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內科疾病(11)
- 名醫推薦家庭必備名方(珍藏本)
- 周德生 劉利娟
- 4932字
- 2017-01-17 11:50:35
慢性腹瀉
慢性腹瀉是臨床常見癥狀,可見于西醫學的慢性結腸炎、慢性痢疾、過敏性結腸炎、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等各種疾病。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排便量增加,糞便溏薄,甚者水樣便或含有黏液,多數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脹等癥狀。腹瀉超過2月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性腹瀉即為慢性腹瀉。
本病中醫學屬于“泄瀉”、“痢疾”范疇,腹瀉伴黏液膿血便者屬“痢疾”,腹瀉不伴黏液膿血便者屬“泄瀉”。現在國家標準的病名定義中,本病歸屬于“久泄”、“大瘕泄”范疇。
【必備名方】
1.破積導飲湯加減:檳榔9克,陳皮9克,木香6克,青皮6克,枳殼9克,半夏9克,炒六神曲12克,炒麥芽9克,干姜6克,茯苓12克,澤瀉9克,甘草6克。水煎服。
2.逍遙散加減:柴胡10克,炒白術10克,炒白芍10克,生姜10克,木香12克,焦山楂12克,焦六神曲12克,當歸8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兼有脾胃虧虛者,加黃芪、山藥;兼有腎陽虧虛者,加補骨脂、肉豆蔻;濕熱顯著兼見腹痛、肛門灼熱者,去當歸,加黃芩、黃連、蒼術。
3.清熱化濕湯加減:黃芩9克,黃連9克,地榆15克,劉寄奴15克,當歸9克,白芍15克,山楂9克,木香6克,檳榔10克,延胡索9克,三棱9克,莪術9克,甘草6克。水煎服。以濕為主者,加廣藿香、蒼術、滑石;以熱為主者,加蒲公英、大青葉。
4.健脾止瀉湯加減:太子參15克,炒白術15克,黃連6克,丹參15克,郁金10克,炒麥芽15克,雞內金10克,金銀花15克,蒲公英15克,甘草5克。水煎服。大便黏液或帶膿血、肛門灼熱感、腹痛墜脹者,加地榆、赤芍;大便先干后稀、夾不消化食物、面色淡黃、神疲乏力者、加砂仁、當歸、黃芪。
5.溫脾清腸湯加減:黨參15克,山藥15克,炒白術12克,茯苓12克,黃連6克,白芍12克,地榆12克,木香9克,干姜12克,肉豆蔻12克,吳茱萸9克,甘草6克。水煎服。兼有腎陽虛者,加附子、肉桂、補骨脂;兼有肝脾不調者,加柴胡、枳殼;久瀉滑脫不盡者,加赤石脂。
【名醫指導】
1.對于急性腹瀉,應徹底治療,以防轉為慢性;飲食避免過于寒涼,使病遷延不愈。
2.積極治療引起該病的全身性因素,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尿毒癥等;并積極治療引起腹瀉的膽道及胃腸疾病。
3.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不食不潔食物。
4.多選用易消化的谷類食物,不宜食用粗糧。選用含蛋白質較高、脂肪較低的肉類食品,如魚類、雞、瘦肉、脫脂奶及豆腐等。宜選用植物油,采用煮、蒸、燉等烹調方法。
5.限制膳食纖維量,應用質軟易消化的菜果類,如嫩葉菜、冬瓜、胡蘿卜、山藥等含纖維較少的品種。
6.慢性腹瀉患者平時應忌濃茶、酒類、辛辣等食物;對于乳糖酶缺乏或小腸疾病導致乳糖酶障礙者,應低乳糖飲食、控制牛奶;膽石癥、消化不良的脂肪瀉應低脂飲食,胃切除后出現傾倒綜合征者,應給予低糖、干食為宜;克羅恩病和某些腸易激綜合征應進食少渣食品。
7.堅持每日適量運動,消除對自身軀體癥狀的恐懼。注意保暖,慎起居,護腰腹,避免受寒。
8.在對癥治療時,盡量避免選擇易成癮性藥物。
肝性腦病
肝性腦病是急、慢性嚴重肝功能失調或障礙,使內源性或外源性代謝產物未經肝臟的生物轉化或首次通過作用代謝清除,以致在體內潴積,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出現以精神、神經癥狀為主的肝腦綜合征。臨床可見程度不同的神志改變,早期見欣快,繼則躁動、譫妄,后期轉入昏睡及昏迷狀態。
本病中醫學屬于“譫妄”、“昏迷”、“神昏”、“厥逆”等范疇。因肝疏泄功能失常,氣機不暢,清氣不升,濁氣不降,腸胃等腑氣不通,濕濁腑實痰瘀內生,上犯神明而發為本病。病位在肝與腦,與腸胃關系密切。臨床上以精神煩躁、神志昏蒙為主癥。
【必備名方】
1.菖蒲郁金湯加減:石菖蒲12克,郁金9克,茯苓12克,膽南星9克,半夏9克,竹瀝10克,薏苡仁15克,澤瀉9克,梔子9克,炙遠志6克,陳皮6克。水煎服。濕重者,加蒼術、厚樸;已昏迷者,可先鼻飼蘇合香丸。
