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業政策教程
- 張原
- 3317字
- 2019-01-04 11:35:01
1.6 就業政策的實踐——就業管理
運用就業政策工具,推行就業政策的系統過程就是就業管理,與單純的就業政策相比,就業管理需要在充分理解就業政策的基礎上,將就業政策的各項內容轉換為就業政策實行機構的各種事務,并對其組織、人員、程序和結果加以有效管理。
1.6.1 就業管理的概念和原則
就業管理是指按照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為提高勞動力資源的開發利用水平,提高就業效益而對勞動就業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激勵、協調和控制,是就業政策從理論變為實踐的基礎。就業管理會在就業政策的基礎上形成一系列文件性的標準、規程和條例,整體來看包括兩大類:一類是較為宏觀的關于全體社會勞動力的就業管理規章制度,如失業人員登記制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也會落實到某一個具體的就業管理部門,比如失業人員登記管理處;另一類是較為微觀的管理部門內部的規章制度,如職業介紹部門的工作條例、崗位責任制度等,其規則主要是針對就業服務過程中的權責、行為、態度、糾紛處理方式等加以具體的規定和調整。
就業管理屬于公共管理的范疇,因此需要遵循一般公共管理的原則——人本原則、服務原則、效能原則和均衡原則,但由于就業管理也有其自身的特征,因此也需要遵循其本身特有的原則,具體而言包括:系統原則,即避免就業管理規范內主要矛盾發生的同時,保持其與社會總體規范協調一致;效率原則,即當出現就業問題解決方式多樣化的情況時,尋找最有效率的、成本-產出最大化的方案;權變原則,由于勞動力市場的狀況會不斷發生變化,就業政策將發生相應的調整,因此就業管理本身需要具有更加靈活的動態調整性質;適度原則,就業管理需要有適當的約束的尺度,約束過緊或放松無度都無法達到政策的預期目標,因此適度原則也需把握。
1.6.2 就業管理的內容和組織
就業管理以就業關系作為主要管理對象,因而包括兩方面的管理內容:其一是勞動力供給和需求總量管理,保持就業崗位與勞動者總量的動態平衡,比如人口生育政策和人口流動政策。其二是勞動力供給和需求結構管理,各種崗位由于具有性質差異,工作繁簡、難易程度的不同,因而對勞動者受教育程度、專業水平、專門技能、經歷、心理特征及身體狀況等基本特征要求也不同,勞動力結構管理主要在于使得崗位性質與勞動者類型相互匹配,調節社會勞動力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各地區各崗位的分配,提高勞動力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與就業的產業和職業結構相關的就業管理主要涉及就業結構管理方面的內容。
就業管理的組織方式是通過一定數量和結構的人員及設備所組成管理機構,制定、調整和執行就業管理規范,設計與就業管理相關的程序,承擔主要的就業管理監督任務,通過計劃、組織、激勵、協調、控制等施加影響于勞動力供給和需求的相互平衡活動,使其符合客觀規律,提高就業效率。就業管理主體對客體施加影響的方式和具體表現,是設計管理者職務和管理機構功能的依據。就業管理的基本功能包括:計劃與決策,確定就業活動的目標、任務、政策及方案,并付諸實施;組織與用人,把各種管理設備,特別是人員結合成完成任務的功能實體,其結果是形成一定的管理機構部門;控制,按預定計劃對全體勞動力就業活動進行監督、檢查和調查,以糾正偏差,保證預定目標的實現;協調,理順勞動力需求和供給的關系,消除不和諧、不平衡狀態,以便為實現管理目的創造良好的環境。
1.6.3 就業的供需管理和匹配管理
政府的就業管理核心為就業供給和需求管理。就業需求管理表現在直接和間接就業需求干預兩個方面,直接需求干預是指政府本身作為勞動力需求主體以調控勞動力市場的失衡狀況,主要包括政府部門直接雇傭數量龐大的勞動者,通過財政政策實施公共工程,創造就業機會,作為勞動力市場最終需求方,雇傭特殊時期是失業者或特殊的勞動力并發給工資;政府向雇工單位提供雇工補貼以刺激雇工單位保留原有職工或聘用失業者,為瀕臨失業者提供就業和訓練機會等。間接需求干預是指采用稅收和其它經濟杠桿影響私人企業資本投資從而調整企業勞動需求量,通常使用的調節方式是:通過降低稅率、提高起征點或出臺減免稅政策擴大勞動需求;利用會計結算中加速折舊的方法鼓勵企業大量生產性投資,并縮短再投資周期;調整貨幣政策,采用擴展性貨幣政策促進私人投資和經濟活動規模擴大,間接影響就業量;針對嚴重失業和貧困地區實施特殊就業計劃,通過調整產業發展、勞資關系、勞動工資等方法間接影響就業。
