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樣主食輕松做
- 王森 張琴主編
- 10字
- 2019-01-04 19:54:12
Part 1 中式主食基礎入門
中式主食的常用原料
面粉
面粉是制作面點的最主要的原材料。它是由小麥加工而成,根據蛋白質含量的高低,可以分為高筋面粉、中筋面粉、低筋面粉三種。制作中式面點主要使用的是中筋面粉。



大米粉(黏米粉)
主要用于制作米粉類主食制品,如蒸糕之類。

糯米粉
糯米粉黏性大,脹性好,常用來制作各種富有特色的黏軟糕點,如蘿卜糕、湯圓等。

玉米粉
在中式主食制作中玉米粉主要用來制作窩窩頭等傳統食物,有時也會用在其他主食中。

澄粉
澄粉是一種不含筋度的面粉,用它做出的糕點呈現出透明狀,美觀又美味,如水晶蝦餃等。

蕎麥粉
蕎麥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它既可以單獨使用,制作窩窩頭等糕點,也可以與其他粉類混合使用,改善和調節口味。

花生粉、黃豆粉
花生粉和黃豆粉一般是作為輔助材料,與面粉混合制作各種糕餅。


大米
大米和面粉一樣,是中國人的最主要的食物。在中國家庭里,大米一般是蒸熟食用,而在熟米飯的基礎上可以衍生出各種不同的美食,如蛋炒飯等。大米中東北大米的質量較好。

長糯米
長糯米是糯米的一種,米粒細長,顏色粉白,不透明,黏性較強,口感較大米綿軟,可以與大米一起使用,調節大米的口感,也可以單獨用來做主食,如粽子等。

燕麥仁
燕麥仁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和B族維生素,對人體健康有著莫大的好處。同時,燕麥仁做出來的主食,會有燕麥的清香,同時也可增加食品的咀嚼感,改善食品的風味。

