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津通識讀本:法律(中文版)
- (英國)雷蒙德·瓦克斯
- 1640字
- 2019-01-04 07:28:57
序言
十八屆四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號角,法治中國建設正在譜寫蓬勃發展的新篇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解決了“無法可依”的困境,隨之帶來了“有法可依”之后的新思考。兩千多年前,管仲便指出“國皆有法,而無使法必行之法”,而這種“使法必行之法”便是公民對法律的信仰。
“管用而有效的法律,既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銘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里。”(盧梭語)法律的權威源自公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而無關乎法律條文是否繁雜或法律制裁是否嚴苛。法治的要義是規則之治,法治信仰即是人們相信法律,遵守規則,并將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當成一種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法治信仰不是從天而降的神賜之物,也不是某種強權的教導使然,而是通過公民個人的實踐與認知形成的對法律的理性認識。因此,培育全民法治信仰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通過法治實踐塑造公民法治信仰,要讓營商主體在每一場市場競爭中體會權利平等,讓公民在每一次政治參與中體驗透明規范,讓當事人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義;二是通過法治宣教強化公民法治認同,要以喜聞樂見的形式、通俗易懂的內容、深入淺出的論證,使法治觀念熔鑄到人們的頭腦之中,體現于人們的日常行為之中。
今年是我執教的第三十一個年頭,課堂實踐證明了一個道理,相較于用術語解釋術語的經院式講授,采用樸實的語言、真實的案例和直白的說理方式,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法律的興趣與熱情。法律最引人入勝的地方便在于它與人們現實生活的緊密相關。一部能讓人民群眾讀得進、讀得懂、讀得透的普法著作無疑能有效推進全民的法治信仰。當下中國乃至世界的法學研究界,可謂學術繁榮、名家輩出、佳作紛呈,但令我感到遺憾的是,這其中很少有為幾乎未進行過法律專業學習的普通公民定制的法律科普讀物。而雷蒙德?瓦克斯(Raymond Wacks)教授的這本《法律》(Law: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正是這樣一把開啟公民知法、懂法、信法、守法大門的金鑰匙。
我拜讀了本書的中譯稿之后,至少有三個地方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其一,作者通過對法律、法律體系和法律精神精準的把握,展示了一個更加真實、更加生動的法律世界。法律是社會的核心,從保護權利、賦予義務,到為幾乎每一起社會、政治及經濟活動的實施建立框架。本書以法律的發展脈絡為“干”,概述了世界主流法律體系的誕生和演變的過程、當今的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以法律體系的核心內容為“枝”,介紹了各部門法的基本原則及經典案例、法律與道德的關系、律師和法院的工作等,并思考了法律的哲學和它所追求的公正、自由和平等精神內核。
其二,本書的確是一部難得一見的法律通識讀物。一般的法律入門作品慣常采用羅列資料、鋪陳歷史、糾結概念的寫作手法,很容易讓初學者受困于云山霧罩的法律概念和冗長繁雜的邏輯推理之中。作者摒棄了這種手法,而是嘗試采用一種簡潔而又不過于簡單化的方式提煉出法律這一復雜現象的要點。作者用直白的語言和生活化的例子,讓讀者認識到法律就在身邊,為讀者提供了一種用法律思維分析現實問題的方式。同時,作者一改教科書和專業著作的結構體系,根據人們對法律的認知過程安排全書的內容,由法律是什么這一問題展開,從歷史到現實再到未來,從敘述到說理再到實務,化繁為簡,循序漸進,讓即便不具備扎實法律功底的讀者也能跟隨作者的筆觸進入被專業術語和嚴密邏輯包裹的法律世界。
其三,本書提供了用法律看待社會現象的視角。時下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如互聯網安全、高科技詐騙、知識產權保護和發展中國家人權不平等等,歸根到底都是法律現象,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解答的思路。作者點到即止,卻又切中要害;取舍有度,卻又鮮有遺漏;試圖讓讀者產生興趣、得到啟發、深入思考,幫助讀者形成一種以法律的眼光識別問題本質,用法律的思維分析解決途徑的習慣。
在中國迫切需要培育公民法律信仰的今天引入本書,正當其時。我很欣喜地看到這本書的中文譯本已經付梓,并衷心祝愿本書的讀者能從字里行間培養法律思維,體味法治精神,樹立法治信仰。
是為序。
201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