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津通識讀本:克爾凱郭爾(中文版)
- (英國)帕特里克·加迪納
- 937字
- 2019-01-04 07:33:09
第二章 哲學背景
克爾凱郭爾有無數的評注者,不管他們在其他方面意見如何分歧,卻都傾向于同意他不是一般意義上或傳統意義上的哲學家。一般而言,人們認為,他寫作的總體風格和思考的方向與在他寫作前的約二百年間形成的、典型的哲學研究方法和目的大相徑庭。讀者若是指望在他的著作里看到清晰的論證、細致表述的前提和明確的結論,那么,他們通常會感到失望。在這方面,他表述觀點的典型方式不僅與笛卡爾和斯賓諾莎等講究秩序的哲學家那種嚴密的步步論證截然不同,而且與洛克和貝克萊這些崇尚經驗的哲學家偏愛的、更為隨意的表述模式也大不一樣。17世紀和18世紀的哲學家所關心的核心話題,他也并不太著力研究。他全心追求的也不是關于宇宙基本結構的認知或人們對實在之本質和領域的認識。他那些偉大的前輩們雄心勃勃,要在理論創新上干一番大事業——這種雄心壯志深深受到自然科學所取得的極大成就的影響。如果說依其性情和信念,克爾凱郭爾堅決反對前輩的這些雄心壯志,那是值得商榷的。典型的“思辨”思想家不愿思考日常生活的偶然事件,他高高在上,冷靜地思索關于存在的問題。這樣的思想家很可能無法令他信服,甚至令他反感。除此之外,他有可能認為,這樣的思想家冷漠地對待于普通人而言是重要的東西,這些“系統遵循者和客觀的哲學家”無視普通人的真正利益。因此,有些批評家認為在浪漫主義對歐洲啟蒙運動的反叛中,他是一個極端的代表,而另外一些批評家則認為他不是哲學家,而是反哲學家——不僅因為他贊同不帶偏見地進行研究,而且因為對那些帶著偏見進行研究的人們所得出的設想,他積極地予以解構。
對以上這些觀點的思考必須留待后論。不過,無論如何,如果我們覺得可以孤立地理解克爾凱郭爾的思想和意圖,而不去考慮這些思想和意圖與他那個時代的哲學家廣泛爭論的主題有何關系,那就大錯特錯了。一般而言,他最關心的主題與前輩哲學家討論的主流并非一脈相承,不過,前輩的討論留下的許多話題無疑成為他最為關心的內容。這些內容涉及人類經驗在倫理上和宗教上的向度,它們又引出關于倫理和宗教二者的地位和存在之合理性這些根本問題。由此,如果說從一方面來看克爾凱郭爾所關注的問題來自他個人的生活和品性,那么另一方面,我們可以認為,他目的明確,就是要挑戰自己那個時代廣泛流行的道德及宗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