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盡孝 生意興隆
第二段,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大家注意,“其為人也孝悌”和最后一句“其為仁之本與!”。第一個是一撇一捺這個“人”,第二個是仁義的仁,發音相同,都是為人(仁),這里面有一個貫通的秘訣,做人做通了,仁義的精神一定做到了;仁義做到了,不必去談、去學所謂做人條條框框的道理,二者相合。這句話我讀十年,常讀常新,為什么?孝悌是為人之本,本立而道生。
大連有一個做農產品的劉總,經濟危機來臨的那個夏天,他快頂不住了。三個生意伙伴都不愿意承擔原料的損失,極力往出推。經濟危機爆發,他個人的公司眼睜睜地承受將近千萬的損失。他說我就咬著牙,一方面他有師父教,另一方面他看了我的經濟學樣書,他到我辦公室與我談了一下午。他說終于知道原來老祖宗早就解決了這個問題。什么問題?生意場上的人,受西方經濟學影響,做生意的時候競爭,自利最大化,拼命地去爭,爭市場機會、爭利潤率、爭合同的簽訂。可是,他們都是有娘教的,有父親教的,也有老師教的,晚上回到家里,良心不安,睡不著覺,高血壓。為什么心不安?就覺得自己白天那么殘酷地在市場上競爭,會傷及一些人,尤其在金融市場上,剛開始編故事,讓這些傻乎乎的“被割羊毛的人”進去,然后他們收割,最后走人。應該說,在市場上沒有什么溫情,回到家里覺得對不起良心。怎么辦?他說老祖宗告訴我們怎么辦:不能賺的錢打死都不賺!剛明白這個道理,經濟危機爆發了,他說考驗來了,頂住吧。一夏天快頂不住了,那么多錢哪,也不敢告訴家里人,就想既然是經典告訴我們這樣做就一定是對的。一個夏天他讀著經,挺過來了。因為危機嘛,暴風雨早晚有過去的一天,轉過年來,讓他承受了近千萬元損失的三個老板,主動告訴他:不需要定金,原料給你,你賣完了,錢收回來再把成本的錢給我們。會虧本嗎?考驗一旦過關,就大賺哪!先前為了保護自己的利潤,有很多人撕破了臉皮,朋友都沒得做了。現在再談拿貨,有的談嗎?沒得談。可是劉總過了這一關,生意率先風生水起,這是一個例子。有些考驗可能沒他那么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