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致親愛的讀者
據史料記載,《三字經》最初是南宋學者王應麟撰寫,后又經章太炎等歷代學者幾番修改,增添了后來中華民族的歷史變革,最終成為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蒙學讀物。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廣泛生動,言簡意賅。199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入“兒童道德叢書”,在世界范圍內加以推廣。
本書從教育的次第角度,將《三字經》的內容分為五章,每章有一個主題。第1章“育德”,第2章“重教”,第3章“學典”,第4章“讀史”,第5章“明志”。更符合孩子童蒙養性的順序。第1章“育德”講述了教育和學習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培養孩子成為有用之材,同時強調孩子從小要懂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第2章“重教”介紹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識,有數字、三才、三光、三綱、四時、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方方面面,一應俱全,簡單明了,讓人明了學習要從日常生活中學起,脫離生活的學習是不切實際的;第3章“學典”介紹中國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學生讀書的順序,這里列舉的書籍有四書、六經、三易、四詩、三傳、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諸子的著作,告訴后輩學人學習中華文化要有選擇性和順序性,選對經典,學習才會事半功倍;第4章“讀史”講述的是從史料可考的三皇開始至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代的歷史變革,一部中國歷史的基本面貌盡情展現在這里,讓讀者以史為鑒,成就自己的人生;第5章“明志”強調學習要立志,要勤奮刻苦、孜孜不倦,只有從小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長大才能有所作為。
希望通過分段,讓讀者更清晰地了解三字經大概的脈絡,理解“建國軍民,教學為先”的綱要,把握中華先賢教育子弟的人生次第,了解中華民族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掌握中華民族文明的歷史,從而端正思想、明確目標,樂于學習,提升修養。
雖然說《三字經》是比《弟子規》年代更加久遠的一本小冊子,但是千百年來卻備受眾人推崇。正是源于它積極向上的人生情懷和學習態度,全面而深刻的知識和典籍,一輩又一輩的學者才為之感動,從而自發地對其尊重、續補和傳承。《三字經》經過歷史的滄桑,經過歷代學者的補注和增刪,在現代仍然散發著非常真實的貼近生活的教育意義,是啟蒙兒童養正開慧,教育學生養成良好思想行為規范的優秀教材。
不讀《弟子規》,無以立人,不讀《三字經》,無以知史。
所以,《弟子規》和《三字經》一直都是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必讀的經典。
由于經典對于現代人來說,年代久遠,為讓讀者能準確掌握讀音,我們在版本上使用漢語拼音為經典注音,并按《三字經》體現的事例分節,從原文、譯文、注釋、拓展故事、評析、思考和名言欣賞等幾個方面劃分每節層次,便于讀者理解經典,給讀者搭建一座全面了解《三字經》的橋梁。
【原文】尊崇原文。
【譯文】按照原意解讀原文。
【注釋】對于原文中的字、詞及引申的含義予以解釋。
【拓展故事】結合原文,講述經典故事,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文義。
【評析】對經典原文和故事內涵予以剖析,傳遞《三字經》潛藏哲理及其現實意義,幫助讀者理解經典。
【思考】結合經典及生活,拋出問題引發讀者理性思考,讓讀者更深刻理解經典。
【名言欣賞】拓展讀者視野,有助理解經典。
本書面向學生及國學教育的教師,也適合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家長和企業員工,可以運用于親子教育、企業早訓等方面。
本書由沈陽市汽車工程學校傳統文化教育課題組老師編寫,具體分工如下:
第1章由何秀麗負責編寫,何秀麗還負責全書策劃、大綱編制。第2章由楊海燕、趙艷華負責編寫。第3章由馬瑋、孫洋負責編寫。第4章由李曉勇、宋曉敏負責編寫。第5章由張維軍、王玲負責編寫。全書漫畫插圖由楊海燕繪制,國畫插圖選用的是沈陽市實驗學校10歲小朋友劉帥男繪制的國畫。全書由何秀麗和王玲統稿和校對。另外,陳麗君、劉寶華、唐宇、王旸興、金慶等同志參與了本書的策劃、整理。
感謝各位老師的辛苦付出,感謝沈陽市汽車工程學校領導和同事們的支持,感謝中國教育學會“十二·五”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課題組的領導和老師,還要感謝為本書的編著和出版提供了支持的電子工業出版社的施玉新編輯、劉佳編輯。
在編寫和整理的過程中,我們畢恭畢敬,靜心琢磨,細細體會先賢儒者對后世學人的殷切期待。我們時而穿越千年,親近大德學者,聆聽那發自心靈的召喚;時而回到當代,穿梭在流光百轉的現實,體會世態人情。我們真切看到經歷千年的《三字經》如天空中璀璨的恒星,雖經歷千年,仍綻放著它最耀眼的光芒。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為這顆恒星再添華麗色彩。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編寫倉促,書中如有疏漏之處,引用不當之處,敬請交流告之,以期修正,以饗讀者。
何秀麗
201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