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曾經有一位了不起的蓋茨比,真正來過這世界
- 作家的后花園:想象有你的全世界
- 考拉看看圖書出版中心·彭瑾
- 6186字
- 2017-01-05 14:45:38
人物名片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1896年9月24日
代表作品:《了不起的蓋茨比》《夜色溫柔》
主要成就:20世紀美國作家、編劇
一個男人愛上一個女人,為她努力變成了大富豪,甘愿當她的地下情人,最后為了保護她而死。一路付出所有金錢和感情,甚至最后的死亡,都未能感動那個心里只有金錢和財富的女人。
不加任何修飾,僅以最簡單的語言勾勒出故事的輪廓,也能讓人感受到它散發出的悲劇味道。這是一個悲劇的故事,這是一個付出所有毫無收獲的凄涼故事,也是一個讓人每每想起就會不停嘆氣的故事。
這樣讓人念念不忘的故事,注定成為世紀經典。《了不起的蓋茨比》,在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注定是經典之作,是“爵士時代”的縮影,也是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最優秀的一部作品。
很多杰出的文學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情節內容與作者本人有直接關系,更是作者真實的情感表達。往往打動自己的作品,才能打動讀者。
《了不起的蓋茨比》也不例外,這是菲茨杰拉德所有作品中最接近他生活感情的一部作品。他,是現實版的蓋茨比,曾經歡喜又悲切地活在這個世界上。
他曾一夜成名,抱得美人歸;也曾身無分文,窮困潦倒。
1896年9月24日,菲茨杰拉德出生于美國明尼蘇達州圣保羅市,父親是個賣家具的生意人。
菲茨杰拉德在中學時期就發現自己喜歡上了寫作,偶爾寫一些文章發在校報上。除了寫作不錯外,菲茨杰拉德的學習成績并不好。
在親戚資助下,他才得以進入美國東部著名的貴族高等學府——普林斯頓大學。在校期間,他熱衷于為校刊和劇社寫稿。尤其是大學前兩年,他一直沉浸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中,無法自拔。
由于無心學業,菲茨杰拉德的成績特別差,常常不及格。但另一方面,他的社團生活又十分有意思。
他設法躋身學校的文學團體,應邀參加最有名的俱樂部,擺脫了鄉音,磨出一口標準的“高級”英語,極力而巧妙地抹去身世的差異。
這些舉動與《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男主角蓋茨比的行為頗有相似之處。
1915年普林斯頓的劇團在全美巡演他寫的喜劇《邪惡之眼》時,他卻因成績原因被禁止隨團演出。
更嚴重的是,菲茨杰拉德只上了3個月大三,就因身體欠佳和成績差的原因退學,回到了家鄉圣保羅市。休學9個月后,他以大三學生的身份重回校園。
按照菲茨杰拉德的想法,他希望這次能順利完成學業,但最終因為突然來臨的戰爭未能如愿。
1917年,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他只能帶著在普林斯頓大學的回憶進入軍隊,時常懷念他曾經精彩的社團生活。
在軍營里,21歲的菲茨杰拉德開始嘗試長篇小說的寫作。其實,在他短暫而悲劇的一生中,有過兩股巨大的力量。
其中之一便是寫作。童年時期,他就與寫作結緣;大學時期,他花費了大量時間在寫作上;成年之后,寫作又成為支持他同時困擾他的一件事情;甚至在彌留之際,他還在堅持寫作。
而在18歲那年,寫作之外的另一股強大力量開始涌入菲茨杰拉德體內,那就是愛情。在一次校園舞會上,他認識了一位富有的美麗女孩,她的名字叫吉內瓦·金。
兩人一見鐘情,但他們年輕的感情卻遭遇了吉內瓦父親的嚴厲反對。1916年8月,菲茨杰拉德最后一次去吉內瓦的家,她的父親明確告訴他:窮小子休想娶富家千金。這句話終結了這段感情,也在他心上打上了一個屈辱的印記。
