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原始社會時期的建筑遺跡

1.1 復習筆記

一、原始人群的住所

1.早期

(1)北京周口店的天然山洞。

(2)距今約五十萬年前,是北京人所居住的洞穴。


2.中期

(1)山西垣曲、廣東韶關和湖北長陽。

(2)距今約五十萬年到約五萬年,是“古人”所居住的山洞。


3.晚期

(1)廣西的柳江、來賓,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山頂洞等天然洞穴。

(2)距今約五萬年前,是“新人”居住的山洞。


二、仰韶文化的建筑遺跡

1.背景

在新石器時代,氏族部落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其中仰韶文化的氏族,地處肥沃的黃土地帶,從事農業生產,定居下來,從而出現了房屋和聚落。逐步形成為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階段。


2.遺址

(1)遺址分布

①河流兩岸的階梯狀臺地上。

②兩河交匯處比較高亢平坦的地方。

(2)分布原因

①地勢高,沒有泛濫之患。

②土地肥美,有利手農業、牧畜。

③近河,漁獵、交通方便。


3.聚落布局

(1)居住區

①位于臨河高地,布局合理。

②中心部分為舉行公共活動的較大房屋。

③居住區周圍還分布用于防衛的壕溝、公共倉庫、公共墓地、窯場等。

(2)特點

①充分反映了氏族社會的社會結構,說明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集體性質和成員之間的平等關系。

②集中的大面積的公共墓地,除了反映氏族制度以外,還表明當時存在著原始的宗教信仰。


4.住房形式

(1)方形住房

①多為淺穴,內轉角一般做成弧形。

②門口有斜階通至室內地面。

③住房中部以四柱作為構架的骨干。

④壁體和屋頂鋪敷草泥土或草。

(2)圓形住房

①圓形房屋一般建造在地面上。

②屋頂形狀可能在圓錐形之上,并建造一個兩面坡式的小屋頂。

③房屋內部地面上,挖有弧形淺坑作火塘。


三、龍山文化的建筑遺跡

黃河中下游地區進入龍山文化父系氏族公社時期以后,墓葬的隨葬品已有貧富差別,且分布更為廣泛、密集。

1.遺址

(1)房屋結構

多數為圓形平面的半地穴式房屋,室內多為白灰面的居住面。

(2)結構形狀原因

適應父權家庭生活的需要,跟一夫一妻制個體小家庭生活的需要相適應。


2.聚落布局

(1)居住區

既有圓形單室,也有前后二室相連的布局方式,內外兩室具有分工左右,保暖更好。

(2)制陶區

單個地靠近專門制陶的家族住房之旁。窯室容量擴大,制成灰陶蛋殼陶,制陶直接或間接對建筑發展起著促進作用。


3.其他地區建筑特點

中國氏族公社的發展由于受不同的自然、地理條件的影響,各地區建筑都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征。

(1)長江下游地區

①地勢較高區

a.位于平坦的崗地上,住房面積不大,毗鄰成群。

b.土質特點為粘性大、排水慢、含水量大,多在地面上建造窩棚式住房。

②地勢較低區

a.位于平原或湖泊與河流附近,地勢低洼和地下水位較高的地點。

b.房屋下部采用架空的干闌式結構,在密集的木樁上建造長方形或橢圓形平面的房屋。

(2)山東半島北部和遼東半島南部地區

以石棚為形式,其中海城縣石棚為典型范例之一。大約相當于中原的西周時期。在形式和結構上和朝鮮北部的石棚具有一定的關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雅县| 平和县| 尼勒克县| 广汉市| 琼中| 泰宁县| 鲁甸县| 游戏| 桐柏县| 原平市| 临湘市| 澳门| 莱西市| 茶陵县| 德格县| 巧家县| 雅江县| 广汉市| 临朐县| 岢岚县| 义马市| 澄江县| 香格里拉县| 武邑县| 秦皇岛市| 叶城县| 临邑县| 兴安盟| 武威市| 佛山市| 铁力市| 教育| 兴文县| 漳平市| 贵定县| 临夏县| 陆丰市| 肃宁县| 铜梁县| 高邮市| 同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