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禮樂教化 中和之道

第十二段,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這第一篇里面,有子這個學生非常重要,第二句話就是他說的,就是孝為人之本,我們解釋得太多了。還是看“禮之用,和為貴”,今天特意帶來《儀禮》這本書,岳麓書社出版的國學基本叢書。禮樂教化禮樂教化,人不知禮“異于禽獸者幾希”,就是說人如果不知禮跟禽獸差不多。我們現在經常在小區里面看到有人遛狗,狗呢,穿著衣服;人呢,穿的衣服越來越不像衣服,尤其是夏天的時候。

大概是我以前沒學好不知道,現在經典讀得多了,就發現確實有很多的問題。經過高等教育,博士畢業好多年的人,給你發短信,沒有稱呼,沒有落款,直接命令你干活。我收到以后,跟他理論呢,沒必要;不理論呢,如此沒教養,將來還有可能說這姓鐘的是他老師,我承擔不起這個責任。所以說寧可磕頭我都不當這個老師,不擔那個責任啊。當人老師,中國古代怎么講的?叫“誤人子弟,男盜女娼”啊!不能夠踐行天道的人,叫天誅地滅呀!做老師,南先生也講過,倒了八輩子的霉,被人呼作老師。他不聽你的,表面上恭恭敬敬的,到下面,有他自己的一套小算盤,如意算盤。老師要找一個什么樣的弟子?真誠而恭敬,不做假的人。找到這樣的人,一定傾囊相授。人做真了,不用去找老師,老師會自動出現的,這是感應而來呀。而且雙方互相都在找啊!

我們說《道德經》講完講《素書》,給《論語》和《道德經》兩個課堂上經常來聽的人講《素書》,單獨開講。為什么講《素書》?張良死的時候都沒找到傳人,非其人不傳,非其真不授。不傳,帶進墳墓里面。有一天會被挖出來,挖出來都告訴你,還是這個規矩,“非其人不傳,非其真不授”,不是那個人,不要傳給他,他擔待不起。而且只學些謀術、謀略,越聰明的人對社會的危害越大。教了他,他將來做錯事,危害天下,誰的責任?做老師的責任嘛!這個責任可大了。

我們感嘆現在,禮,不講禮;音樂,全都是一些沒調的音樂。昨天我和孩子在餐廳里吃飯,電視在客廳里開著,有一個歌星要開演唱會,電視臺采訪他,我就說:“我怎么感覺他唱走調了?”我家小孩教育我說:“可能不是他唱走調了,現在這個歌啊就是那個調。就是唱歌他就故意不在調上,讓你聽不出來調。你要聽出來調了,他確實走調了。”我就想起來孔老夫子說“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舜那個時候的音樂,可以說盡善盡美。而現在有些音樂聽了不說起雞皮疙瘩吧,也翻江倒海。

我們說過,五臟六腑是“天布五行,以運萬類”來的,跟自然相應而來的,古代叫宮、商、角、徵、羽,每一個音對應著一臟,是可以調理的,音樂是可以治病的。認真的人、會學的人在現場跟一個好的老師,當下他的身體就會變好的,這是會學的人;不會學的人那可能是得不著這個效果。這一點都不神秘,為什么?當聽得歡喜,陽氣升發,身體自動地就處于一種良性的狀態;陰沉著臉,溜號,心不在焉,就是妄念,身體就處于一個浪費能量的運行狀態,那就是耗能過多,所以,他不舒服啊!為什么說會聽課的人聽得不累,不會聽課的人坐不住呢?就是這個原因。有一個好的辦法,我曾經告訴過聽眾,聽的時候有一言可取,對大家有幫助就鼓掌。經絡一振通,然后陽氣升發,就是撥陰取陽。因為這個手指是神經末梢,兩臂到底有多少經絡,大家可以去看中醫的經絡圖。陽氣一起來,陰質自然消除,也就是說正能量上升,負能量消滅,身體自然健康。

講禮樂對人民的教化,是孔子最講究的外在形式,他特別重視禮,強調樂。孔子本身是個音樂大師,所以,他能刪詩書、定禮樂。他憑什么能夠修訂《詩經》?這是用來唱的,如果他不懂音律,不懂天地清音,他怎么唱?在陳絕糧七日的時候,還弦歌不斷呢。弦,是自己彈;歌,是唱。氣得有些弟子說:都快餓死了,還有心情唱歌!孔老夫子這個心境跟南先生說的那位老師是不是一個境界?死了沒關系,餓死就餓死唄,情緒不受影響。心性修煉到多么純凈!多么干凈!

“禮之用,和為貴”,表面上有禮,領導班子要不和諧的話,就是這個貴沒有了。表面上客客氣氣,還講禮,有的還不講禮。講禮的話,表面客氣心里面犯嘀咕:你怎么分管的工作比我這重要呢?你怎么分管的處室比我這多一個呢?這種調整對我撈取好處是不是無利呢?反正是種種不利的想法,如果沒有和氣就完蛋了。夫妻相敬如賓,也要講這個和氣,家和萬事興,就看“禮之用,和為貴”這六個字,太重要了。

老子《道德經》上講:“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就是這個禮呀!禮是兜底的,禮之上是仁義,是道德,禮之下呢?我給《道德經》加了兩句話:失禮而后法,失法而后暴。破壞了禮,禮都不講了,下一關就是國家強制的法律了;違犯了法律,那國家只好用暴力去執行了,強力規范,根據違法犯罪的情節,領受自己應該領受的結果吧,這是天經地義的。所以“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失禮而后法,失法而后暴。”暴力了還有什么可講的嗎?生命都被剝奪了,不可能再低了。

