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導言

從任何文學角度來看,起碼自文藝復興開始,一直到眼下的21世紀,戲劇這種文藝形式始終都是有問題的。因為(不免)受限于實際的表演,所以戲劇既是也不是一種文學體裁。舞臺、銀幕上拙劣的編導和演技無法遮蔽莎士比亞的光彩,因為我們回家后總還可以重溫一下他的劇本??墒?,尤金·奧尼爾、阿瑟·米勒就經不起這樣的折騰,因為在重讀這些作品的時候,我們并不會聽到陣陣的回響。撇開舞臺指導不算,奧尼爾的劇本只是偶有精彩之處,而米勒的文筆則幾乎不值一提。某種意義上,戲劇藝術也是一種文字創作,但有時它的確更適合表演而非閱讀。

本杰明·貝內特[1]認為,小說是保守的文學體裁,而戲劇則是革命性的,不管劇作家個人的政見如何。貝內特所謂的“革命性”,是指對文類而非社會的拆解。戲劇表演里并沒有不可動搖的中心:(西方傳統下的)文學確實遍布于戲劇的每個角落,但戲劇也能反過來將文學徹底顛覆?!豆啡R特》一劇中,從第二幕第二場演員登臺,到第三幕第二場里那段突兀的戲中戲(“捕鼠機”),試問這全天下名聲最壞、影響最大的一出戲里,文學的形式究竟何在?貝內特評論過維也納杰出的劇作家霍夫曼斯塔爾[2],他認為劇作家:

……始終在用兩種語調說話:一種是個人的語調,它也發出聲音……但我們不能直接聽到;一種是公開的語調,其音色與內容完全由情境決定。

譬如莎士比亞,我們只聽到他的第二種語調。而這正是所有表演性戲劇面臨的困境:我們聽到的果真是莎士比亞嗎?哈姆萊特很反感出現在《哈姆萊特》中,他把這視為一個錯誤,認為該劇并不足以容納其廣闊的意識世界。實際上,這也正好隱射出莎士比亞自身的不安,因為他不得不依賴演員的表演。不同于從塞萬提斯到喬伊斯的諸多大作家,莎士比亞在去世前的三年里沒寫過一部作品。這是為什么呢?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種可能:和普洛斯帕羅[3]一樣,施展其藝術魔法的難度讓他厭倦了。

很遺憾,有部分劇作家未能選入這個集子,其中包括佩德羅·卡爾德隆[4]、拉辛、康格里夫和斯特林堡。不過,雅典時期的戲劇泰斗全都收錄了。莎士比亞占了本書近三分之一的篇幅,但我認為這并不為過。他最重要的二十一部劇作無一遺漏。此外,還有與他同時代的三位巨擘:馬洛、本·瓊森、韋伯斯特。

然后,再由莫里哀、易卜生、王爾德、蕭伯納、契訶夫一路將我們帶入21世紀。在這里,重要的歐洲劇作家悉數入選,其中包括皮蘭德婁、辛格、奧凱西、布萊希特、貝克特、尤涅斯庫、品特和斯托帕。在我看來,洛爾迦[5]可能是最大的遺珠。美國的劇壇重鎮也都相繼登臺亮相:奧尼爾、懷爾德、威廉斯、米勒以及與我們同時代的阿爾比、謝潑德、奧古斯特·威爾遜、馬梅特和庫什納。

這個集子里還有幾部“助興”的作品,例如蓋伊的《乞丐歌劇》、T.S.艾略特的新基督教詩劇《大教堂兇殺案》、尼爾·西蒙的通俗劇。這類作品有助于凸顯戲劇的多樣性,盡管三位當中只有蓋伊堪稱真正的戲劇大家。戲劇文學本就是相當駁雜的寫作體裁,少數旁觀者加入進來倒也在所難免。

莎士比亞的過人之處在于寫得鮮活生動:他塑造的人物全是“自在自為的藝術家”(黑格爾語)。縱觀我寫過的那些品評短文,發現其中也只有莫里哀、易卜生能和他相提并論。然而,莎士比亞始終都是個毋庸置疑的奇跡: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福斯塔夫、哈姆萊特、伊阿古、克莉奧佩特拉,這些人物能夠引發我們無盡的深思。李爾王、麥克白則定義了何謂崇高,讓人甘愿放棄某些易得的享樂,來體驗一種傷痛——而這傷痛即是意義之所在。我讀了一輩子莎劇,教了一輩子莎劇,也偶爾去趟戲院,我所受的感動是想象力無法企及的。

那么,閱讀也好,表演也罷,究竟該如何正確看待莎士比亞呢?全世界的經書,包括《圣經》《古蘭經》,也許還可以加上《堂吉訶德》,都具有類似莎士比亞的那種普世力量,而且似乎也都領先于我們,等著我們去追趕。然而宗教文字,不論它包含了何種真理與智慧,在拓展人類意識的同時,都不免一定程度上使之扭曲、變形。與荷馬、雅典的悲劇家一樣,莎士比亞能夠激蕩人的意識,且又不會令其排斥異己或者自我設限。戲劇也許是最混雜的文類,然而經過莎士比亞的塑造,我們便不再有糊涂的認識。莎士比亞將其豐沛的活力灌注于一個異質的人類世界,飽含著世俗的祝福,祈愿生命更久遠,乃至于永恒之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樟树市| 泰安市| 桐柏县| 通城县| 平乡县| 繁昌县| 德安县| 德江县| 河间市| 左云县| 五常市| 虞城县| 上犹县| 东至县| 怀宁县| 土默特左旗| 潍坊市| 昌邑市| 武川县| 扎囊县| 华坪县| 南丹县| 阜阳市| 商都县| 炉霍县| 平阴县| 崇义县| 云龙县| 资中县| 泰安市| 玛纳斯县| 平罗县| 上蔡县| 应用必备| 南江县| 通河县| 保靖县| 河北省| 南京市| 玉门市| 天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