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發現通脹君

都說“你可以跑不過劉翔,但一定要跑贏CPI”,可你知道嗎?和你賽跑的并不只有CPI,還有那看不見的影子殺手……


前兩回小伙伴們認識了金錢君和理財君。接下去我要介紹他們的兩位好朋友:一位是金錢君的損友——通脹君;一位是理財君的益友——復利君。力哥先來聊聊通脹君——撒旦的化身。

跑不過劉翔,跑得過王二小?

記得有一次給年輕白領做理財講座時,我說:“有一句關于理財的流行語叫你可以跑不過劉翔,但你一定要跑過誰啊?”臺下一大群理財小白朝我眨巴著天真無邪的小瞇眼,大概在想:除了劉翔,我還能跑過誰呢?呃……難道是放牛的王二小,把鬼子帶進了埋伏圈,然后撒腿就跑?

突然我耳邊傳來一個弱弱的聲音:“好像是什么P……呃……GDP? ”

力哥瞬間石化……

我發現好多年輕人對GDP/CPI這些基本經濟學概念真叫一個傻傻分不清楚。反正在他們眼里都是P,不是叫“及第屁”嗎?

其實GDP和CPI是對個人理財影響最大的兩個宏觀經濟指標。

GDP意思是國民生產總值,指的是一個國家過去一年內新生產出來的全部財富總和。不管是掃大街的阿姨還是在臺上揮揮手的歌星,他們賺到的錢,只要合法交稅都算在里面。在歐洲很多國家,連賣淫女賺的錢也算在GDP里。他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牛不牛,國力強不強最關鍵的指標。

CPI意思是消費者價格指數,俗稱物價指數。CPI去年漲了5%,意味著去年所有商品平均漲了5%。原本賣1RMB的包子,今年得賣1.05RMB。

名正言順的打劫

說這些干癟癟的經濟學概念沒勁,還是給大家說段子吧。


年紀比較大的朋友可能聽說過《三毛學生意》這部電影。這是上海電影制片廠根據同名上海滑稽戲在1957年改編拍攝的電影,其中有許多經典橋段,至今還經常被拿出來重新演繹。

電影中有個關于通脹的橋段很有意思:三毛去剃頭店學生意,正好有個客人來修胡子。老板發現肥皂用完了,就讓老板娘去買。沒過多久,只見老板娘慌慌張張地跑回來說:“不好啦,不好啦,肥皂價格漲了兩成!”老板趕緊在價目表上原本剃頭價格的邊上加了四個小字“另加兩成”。

這時老板又發現開水沒了,又讓老板娘去開水房泡開水,結果老板娘又氣急敗壞地跑回來大喊:“不得了啦,開水也漲了兩成!”老板趕緊把“另加兩成”的“兩”改成“四”。正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原材料成本上漲只能轉嫁給消費者。結果客人不干了:乖乖隆地洞,韭菜炒大蔥,MLGBZ,老子這頭不剃了!


這個橋段非常生動地描繪了民國末年底層百姓被通脹所苦的景象。可當時物價怎么會瘋狂到分分鐘都在漲價的節奏呢?

原來國民政府發行的貨幣叫法幣。但是抗戰一開打,東部沿海大量富庶地區淪陷,政府財源吃緊,加上打仗就是燒錢,政府也木有辦法,既不能說沒錢老子就不抗戰了,又不能明著搶老百姓的錢,就只能通過發行超額貨幣來稀釋財富。

比如說原來社會上總共有100元,對應的商品是100個蘋果,1個蘋果就賣1元。通過收稅,政府手里握有20元,百姓手里有80元,所以政府擁有20個蘋果,老百姓擁有80個蘋果。

但一夜之間,政府新發行了100元紙幣,但蘋果不可能一夜間多出來100個,所以1個蘋果就要賣2元。政府突然有了120元,就名正言順擁有了60個蘋果,而老百姓還是只有80元,所以老百姓手里的蘋果就莫名其妙變成了40個。你看,政府只要變個戲法,神不知鬼不覺就把老百姓手里的40個蘋果搶走了。

所以在經濟學上有一種說法叫“通脹稅”。政府通過發行過多貨幣來操縱物價上漲,這本質上和直接搜刮民脂民膏,問老百姓征稅沒什么兩樣,就是一種變相的沒有法律依據的打劫。

金圓券夢魘

國民政府當年這么干的理由是抗戰。至于這錢搜刮來后,到底多少拿去真抗戰了,多少被官員中飽私囊了,看看馮小剛拍的《1942》,你就懂了。

你知道嗎?抗戰8年,法幣總共貶值了8萬多倍!