政府就業供給管理主要表現在人力資源規劃政策上,通過調節人力資源存量,使供給的勞動力與可利用的職位相一致。一些就業供給管理實施較早的國家,其人力資源政策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三位一體的管理體系,包括:經常性訓練和職業訓練在內的技巧訓練計劃;職位開發計劃,比如學徒擴展計劃、企業部門的工作機會、公共部門的職位擴大等;就業能力發展計劃,包括工業化機會中心、集中性就業計劃、工作刺激計劃、職位組合等。這些公共管理性質的宏觀人力資源規劃側重于兩類人群:一是新增勞動力,主要是青年勞動力如何由學生順利過渡到從業人員;二是勞動力市場原有的從業人員如何應對職位轉變中遇到的問題。政府通過各種手段提高勞動者的就業能力,使不同的人群適應兩類轉變,這些手段主要包括:加強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促進高等教育,消除由基礎教育不足導致的就業障礙;對青年及成年勞動力進行工作經驗訓練,降低由于工作技巧缺乏造成的就業困難;對失業者給予訓練和再訓練,禁止種族歧視,降低就業困難人群的就業心理障礙;進行人力資源需求調查,影響雇主用人政策,比如遷移人口雇傭政策,來解決勞動市場信息缺乏和供需匹配障礙所導致的就業問題;專設青年服務的就業機構和失業人員服務機構,保證勞動力有充分的就業準備期。
政府在供需匹配上的就業管理主要包括:收集、整理、加工和發布權威可信的市場供求信息,保證勞動市場信息的質量和豐富程度,降低勞資雙方搜尋失敗概率,建立雙方互信基礎,為合理選擇職業提供基礎條件。區域性就業管理部門的基本工作著眼于劃分轄區內的勞動力短缺地區、供給平衡地區、輕度過剩地區和嚴重過剩地區,按產業、職業、性別、受教育程度等分類模式提出勞動力供需的現實狀況和未來預測,發布可靠的信息。在求職服務方面,公共就業機構利用分支機構和網絡開展職業介紹中介服務,基于勞動力市場供求信息,介紹供求雙方直接聯系,或者代雇主雇傭勞動力。在就業咨詢方面,主要針對剛進入勞動市場的新增勞動力,不適應現有職業的勞動者及特殊求職者,如受歧視人群和殘疾人,提供就業轉換意見、就業準備幫助和就業法律援助。在雇主服務方面,對新企業或轉型期企業發布勞動力需求信息,接受雇主委托,為其尋找或提供特別職位申請者。另外,也會參與一些其它的供求協調服務,比如為工會提供幫助、參與社區就業組織工作、安排政府就業訓練活動及貫徹就業相關立法等。
★本章重點:
就業政策的概念,狹義、廣義就業政策及其關系;
就業政策的分類方法,按對象和功能進行分類的就業政策;
就業政策工具類型,就業政策工具應用中注意的三大前提;
就業管理的概念和內容。
★關鍵詞:
狹義就業政策
成因指向的就業政策
就業政策的實施對象
戰略性就業政策
保護性就業政策
積極的就業政策
強制性政策工具
指導性政策工具
服務性政策工具
就業的供給管理
就業的匹配管理
廣義就業政策
結果指向的就業政策
就業政策的針對對象
市場性就業政策
就業困難人群
傳統的就業政策
激勵性政策工具
信息性政策工具
就業管理
就業的需求管理
思考與應用:
圖1-2是深圳市龍崗區人力資源服務中心的靈活就業補貼申請流程表,請仔細閱讀圖表,查閱圖表中所涉及的文件和其他相關知識,并結合本章所講內容,回答以下問題:

圖1-2 深圳龍崗區人力資源服務中心靈活就業補貼申請流程
(1)靈活就業補貼屬于哪種類型的就業政策,如何按照就業政策的不同分類方法將這一政策進行詳細定位?靈活就業補貼政策的目標、對象、實施方式是什么?
(2)在實施靈活就業補貼政策時,需要借助哪些就業政策工具?這些政策工具是如何相互配合從而有效完成政策實施的?在這一過程中體現了就業政策工具的哪些運用原則?
(3)請簡要描述該區靈活就業補貼的申請流程、組織方式和管理內容,評論其是否能夠較好地遵循就業管理的基本原則。如果由你來設計該區的靈活就業補貼政策和管理制度,你會在哪些方面加以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