2.黃連解毒湯加減:犀角10克,黃連10克,黃芩10克,黃柏10克,梔子10克,茵陳15克,金銀花20克,連翹12克,生石膏30克,黨參15克,郁金15克,丹參20克。水煎服,每日1劑;或水煎,送服安宮牛黃丸1粒,每日2次。
3.羚羊角湯加減:夏枯草15克,白芍15克,牡丹皮12克,炙龜甲15克,生地黃12克,熟地黃12克,煅石決明15克,鉤藤12克,生石膏15克,菊花9克,山茱萸9克。水煎,送服羚羊角粉1克。腹部脹大、小便不利者,加木通、澤瀉;昏迷不醒者,加至寶丹化服。
4.參附龍牡湯加減:紅參9克,生黃芪15克,煅龍骨15克,煅牡蠣15克,熟附子6克,五味子6克,麥冬12克,生地黃12克,熟地黃12克,石菖蒲15克。水煎,送服蘇合香丸。
5.通腑瀉熱合劑:大黃30克,蒲公英30克,烏梅30克,厚樸15克,枳殼15克。水煎取汁250毫升,在39~40攝氏度時高位保留灌腸,盡量保留10~15分鐘,每日1次,7日為1個療程。
【名醫指導】
1.應堅持積極治療各種肝病,定期復查肝功能。
2.預防和控制各種感染:如腸道感染、原發性細菌性腹膜炎、墜積性肺炎、褥瘡感染及敗血癥等,常是肝性腦病的重要誘因,應及時合理地給予抗感染治療。
3.限制蛋白質攝入;患者應首選植物蛋白,避免動物蛋白。避免食物過于粗糙、燙熱。忌味精、醋等調味品。
4.忌煙、酒。
5.保持大便通暢,時刻避免誘發肝性腦病的因素。
6.慎用鎮靜安眠藥(如地西泮等)及麻醉藥。
7.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
8.保持情緒平穩,積極樂觀心態。
食管癌
食管癌是主要起于食管鱗狀上皮和柱狀上皮的惡性腫瘤,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食管癌最典型的臨床表現為進行性吞咽困難,但早期癥狀多不明顯,有時僅感吞咽食物時不適、食物停滯感或有噎塞感,隨病情的發展而發生進行性吞咽困難,從進干飯到半流質到流質直到全部梗阻滴水不入。我國是食管癌的高發區,也是食管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本病中醫學屬于“噎膈”、“膈噎”、“噎塞”等范疇,傳統稱“噎食癥”、“倒食”。因食管癌的病機為痰瘀互結,阻塞管道,引起食管狹窄,甚至梗阻所致,臨床以局部癥狀為實,全身癥狀為虛。
【必備名方】
1.通膈湯加減:生天南星6克,生半夏6克,瓜蔞15克,桃仁12克,紅花12克,炮穿山甲12克,干蟾皮3克,沉香6克,水蛭6克。水煎服。兼見氣陰者,加太子參、麥冬、石斛、玉竹;兼見血虛者,加當歸、黃芪;熱毒盛者,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蓮、蒲公英、山豆根;兼見水腫者,加豬苓、茯苓、薏苡仁;大便干結者,加大黃、枳實。
2.五汁安中飲加減:韭汁20毫升,牛乳80毫升,生姜汁10毫升,梨汁50毫升,藕汁50毫升,南沙參15克,玄參15克,麥冬10克,生地黃10克,金銀花15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前5味按比例頻頻先服,后7味另煎飲服。兼見血虛者,加四物湯;兼見氣虛者,加四君子湯;兼見便秘者,加肉蓯蓉、大黃、甘草。
3.開噎啟膈湯加減:蘆根20克,炒梔子10克,干姜10克,丹參15克,莪術6克,水蛭6克,半夏10克,白芍20克,大棗3枚,生姜5片,炙甘草6克。水煎服。伴氣短乏力、多汗者,加黃芪、紅參、炒白術;惡寒身冷、四肢拘急者,加熟附子、桂枝、黨參;口干口苦、舌質嫩紅者,加南沙參、玉竹、生地黃、黃芪;腹脹、大便干結難下者,加大黃、芒硝;胸痛徹背者,加王不留行、延胡索、瓜蔞皮;夜寐欠安者,加酸棗仁、煅牡蠣。
4.丁香透膈湯加減:丁香5克,砂仁3克,生黃芪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夏枯草15克,制半夏10克,制天南星6克,生瓦楞子15克,蜣螂蟲6克,威靈仙12克,蜂房6克,全蝎5克,蜈蚣2條。水煎服。
5.炙甘草二生湯:生半夏6克,生天南星6克,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瓜蔞15克,醋鱉甲10克,半枝蓮15克,重樓15克,黨參15克,麥冬10克,五味子6克,蜈蚣2條,甘草6克。水煎服。疼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沉香;嘔吐、呃逆甚者,加赭石、柿蒂、生姜、竹茹;咯血者,加仙鶴草、紫珠葉;尿血者,加大薊、小薊;便秘者,加郁李仁、火麻仁;腹痛者,加肉桂、豬苓、茯苓。
