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紹侯《中國古代史(上冊)》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第5版)
- 圣才考研網
- 21字
- 2019-01-05 03:13:41
第1章 中國的原始社會(約200萬年前~前2070年)
1.1 復習筆記
一、中國歷史的開端
1.猿人及其社會生活
(1)概述
森林古猿、臘瑪古猿和南方古猿被認為是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南方古猿纖細種被認為是人類的直接祖先。
距今300萬年,古猿實現了手足分工與直立行走,學會了制造工具,成為最原始的人類。
(2)代表
①元謀人
元謀人,1965年發現于云南元謀縣,距今約170萬年,是已知中國境內最早的原始人類。
②藍田人
藍田人,1963~1964年發現于陜西藍田縣,距今約80萬~60萬年。
③北京人
北京人,1920年代發現于北京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距今約70萬~20萬年之間,具有明顯的蒙古人種的特征,腦容量與四肢已經接近現代人。周口店遺址是猿人階段資料最豐富的遺址。
④和縣人
和縣人,1980年發現于安徽和縣。
(3)特征
猿人主要依靠漁獵、采集來獲取食物,普遍使用天然火,使用打制石器,屬于舊石器時代早期。
猿人群居生活,從原始的雜亂性交逐漸發展為班輩婚,形成了血緣家族。血緣家族是人類的第一個社會組織形式。
2.古人和古人創造的文化
(1)概述
古人又稱早期智人,屬于舊石器時代中期,開始于距今二三十萬年前,結束于距今四五萬年前。這段時期最大特點是猿人體質上遺留下來的原始特征逐漸趨于消失,石器制作方面也有較明顯的進步。我國境內的古人有大荔人、許家窯人、丁村人、馬壩人、長陽人等。
(2)代表
①大荔人
大荔人,發現于1978年陜西大荔縣,是由猿人向古人過渡形態的代表,距今約20萬年。
②許家窯人
許家窯人,發現于1973年山西陽高縣許家窯村,其年代約10萬年前。
③丁村人
丁村人,發現于1954年山西襄汾丁村,距今10萬年之內。
(2)特點
古人以采集、狩獵為主,石器多用打擊碰撞法制造,學會了人工取火,實行族外婚,氏族制度開始萌芽。
二、原始社會的發展——母系氏族社會
1.新人與氏族公社的形成
(1)概述
新人又稱晚期智人,屬舊石器時代晚期。該時期人類體質形態的原始性質完全消失,受居地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逐漸分化為各色人種。
(2)代表
山頂洞人、河套人、峙峪人、資陽人等。
山頂洞人發現于1930年,距今約18000年,屬于新人階段偏晚的代表。山頂洞人的體質形態已明顯地表現出黃種人的特征,掌握了縫紉技術和人工取火的方法,已經具有原始的審美觀念。
(3)特點
出現鉆孔技術、骨針、弓箭,原始宗教萌芽,盛行族外婚,形成以血緣為紐帶的母系氏族公社。
(4)母系氏族公社的形成
氏族公社,存在于5萬年前至四五千年前,分為母系和父系兩個階段。母系氏族確立于舊石器時代晚期,繁榮于距今1萬年前后。該時期姓氏與圖騰崇拜出現,婦女居于支配地位,財產由母系繼承;實行族外婚制,同一氏族內部不許通婚,后來發展為在互婚的男女群中各有一個主要配偶的對偶婚。
2.母系氏族公社的傳說與遺存
(1)傳說
女媧氏、西王母、伏羲氏、神農氏的傳說均來源于母系氏族公社時期。
(2)姓氏的產生與發展
姓氏標志著所由出生的血緣關系,同姓不婚,由姬、姜二姓所繁衍的眾多姓、氏構成了華夏族的重要組成部分。
(3)黃河流域的遺址
仰韶文化、裴李崗文化、馬家窯文化、大汶口文化等。
仰韶文化,1921年發現于河南澠池仰韶村,距今7000~5000年之間,農業方面以種粟為主,同時飼養豬、狗等家畜,手工業以彩陶最著名。
(4)長江流域的遺址
河姆渡文化、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紅山文化等。
河姆渡文化,1973年發現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是江南地區迄今較早的、最有代表性的新石器遺存。卯榫結構是河姆渡文化的三大發明之一。
3.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的經濟生活
(1)農業
北方集中在黃土高原,最早栽培的作物是粟,南方種植稻谷,采取刀耕火種的方式。
(2)手工業
磨光技術和鉆孔技術在石器、玉器和骨器制作中被普遍使用。陶器分為細陶和粗陶,采用泥條盤筑法、封窯技術,器形多樣,多為紅陶,后期出現黑陶。原始紡織、縫紉、編織技術普遍被使用,出現織布機。裝飾品增加。
(3)房屋建筑
北方多為半地穴式房屋,江南多干欄式木構建筑,木構件已普遍使用卯榫結構和企口板。
4.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的社會生活
(1)概述
由一個始祖母所生的若干代最近的親屬組成氏族,由氏族組成胞族,進而結合為部落,或由氏族直接組成部落。
(2)特點
