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教育:互聯網+時代的教育大轉型
- 云亮 趙龍剛 李馨遲等
- 5504字
- 2019-01-04 14:21:21
1.3 管窺智慧教育發展現狀
1.3.1 各國全力布局智慧教育
教育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培養創新人才具有深遠意義,一些國家已把智慧教育上升為國家戰略。
1.馬來西亞的智慧學校(Smart School)計劃
1996年,馬來西亞的教育部提出智慧學校的構思,其間參與此計劃的成員除了教育部門的專家外,其他主要成員都是來自工業界的代表,因此培養高技術性的勞力就成為這個計劃的主要目標之一。智慧學校教育系統架構如圖1-2所示。智慧學校提出如下五大教育目標。

圖1-2 馬來西亞智慧學校教育系統架構圖
(1)發展個人全方位的平衡。
(2)發展個人的長處與能力。
(3)造就具有思考能力與科技素養之勞力。
(4)教育民主化。
(5)強化社區與家長參與教育的程度。
在智慧學校計劃中,課程、教學法、評量和教材等方面均有重大的變革。在課程方面,強調增進個人全方位的學習,允許兒童自調式的學習,以學生的興趣、能力和需求為中心。在教學法方面,則是以啟發兒童的興趣、學習動機、學習的意義與提供學習刺激為中心。在評量方面,則強調以呈現更精準、更正確的學習描述為目的。在教材方面,以支援新的教學與學習資源策略為需求的考慮。除此以外,也以學生的學習喜好與形態作為設計與推薦教學資源的考慮。除傳統的資源外,校外的網際網絡也是學習資源的來源之一。
此項計劃成為馬來西亞“多媒體超級走廊”(Multimedia Super Corridor)中發展多媒體信息科技計劃中的一項子計劃。智慧學校計劃的執行分成試驗階段與全面實施階段,計劃在2020年全面落實完成。智慧學校計劃對馬來西亞中小學教育影響很大,它試圖打破傳統模式的記憶學習方式,代之以激發創意思考與主動學習的方式,培養具有科技素養與批判思考能力的人才,并讓家長、社區人士、有關的教育資源如博物館、科學中心等加入學校教學的行列。
2.韓國智慧教育推進戰略
教育與信息通信技術被譽為代表韓國國家形象的兩張“名片”。2011年10月,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發布了《通往人才大國之路:推進智能教育戰略實施計劃》,提出全面推行智能教育,實現人才強國之夢。
韓國政府發展智慧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在21世紀社會中能夠引領國際社會、具有創造力和個性的全球化人力資源。韓國認為,SMART Education=Intelligent Customized Teaching& Learning,即智慧教育是智能化的、可定制的個性化教與學。SMART的內涵包括:自我導向(Self-directed)、通過興趣激發學習動機(Motivated with fun)、支持分層適應式教學(Adaptive based on level)、豐富的免費教學資源(Resource Free)和技術融入(Technology embedded)。
韓國提出了數字化教材的開發與應用,在線學習常態化與在線評價體系的構建,營造教育資源用于公共目的的環境與加強信息通信倫理教育,加強教師的智能教育實踐能力,以及構筑基于云計算技術的教育服務基石五大戰略舉措,如圖1-3所示。