受此影響,菲茨杰拉德心里開始向往成為有錢人,過上流社會人士的生活。2年后,第一次感情失敗的菲茨杰拉德邂逅了第二段愛情。
在亞拉巴馬的蒙哥馬利附近駐扎期間,菲茨杰拉德在一次鄉村舞會上與小他2歲的南方少女澤爾達相識。
澤爾達奪人眼目的美麗讓菲茨杰拉德為她沉迷,而菲茨杰拉德的才氣也令澤爾達仰慕。
作為阿拉巴馬最高法院法官最寵愛的小女兒,澤爾達不僅長得美,而且精通芭蕾、法語、詩歌,是一個全才的女孩。
自身條件的優越加上家人的寵溺,還有他人的諸多贊美追求,滋生了澤爾達驕傲與叛逆的性格。
性格大膽的澤爾達早早就學會了抽煙喝酒,常常通宵達旦地流連在舞會中,她享受被人眾星捧月的感覺,與男人們周旋調情。在很多男人眼里,澤爾達是一顆閃耀的星星。
當其他女性仍然穿著緊身衣,循規蹈矩地出現在藝術家沙龍的時候,澤爾達可以毫無顧忌地穿著透明的裙子縱身躍入紐約著名的Plaza Hotel噴泉中游泳。
“我在曼哈頓所有俱樂部的每張桌子上都跳過舞,裙子掀到了腰部。高高地架著雙腿,當眾抽煙,嚼口香糖,喝酒醉得滑到了陰溝里。”在自傳體小說《留給我這曲華爾茲》里,澤爾達如此描述自己的生活。
她就像一陣旋風,席卷過身邊的每一個人。菲茨杰拉德說:“我喜歡她的勇敢、誠實與火一般的自尊。”于是,澤爾達的追求者中多了一個菲茨杰拉德。
菲茨杰拉德的帥氣和才氣令澤爾達心動,高傲的她終于答應嫁給菲茨杰拉德,但卻開出了一個條件:如果他能掙到錢讓自己過上習慣的優裕生活,兩人就結婚。
1918年末,菲茨杰拉德從軍隊退役就直奔紐約,但他僅找到一份在一家小廣告公司寫廣告詞的工作,薪水微薄,僅能養活自己。
1919年6月,澤爾達失去耐心提出終止婚約。在金錢面前,菲茨杰拉德再次成為了失敗者。
前后兩次付出真心的感情,給菲茨杰拉德帶來了心理陰影,造成了他的一生都對金錢二字格外敏感。
《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女主角黛西,正是兩次戀愛女主人公的混合體,菲茨杰拉德說:“她的聲音里充滿了金錢”。
就算如此,蓋茨比或者說菲茨杰拉德本人,都固執地騙自己黛西是一個有真感情的女人,直到死的時候都還在騙自己。
還好,菲茨杰拉德沒有放棄寫作,他保持著旺盛的寫作狀態。雖然一方面是為了掙錢,但更多的是對寫作的堅持。
1919年,一無所有的菲茨杰拉德回到故鄉。1920年2月,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人間天堂》出版,因傳達出鮮活的時代感而一炮而紅,短短幾天第一版竟已售罄。
自此,各家雜志開始爭相向他約稿。菲茨杰拉德馬上發電報給澤爾達:“書賣得好,速來紐約”。澤爾達沒有食言,她立即到紐約與菲茨杰拉德見面。當年4月3日,兩人在紐約著名的圣帕特里克大教堂結婚,正式結為夫婦。
菲茨杰拉德也沒有食言,他讓澤爾達過上了最好的生活。1921年,《人間天堂》這本拼寫錯誤百出卻大受歡迎的青春小說已經再版12次。當時,菲茨杰拉德的年收入大概是2.5萬美元,高出普通美國人太多。
豐厚的物質條件,使得這對夫婦過上了比以前更好的生活。他們縱情享樂,揮金如土。因為作家的名氣,加上兩人奢華放縱的生活,媒體特別關注他們,常有報道登出。
他們去了哪兒,穿了什么衣服,做了什么事情,說了什么話,一切都成為了人們津津樂道的新聞。讀者越來越期待從他的作品中一窺那紙醉金迷的上流社會。
期間,菲茨杰拉德出版了第二本小說《美麗與毀滅》,也成為了當時的熱銷作品,給他帶來了巨大的聲譽和財富。
菲茨杰拉德夫婦成為所有派對的座上賓,是所有高級商店和酒吧的常客,也是從不關上行李箱的瘋狂旅行者。
1922年,菲茨杰拉德來了新的靈感。他說:“我的腦海里出現了新的東西,它美麗、簡約但又非常復雜,令人著迷。”
帶著前所未有的興奮與動力,菲茨杰拉德投入了第三本小說的寫作中。但事與愿違的是,他當時還有一個劇本沒有完成,他必須先解決劇本寫作,就暫停了新小說的創作。
然而劇本創作失敗了。同時,奢侈的消費,讓他欠了不少債,他必須盡快賺些錢,才能安心寫作。所以他接了一些雜志寫文的活,按他的話來說,那些雜志文章全是垃圾,連他自己都看不下去。
就這樣在經濟問題的困擾下,菲茨杰拉德一直沒能專心寫第三本小說。1922年10月,他和澤爾達的第三個孩子出生了,一家人搬到了紐約長島大尼克鎮。