別以為故事就這么結束了,亮點總是在最后。

我勒個去,天曉得抗戰勝利后中國又陷入了規模更大的國共內戰。用韓寒的話說,這物價突然就“像少年啦飛馳”。單單從1947年底到1948年7月底,7個月里物價就漲了55倍!

“英明神武”的蔣委員長實在Hold不住了,就在1948年8月啟動了幣制改革,宣布每300萬元法幣折合1元金圓券,強迫老百姓必須把家里的金銀外匯拿去兌換。但是隨著1948年4季度到1949年1季度,接連三場大決戰,國軍全部潰敗,國民政府大勢已去,國統區經濟也徹底崩潰。

到了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作為中國金融中心和金圓券發行地的上海,物價已漲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抗戰勝利后4年多時間里,上海物價累計上漲了400多億倍!《三毛學生意》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候。

投機倒把都是政府逼的

記得電影《建國大業》里,陳坤扮演的蔣經國和馮小剛扮演的杜月笙在上海有一段很精彩的關于整治物價的對話。


陳坤說:“經國此番前來只打老虎,不拍蒼蠅。”(這就是今天“打大老虎”的典故出處)。

馮小剛應到:“老虎好打,冰山只怕小蔣先生搬不動吧”。

小蔣當時年輕氣盛,想救黨國于水火,就說:“還請杜先生把冰山指出來,經國必定給一個交代”。

杜月笙就讓小弟報出一系列囤積物資的倉庫名號,說真正的大老虎乃是“揚子公司,孔家”。孔祥熙這個大老虎,小蔣能打得動嗎?


所以不要說人家資本家投機倒把,擾亂市場價格,搞得民不聊生,真正搞得民不聊生的是政府。正因為政府不守信用,說話不算數,你發行的貨幣靠不住,所以不管是資本家還是小老百姓都千方百計把物資藏在手里,死了也不賣。區別只是老板姓錢少只能在家里藏一點,資本家錢多可以租倉庫屯著。

歷史上面值最大的鈔票

放眼世界,金圓券神話還不是最絕的。人類歷史上發行過面值最大的鈔票是一戰后的德國馬克——500萬億元!

一戰后,德意志帝國滅亡,在希特勒上臺前,德國處于一個叫魏瑪共和國的時期。從1913年一戰開打之前,到1923年通脹最高峰,德國物價10年間上漲了1.4萬億倍!如果從1918年德國戰敗開始算起,5年間物價也上漲了66億倍。

所以那時德國出現了很多非常滑稽的事。比如我們都知道德國人喜歡喝啤酒,那時顧客跑到酒吧叫啤酒一般直接要兩瓶。因為擔心等喝完第1瓶再叫第2瓶時啤酒又漲價了!還有人用手推車裝了一大捆錢想去超市買東西。沒想到小偷趁他不注意,把錢扔地上,把手推車偷走了!為啥?因為這錢實在太重,和廢紙幾乎沒啥區別,搬回家擦屁股還嫌臟呢!

到了1923年,工人一天要發兩次薪水。工人一拿到錢馬上交給在工廠門口等著的老婆。老婆像劉翔跑110米欄一樣,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如破竹,沖到大街上搶購一切能搶到的東西!