圖1-3 韓國智慧教育戰略舉措
為確保智能戰略的順利推行,韓國構建了一套可在組織、智力,以及財力上予以保障的推進體系。
(1)首先,作為組織保障,韓國成立了由教育部、相關部委及非政府組織構成的“智能教育推進委員會”,主要負責推進各項具體戰略。
(2)其次,在智力保障上,韓國通過建立由政府、產業界、學術界及有關專家組成的“智能教育咨詢委員會”,對戰略實施過程中涉及的教育、技術、行政、經濟、法律及安保等問題進行研究并提供咨詢服務。
(3)同時,計劃在韓國教育學術情報院設立未來教育研究中心,攜手教育開發院、教育廣播公司、科學創意財團等機構,一同為智能教育戰略的圓滿實施,提供智力支持。
(4)最后,在財務保障上,韓國計劃于2011—2015年間投入22281.5億韓元,用于推進智能教育戰略。
作為智能教育戰略的先導舉措,韓國興建了四所“智能學校”,并于2012年2月28日起正式開課。“智能學校”的落成,標志著韓國智能教育戰略的正式起航。
3.新加坡由“技術聯通”到“智慧聯通”
新加坡智能手機采用率高達85%,位居全球第一。《智慧國家》中的一項報告指出,新加坡97%的家庭擁有一臺計算機可供學生學習使用,并且87%的網絡通入率保證了ICT的使用。100%的學校開展了信息素養培訓以便更熟練地將ICT應用于教學中。
新加坡政府于2014年公布了“智慧國家2025”的十年計劃。在此計劃下,新加坡積極運用ICT技術促進教與學。
在教學領域,首先參考ICT國際標準和學校課程實踐,制定了“學生信息技術能力國家標準”,明確6~16歲學生最基本的ICT使用能力要求。目前,教育部重點優先項目之一的網絡健康課程計劃即使用此標準。
另外,新加坡在教學領域重點打造如下四個項目。
(1)發布網絡健康倡議,培養“富有責任心”的數字原住民。指定在校教師與學校領導為網絡健康協調員,挑選在校學生作為榜樣接受專門培訓,并在學校開展同伴教育活動為教師、學生和家長開發教育信息化在線門戶網站、方便他們咨詢和獲取相關信息資源。新加坡于2014年發布C-Quest手機APP游戲,關注網絡健康,為家長和孩子間的對話搭建平臺。
(2)數字媒體走進課堂,基礎教育課程靈活應對。自2003 年起,新加坡開始“1:1技術終端”項目(1-to-1 Computer Implentation),讓每位學生擁有一個學習終端,為學生創建隨時隨地學習的自由與空間。政府開發了大量ICT資源,包括iMTL項目(新加坡中小學華文學習系統)來支持基于ICT的教學和學習。到2016年,新加坡將建成容納優質教學資源的“綜合網絡學習空間”,最大程度豐富所有中小學學生的教育經驗。
(3)繼續推進“未來學校”和“教育實驗室”,關注應用學習和終身學習。未來學校旨在擴大學校層面的教學和學習實踐的外延,從而提供一個與信息通信技術完美對接且可普遍推廣的模型,豐富學習內涵。未來學校也成為了教育中信息通信技術研發的試驗平臺,其所獲取的知識在各平臺上分享,然后再為其他學校采納和使用。教育實驗室可以作為一條主要的渠道,通過這個渠道,一些潛在想法可以被放到整個教育系統的大環境下加以考慮,并使之成為現實。此外,每所學校通過學校門戶網站與學生和家長共享信息,家長可以在網站上了解課堂活動作業和其他活動,家長還可以通過電子郵件或信息交流與學校溝通,填寫相關表格并閱讀有關活動。
(4)打造云端計算,促進高等教育國際化。新加坡理工學院電力與電子工程云計算中心(SPE3C3)的正式啟用,表明新加坡致力于通過教育創新和使用先進技術為學院的學生提供有關的最新培訓,開發他們在虛擬化、企業和云計算方面的技能。此外,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IDA)啟動了第一個關于數據科學的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MOOC),希望推動這個需求快速增長及該領域人才技能的培養。
1.3.2 我國智慧教育的發展戰略
我國教育信息化正由初步應用融合階段向全面融合創新階段過渡。教育信息化存在多層次問題,例如教育基礎設施粗具規模,但整體發展失衡,城鄉差異巨大;雖然在教育管理系統層面電子政府發展較快,但信息孤島嚴重;在資源建設層面,數字化資源體系開始形成,但優質資源短缺,缺乏共享機制,師生使用數字資源的自覺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在應用水平層面,網絡教育和遠程教育穩步發展,但應用層次低,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亟待深入,教師知識結構難以適應智慧教育的發展需要。
2010年以來,智慧教育引起國家主管部門的重視和青睞,并開始多方推進智慧教育的發展。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為導向,以滿足師生發展需要、推動教育教學管理和服務為目標,以建設覆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數字化環境為主要任務,以深化應用為重點,開拓創新、求真務實,大力提升教育的信息化、智能化整體水平,加快推進我國智慧教育建設,提高信息化和智能化對教育發展的貢獻度,推動教育現代化發展,為加快實現我國教育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構建學習型社會,建設智慧型教育環境。
2012年3月13日,國家教育部印發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將十年規劃的要求進一步細化,具體規劃要求如圖1-4所示。

圖1-4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建設要求
2012年4月26日,教育部向國務委員劉延東做專題匯報,概括提出了“三通兩平臺”體系,如圖1-5所示。自此,國內智慧教育走進實操層面。

圖1-5 “三通兩平臺”框架
1.3.3 典型企業的智慧教育方案
1.IBM的智慧教育解決方案
IBM公司認為智慧教育的特點包括以學生為中心、實時進行統計與分析、采取集成管理、提供多樣化的互動式體驗和共享資源。IBM“智慧教育”解決方案著眼于教育信息化,以滿足教學、管理和科研三大關鍵業務需求為目標,為學校提供完備的IT服務及軟硬件環境支持,從而提高學校的教學管理水平。
在教學方面:為擺脫傳統教學模式帶來的個性束縛,IBM推出服務類解決方案。借助教育云平臺整合校內外各資源并使其相互影響,著力人才培養,依托虛擬桌面云平臺突出技術優勢,打造個人桌面系統。軟件類解決方案著意于構建數字校園軟件架構,形成向校園各個業務應用提供服務的基礎支撐平臺;打造校園社交網絡挖掘潛在關系以實現更廣范圍的互聯互通;組成軟件人才實訓平臺將軟件工程的各階段有機結合。硬件類解決方案作為數字校園建設的基礎環節,按需定制合適的服務器設備配置并輔之以存儲備份系統,打造高校基礎云平臺及存儲解決方案,助力校園信息基礎系統建設。
在管理方面:IBM全面推進校園ERP、校區智能樓宇、校區能耗管理及校園體驗展示中心等服務類解決方案,提供校園管理服務。軟件類解決方案提供數據挖掘統計分析軟件SPSS協助校園管理,分析決策軟件Cognos輔以決策支持,以資產管理平臺IBM Maximo實現業務全周期的管理合作。
在科研方面:為加快研究與創新能力,IBM推出以知識管理、大數據管理為核心的軟件平臺建設解決方案,基于統一管理平臺,幫助學校用戶建立科研領域的大數據分析處理支撐體系。硬件類解決方案主推HPC高性能計算解決方案。
2.聯想、英特爾、微軟的SMILE數字校園解決方案
2013年10月,聯想、英特爾、微軟三家公司共同宣布:將在中國教育部相關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攜手在教育信息化領域開啟全面戰略合作,戰略合作的首期成果是SMILE(Strategic Microsoft Intel Lenovo Education)數字校園解決方案,如圖1-6所示。通過SMILE戰略合作,合作三方將在教育部相關主管部門的指導下,以教育理念創新為先導,致力于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境的建設,從而實現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全面創新。