以血緣為紐帶,以農業為主的綜合經濟為生存的基礎,形成定居村落。氏族內部人人平等,由氏族民主集會決定重大事務,盛行對偶婚與圖騰崇拜。
三、父系氏族公社和原始社會的解體
1.概述
父系氏族公社始于距今5000年左右,男子居于支配地位,農業和飼養業已成為人們的主要生活來源。婦女主要從事于家務勞動和生兒育女?;橐鲂螒B由對偶婚向一夫一妻制過渡,標志著父權制的確立。私有制與階級社會產生,原始社會解體。
2.父系氏族公社的遺存和社會組織
(1)代表
龍山文化、齊家文化、屈家嶺文化、青龍泉三期文化、良渚文化等。
①龍山文化
距今約5000~4000年,磨制石器更加精致,新興農具增多,家畜種類擴大,牛、羊、雞等開始被飼養。陶器以“蛋殼陶”為代表,這種陶器呈黑色,陶胎極薄。
②良渚文化
距今約5300~4200年,農業工具進步,已種植水稻;手工業制品精巧,有玉琮、玉璧等象征權力的貴重禮器。陶器以泥質灰胎黑皮陶為主;房屋為干闌式建筑;貧富分化現象明顯產生。
(2)社會組織
由同一男性所生的幾代人及其個體家庭組成父系氏族大家庭,進而形成一個父系氏族公社,并逐漸組合成部落,發展為部落聯盟。氏族內部實行以集體公有制為基礎的原始共產制度,血緣關系仍是維系氏族組織和成員的基礎。出現私有制和貧富分化,宗法家長制家庭開始萌芽。
3.父系氏族公社的經濟和文化藝術
(1)農業與畜牧業
鋤耕農業,初步掌握灌溉和施肥的技術,南方普遍種植稻谷。部落普遍蓄養家畜。
(2)手工業
出現第二次社會大分工,陶器普遍采用輪制和封窯技術,以黑陶為主,形制多樣,并向家庭手工業發展。出現冶銅業。紡織業除麻織品外出現了絲織品。
(3)房屋建筑
北方普遍出現平地起建的房屋,有窖藏,使用防潮技術。南方房屋建于木樁群上,出現了水井。
(4)原始藝術與原始宗教
“結繩記事”、“契木為文”,繪畫、雕刻主要內容為人面像、農作物、獸面紋以及各種圖像符號,畫法簡練、古樸。
原始宗教形成,伴隨巫術、占卜。
4.家庭、私有制的發展和部落戰爭
(1)家庭
一夫一妻制取代對偶婚,隨著生產工具的發展,男子在生產生活中占據主導地位,小家庭的獨立性日益增加。
(2)私有制
私有觀念產生,從生活資料擴展到生產資料,貧富分化嚴重,氏族公社及公有制名存實亡。
(3)部落聯盟與部落戰爭
部落聯盟出現于新石器時代晚期,最高權力機構為聯盟議事會,還推選出軍事首長。期間聯盟首長由禪讓制演變為世襲制,以血緣為紐帶的氏族公社向以地緣為紐帶的農村公社過渡。部落間為了爭奪生產與生活資料常發生戰爭。
(4)傳說中的部落與部落戰爭部落戰爭
①炎黃部落位于黃河中游、關中平原、河東盆地和河南沿河的廣大地區,以姬、姜為姓。代表人物有炎帝、黃帝、烈山氏、共工氏。
②東夷部落群位于海岱地區和淮、泗,以及長江下游的三角地帶,以風、贏、偃為姓,以龍為圖騰。代表人物有伏羲氏、蚩尤。
③苗蠻部落群位于在豫西南山地和丹水、漢水、長江中游一帶。
黃帝部落曾先后與炎帝、東夷、苗蠻部落發生戰爭。
- 嚴蔚敏《數據結構》(C語言版)筆記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大連理工大學877經濟學原理考研模擬試題及詳解
- 陳先達《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第3版)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華東師范大學333教育綜合[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部分視頻講解】
- 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445漢語國際教育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視頻詳解【16.6小時高清視頻】
- 曾代偉《中國法制史》(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964英美文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陳力《醫學心理學》筆記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中山大學國際翻譯學院211翻譯碩士英語[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標靶詞匯 聚焦考研
- 華僑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二外)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張洪濤《保險學》(第3版)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葉孝信《中國法制史》(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中國傳媒大學外國語學院242二外英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834法語語言文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