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太祖開國,天下從此改姓朱(1)

從和尚到皇帝

人們常說,“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其實,中國人的思想沒有想象中那么保守,反而十分開放。因為他們無不敢想,也無不敢做。在一些中國人看來,西方許多國家的王室能夠維持四五百年,甚至一兩千年,這一切似乎是不可思議的。因為,中國人生來就喜歡做開天辟地的夢,也確實有不少人真的夢想成真了。否則,中國歷史上哪來那么多的朝代,又何來那么多的精彩故事?

縱觀歷史,陳勝、吳廣為首領的農民起義,乍一看好像來勢兇猛,但很快就被秦軍鎮壓下去了,陳勝、吳廣也隨之喪命。趁著陳勝、吳廣起義的這股“旋風”,項羽、劉邦又分別拉起了各自的隊伍,壯大了“人民隊伍”,最后滅亡了秦朝。這正是遵循了那條“始作俑者未必成功,后繼者才能完成大業”的歷史規律。

元朝開國也是如此,成吉思汗雖然具有雄才大略,但也只是統一了蒙古各部落,才被稱為大汗,到了其子孫手里,才滅亡了金國和南宋,統一了中國。而明朝的建立,跟秦朝、元朝的建立也是極其相似的。元朝末期,韓山童、劉福通等人首舉義旗,創建了“紅巾軍”,其聲勢讓元朝為之震動,但不久就慘敗了。令人想不到的是,其部下朱元璋卻率領義軍順利渡過難關,獲得了勝利。既推翻了元朝,又打敗了陳友諒的另一支義軍,真正建立了明朝。

如此算來,中國古代竟然有一大半王朝是以這種方式建立的。為什么始作俑者很難成功,而后繼者卻易于成功呢?其實,這并非上天不公,而是改朝換代的一種規律。具體到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來說,他一無權無勢,二無文化文憑,只是依靠郭子興的一支軍隊發家的,但卻是他最終登基做了皇帝。而那些曾經勢力比他大、比他強的起義軍首領,卻一個個都成為他的手下敗將,這又作何解釋呢?

先說說朱元璋,他有五個兄弟姐妹,大哥是南昌王朱興隆(朱重五)、二哥是盱眙王朱興盛(朱重六)、三哥是臨淮王朱興祖(朱重七),姐姐是太原長公主朱氏、曹國長公主朱佛女。他排名老四,因為出生于八月初八,因此他又叫朱重八,后來又取名朱興宗。他的父親叫朱世珍(原名朱五四),母親是陳氏。朱元璋這一朱姓宗族,家住朱家巷,地屬通德鄉(今江蘇省南京市境內)。朱元璋以上幾代人都以農業為生,因此朱元璋的家庭十分貧苦,他從小就過著飽受苦難的生活,7歲就操起皮鞭,給地主放牛牧羊。

至正三年(1343年),也就是朱元璋17歲那年,淮北發生了多年不遇的干旱荒情,旱災引起了蝗災和瘟疫,廣大農民在饑餓與瘟疫的雙重折磨下,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朱元璋一家也難逃厄運,先是64歲的父親朱世珍撒手人寰,緊接著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里,他的母親陳氏還有他的大哥、大侄子也隨之離開了人世。為此,朱元璋傷心欲絕,甚至厭倦了這個昏暗的世界。

走投無路之下,朱元璋狠下心剃光了自己的頭發,走進了皇覺寺,穿起了衲衣,當起了小和尚。但是和尚的日子也沒有想象中那么好過,他整天除了掃地上香、打鐘擊鼓,還要為主持擔水劈柴、燒飯洗衣,臟活累活幾乎無所不做。就這樣他還時不時遭受師父的責罵、師兄的刁難。一時間,他又開始懷念與小伙伴們一起放牛的那些無拘無束的日子。但為了能夠生存下去,為了能夠混口飯吃,朱元璋只得忍氣吞聲、任勞任怨。