當時,那個鎮子是一個時髦的新郊區,有許多藝術家聚集在一起,表演玩樂。菲茨杰拉德在那里交了幾個朋友,有作家,有演員,他們都屬于美國的新貴階層。
菲茨杰拉德和海明威曾有一段真摯的友誼,最終卻發展到互相看不慣,關系破裂。
菲茨杰拉德把這里設定為第三部小說的故事發生地。大尼克鎮有很多奢華的建筑,它們給了菲茨杰拉德很多靈感,小說主人公蓋茨比的豪宅就是他見過的許多宅邸的合體。
1923年6月左右,菲茨杰拉德的小說才寫了1萬8千字。他覺得這個開頭寫得很爛,所以又刪掉了其中很多內容。
一直到1924年4月,這個在他腦海里已有2年的故事終于開始出現在他的筆下。
菲茨杰拉德下決心要寫一本不同于他以往寫作風格的書。他對編輯珀金斯說,這本書將是他的個人藝術成就之作。
“這本書是純粹的創造,不會有毫無意義的亂想,而是去寫一個真實又閃耀的世界。”
他所說的世界在美國歷史上被稱為“爵士時代”,也就是菲茨杰拉德當時正經歷的時代。具體指的是一戰后(1918年),經濟大蕭條以前(1929年)的約十年的時間。
當時,傳統的清教徒道德已經土崩瓦解,享樂主義開始大行其道。用菲茨杰拉德自己的話來說:“這是一個奇跡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嘲諷的時代。”
他身處其中,感受到了龐大的時代沖擊力。“我感覺有無窮的力量推進我寫作,比以往任何一次的感受都更猛烈。”不過靈感爆發后沒多久,菲茨杰拉德一家人又搬了一次家,寫作進程又再次耽誤。
這一次,他們搬到了法國里維埃拉。但不久后,澤爾達和他的婚姻出現危機。當菲茨杰拉德集中全部精力創作這本小說時,沒能有很多的時間陪妻子,引起了澤爾達的不滿。
天性開放的澤爾達天天在海灘游泳、參加各種熱鬧的舞會,認識了一個法國飛行員,跑回來鬧離婚。
菲茨杰拉德很氣憤,甚至提出要同情敵決斗。因為妻子引發的縹緲不定的情緒被帶入到作品之中,成就了小說令人迷幻的魅力。
當然,澤爾達沒有和菲茨杰拉德離婚。她在感情上仍然與丈夫不斷拉扯折磨,可是又放不下對方。
1924年8月,菲茨杰拉德進入了拼命寫作狀態。10月30日,他完成了小說的終稿,寄給了編輯珀金斯和出版經濟人哈羅德奧博。接著冬天到了,他們一家再次搬家,去了羅馬。
11月的時候,菲茨杰拉德根據珀金斯的建議對小說進行了一些修改,一方面對蓋茨比的性格進行了更突出的表現;另一方面,對蓋茨比是如何獲得財富、經營生意分別做出了更為詳盡的解釋。
1925年2月中旬之前,菲茨杰拉德對這部10萬字的小說進行了反復修改完善。在此期間,他幾乎把第六章和第八章重寫了一遍。
在修改過程中,最令人糾結的當屬書名了。菲茨杰拉德前前后后想了近10個書名,陷入了無窮無盡的徘徊之中。
澤爾達、珀金斯和哈羅德奧博都選擇了《了不起的蓋茨比》(The Great Gatsby)這個名字,他們三人合力說服了菲茨杰拉德,確定了書名。
可就在出版前1個月,菲茨杰拉德又后悔了,他覺得之前想的某一個名字似乎比《了不起的蓋茨比》更好,于是向珀金斯提出了修改想法。不過,珀金斯堅持建議他不做改動。
沒想到1925年3月19日這天,離出版日只有20天了,菲茨杰拉德又提出要改成另一個新名字。這次是時間來不及了,所以改名字的事情才就此作罷。
“《了不起的蓋茨比》這個名字很普通,不好不壞的。”菲茨杰拉德最后如此評價書名。
為了讓這本書盡快出版,他甚至拒絕了1萬美元連續刊登的版權費。實際上,他在1923年就收到了3939美元的預付款,出版時又收到了1981.25美元。
一本付出了最大心血的作品,菲茨杰拉德當然對其期望很大。1925年4月10日,這本書正式出版。圖書發行第二天,菲茨杰拉德就迫不及待給珀金斯寫信,問他市場反響如何。
4月20日,菲茨杰拉德收到了珀金斯的電報,被告知圖書銷量不太明朗。得知消息的他,感覺非常失望,甚至是絕望。現實情況與想象產生了天壤之別。
菲茨杰拉德本以為這本書能買7.5萬本,獲得前所未有的商業成功。然而,直到當年10月,《了不起的蓋茨比》賣了不到2萬本,銷售情況令人堪憂。
圖書發行后,微拉凱瑟、伊迪絲·紐伯·瓊斯、托馬斯·斯特爾那斯·艾略特等作家給菲茨杰拉德寫信表達對小說的欣賞,但都是他們個人的感受。
