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內科疾病(4)

4.膳食搭配應合理,宜多吃蘋果、黑莓、藍莓、椰子等水果。

5.少量多餐、定時進餐、一次進食量過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損傷脾胃,應少食多餐,一般以一日五六餐為宜。注意多攝入高能量、高蛋白飲食。

6.應格外注意飲食衛生。不吃不潔凈的生食或半生不熟的食物,進食前一定要洗手,注意用餐時的環境衛生。

血吸蟲病

血吸蟲病是指由日本血吸蟲、埃及血吸蟲、曼氏血吸蟲和間插血吸蟲寄生于人體所導致的疾病。流行于我國的血吸蟲病由日本血吸蟲所引起。成蟲寄生于門靜脈系統,病變主要由蟲卵所致。急性期是人體新近或初次感染大量血吸蟲尾蚴后而呈現的急性發作,臨床以發熱、肝脾大及壓痛、腹痛、腹瀉或蕁麻疹,周圍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增多為特點;慢性期以腹瀉或痢疾樣大便為特點;晚期以肝硬化等為特點。本病在我國主要流行于長江兩岸及華南地區,發病以青壯年居多。

本病中醫診斷為“蠱蟲病”。認為本病是因在水中行走或洗浴,以致感染蟲蠱、水毒而為病。其病機乃蟲毒由皮毛肌腠而入,先犯肺衛,繼而內侵脾胃,生濕蘊熱,或郁積肝絡阻礙氣血水液運行所致。以皮膚瘙癢,咳嗽,腹痛腹瀉,脅下痞塊,消瘦,腹水,大便檢查見蠱蟲(血吸蟲)卵等為主要表現的寄生蟲病。根據臨床表現分為:急性蠱蟲病、慢性蠱蟲病、晚期蠱蟲病。

【必備偏方】

偏方一

[組成]鮮薺菜60克。

[主治]急性血吸蟲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偏方二

[組成]丹參根、馬鞭草全草各15克。

[主治]晚期血吸蟲病,脾大。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偏方三

[組成]綠豆380克,大蒜2枚。

[主治]血吸蟲病。癥見腹瀉,腹脹,乏力,食欲不振,肝大或膽管及膽囊炎癥狀。

[用法]將綠豆洗凈,浸泡3小時,撈出;大蒜去皮,一并放入沙鍋內用文火煮爛,加糖調味。每日3次,分服,連服7日為1個療程,至少服用2個療程。

偏方四

[組成]南瓜子1000克。

[主治]血吸蟲病。

[用法]將南瓜子去掉雜質,放炒鍋內炒黃,研成細末即可。每日60克,分2次加入白糖開水沖對服,15日為1個療程。

偏方五

[組成]鴉膽子適量。

[主治]血吸蟲后期腹水。

[用法]去殼取仁,每次10粒(約0.4克),裝入膠囊內吞服,每日3次,兒童減半,40日為1個療程,有殺蟲作用。

【名醫指導】

1.避免接觸有釘螺的疫水和糞便等污染物。

2.急性血吸蟲患者要臥床休息。

3.宜食用富含營養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雞蛋、米粥等調理。

4.忌食酒、醋、公雞、春筍等發物。

5.患者糞便應單獨處理,防止污染水源,造成流行。

6.血吸蟲病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

鉤蟲病

鉤蟲病是由十二指腸鉤蟲或美洲鉤蟲寄生于人體小腸所致的疾病。主要流行于我國南方種植蠶桑、玉米等旱地作物的農村及礦區。臨床上以貧血、胃腸功能紊亂、營養不良等為主要特征。

本病中醫診斷為“黃胖(腫)病”。認為本病是由于感受濕熱糞毒,鉤蟲由皮膚侵入,寄生于小腸,濕熱蟲毒內蘊,脾虛失運,氣血虧虛。以善食易饑,疲乏,皮膚萎黃,浮腫,大便檢查有鉤蟲卵為主要表現的寄生蟲病。