很快倆月過去了,朱元璋入寺之后卻連一卷經文都沒念成,每天除了干活還是干活,各種雜活倒是做了不少。再加之當時的旱情嚴重,作物顆粒無收,靠收租來度日的皇覺寺終于維持不下去了。于是,朱元璋又被主持打發去“云游”了。說是云游,其實就是流浪各地,向大戶人家化緣,求乞度日,說白了就是去當乞丐,這樣一去就是三年。三年后,朱元璋再次回到了皇覺寺。

在這三年的奔波流浪中,朱元璋嘗盡了人間的辛酸,也看到了各地百姓的困苦。他發現,一路上除了各大小寺院里虔誠的善男信女之外,百姓們普遍都信仰白蓮教,并大有積蓄力量、蠢蠢欲動之勢。同時,朱元璋還目睹了國是日非,并預感天下大亂的時候將要來到。于是,他立志勤學,并廣交朋友,以待時而動。一天天過去了,他在這里學習了三教九流的許多知識,比如誦經、打坐、做布施、做道場,外加清除、上香、劈柴、擔水、讀書、識字,一晃又過了較為平靜的四年時間。

這時的中國,正處于元朝末年社會矛盾空前激化的年代。在元廷的暴政統治之下,老百姓長期過著“竇娥冤”式的生活,有冤無處申,有理無處說,不堪忍受元朝封建統治者的殘酷剝削和壓迫的農民們終于勇敢地行動起來了。因起義軍頭裹紅巾,身穿紅衣,打著紅旗,被稱為“紅巾軍”。從此,抗元的怒火燃遍了中華大地。

當時的朱元璋,雖然身居靜門,但內心卻早已不安分。當他聽到不斷傳來的農民起義的消息,心里早已是熱血沸騰。面對黑暗的社會,他早就有了投奔紅巾軍的念頭,但由于對紅巾軍內部不甚了解,再加上元軍追殺得太緊,怕他們成不了氣候,他開始猶豫不決,并持觀望的態度。也就是在這時,已在郭子興的軍隊里當上了小頭目的窮伙伴湯和,給朱元璋悄悄捎來了一封信,邀請他前去投軍。此時的他,仍然舉棋不定,但同屋的師兄卻偷偷告訴他,湯和來信邀他參軍一事已被人知道了,就要去報官領賞。被“逼上梁山”的朱元璋,終于看清了自己所面臨的危險形勢,于是丟掉心中的所有幻想,連夜向濠州城急急奔去。朱元璋到達濠州后,直接奔向郭子興的軍營。當手下人帶著朱元璋來拜見郭子興后,郭子興覺得他相貌奇特、氣宇不凡,立即把他收了下來,并留為親兵。

朱元璋到底長什么模樣呢?會讓郭子興一見傾心。《明史》里曾經這樣描述他的長相:“朱元璋姿貌雄偉、奇骨貫頂、志意廓然、人莫能測。”前八個字說的是他的外貌,后八個字說的是他的氣質。也許正是朱元璋的相貌不凡,立刻給郭子興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馬上被收入軍中。就這樣,他的軍旅生涯便開始了。

從那以后,朱元璋憑著自己的精明強干,逢戰必勝,很快得到了郭子興的喜愛。后來,郭子興還將自己收養的馬公之女嫁給他,這就是后來的馬皇后。在當時的“紅巾軍”中,與郭子興一同起兵的還有孫德崖等四人,加上郭子興一共是五人,他們各自稱元帥,互不相讓。有一次郭子興被同伙算計,差一點就被斬殺,全靠朱元璋的聰明才智救了郭子興一命。從此,郭子興更加信任朱元璋,還把招兵買馬的重任交給了他。

第二年春,朱元璋便奉命回到自己的老家,替郭子興招兵買馬,很快就召集了七百多人。待朱元璋帶著新兵回到軍中后,郭子興甚是高興,又升他做了鎮撫。不久,朱元璋見“紅巾軍”各將領之間各懷鬼胎、矛盾重重,郭子興勢力難以壯大。于是,他就把自己統領的人馬交給了別人,精選了24人南下定遠,這其中就包括后來他的心腹大將徐達、湯和等人。路途中,他還招納了張家堡驢牌寨的義旅3000人,又打敗了一支元軍,收編了橫澗山的2萬人。這些人都成為他日后成就帝王大業的基本隊伍,也正是在這時,他還遇到了重要謀臣李善長。