圖1-6 聯想、英特爾和微軟SMILE戰略合作正式啟動
聯想作為SMILE智慧教育端到端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將把英特爾處理器和微軟的云計算平臺,部署于聯想的服務器、存儲等企業級產品和PC、移動互聯設備等終端產品中,打造一系列創新、可靠、智能的教育云計算解決方案。
SMILE著重助力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全面深度融合,為全國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教育機構和中小學師生提供全面的端到端的整體解決方案,幫助他們利用先進的云計算技術手段實現自主性學習、探究式學習和交互式學習等創新教學模式,推動教與學的“雙重革命”。
合作三方通過共同舉辦市場活動、開展教師和學生的培訓班、推廣教育軟件、推行項目試點等舉措全面深入布局。
三方深度整合SI、ISV等全價值鏈合作伙伴,最終形成完備的教育產業生態環境。除SMILE數字校園解決方案外,未來三方還將陸續發布SMILE混合云解決方案、SMILE大數據解決方案等更為全面的智慧教育解決方案。
3.中國電信的智慧教育解決方案
作為國家信息化建設的主力軍和國內最大的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中國電信一直致力于推動教育信息化發展,利用自身優勢,為學校教育、學生學習提供各種信息化服務。中國電信針對不同教育階段的需求規劃了不同的智慧教育產品體系。
教育部與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在更高層面開展教育信息化的合作。響應教育部“三通兩平臺”號召,中國電信和教育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資源云、學科云、MOOC為抓手,以智慧校園為統一品牌,針對學前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五個不同學段的核心需求,提供信息互動、教學互動、安全管理、管理服務和基礎設施類產品,打造整體解決方案。
針對學前教育階段,中國電信提供結合教育資源應用的幼學通產品和翼校通-幼教版。幼學通結合教育資源應用提供的電子幼教教材/教輔內容、優質幼兒教育應用、圖書與視頻等內容,滿足幼師、家長便捷使用信息化工具進行幼兒教育的需求。教師可使用大屏手機/平板電腦與幼兒互動,實現課堂教學并活躍課堂氣氛;家長可自動獲得幼兒園教學內容,實現幼兒園教學內容的家園互動。翼校通-幼教版滿足幼兒園、幼師和家長便捷有效溝通的需求,家長可以全面了解孩子在園的生活和成長表現等信息。
針對基礎教育階段,中國電信提供結合教育資源應用的翼校通、班班通和人人通產品。
翼校通是實現家庭與學校的互動、快捷、實時溝通的教育網絡信息平臺,其核心是家校互動、平安校園等功能,同時對接教育創新業務,引入優質的教育資源與應用,滿足教師和家長對教學輔助的需求。
班班通(標準版和增強版)基于云資源平臺+教室硬件終端,實現優質資源隨時獲取。班班通標準版提供終端+管道+云平臺的一體化標準解決方案,在中小學教室配備電子白板等多媒體教學設備,基于教育資源云平臺,面向教師、學生和家長提供優質教學資源和各種學科應用工具;提供一次性費用+月租費的新型商業模式,降低學校一次性投入,實現快速建設、高效使用。
班班通增強版提供電子書包、雙板教學等業界領先的解決方案。
人人通面向教育領域全體用戶開放,免費提供面向教育應用的存儲空間與垂直社交服務。可與國家教育資源/管理云平臺、省級資源云平臺(包括電信承建的平臺)對接,為教育資源平臺用戶提供額外的更專業的存儲空間與社交服務。
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給教育信息化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電信運營商為教育信息化建設提供多樣的支持,教育信息化也為電信運營商拓展市場提供了機會。電信的“智慧教育”業務隨著全國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推進,面向整個國民教育體系,同時形成企業與教育業的良性促動,對促進教育信息化建設、提高教育水平與效率、普及全民教育等發揮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