小米
小米是谷子去殼后的產物,含有多種人類需要的微量元素,并且與大米或者糯米的口感有一定的區別。作為雜糧的一種,小米經常與大米等搭配食用,如雜糧粥等。

糙米
糙米是稻米經過粗加工后產生的一種米,它比大米更有營養,且更為健康。

黑米
黑米因其顏色發黑而得名,黑米是藥食兩用的材料,可以滋陰養心、補腎健脾。一般黑米用來煮粥,或是制作黑米糕、黑米饅頭等。

豬油
豬油是從豬脂肪中提煉出來的,在低溫下呈膏狀,加熱后變成液體,雖然豬油不能多吃,但是少量吃一些對人體還是有好處的,并且在制作中餐時可以調節口味。

色拉油
家庭常用的油,豆油、花生油、橄欖油等各種類型均可。

糖
糖是制作餐點不可缺少的調味劑,在本書中使用的有細砂糖和紅糖兩種。

胡椒粉
胡椒粉是中餐常用的調味劑。

吉士粉
吉士粉又稱為蛋黃粉,一般用來給餡心、外皮增加顏色,如奶黃餡等。

酵母
酵母是面團發酵必備的調節劑,它能使面團組織變大,口感綿軟。

小蘇打
小蘇打又叫蘇打粉,可以促進面粉的發酵,使面團變得膨脹,做出來的食物也較為柔軟。

食堿
多用來中和面團里的酸性物質,本身無毒,可放少量于面團里。

食鹽
鹽是最主要的調味劑,除了調味之外,還可以在制作面團時加入少量的鹽,可以增強面團筋性,改善成品色澤,調節發酵速度等。

醬油
醬油是中國傳統調味品,醬香十足,可以增進食欲。

醋
醋是一種常用調味品,口感偏酸,能提高人的食欲。

制作中餐主食的常用工具
打蛋器
能快速將奶油等打發,省時省力。

攪拌機
攪拌面團,更為省力方便,比手工揉面快捷。

榨汁器
有些材料在制作時用的是其汁液,這時就離不開榨汁器了。

電磁爐
煮、煎、炒、烙必備的工具,快速方便。

電飯煲
煮米飯時必備,簡單安全。

電壓力鍋
煮粥、燉肉時使用,可以更為快捷的使食物煮透入味。

電蒸鍋
蒸制糕點時使用,方便快捷。

烤箱
用來烤制食品。

攪拌盆
攪拌材料時使用,有不同型號。

量杯、量勺
量杯、量勺主要用在材料稱量中,通過量杯、量勺精確稱量材料,是制作成功的前提。

刨絲器、漏勺
需要絲狀材料時,刨絲器更為方便快捷,而漏勺可以用來過濾雜質。

刀、攪拌器、塑料刷
刀用來給材料切塊、切片等;攪拌器用來手動打發蛋液;塑料刷用來給食物刷上一層蛋液。

分蛋器、刮板、橡皮刮刀
分蛋器用來把蛋黃和蛋清分離出來;刮板可以用來切割面團或者在揉面時,把盆上和手上的面刮干凈;橡皮刮刀可以在熬煮材料時,用作攪拌工具。

鍋
制作中點少不了鍋、炒鍋、湯鍋、平底鍋、砂鍋、高壓鍋等,各式各樣的鍋在不同的食物制作中各有使用。





模具
模具在蒸制、烤制各種點心時使用,本書主要用了方形模具、圓形模具、心形模具、蒸糕專用模具等。




蒸籠
可以用來蒸制各種點心、菜肴等,蒸籠的規格很多,直徑從10~78厘米不等。


中式主食制作中的基本面團
冷水面團
冷水面團是用30℃以下的冷水調制而成的面團,主要用來制作水餃、餛飩、面條、春卷皮等。
冷水面團制作步驟
材料
面粉——450克
精鹽——3克
冷水——300克
色拉油——15毫升
做法

1.將面粉、精鹽放入盆中,加入240克冷水。

2.攪拌至看不到水分。

3.加入色拉油。手上沾些手粉,抓揉面團,視干濕狀態,酌量加水,再用面團沾吸水分,注意面團不宜過于濕軟,將面團揉至光滑有彈性,蓋上保鮮膜松弛15分鐘即可。
冷水面團適用于面條、面疙瘩、水餃等的制作。
燙面面團
燙面面團是指用熱水調制而成的面團,主要用來制作各種家常餅。
燙面面團制作步驟
材料
面粉——450克
開水——240克
色拉油——16毫升冷水——適量
做法

1.將面粉放入盆中,沖入開水,用筷子攪拌均勻,略微散熱。加入冷水,攪拌至看不到水分,然后用手揉面,揉成團。

2.加入色拉油。

3.繼續揉面,揉出盆光、手光、面光的效果。將面團蓋上保鮮膜松弛20分鐘即可。
燙面面團多用于煎烙類、油炸類或烘烤類面點,如蔥油餅、酥餅等。
油酥面團
油酥面團是指以油脂和面粉為主要材料制成的面團,主要用來制作一些酥脆餅。
油酥制作
材料
酥油——110克
液態酥油——13克
冷水——6克
低筋面粉——195克
做法:

1.將低筋面粉過篩,做成粉墻狀,加入酥油、液態酥油和冷水混合。

2.拌勻成團狀待用。
發酵面團
發酵面團是指在調制面團的過程中加入適當的發酵材料,使組織更加松軟,內部產生空洞的面團。主要用來制作饅頭、包子等。
發酵面團制作
材料
中筋面粉——300克
速溶酵母——1/2湯匙
水——240毫升
細砂糖——1/2茶匙
做法

1.將所有材料放入攪拌機中混合。

2.揉成面團。

3.松弛30~90分鐘。
制作中式主食的常用手法
和面
和面是指將粉類材料和水及其他輔料混合在一起揉成團的過程。分為手工揉面和機器揉面。
手工揉面,是把所有材料放在盆里拌勻,然后用手將其揉光滑(圖1~圖3),材料分量較多也可以移到案板上揉面。揉出來的面團達到“面光、手光、盆光”的要求,即為頂級揉面手法。
機器揉面,是把材料放入機器中,攪拌至面團光滑有彈性即可。



分割面團
面團揉好后,在制作時需要將其分割成一個一個的小劑子,然后再進行下一步制作。在切劑時,有些產品需要用刀切,而有些用手揪就可以了。

搟皮
在分割好面團后,中餐類一般都需要對面團進行整形,大多數的整形手法即為搟。將面團搟成一個個的圓皮,然后再進行制作。

包、切
在皮制作好后,進一步處理方法有包或者切。包一般用來包包子或者餃子,切一般用來制作餅或者面條。

壓模
有些餐點的整形需要借助模具,這樣能讓它更容易成形,且形狀更好看。

中式主食常用的熟制方法
蒸
蒸是指將生坯放在蒸籠里,然后放在開水鍋上,用蒸汽將其蒸熟。一般包子、蒸餃、饅頭多用此法制作。

煮
煮是指將待熟制的食物放入開水鍋中,加熱至熟。一般面條、餃子、米飯用此法制作。

炸
炸制是中餐中常用的熟制方法。先將油鍋燒熱,然后將生坯放入油鍋中炸至熟即可。常用此類方法的食物有麻花、春卷等。

炒
炒制也是中餐常用的熟制方式,炒制是通過油將食物熟制,和炸相比,使用的油較少,講究大火快炒。主食中主要使用炒制的有炒飯、炒面、炒米粉等。

煎
煎的用油量比炸制少,一般用平底鍋進行制作。如煎餅、生煎包等。

烙
烙是利用鍋底的熱度將生坯烘熟,用油量極少,一般在鍋底刷上一層油即可進行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