后來朱元璋進入滁陽后,他的親侄兒文正、姐夫李貞帶著外甥保兒(后來取名文忠)前來投靠他。從他們口中,朱元璋得知二哥、三哥、姐姐都去世了,不免傷心。于是,朱元璋就將這兩個孩子收作養子,并改姓朱。后來,朱元璋又收養了二十幾個義子。在此期間,他開始修城固守,建立了自己的地盤。在當時已經頗有勢力了,朱家從此開始振興了。

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用計一舉攻克了和州。消息傳來,郭子興立即任命朱元璋為總兵官,鎮守和州。有一次,朱元璋外出,看到一個小孩在哭泣,就問他:“你為什么哭?”小孩回答說:“我在等我父母親。”朱元璋繼續問:“你父親去哪里了?”小孩抽泣著說:“我父母親都在軍營。”后來,朱元璋仔細詢問才知道,原來小孩的父母親都在軍營養馬,母親和父親不敢相認,只好以兄妹相稱。朱元璋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部隊軍紀存在問題,于是立即召集眾將,申明紀律,下令歸還軍中有夫之婦,讓城中那些被拆散的夫妻團圓。這件事以后,朱元璋便深得民心。

同年,郭子興因病去世后,韓林兒任命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敘為都元帥,妻弟張天佑為右副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韓林兒是何許人也?他的父親是韓山童,曾以白蓮教組織群眾起義。后來他的父親韓山童犧牲,韓林兒隨母逃往武安。后來,劉福通等人迎韓林兒至亳州(今安徽亳州),立為帝,被稱“小明王”。從名義上來看,韓林兒貴為都元帥,理應管理軍中所有大事,而右副元帥的地位也比左副元帥高,但是,由于當時滁州和和州的軍隊大多是朱元璋招募收編的,而且朱元璋比郭天敘和張天佑有智、有勇、有謀,并且手下又有諸多將才。所以,朱元璋名副其實成為這支隊伍的主帥。

朱元璋在和州駐守幾個月后,糧草供應便成為一個大問題。這時,恰好有兩支“紅巾軍”的巢湖水軍前來歸附,朱元璋親自處理合并南京石頭城事宜。七月間,巢湖水軍千余只戰艦突破元軍封鎖抵達和州。朱元璋的步馬軍登上巢湖水軍的船只,從和州東渡長江。到達對岸的采石,常遇春一馬當先,率軍沖殺,攻克采石,獲得大量糧食。見此情形,朱元璋立即命人砍斷船纜,任船順流而下,斷絕退路。將士們見無路可退,一鼓作氣,在朱元璋率領下攻克太平。朱元璋的軍隊受到當地百姓的擁護,于是,他置太平興國翼元帥府,自己做元帥,任命李善長為帥府都事。這樣,朱元璋便開始了穩固根據地的工作。

沒過多久,朱元璋就已經擁有十萬兵力,聲勢比過去大了很多。但是,占有的地盤仍然很少,而且四面受敵。東面和南面是元軍,東南是張士誠,西面是徐壽輝,雖然同是反元武裝,但是張、徐二人同小明王卻相互敵視。不過,北面小明王、劉福通率領的紅巾軍主力,大大牽制了元軍。而且,張士誠、徐壽輝的力量還不足以兼并朱元璋。這樣一來,朱元璋暫時沒有對付不了的敵人,并且面臨著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

在完成了“高筑墻”的部署后,朱元璋便著手實行“廣積糧”了。在初期,軍糧的解決主要是靠強征,即征收“寨糧”。但是長此以往,軍隊就會成為純粹的破壞力量,失去民心。為了解決糧食問題,朱元璋除了動員百姓進行生產外,決定推行屯田法,大力開展軍隊屯田,任命元帥康茂才為都水營田使,負責興修水利,又分派諸將在各地開墾種田。幾年工夫,到處興屯,府庫充盈,軍糧充足。

