不了愛睡懶覺的習慣,也不能為病人設身處地地著想。于是讓這眼前的機會白白地溜走了。
從哲學的角度看,主觀努力是內因,機會是外因,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能否抓住機會,利用好機會,最重要的在于一個人的勤奮努力。所以,我們要激勵自己去抓住機會:每天把要做的事都提前準備好,不浪費每一次機會,要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一旦機遇出現的時候,你就會有足夠的能力和基礎抓住它。每一天的工作都會有提供機會的可能:它讓你結識他人,也讓他人認識你;能讓你得以了解信息、獲得友誼、開發人脈資源和發展自己……在生活中,機會會無數次地光顧你。機會是屬于每一個人的,但是,你若不能及時地抓住它,它就會瞬間即逝。抓住眼前的機遇,它會幫助你在苦苦的跋涉中來一次大的飛躍。
合理安排時間有助于成功
在適當的時候去做事,可節省時間;背道而行往往會徒勞無功。
——培根
科學安排時間的能力是一個成功人士必備的基本素質。可許多人覺得,提高效率沒有錯,但不能不顧條件和環境制約,主張一切“慢慢來”。明明三下五除二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到了某些人那里卻非得拖個少則幾天,多則半年,使許多事情事倍功半。究其原因,在于許多人心中缺乏時間概念,沒有一個明確而高效的工作方式、方法。時代已進入到市場經濟、信息時代,任何陳舊的想法都應當主動拋棄?,F代社會的競爭是能力的競爭,是學識的競爭,也是效率的競爭。只有懂得合理安排自己時間的人,才有可能在效率上勝人一籌。
弗雷德里克·泰勒,在貝德漢姆鋼鐵公司擔任科學管理工程師的時候,就曾以事實證明了這個道理。泰勒選了一位名叫施密特的先生,讓他按照馬表的規定時間來工作。有一個人站在一邊拿著一只馬表來指揮施密特:“現在拿起一塊鐵,走……現在坐下來休息……現在走……現在休息?!彼^察過,工人每人每天往貨車上裝大約12.5噸的生鐵,而且中午時就已經筋疲力盡了。在對所有產生疲勞的因素做了一次科學性的研究之后,泰勒認為這些工人不應該每天只運12.5噸的生鐵,而應該每天運到47噸。照他的計算,他們應該做到目前成績的四倍,而且不會疲勞,只是必須要運用合理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一邊休息,一邊工作。
結果可想而知,別的人每天只能裝運12.5噸的生鐵,而施密特每天卻能裝運到47.5噸生鐵。而且弗雷德里克·泰勒在貝德漢姆鋼鐵公司工作的三年里,施密特的工作效率從來沒有降低過。他之所以能夠做到,是因為他在疲勞之前就有時間休息:每個小時他大約工作26分鐘,而休息34分鐘。他休息的時間要比他工作的時間多,可是他的工作成績卻差不多是其他人的四倍!他用事實證明,對于從事體力勞動的人來說,如果休息時間多的話,工作效率也會很高。
其實,每一個杰出的人都善于把握時間、運用時間,在最短的時間內做最多的事情。美國一所大學的科研人員對3000名大學生做過調查,發現凡是善于安排時間的學生成績都很優秀。有時,成功與否的界限就在于怎樣分配和利用時間。許多人往往認為,不過是幾分鐘、幾個小時的時間嘛,有什么了不起,實在不行明天再去做。但是,這就是杰出者與平庸者對待時間態度上的根本差異。
培根請了一位助手幫他整理書稿,助手寫了一份工作計劃,培根批準了他的計劃,并問道:“那么你什么時候開始呢?”
“明天開始?!敝终f。
培根一聽,批評他說:“為什么不今天開始呢?就是現在!”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培根是非常珍惜時間的。
據說在培根創作的巔峰期,他的時間表是:從半夜到中午創作,就是說他每天會在椅子里坐十二個小時,努力創作和修改,然后中午到下午四點校對書樣,五點鐘用餐,五點半才上床,而到半夜又起床工作。
有句話說得好:“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可以看出一個人未來的發展。”一個人要做大事,成就一番事業,沒有好的習慣是不行的。嚴格遵守作息時間,科學合理安排時間,可以使我們在學習、工作時精力更集中,效率更高。因此,生活有規律對學習、工作和保護神經系統以及整個身心健康都很有益處。
要牢牢抓住每一天
時間乃是最大的革新家。
——培根
在《培根隨筆》中有這樣一段話:“聰明的人會珍惜過好每一個今天,不浪費今天去追憶昨天、幻想明天,那么到達生命終點時,成功者也毫無遺憾。時間并不能像金錢一樣可貯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我們所能夠使用的只有被給予的那一瞬間,也就是今天、現在?!笔堑模プ∶恳粋€今天,你就抓住了全部。
勇敢聰明的人從不因一時的失意而喪失前進的勇氣,也不會因此對自己失去了信心,他們會在日志上寫道:“就在今天,你也可以成為現在所處環境的朋友。意志薄弱、沒有信心、感到厭煩等情緒問題都不必去理它,早上一覺醒來就用冷水摩擦你的臉。不要記掛明天、后天的事,只需要好好地充實‘今天’,這點應該很容易做得到。只要你切身實行‘僅僅今天’,那么一切都會改變?!?