由此可見,禮有多么重要,因為突破了禮,面對的就是法律了。為什么圣人強調禮?不明道沒關系,道是整體的,沒有整體的體悟,體悟一小部分不行嗎?做人有沒有德?德都不行,講點仁心仁義,做人連仁的精神都沒有,儒家最推崇的仁的精神沒有了,為人根本應該做到義,最起碼應該守吧?從事制造業的把產品做得非常精致可靠,應該可以吧?為什么那么多假冒偽劣產品?不講究義嘛!商人講流通,賺25%的利潤可以了,再往上的暴利不要取了,取了之后傷及子孫,這是中國古代的智慧,“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義之后就是禮了,義不講,表面上客客氣氣的不講嗎?簽訂的合同都不守嗎?那就只好是講法律了。所以,講禮是給大家兜一個底,不要去觸犯法律,這是圣人教化的最底線了。因為需要動用國家法令去制裁的時候,已經不算是教育了。所以,老子說:“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突破了這個禮,就開始亂了,人生亂象、社會亂象就都出來了。我們應該恢復到禮節,現在還沒有完全恢復。

體會“禮之用,和為貴”的精神,這是先王之道,就是在孔子那個春秋時期,這都是傳統文化,先王傳下來的“先王之道,斯為美”。非常良善的、美善的生活,人們彼此很親切、有禮節,是不是一個和諧的社會?“斯為美,小大由之”,大到國家,現在習總書記在韓國訪問,總統接待得有禮節吧。大家看一下,所有的禮節穿什么衣服、誰站什么位置、戴什么花、別什么胸針、穿什么鞋子、說什么話,很清楚都在《儀禮》這里面記載著呢,這就是為人。這是什么時候的貢獻?周朝周公的貢獻。后來有失傳,現在書里面是十七篇。還有《禮記》,還有《周禮》,叫“三禮”。“三禮”之學漢代一個大學問家鄭玄做了“三禮”注解,超過他的老師馬融,馬老師就要殺掉他。做老師的沒心胸,嫉妒學生,想給他灌醉后再殺掉,結果這位鄭大師酒量太好了,喝了三百杯,把所有的人喝躺下以后,自己全身而退。

南懷瑾先生評論這件事情說:如果世間人全都是這個酒量的話,當年佛不會制定酒戒。喝去唄,不會誤事的!但是有些人沒這個能量,喝完亂性、胡言、誤事。所以,我們的法律怎么來的?原來沒法律,大家知道嗎?人人都是好人,不需要法律。周初西岐那個地方“畫地為牢”,就是犯錯誤畫個圈,不準動等著處罰,犯錯的人就站那不動了。現在,高墻電網,荷槍實彈,怎么來的?“道術將為天下裂”,越往后人越不懂得天道,不懂得做人之道,這面犯錯誤越重,那面國家的法律就越加強,就像貓和老鼠的游戲一樣,就這么來的。加強監獄建設,對于一個好人來講,一點關系都沒有啊。

有一次坐火車,有一個人問我:“你就告訴我,一句話說清楚,世間有沒有鬼?有沒有地獄?”我說:“你心里有沒有鬼我哪知道!”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人哪里有鬼?自己心里有鬼,就把自己都當成鬼了,上哪去問?上哪去找?一個人面臨著什么樣的結局,還不自己干的事嘛。誰給他送進監獄去的?自己嘛,這很自然哪。誰給他送到了表彰的現場呢?也是自己把自己送上去的嘛。這世間太公平了,看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以后,我才知道改變自己就改變了自己的世界和時空,這也是天人合一嘛。對自己的境遇不滿意,“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就可以了。這就是修,聽明白了這一點,大家就知道了整個中國古代文化偉大在什么地方,改造命運就在自己的起心動念。不知道的話,按照經典上告訴我們的理念去做,一開始不知道從哪做,那就從一句話開始,回家孝敬老人。

我們學《論語·學而》學什么?第一件事情,不要痛苦地學習,反對刻苦學習,因為堅持不了多久。現在的孩子,為什么苦?就因為刻苦學習嘛,家長也跟著苦。一旦高考結束了,書扔出窗外,筆扔出窗外,甚至撕得粉碎,加上一句:考上以后老子再也不看書了!畢業以后老子再也不看書了!我們的教育有本事把一些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這一生學習的興趣,全部殺死!把人教成這樣,后果誰承擔?為什么人們都在罵?罵完了之后沒辦法,自己不做不要去要求別人,自己做一定會改變這個世界。

所以“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知道什么是和的道理,然后去做到中和的狀態,不慍不火,不卑不亢,不急不躁。如果“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這太簡單了,讀得時間長了,這些話一點都不拗口,反而會很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池县| 罗平县| 高密市| 宁阳县| 芦山县| 和龙市| 广安市| 裕民县| 伊金霍洛旗| 抚宁县| 洛阳市| 郎溪县| 曲阜市| 冀州市| 兴安盟| 海安县| 双辽市| 杭锦后旗| 丰台区| 怀柔区| 佛坪县| 仁化县| 措勤县| 都昌县| 文成县| 巩留县| 荣成市| 东乡族自治县| 庆城县| 磐安县| 弥勒县| 甘德县| 大丰市| 陇川县| 凌源市| 信宜市| 阿拉善左旗| 哈尔滨市| 凤庆县| 桃园市| 迁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