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津通識讀本:科學革命(中文版)
- (美國)勞倫斯·普林西比
- 610字
- 2019-01-04 07:21:42
第一章 新世界和舊世界
近代早期的成就奠基于中世紀建立的思想和制度。近代早期的人試圖回答的許多問題都是在中世紀提出的,而用于回答它們的許多方法也源自中世紀的研究者。然而,近代早期的學者卻樂于詆毀中世紀,宣稱自己的工作是全新的,盡管他們保留和依賴的東西至少與拋棄或因時修改的東西同樣多。從中世紀到近代早期的特定變化并非在整個歐洲同時發生,不論這些變化是思想的、技術的、社會的還是政治的。相比于英格蘭這樣的歐洲邊緣地區,醫學、工程、文學、藝術、經濟和民事等明顯的“現代”產物早已在意大利完全確立。同樣,不同學科在不同時間出現了不同速度的發展。大約1500年到1700年這一時期—不論如何稱呼它—是一幅觀念和潮流的織錦,一個充斥著相互競爭的體系和概念的喧鬧市場,一個涵蓋了一切思想實踐領域的忙碌的實驗室。這一時期不斷出現的文本表明了其作者對自己所處時代的異常興奮。單憑一個標簽、一本書、一位學者和一代人不可能理解它的全貌。為了理解這一時期及其重要性,我們需要近距離考察當時究竟發生了什么以及原因如何。
理解科學革命首先要知道它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背景。特別是在15世紀,歐洲社會發生了重大變化,歐洲的眼界無論在字面意義上還是比喻意義上都大為拓寬。四個關鍵事件或運動從根本上重新塑造了16、17世紀的人所生活的世界:人文主義的興起、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地理大發現和基督教改革。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學發展,但這些變化為這一時期的思想家重新塑造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