【必備偏方】

偏方一

[組成]南瓜子(生)60克。

[主治]鉤蟲病。

[用法]煎水當茶飲。亦可炒熟食。

偏方二

[組成]核桃樹花15克,雞蛋3枚。

[主治]鉤蟲病。

[用法]共煮,雞蛋熟后食蛋和湯。

偏方三

[組成]綠礬(青礬)250克,酒2.75千克。

[主治]鉤蟲病引起的貧血。

[用法]用酒浸泡綠礬,每次飲酒1杯,每日1次。

偏方四

[組成]南瓜子仁60克,仙鶴草25克。

[主治]鉤蟲病。

[用法]將南瓜子與仙鶴草同放入沙鍋內煎熬15分鐘左右即可。每日1次,直至痊愈為止。

偏方五

[組成]干烏梅50克,食醋100毫升。

[主治]鉤蟲病。

[用法]將烏梅去雜質后,放入醋內浸泡24小時以上即可。兒童每次3~5毫升,成人每次10~20毫升,連服1周。

【名醫指導】

1.忌食生冷食物。

2.可適當多吃大蒜。

3.忌吃辛辣刺激、高熱量食物。

4.禁飲生水。

蛔蟲病

蛔蟲病是一種常見的腸寄生蟲病,主要由生食感染蛔蟲卵的瓜果、蔬菜所引起。男女老幼皆可感染,以兒童發病率最高,農村更多見。感染后一般無癥狀,但短期內吞食大量傳染期蟲卵,到達肺部微血管及肺泡,可引起肺泡出血、水腫。成蟲寄生于小腸,部分可出現腹痛等消化道癥狀;若扭成團可引起腸梗阻;蛔蟲可鉆入膽道、胰腺等臟器,引起膽道蛔蟲病、急性膽囊炎、膽管炎、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等并發癥。

本病中醫稱“蛔蟲病”。由于吞食粘有蛔蟲卵的不潔食物,化生濕熱,損傷脾胃,蛔蟲得以繁殖并寄生腸道,耗吸營養。以食欲不振,臍周疼痛,甚或體瘦腹大,大便排蟲或檢查有蛔蟲卵為主要表現的寄生蟲病。蛔蟲從腸中逆行于胃而吐出者稱“吐蛔”,在腸中引起劇烈腹痛而四肢厥逆者稱“蛔厥”,在腸中相安無事者稱“宿蛔”。

【必備偏方】

偏方一

[組成]苦楝子樹皮15克。

[主治]蛔蟲病。

[用法]水煎服。

偏方二

[組成]蔥汁、菜油各1小酒杯。

[主治]蛔蟲病。

[用法]對服,1次服完。

偏方三

[組成]苦楝根皮、石榴皮各30克,白糖適量。

[主治]蛔蟲病。

[用法]水煎,早、晚空腹服,每日1劑,連服2日。小兒酌減。

偏方四

[組成]川楝樹根(燒黑)、白扁豆根各6克,使君子12克。

[主治]蛔蟲病。

[用法]共研細末,分2次沖甜酒服。

偏方五

[組成]蔥白5根,花生油30克。

[主治]蛔蟲性腸梗阻。

[用法]將花生油煮沸,蔥白搗碎,混合內服。

【名醫指導】

1.臥床休息,可采用腹部按揉或熱敷。

2.加強營養,增進患兒食欲,供給含高熱量、大量蛋白質和豐富維生素的食物。

3.忌食油膩、油辣刺激性食物。

4.培養良好飲食習慣和餐前便后洗手的衛生習慣。

蟯蟲病

蟯蟲病是因蟯蟲寄生于人體所引起的一種常見腸道寄生蟲病。患者以5~9歲兒童為多見,多由誤食具有感染性的蟯蟲卵所引起,主要臨床表現是肛門周圍和會陰部瘙癢。

本病中醫亦稱“蟯蟲病”。由于服食粘有蟯蟲的不潔之物,致蟯蟲寄生于腸道下端,襲擾大腸、肛門。以肛門奇癢,夜臥不安,在肛周或大便中找到蟯蟲或蟯蟲卵為主要表現的寄生蟲病。