聰明人會將這個“僅僅今天”的概念廣泛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諸如痛苦、病痛、厭惡的事也只要在“僅僅今天”忍耐而已。明天可能無法忍耐,但是起碼在“僅僅今天”已經忍耐過去了。
“毋須為明日煩惱憂慮,只須全力以赴地生活在今天。”以這種方式生活做事,對我們的人生可能會產生難以估計的力量。
昨天是一張作廢的支票,明天是尚未兌現的期票,只有今天是現金,是有流通性的價值之物。如果不抓住今天,所有的希望都會被消磨,從而在懶散消沉中流逝。
再者說,與其費盡心思把今天可以完成的任務拖到明天,還不如用這些精力把工作做完。任務拖得越久就越難完成,做事的態度就越是勉強。今天能完成的工作,被推遲幾天或幾個星期后,就會變成負擔。在收到信件時沒有馬上回復,以后再揀起來回信就不那么容易了。許多大公司都有這樣的制度:所有信件都必須當天回復。只有今天,更近一步來說,就是珍惜現在的每分每秒,并且,珍惜時間并不只是珍惜你自己的時間,更意味著你要珍惜別人的時間。
“一個人如果根本不在乎別人的時間,”賀拉斯·格里利說,“這和偷別人的錢有什么兩樣呢?浪費別人的一小時和偷走別人五美元有什么不同呢?況且,很多人工作一小時的價值比五美元要多得多?!?
培根在任英國法官時,有時候相約一起吃飯的同僚遲到了,這個時候培根就會自顧自地吃飯而不理睬他們,這使他們感到很尷尬。培根經常這樣說:“我的表從來不問客人有沒有到,它只問時間有沒有到。”他的秘書找借口說,自己遲到的原因是表慢了。培根回答說:“那么,要么你換一塊新表,要么我換一個新秘書。”
如果每天的太陽落山的時候能勇敢地拍著胸脯子自豪地說:“今天,我沒有白過?!蹦悄憔退愠晒Φ匕盐兆×私裉?。
培根說過:“過去的事情是無法挽回的。聰明人對現在與未來的事唯恐應付不暇,對既往的事豈能再去計較?!蔽覀円叱鲎蛱斓恼`區,把握今天的時光,如此才能彌補昨天的不足,充實明天。因為時間是最大的革新家。稍有不慎,你就跟不上時間的腳步。那些還徘徊在今天和昨天的人,那些把今天的任務塞給明天的人,如果想在明天干出一番大事業,成為成功者,把握住今天才是最好的選擇。
成功在于把握住關鍵時間
真正迅速的人,并非事情僅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
——培根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再兇猛的動物也都有它們的致命點,也就是說都存有要害部位。因此,你要想制服對方,取得勝利,就必須先找到其要害部位,這樣才能做到百發百中。時間也是這樣,抓住時間其實就等于把握空閑的機會,抓住了空閑的機會,也就抓住了時間,抓住了人生的每一分鐘。培根說:“真正迅速的人,并非事情僅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人不但要學會利用時間,而且要有效利用時間。
繁忙的政務占用了培根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他并沒有舍棄對學術的研究。
1606年,培根任副檢察長,他變得更加繁忙了,但他還是堅持寫《論古人的智慧》這本書。他幾乎把公務以外的每一分鐘都花在了思考與寫作上。
培根給自己規定:“飯后思考,睡前動筆?!睘閷懽髡視r機。
1609年,即在任副檢察長的第三年,他的《論古人的智慧》一書出版,這是培根繼《論說文集》《論學術的進展》之后的第三部著作。培根把這本書題獻給劍橋大學和此時兼任劍橋校長的姨表兄弟羅伯特·塞西爾·索爾茲伯里伯爵。在獻詞中,培根說,書里所討論的那些古代寓言中蘊涵了珍貴的科學思想,他希望學者們能從他的勞動中領受并添加一些東西。
事后,有同事驚訝地問他:“你如此繁忙,怎么還有時間寫作?你是什么時候寫作的?”