至正二十年(1360年),朱元璋下令不再征收“寨糧”,以減輕農民負擔。為了積糧,朱元璋明令禁酒,但是其手下大將胡大海的兒子胡三舍與別人違法犯禁,私自釀酒獲利,執法如山的朱元璋知道后大怒,堅決嚴明軍紀,于是自己動手將胡三舍殺掉。在爭取民心的同時,朱元璋還不斷網羅人才,特別是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朱元璋在應天還專門修建了禮賢館來接待他們。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七月,朱元璋統兵20萬,進發洪都,陳友諒獲悉后,撤出圍軍,迎戰朱元璋,雙方在鄱陽湖展開決戰。鄱陽湖水戰進行了整整36天,朱元璋的軍隊充分發揮小船靈活的長處,火攻陳軍,最終取勝,陳友諒被亂箭射死,奠定了朱元璋平定江南的基礎。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即吳王位。至正二十七(1367年)十月,吳王朱元璋命中書右丞相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平章常遇春為副將軍,率軍25萬,北進中原。朱元璋順應時代潮流,憑借其雄才大略、遠見卓識對北伐又作出了精心部署,提出先取山東,撤除元朝的屏障;進兵河南,切斷它的羽翼,奪取潼關,占據它的門檻;然后進兵大都,這時元朝勢孤援絕,不戰而取之;再派兵西進,山西、陜北、關中、甘肅可以席卷而下。北伐大軍按計而行。徐達率兵先取山東,再西進,攻下汴粱,然后揮師潼關。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到汴梁坐鎮指揮,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在應天府稱帝,成為明朝第一位皇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終于,在他的帶領下,結束了元朝在中原的統治,平定了四川、廣西、甘肅、云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建立了明朝。

可怕的敵人,陳友諒

元朝末年,在那些起義軍中,許多領袖因為沒能抵擋住元朝糖衣炮彈的攻擊,最后還是被招安了。即使是朱元璋,也曾經與元朝暗通消息。而只有這個人,從頭到尾一直在反抗元朝外族統治,敢作敢當、不屈不撓、堅持到底,真稱得上是一位英雄好漢。這個人就是朱元璋的一個可怕的敵人——陳友諒。

陳友諒,是沔陽(今湖北仙桃)漁家之子。祖父陳千一原本姓謝,因為后來入贅到了陳家,所以才跟隨其姓,父親陳普才有五個兒子,陳友諒排行老三。他少時讀書,略通文義。陳友諒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心狠手辣、膽大妄為。從他后來的行為來看,他的確沒有什么是他不敢干的。別人把義氣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卻視義氣為狗屎。

為你推薦
奪嫡
會員

【古風群像+輕松搞笑+高甜寵妻】【有仇必報小驕女X腹黑病嬌九皇子】《與君歡》作者古言甜寵新作!又名《山河美人謀》。磕CP的皇帝、吃瓜的朝臣、大事小事都要彈劾一下的言官……古風爆笑群像,笑到停不下來!翻開本書,看悍婦和病嬌如何聯手撬動整個天下!未婚夫又渣又壞,還打算殺人滅口。葉嬌準備先下手為強,順便找個背鍋俠。本以為這個背鍋俠是個透明病弱的“活死人”,沒想到傳言害人,他明明是一個表里不一、心機深沉的九皇子。在葉嬌借九皇子之名懲治渣男后。李·真九皇子·策:“請小姐給個封口費吧。”葉嬌心虛:“你要多少?”李策:“一百兩。”葉嬌震驚,你怎么不去搶!!!

天之下
會員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會員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棺香美人
會員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

三體全集(全三冊)
會員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界市| 岳西县| 汉寿县| 镇原县| 古丈县| 宁乡县| 澄迈县| 旺苍县| 万源市| 库尔勒市| 合水县| 金坛市| 梅河口市| 赤峰市| 安塞县| 胶州市| 辽宁省| 盐山县| 新绛县| 波密县| 曲沃县| 泸州市| 新巴尔虎右旗| 兴和县| 蒙山县| 奉新县| 玛纳斯县| 荃湾区| 揭东县| 临西县| 弥勒县| 博野县| 南靖县| 沙坪坝区| 托克逊县| 温州市| 宝丰县| 德昌县| 磐石市| 乡城县| 武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