【必備偏方】

偏方一

[組成]花椒末3克,菜油適量,雞蛋1枚。

[主治]蟯蟲病。

[用法]將花椒末調入雞蛋內,用菜油煎熟后放在清潔皮紙上,貼于肛門口,歷時3~4小時,蟲即在其中,每日1次。

偏方二

[組成]雄黃、花椒各等份,菜油適量。

[主治]蟯蟲病。

[用法]雄黃、花椒共研末,用茶油調勻,涂擦肛門,早、晚各1次。

偏方三

[組成]紫草、百部各20克,凡士林100克。

[主治]蟯蟲病。

[用法]研末,調凡士林,外涂肛門周圍。

偏方四

[組成]使君子適量。

[主治]蟯蟲病。

[用法]炒熟口服,每歲1~2粒,每日1次,連續服10余日。

偏方五

[組成]石榴皮9克。

[主治]蟯蟲病。

[用法]以水1杯煎至半杯,待溫時晚上灌入肛門,灌后排大便,每日1次,連續3日。

【名醫指導】

同蛔蟲病。

絲蟲病

絲蟲病是由絲蟲寄生于人體淋巴組織、皮下組織或漿膜腔所致的寄生蟲病。對人致病的絲蟲有8種,我國僅有斑氏絲蟲病和馬來絲蟲病。

本病中醫稱“絲蟲病”。主要因攜帶絲蟲幼蟲的蚊子叮咬后,蟲毒入侵,結于肢體脈絡,化為濕熱并瘀滯于內,損傷脾腎,導致脂液失攝。以發熱,下肢皮膚紅腫灼痛,睪丸腫痛,小便混濁,下肢及陰囊腫大,檢查發現蟲體或微絲蚴為主要表現的寄生蟲病。

【必備偏方】

偏方一

[組成]水蒿(黃蒿)、蔓金藤各30克。

[主治]絲蟲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同時將葉子搗碎,用火烤熱包患處。

偏方二

[組成]杜鵑(映山紅)根、砂糖各30~60克。

[主治]絲蟲病。

[用法]水煎服,用砂糖為引,每日1次。

偏方三

[組成]馬鞭草18克,紫蘇葉15克,青蒿12克。

[主治]絲蟲病。

[用法]洗凈切碎,加水約150毫升,煮沸續蒸,濃縮成80毫升,為成人1日量,早、晚2次飯前服,7~10日為1個療程。年齡在1~10歲、11~15歲,則分別按成人量的1/3、2/3服用。

偏方四

[組成]威靈仙30克,白酒60克。

[主治]絲蟲病。

[用法]加水同煎,每日1劑。

偏方五

[組成]芹菜根、薺菜、糯稻根各30克。

[主治]絲蟲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名醫指導】

同蛔蟲病。

【第二章】呼吸系統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癥的概稱,為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其發病有70%~80%是由病毒引起,細菌感染可直接或繼發于病毒感染之后,以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為多見,其次為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本病相當于中醫“感冒”范疇。中醫認為其發病乃感觸風邪或時行病毒,引起肺衛功能失調所致。其病位主要在肺衛,一般以實證居多,如虛體感邪,則為本虛標實之證。

【必備偏方】

偏方一

[組成]蔥白1把,淡豆豉10克。

[主治]風寒感冒。

[用法]將蔥白、淡豆豉用開水泡服,每日數次。用本方應注意保溫,服藥后周身微微汗出即愈。

偏方二

[組成]紫蘇10克,老姜3片。

[主治]風寒感冒。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偏方三

[組成]生姜6克,蔥白2根。

[主治]風寒感冒。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偏方四

[組成]雞蛋1枚,冰糖30克。

[主治]風寒感冒。

[用法]將雞蛋打開,混合冰糖,臨睡前開水沖服,取微汗。

偏方五

[組成]蔥白頭5個,生姜15克,糯米1把。

[主治]風寒感冒,周身疼痛。

[用法]取河內長流水,將糯米煮成粥,蔥、姜搗碎,入粥煨熱服,每日2次。

【名醫指導】

1.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溫度、濕度適宜。

2.臥床休息,多飲溫開水,以加快毒素排泄和降低體溫。

3.出汗后及時用溫毛巾擦凈汗液,并更換衣服。

4.加強口腔護理,年長兒亦可含溶菌酶片。

5.飲食要清淡,少食多餐,給高蛋白質、高熱量、高維生素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6.增加營養,加強體格鍛煉,避免受涼。