【名醫指導】
1.減少亞硝胺的攝入,適當攝入鉬、鐵、鋅、氟、硒等微量元素。
2.長期飲烈性酒、嗜煙、食物過硬、過熱、進食過快、口腔不潔、齲齒等均可能與食管癌的發生有關,積極避免上述因素。
3.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C以及動物蛋白、新鮮蔬菜和水果可導致本病,所以在飲食中應均衡營養。
4.出現哽噎感時,不要強行吞食,避免刺激局部癌組織出血、擴散、轉移和疼痛。在哽噎嚴重時應進流質或半流質。進食以溫食為好,避免進食冷流質。
5.不能吃辛、辣、臭、腥的刺激性食物;對于完全不能進食者,應采取靜脈高營養的方法輸入營養素。
6.治療期間應給予清淡、營養豐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并應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形,以增進食欲;治療間歇期宜給予補血、養血、補氣的食品,以提高抗病力。
7.多食白菜、菜花、西蘭花等綠色蔬菜和水果,能降低食管癌的發病率。
8.保持適宜的體重,成人期的體重增加限制在5千克之內。
9.堅持體力活動。如果從事輕或中等體力活動的職業,則每日應進行快步走(或類似的運動)1小時,每周至少安排1小時較劇烈的出汗活動。
10.加強情志鍛煉,保持情緒平穩。避免緊張、恐懼、抑郁、頹喪等心理。
胃癌
胃癌是起于胃上皮的惡性腫瘤,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男性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發病年齡以中老年居多,40~60歲之間者占2/3。早期胃癌70%以上無癥狀,或僅有輕度非特異性消化道不良癥狀,極易被人忽視。進展期胃癌最早出現的癥狀是上腹痛,常同時伴有納差、厭食、體重減輕。其常見的并發癥有消化道出血、幽門梗阻和穿孔。
根據其不同發展階段,本病中醫學屬于“脘痛”、“反胃”、“噎膈”、“積聚”等范疇。當癌瘤引起賁門狹窄,導致進行性吞咽困難時,與噎膈的進食噎食不利,甚至食入即吐的癥狀非常相似;當癌瘤引起幽門狹窄或完全梗死時,其臨床表現似于張仲景所說的“反胃”。
【必備名方】
1.柴芍六君子湯合痛瀉要方加減:黨參12克,白術12克,茯苓12克,砂仁10克,半夏10克,延胡索12克,香附15克,醋炒柴胡12克,預知子12克,半枝蓮15克,枳實12克,白芍12克,木香10克,陳皮10克,甘草6克。水煎服。兼腑實便結者,加大黃、厚樸、枳實;兼肛門墜脹者,加升麻。
2.胃癌扶正湯加減:黃芪15克,黨參15克,枸杞子12克,女貞子10克,鹿角膠10克,麥冬10克,白術10克,附子6克,干姜9克,補骨脂10克,豬苓10克,漢桃葉10克。水煎服。疼痛甚者,加延胡索、全蝎、土鱉蟲、蘄蛇;發熱者,加青蒿、鱉甲、秦艽、銀柴胡;便血者,加紫珠葉、側柏葉、三七、仙鶴草;惡心嘔吐者,加吳茱萸、柿蒂、姜半夏。
3.白花蛇仙合劑加減:白花蛇舌草30克,生薏苡仁30克,蒲公英30克,生黃芪15克,茯苓15克,天仙藤15克,黨參15克,白術8克,山豆根8克,女貞子8克,炙鱉甲6克,三棱6克,半枝蓮6克,烏藥6克,莪術6克,大棗6克,雞內金4克,生甘草3克。水煎至250毫升,每日3次,每次20毫升,1個月為1個療程,每療程休息1周后再服。
4.開郁二陳湯加減:陳皮9克,法半夏9克,茯苓9克,白術12克,蒼術9克,夏枯草9克,薏苡仁15克,紫蘇子9克,生牡蠣15克,海藻9克。水煎服。脘痞脹滿甚者,加石菖蒲、厚樸;便溏者,加干姜。
5.益氣補血健脾湯加減:黃芪15克,黨參12克,熟地黃12克,芡實12克,白術10克,茯苓10克,枸杞子10克,何首烏10克,黃精10克,女貞子10克,山藥10克,南沙參10克,雞血藤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名醫指導】
1.避免長期食用熏烤、腌制的食品;減少食物中亞硝酸鹽、真菌毒素、多環芳烴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的攝入;應戒煙,吸煙者的胃癌發病危險較不吸煙者高50%。
2.宜多吃增強免疫力的食物,如獼猴桃、無花果、沙丁魚、蜂蜜、牛奶、甲魚、烏龜、山藥、扁豆、米仁、菱、金針菜、香菇、蘑菇、薺菜、莼菜、橘子、藕、白木耳、石耳、卷心菜、蘆筍、玫瑰花等;飲茶也可減輕阻塞的癥狀;宜多吃富含營養食物,防治惡病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