聽錢哭的聲音

你可別以為這種神話般的通貨膨脹都是上世紀的事了。進入21世紀后,這種奇葩般的事居然又發生了……

在非洲有個內陸小國叫津巴布韋,是2010年世界杯舉辦國南非的鄰居。它在2008年北京開奧運會這年很不給我們中國面子,居然1年內物價上漲了1000多萬倍!如果從01年惡性通脹開始抬頭算起,8年時間津巴布韋物價上漲了幾千億倍!哎呀我的媽呀,要是張惠妹生活在津巴布韋的話,一定會邊哭邊唱:“聽錢哭的聲音,嘆惜著誰又被搶了錢,卻無能為力……”

人類歷史上,惡性通脹往往是由戰爭、戰爭后的巨額賠款、改朝換代或者過于激進的經濟改革造成的。你可能會說這都是極端情況,今天和平年代,在人民政府強有力的宏觀調控下,中國物價怎么可能漲成這樣呢?

沒錯,今天中國物價的確不太可能再年年翻倍漲,就算是房價1年翻1倍的時代也已經過去了。但你這一輩子注定逃不出通脹幽靈的魔爪,你的財富注定會年復一年被通脹所侵蝕。為什么?因為今天世界各國的政府,本質上說都是不守信用的。這不是道德問題,不是法律問題,也不是經濟問題,而是人性決定的。這就要說到貨幣的發展史了。

“鈔票”與“美金”的由來

在漫長的古代社會,各國都遵循金本位或銀本位制度,就是拿金幣、銀元、銅板這些本身就有價值的金屬物質做成貨幣。但隨著人類社會經貿往來不斷擴大,慢慢就發現金銀數量真心不夠用啊!中國從宋代到明代都試驗過以政府信用為擔保的紙幣。宋代叫交子,金代叫交鈔,元明兩代叫寶鈔。鈔票的“鈔”就是這么來的。

可惜這些紙幣試驗最終都木有好下場。好在當時這只是一種試驗品,社會上錢鈔并用,銀元和寶鈔都能流通,紙幣破產還有白銀本位。

可是今天就不同了。1944年7月,眼瞅著二戰快打贏了。為了防止像魏瑪共和國那樣的通脹悲劇一再發生,國力雄厚的美國召集了包括中國在內的44個小伙伴,在新罕布什爾州布雷頓森林里的蒙特·華盛頓飯店開了個會。當時代表中國出席的就是小蔣想打卻打不動的超級大老虎——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孔祥熙。

這個會議開完后就搞了個大名鼎鼎的“布雷頓森林體系”。這個體系很復雜,簡單說,最核心的一點就是:今后國際貿易都用美元,由帶頭大哥美國作保!那小伙伴們憑什么相信你就不會像當年的馬克一樣貶值呢?美國說,我把美元和黃金價格綁定,一盎司黃金等于35美元,雷打不動。你持有美元就等于持有黃金,隨時可以來找我換黃金。“美金”的叫法就這么來的。

但久而久之問題來了。一方面美國不能發太多美元,否則國內要通脹,老百姓要造反;但為了滿足不斷擴大的國際貿易的需求,美國又不得不拼命發行遠超其黃金儲備的美元,這是個悖論啊!

結果到了1973年,美元和黃金好基友的關系就徹底崩了。美國政府宣布美元和黃金脫鉤,各國匯率隨你浮動,接下去那叫一個個天下大亂,一直亂到今天。什么美國的QE(量化寬松),日本的安倍經濟學,中國的“4萬億”……說穿了,就一句話:印鈔票,刺經濟,保增長。

通脹猛于虎,通縮猛于史矛革

那政府為什么就不能自我節制,不要亂發鈔票呢?你說你血管里怎么就不能流點道德的血液呢?怎么就不能用法律明文禁止你超發貨幣呢?用皇后娘娘的話說,臣妾做不到啊!

一是因為想要經濟增長就必須要有溫和適度的通脹。因為社會財富在增長,社會上的錢如果不跟著增長,錢就會不夠用,不夠用就會通貨緊縮。人說通脹猛于虎,可這通縮就好比《魔戒前傳:霍比特人》里的惡龍史矛革,霸占了孤山就死活不肯走啦。在史矛革面前,老虎就是個小貓咪!

