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閩南紀勝十二景》,是清福建興泉永道周凱及其弟子門人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在廈門玉屏書院創作的十二幅水墨工筆設色冊頁,蝴蝶裝裱成折疊式長卷,品相完美,流落日本170多年。這一見證閩臺歷史的海外遺珍于2009年從日本回到北京,并亮相于中國嘉德國際拍賣行春拍會,今為我館所收珍藏。
閩南紀勝十二景分別為:漁溪題壁、僑園寄興、榕林秋眺、快園詩餞、澎島賑災、云頂奇觀、官閣修書、廈門籌警、蠻鄉捕盜、臺海揚帆、義田筑埭、玉屏夜宴等,皆系周凱在興泉永道和臺灣道任內的重大事件。它不僅為后人留下了廈門與臺灣的歷史、人文方面的史實,而且還為后人留下了當年的官衙、道署、城門、山寨、民居和水師戰船、剿匪官兵、臺海山川、修筑義田、廈門景觀等多方面的實景,畫中描繪的場景如今有的仍存在,有的已經消失。
周凱,浙江富陽人,嘉慶年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襄陽知府、江西督糧道,官聲極佳;他精通詩、書、畫,譽為“京都二十四詩人”之一,所繪《武當紀游》、《閩南紀勝十二景》,意境妙趣,為傳世名作;道光十年(1830年),周凱調任福建興泉永道,十三年調任臺灣道,不久回任興泉永道,十六年又回任臺灣道,十七年(1837年)因在出巡途中染疾,逝于任內,終年59歲。周凱是閩臺甚有影響的人物,他在廈門、臺灣、澎湖政績卓著,稱一代廉吏,影響深遠。他在興泉永道和臺灣道任內,除創作《閩南紀勝十二景》外,還編修《廈門志》和《金門志》,寫下大量的詩、說、記、序、書、議、傳和引述、志銘等作品。周凱在臺灣逝世后,其弟子、門人和友人將其作品匯編成《澎海紀行詩》、《內自訟齋詩鈔》、《內自訟齋文集》等行世。近年來,臺灣文史界將他有關閩臺的文史作品編成《內自訟齋文選》印行,影響巨大。
我館老館長龔潔同志及有關研究人員根據《閩南紀勝十二景》的相關線索,搜集周凱在兩任興泉永道和臺灣道期間所寫作的有關廈門、閩南、臺灣、澎湖的文稿,以及對《閩南紀勝十二景》的研究成果,匯編成《周凱與閩南紀勝》書稿,內容均為閩臺的實人、實事、實景,堪稱是研究200年前的閩臺關系,尤其是閩南、廈門與臺灣的密切關系的彌足珍貴之史料。
廈門市博物館館長
張仲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