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人菌之戀
  • 湯壽根
  • 1452字
  • 2019-01-04 02:18:07

前言

筆者(左)與錢令希院士(右)

2004年春,筆者接到中國力學會理事長、大連工學院院長錢令希院士的一個電話,他說:“大連醫科大學微生態學研究所所長康白教授寫了一本很好的書《腸內世界紀行》,自費于大連出版社出版,讀后很受啟發,但是由于內容深奧了一些,發行數量不理想。你能否改寫一下,以便讓廣大讀者從中得益?!辈痪?,筆者就收到了康白教授寄來的樣書和委托書,委托筆者全權負責樣書再創作為任何體裁和版本。

當時,筆者正擔任中國力學會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接到任務后,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青年作家沙龍專門成立了一個小組,負責研究與再創作事宜。但是,由于再創作難度較大,并缺乏了解相關專業的科普作家,雖然研究、嘗試了不少媒體技術和寫作體裁,甚至撰寫了樣稿,總是覺得不夠理想,決定不了編寫大綱和作者。長達六年,始終沒有完成錢令希先生的囑托,如今先生已經仙逝,深感不安與愧疚。

去年,由于3G技術平臺的發展,時代促使科普創作要以一種新的體裁,來適應當前新媒體技術、快節奏閱讀的需求。筆者能為我國7億手機用戶傳播科技知識進行科普創作,以及為完成錢令希院士和康白教授委托的多年夙愿所激勵,愿以耄耋之年,不揣冒昧、不避愚拙、不顧寡陋,盡心盡力投入“人菌關系”科普知識的再創作。根據3G技術平臺和人們手機閱讀的習慣,筆者以“短小、簡潔、快捷、鮮明、趣味、實用”為準則,撰寫了七十集。每集六七百字,文圖互補,闡明一個知識點;連貫各集,便是一冊關于人和細菌(涉及病毒)之間關系和相互作用的系統知識的科普圖書;并力求結合人文,文理交融,期望讀者在獲得科技知識的同時,感悟人生。

互聯網的發展已經使已有的科技知識成為共享的資源,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搜索引擎,找到自己所需的科普資料。即使將這些資料運用“淺說”或“趣談”的形式,加工寫成科普短文(不是科學小品),仍不能算是原創。因為就文章主體所談的科技知識而言,任何人都可在網上查到。但是,如果以創新的構思,將現有的科普資料(包括通過學習、理解,將學術論文的內容)進行策劃、整合后再創作的科普作品,仍不失為原創。例如:以讀者的感情世界和經驗世界中的科學問題作為切入點,經過設計,有意識地在作品的結構中設置相應的環節,在傳播科學知識的同時,弘揚“追求真理、崇尚事實、不畏艱險、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的作品;或者,運用文學藝術的筆觸來釋讀科學技術,創作“文理交融”和宣揚人文精神的科普作品(在這里,不僅僅是科學內容與文學形式的結合,科學的內容也具有文學的意義,符合文學的要求)。

筆者創作《人菌之戀》的前期工作就是熟讀《腸內世界紀行》,盡力學習、理解康白教授的學術思想與全新觀念,再對應查閱互聯網上的相關知識做補充,然后形成新的構思,再嘗試著將這些知識依據上述兩種創作藝術,進行重新整合。

本書完稿后,曾請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繼續教育委員會主任孫萬儒先生審閱并得其鼎力玉成;蒙大連醫科大學微生態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微生態學會榮譽主席康白教授審定與作序(本書第二部《腸道探險》,筆者學習并應用了《腸內世界紀行》的大量資科);以及得到了科普創作界同仁的多方鼓勵。筆者謹表謝忱。

感謝電子工業出版社的領導和責任編輯,以優越的條件精心編輯、設計、制作、出版了本書。

筆者誠摯地祈愿:《人菌之戀》能為讀者所喜愛,能夠從中學習一些新的科技知識、得到一點新的人生感悟;并告慰錢令希先生在天之靈于萬一。

本書由湯壽根著,參與本書創作的人員還有湯承鋒。

湯壽根

2011年3月24日于平和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源县| 广灵县| 黑龙江省| 彝良县| 神农架林区| 闻喜县| 开鲁县| 溧阳市| 五原县| 高台县| 托克逊县| 九龙城区| 静乐县| 塔河县| 浮山县| 玛纳斯县| 横山县| 和平县| 金溪县| 平山县| 丹巴县| 夏津县| 日照市| 天门市| 太谷县| 麻江县| 山东省| 卓尼县| 南陵县| 扶风县| 东阳市| 江津市| 西丰县| 来凤县| 名山县| 册亨县| 屏边| 怀远县| 鲜城| 杨浦区| 寿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