所謂通縮就是物價一天天下跌。比如今年這套家具標價1萬元,明年只要9000元就能買了。錢放在口袋里啥都不干也會越來越值錢,買得越晚越劃算,那老百姓就會想方設法拖延消費。這樣一來,社會消費就會不斷下降,工廠賣不出貨就會倒閉,工人就會失業,失業了就更不敢花錢……經濟就會陷入越來越糟糕的惡性循環。日本經濟過去20年來就一直飽受通縮之苦。

所以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保持1%-2%的通脹那經濟才健康,像中國這樣經濟還在高速發展的國家,CPI保持在3%上下也是OK的。假如今年GDP增長目標是7%,那貨幣發行量增速至少要保持在10%左右。所以從理論上說,杜絕通脹是萬萬做不到的。

政府為啥不守信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你別以為政府就比你聰明,比你理性,政府也是由一群人構成的。人有弱點,政府一樣有;人會犯錯,政府也會犯。很多時候不是政府智慧不夠,而是人性使然。

比如許多人整天吵著要減肥,為啥減不下去?因為減肥這件事違背了千百年來生物進化的本能、你看到喜歡吃東西,你本能就是想多吃點,再多吃點。哪怕你明明知道沒人跟你搶,但你就是忍不住。你下定決心今晚就吃2兩飯,但你吃慣了3兩飯,吃著吃著就控制不住吃下了3兩飯。

在貨幣發行的問題上,政府也一樣。經濟出現問題了,解決辦法有幾種,但最簡單、最輕松、政府腦子里最本能的條件反射般想到的辦法,就是多發點錢。所以在通脹問題上,今天全世界所有的政府都是不守信用的,和你減肥總是失敗的道理一模一樣。

CPI漲了多少倍?

既然這輩子注定躲不過通脹君,那我們只能面對現實。你猜猜看:從1979年改革開放開始算起,到2013年,我國物價累計上漲了多少倍呢?

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答案是572.6%,34年間物價漲了5倍多!

具體來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至少經歷過3次比較嚴重的高通脹期。第1次是85年到89年,那會兒剛開放,政府還不太懂如何調控市場經濟。第二次是93年到96年,92年小平南巡講話后,國民經濟再次過熱,物價再度失控。最近的一次,許多80后、90后小伙伴可能還有印象,就是07到08年,以豬肉價格飛天為代表的高通脹期。

當然,官方公布的CPI數據和民眾的實際感受可能會有一些出入。主要原因并不是大部分人想當然以為的是統計局故意數據造假,而是樣本設置不合理。

比如要調查皮鞋這個商品門類的價格變動情況。統計局可能每年就盯著某一款黑色、沒鞋帶、漆皮、橡膠底、38碼的男鞋作為樣本。而廠家出于穩定物價的政治考量,樣本皮鞋就一直不漲價,也不在市場上賣,賣其他漲價了的皮鞋,所以統計出來皮鞋的價格就木有漲。

但今天官方公布的CPI數據基本還是靠譜的。我們之所以感覺實際物價漲幅比官方公布的要高,一是因為食品價格上漲比較明顯,而每個消費者其他商品可能很長時間才會買一次,但食品幾乎每天都要買,所以感受特別明顯。

二是因為我們的CPI沒有把房價算進去,因為政府把房產定性為一種資產,買房是種投資行為,不是消費行為,可過去10年魔都房價可不上漲了10倍嗎?房價的上漲對所有相關行業的成本都是一種巨大的推動,只是木有在CPI里體現出來。

那物價上漲的真實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呢?

一兩生煎包,兩行辛酸淚

力哥記得小時候放學回家的路上,總喜歡買一兩生煎墊墊饑。那時一兩生煎4個才賣1元,現在魔都一兩生煎,良心價4元,門面稍微漂亮點的,比如小楊生煎,要6元。20年間,生煎這個商品的價格就漲了4-6倍。就按良心價漲4倍算,過去20年生煎年均價格漲幅大概在7.2%左右。

你可能會說光拿一個生煎說事,樣本太單一,不科學。但你真別小看這生煎。賣生煎的成本包括水電煤、面粉、食用油、豬肉、蔥、芝麻、醋,還有店面裝修、租金和原料運輸費用,這里頭哪樣是我們平頭百姓日常生活少得了的?說句難聽的,假如30年后,我的財富增值速度比生煎漲價速度都不如,我老了連生煎都吃不起,你還和我談什么C屁I啊?