7.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流行季節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場所,有流行趨勢時服用板藍根、金銀花或連翹等中藥湯劑預防。

急性氣管支氣管炎

急性氣管支氣管炎是由生物、物理、化學刺激或過敏等因素引起的氣管支氣管炎黏膜的急性炎癥。臨床主要癥狀有咳嗽和咳痰,常見于寒冷季節或氣候突變時。可以由病毒、細菌直接感染,也可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或細菌蔓延引起本病。

本病相當于中醫“暴咳”范疇。中醫認為其發病乃六淫外邪侵襲肺系或臟腑功能失調,內邪干肺所致。其病位主要在肺,可涉及脾、胃等臟腑,臨床表現以實證為主。

【必備偏方】

偏方一

[組成]豬膽粉15克,陳皮6克,甘草3克。

[主治]急性支氣管炎。

[用法]共研細粉,裝入膠囊內。每日1劑,分3次服。

偏方二

[組成]穿心蓮(欖核蓮)90~120克,十大功勞莖120克,牛蒡子30克。

[主治]急性支氣管炎。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偏方三

[組成]金錢草30克。

[主治]急性支氣管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偏方四

[組成]鮮蘿卜500克。

[主治]急性支氣管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偏方五

[組成]魚腥草全草30克,光葉水蘇全草、桔梗各15克。

[主治]急性支氣管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名醫指導】

1.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和適宜的溫度、濕度,避免對流風。

2.保證充足的水分,多飲水,必要時由靜脈輸液補充。

3.給予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飲食,發熱期間進食流質或半流質為宜。

4.保持口腔清潔衛生,以增加舒適感,增進食欲,促進毒素的排泄。

5.高熱時要采取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措施,防止發生驚厥。

6.適當開展戶外活動,進行體格鍛煉,增強機體對氣溫變化的適應能力。根據氣溫變化增減衣服,避免受涼或過熱。

7.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間,盡量少去公共場所,以免交叉感染。

8.積極預防營養不良、佝僂病、貧血和各種傳染病,按時預防接種,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

9.臥床時頭胸部稍提高,使呼吸通暢。

慢性支氣管炎

慢性支氣管炎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本病為我國常見多發病之一,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率逐漸增加,吸煙患者明顯高于不吸煙者,常于氣候變冷時反復發作。本病病因及發病原理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認為是由于機體內外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本病相當于中醫“久咳”范疇。中醫認為其發病原因不外乎外感、內傷兩途,兩者互為因果,外感六淫邪毒是其誘因;臟腑功能虛損是發病與否的主要內因。本病病位在肺,與肝腎關系密切,并可涉及心、脾。病性多虛實夾雜,痰濁壅肺為其基本病理,痰有寒熱虛實不同。正虛多以臟腑氣虛為主或兼陰虛。久咳反復發作遷延不愈,病變由肺累及于心、腎、脾,病由氣及血,出現心肺同病,則為肺心病。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辉南县| 那曲县| 资溪县| 柯坪县| 烟台市| 若尔盖县| 南宁市| 勐海县| 永清县| 开鲁县| 休宁县| 武宣县| 浦县| 惠安县| 法库县| 黄平县| 黑河市| 习水县| 同仁县| 昌邑市| 澎湖县| 武鸣县| 乌恰县| 梅河口市| 巴东县| 库尔勒市| 乌拉特后旗| 平泉县| 封丘县| 印江| 蕉岭县| 乐都县| 射洪县| 清水河县| 文水县| 伊宁市| 兴仁县| 界首市| 绥棱县| 茶陵县| 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