菲茨杰拉德這時候渴望得到的是大眾讀者的喜愛,但卻未能如愿。這本書不如前兩部小說那樣受人歡迎,菲茨杰拉德認為,這是因為小說中的女主人公黛西并不是一個正面人物。
黛西貪戀金錢,奢華浮夸而且將蓋茨比玩弄于股掌之中,令人有些討厭。這樣一個負面形象的人物,很難獲得以女性為主的讀者群的認可。
小說銷售慘淡給菲茨杰拉德帶來了巨大的打擊,他在酒精中度日,更糟的是,澤爾達的精神狀況也出現了問題。
菲茨杰拉德文學圈的朋友大部分都認為是澤爾達毀了他,她講究排場,奢侈無度,給他帶來沉重的負擔。
但作為先鋒女性的澤爾達一直是菲茨杰拉德的靈感源泉,菲茨杰拉德書中的女主角,包括黛西都有深深的澤爾達的印記。
同時,雖然沒有很多作品,但澤爾達也是一位才女作家。據說菲茨杰拉德曾在作品中大段大段隨意取用澤爾達的日記、書信,甚至不顧澤爾達反對寫上了她的精神病治療經歷。
菲茨杰拉德還說服澤爾達將她寫的短篇以自己的名字或是兩人共同署名發表,因為以他的名聲獲得稿酬會高出許多。
某報曾向澤爾達約菲茨杰拉德小說《美麗與毀滅》的書評,她在文章中公然反擊:“菲茨杰拉德先生似乎相信抄襲剽竊要從家里做起。”
性格強勢、充滿抱負的澤爾達不想在丈夫的聲譽下生活,她渴望有自己的成就。她在27歲重拾年輕時的愛好芭蕾,但年齡所限已很難有所進益。
澤爾達有些賭氣似的瘋狂訓練,后期甚至每天練舞8小時,高強度超負荷的訓練于1930年首次誘發精神崩潰,后來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癥。
妻子的精神問題,給菲茨杰拉德帶來了窒息般的壓力。這時候,曾經美麗動人的妻子在菲茨杰拉德心中只是一個三流的作家和三流的芭蕾舞演員罷了。
1929年美國和全世界都陷入了經濟大蕭條,屬于菲茨杰拉德的黃金時代也悄然逝去。他與澤爾達的婚姻也名存實亡,為了維持生計,菲茨杰拉德有一段時間內還當過編劇掙錢。
1934年,菲茨杰拉德新作《夜色溫柔》出版,反響也很一般。那時候,他已經變成了一個酒鬼作家,還染上了肺病。他經常拖欠稿件,文章風格也不比以前那么時髦,使得雜志和報社陸續中斷了向他約稿。
曾經揮金如土的菲茨杰拉德破產了,一貧如洗。此時,澤爾達也進了精神病院。長期酗酒使得他的健康狀況越來越差,1940年12月21日,菲茨杰拉德死于心臟病突發,年僅44歲。
去世的時候,他的小說《最后的大亨》尚未完成。按他的遺囑,親友為他舉行了“最便宜的婚禮”,澤爾達未能出席葬禮。7年之后,澤爾達所在的精神病院意外失火,她被困在頂樓,活活燒死。
兩人最后葬在一起。他們的墓碑上鐫刻著《了不起的蓋茨比》中家喻戶曉的結尾:“于是我們繼續奮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斷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歲月。”
奇怪的是,雖然《了不起的蓋茨比》銷量平平,但出版社卻沒有停止出版。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這本書推出新版本,意外大賣。
至此,讀者們才看到了菲茨杰拉德的用心良苦,解讀到了小說背后的意義。菲茨杰拉德預想的成功晚了許多年,他沒能等到這一天。這讓人感覺更加悲慘。
20世紀末,美國學術界權威在百年英語文學長河中選出100部最優秀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高居第二位,躋身當代經典行列。
這本書被后人譽為“爵士時代”最佳作品,合上書本那一刻,蓋茨比幻想中的那盞綠燈熄滅了,人們聽到了美國夢破碎的清脆聲音。
“他的才能像一只粉蝶翅膀上的粉末構成的圖案那樣地自然。有一個時期,他對此并不比粉蝶所知更多,他也不知道這圖案是什么時候給擦掉或損壞的。后來他才意識到翅膀受了損傷,并了解它們的構造,于是學會了思索,他再也不會飛了,因為對飛翔的愛好已經消失,他只能回憶往昔毫不費力地飛翔的日子。”
——海明威評價菲茨杰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