培根幽默地回答:“我是坐在馬桶上創作了它?!?
培根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用心,時間總會有的。我們不妨問一問自己,時間是否也有要害?是不是不可捕獲?顯然不是的!
當你環視全球,你會對各種事情如此迅速地發生而感到非常驚奇。那么,你知道在3秒鐘、3分鐘和3小時里,世界上會有什么事情發生變化嗎?
每3秒鐘:地球將環繞太陽運行91公里,人類將有9個新生命誕生,95架飛機將起飛。
每8分鐘:地球上的人將吃掉相當于100頭藍鯨體重的食品,即1.3萬噸食品;英國的醫生將開出750個治療氣喘病的處方;法國人回收的廢紙足可以挽救600棵樹不致砍伐。
每3小時:一只蝴蝶蛹變成一只美麗的蝴蝶,9艘油船駛入并停靠在英國港口,英國的貓和狗吃掉的寵物食品足可以裝滿120萬個罐頭盒……
知道了把握關鍵時刻的必要性,就要有所行動,因為只要稍微遲了一步,就可能造成巨大的損失,牢牢地把握時間,才是你目前最主要的選擇。
1947年,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長貝里奇到開普敦巡視工作,在衛生間里,看到一位黑人小伙子正跪在地板上擦水漬,他每擦一下,就虔誠地叩一下頭。貝里奇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何如此?
黑人答:“我在感謝一位圣人?!?
貝里奇很為自己下屬公司擁有這樣的員工感到欣慰。問他為什么要感謝那位圣人?黑人說,是他幫著找了這份工作,讓他終于有了飯吃。
貝里奇笑了,說,我曾遇到一位圣人,他使我成了美孚石油公司的董事長,你愿意見他一下嗎?黑人說,我是位孤兒,從小靠錫克教養大,我很想報答養育過我的人,這位圣人若使我吃飽之后,還有余錢,我愿去拜訪他。
貝里奇說,你一定知道,南非有一座很有名的山,叫大溫特胡克山,據我所知,那上面住著一位圣人,能為人指點迷津,凡是能遇到他的人都會前程似錦。20年前,我來南非時登上過那座山,正巧遇到他,并得到他的指點。假如你愿意拜訪,我可以向你的經理說情,準你一個月的假。可你要記住一點,只能用一個月的時間,多一天,少一天都不行,因為那樣圣人會怪罪的。
這位年輕的黑人是個虔誠的錫克教徒,很相信神的幫助,他謝過貝里奇就上路了。30天的時間里,他一路披荊斬棘,風餐露宿,過草甸、穿森林,歷盡艱辛,終于在第30日登上了白雪覆蓋的大溫特胡克山,他在上面徘徊了一天,除了自己,什么都沒有遇到。
黑人小伙子很是失望地回來了,他見到了貝里奇后,說的第一句話是:“董事長先生,一路上我格外留意,直至山頂,我發現除了我之外,根本沒有什么圣人。”
貝里奇:“你說得很對,除你之外,根本沒有什么圣人,但你要注意的是你抓住了這30天的時間,不多也不少,這也是你取得的最好收獲。”
黑人小伙子一下子恍然大悟,從此不再去尋找圣人來幫助自己了,只憑著自己的毅力分分秒秒奮斗著。
20年以后,這位黑人小伙子做了美孚石油公司開普敦分公司的總經理,他的名字叫賈姆納。2000年,世界經濟論壇大會在上海召開,他作為美孚石油公司的代表參加了大會。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針對他的傳奇一生,他說了這么一句話:你發現自己的那一天,就是你遇到圣人的時候;你抓住時機的那一刻,就是圣人給予你幫助的時候。
世上沒有圣人之說,就像人間沒有天堂一樣,任何美好的東西都是靠自己跟時間的拼搏得來的。只要你緊緊抓住眼前的時間,努力奮斗,成功就一定會屬于你。這就是賈姆納的成功經驗。
培根說:“在一切大事業上,人在開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樣察看時機,而在進行時要像千手神那樣抓住時機?!睆乃脑捓镂覀儠l現他十分尊重時間,他告訴我們,抓住了每一分鐘,就等于抓住了成功的機會,到了關鍵時刻,就會展現自己的與眾不同和偉大成果。你想要成功,想要夢想成真,就要抓住關鍵時刻,否則只能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