這就是悲催的現實。假如你的財富增速跑不過CPI,你會死得很慘很慘。

而且跑贏CPI只是剛剛60分及格,只能保證你的財富木有縮水。真正想讓自己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你還得跑贏CPI背后的影子——M2(廣義貨幣供應量)。

經濟學上用M0、M1、M2、M3這一群M家族小伙伴來計算社會上到底有多少錢。M2是被提到最多的一個。為什么叫M2呢?M是Money的意思,2就是二貨的意思。因為這個Money最二!欠揍!通脹都是他搞出來的!所以叫M2。

政府到底印了多少錢,看CPI只是霧里看花,看M2才能看得真切。

二貨M2的增肥史

我國第一次統計M2是1952年,當年全國M2余額只有101億。到了1989年達到1.2萬億,2003年達到22萬億,2013年突破了110萬億!10年間增長了5倍!60年間增長超過一萬倍!

任志強說:“房價這些年來翻了5倍,中國的M2也翻了5倍,是M2推高了房價。”任志強這話有沒有道理我們暫且不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過去這些年,M2增速遠遠超過了CPI和GDP增速。2013年我國GDP56.9萬億,增速7.7%, M2余額110.6萬億,增速13.6%。M2規模和增速都接近GDP的兩倍!而在投放“四萬億”刺激政策的2009年,M2更是增長了27.6%!

磚家會說,這么比較不科學,M2是存量指標,GDP是流量指標,還要考慮什么貨幣乘數,存款準備金率……停!別解釋了,解釋就是掩飾,我們小老百姓不要聽你們解釋的這些復雜理論,我們的直觀感受是——

這些年,社會上開上小車甚至豪車的人越來越多了,而我每天還在擠地鐵;社會上有好幾套房子的人越來越多了,而我還是蝸居蟻族;社會上帶勞力士手表,穿阿瑪尼西裝,別萬寶龍鋼筆的土豪越來越多了,帶卡地亞戒指,拿愛馬仕包包,噴香奈兒香水的富婆越來越多了,而我還在每天盯著淘寶聚劃算……

因為M2來到了這個世界,就再也覆水難收了。它沒有跑進你的口袋,就一定通過種種方式,進了別人口袋。

盡管你的生活也在一天天改善,但如果你鄰居的財富增速超過了你,你還是會有強烈的挫敗感和憤怒感。因為人的幸福感是從與他人的對比中感受出來的。

所以和你賽跑的不只是CPI,還有你的鄰居,它名叫M2。理財的中級目標是讓你的財富增速(工作收入+投資收入)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跑贏M2。

力哥個人預測,在中國政治經濟不發生重大動蕩的前提下,假如GDP增速還能維持在7%上下,未來20年,中國實際年均CPI漲幅大概在5%左右,而M2每年增速至少還要達到10%。

跑贏它,它二你不二;跑不贏,你二它不二。這就是我們面對的殘酷現實。

★★ 力哥理財物語 ★★

你不僅要跑贏CPI,還要跑贏你的鄰居。


力哥說理財 思考

過去3年/5年/10年,你的收入增速跑贏你的鄰居/同學/同事了嗎?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东市| 罗田县| 阜新市| 鲁甸县| 渭南市| 孟州市| 曲阳县| 疏勒县| 南华县| 台中县| 子长县| 西宁市| 普兰县| 烟台市| 吴忠市| 汕头市| 黔西| 吉水县| 海丰县| 宾川县| 句容市| 凭祥市| 三门峡市| 大埔区| 万荣县| 子长县| 汝南县| 岳池县| 关岭| 长阳| 黄平县| 武定县| 洛川县| 镇赉县| 丹阳市| 东平县| 弥勒县| 兰州市| 洛浦县| 江阴市| 仙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