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大融通
- (美)愛德華·威爾遜
- 781字
- 2019-01-04 14:03:46
人類非萬物之靈
我們其他的所有感官功能都因為科學而擴大。以往我們是聾的,現在卻聽得見每一件事。人類聽力的范圍介于20到2萬赫茲(空氣每秒鐘壓縮的次數)。在這個范圍之上,飛翔中的蝙蝠會在黑夜里發射出超音波脈沖,并借由翅膀接收回音來確認飛蛾和其他昆蟲的位置??赡艹蔀轵皤C物的動物,大多也會把自己的聽力范圍調整得和蝙蝠發出的頻率一樣。他們一聽到這個警告脈沖,就快速下沉,急轉身潛逃,或是立刻往土里鉆。動物學家在1950年代以前,還不曉得有這樣的夜間競爭存在,但現在,利用接收器、變壓器和夜間攝影技術,他們可以洞察每個聲響以及空中的每個動靜。
我們甚至發現了完全和人類經驗無關的基本感官。人類對電的察覺,間接來自皮膚上觸電的感覺或是電所產生的閃光,但是非洲和南美洲的各種電魚,包括淡水鰻、鯰魚和象鼻魚,卻活在電流的世界里。他們背上的肌肉組織經由進化過程的改良,成了有機電池,能夠在身體四周產生電場,而電能則由神經系統操縱。每當電場開關打開時,每條魚都能夠經由遍布全身的電場接收器來感受電能。當電場受到臨近物體的干擾時,接收器上會產生一個電流陰影,電魚就可以借此判斷物體的大小、形狀和活動方式。因此,電魚可以在連續信號的引導下,在黑暗的水域中順利地穿越障礙,逃離敵人或捕捉獵物,也能利用已編碼的電流脈沖互相溝通。動物學家利用發電機和接收機,可以參與電魚之間的交談。他們能夠像魚那樣,經由皮膚說話。
從以上和其他無數的例子中,可以推出一個對了解人類處境很重要的非正式的生物進化規則:只要是我們想象得到的有機傳感器,不論它從環境中接收到的信號是哪一種,我們都可以在某處找到擁有這項傳感器的物種。這種多樣性所呈現的無窮生命力,向人類有限的感官提出了質問:為什么人類這個理當被創造得至善至美(summum bonum)的物種,并不具備所有動物的能力,甚至更多的能力?為什么我們被帶到這個世界時,身體已經“殘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