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聯結問題:我們樂意關注他人嗎?(3)

看到他,你可能就會記起。他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性格演員,演過幾十部電影,出現在無數的電視節目上。在《乖仔也瘋狂》(Risky Business)里,他扮演拉皮條的吉多;在《亡命天涯》(Fugitive)中,他是湯米·李·瓊斯(Tommy Lee Jones)的同伙;在《黑客帝國》(The Martix)中,他把叛徒西普演得活靈活現;在《黑道家族》(The Sopranos)里,他搖身一變為拉爾菲。朋友們都稱他為喬伊·潘茲(Joey Pants),他的真名是喬·潘托里亞諾(Joe Pantoliano)。

喬出生成長在新澤西州的霍伯肯,那地方很糟。他說他的偶像是當地的“聰明人”——跟黑手黨干活的匪徒。他的父母四處搬家,兩個都是賭徒,總是付不起賬。在喬9到10歲的時候,母親靠賭賽馬來賺錢,要喬當她的小跑腿。喬伊的生命,注定要邁向罪惡的深淵。

家里的“聰明人”

喬伊13歲時,遠房親戚弗洛里奧·伊莎貝拉(Florio Isabella)出獄了,搬到他家里來,阻止了他的這種被詛咒的命運。弗洛里奧是一個職業慣犯,當他還是一個小男孩,居住在紐約的小意大利區時,就幫父母遞送在單間公寓里制造的海洛因。到12歲時,他就銷售毒品了。他在監獄里度過了21年光陰。除了販毒外,他還犯過武裝搶劫和其他嚴重罪行,包括搶劫霍伯肯渡船。

喬伊回憶道:“他很快就違背了出獄時的誓言,跟一個叫‘天堂兄弟’的黑幫混在一起,干起了老行當。我記得他搞到過5萬美元的現金。”但是,當“天堂兄弟”的一個成員被同伙殺死后,弗洛里奧開始思索了。弗洛里奧面前的岔路口也成了喬伊面前的岔路口,雖然他當時并不知道。弗洛里奧可以在犯罪時帶著伊喬打掩護,這是許多人走上犯罪道路的開始。但是,這個老匪徒沒這么干。喬伊回憶道:“他總是說,‘我一生步步走錯。你不能再這樣’。他是唯一相信我,鼓勵我去追逐夢想的人。”

喬伊的夢想是當演員。但是,當他鼓起勇氣跟人說時,朋友和家人都嘲笑他。“你以為你是誰?”母親說,“你想當演員?像我們這號人成不了演員。咱這號人別想進大學。咱這號人也別想成功。喬伊,你可別打破這個老套。”

但是弗洛里奧——他生命中最“另類”的人——告訴他不要跟家人和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同流合污。弗洛里奧幫他聯系了第一位表演老師。當喬伊準備離開家搬到紐約時,弗洛里奧不僅鼓勵他,還給他錢。當喬伊在自己扮演的第一部電影《大時代》(The Valachi Papers)里當臨時演員時,弗洛里奧又開車送他去。更重要的是,弗洛里奧讓他遠離犯罪生涯——在他當演員打拼的頭7年,干那個可是來錢很快的。“如果沒有弗洛里奧·伊莎貝拉,我的再生父親,我的名譽繼父,我母親的三堂兄,讓我及時地登上舞臺,”喬伊說,“我的最終歸宿會是紐約的阿提卡監獄。”

“最終,”喬伊說道,“我面前擺著的現實是,那個在生命中幫我堅持信念的人犯下了滔天罪行。在某種程度上,弗洛里奧被認為是一個可怕的人,他可能想通過用無條件的愛幫助我鼓起勇氣,取得成功,來糾正自己以往的做法。他是我有生以來認識的最好的‘聰明人’。”

你持什么態度?

事實上我們所有人跟喬·潘托里亞諾一樣,可以從看起來最不恰當的地方、最不合適的人身上學到東西。人人都有東西可同我們分享,給我們教誨。但是,只有我們態度端正,才會變成現實。

談到向別人學習時,你持何種態度?所有人都可以歸入下面幾類之一:

沒有人能教給我任何東西——傲慢的態度

我認為,我們常常把愚昧無知看成“求教”的大敵。然而,它跟能不能教會沒有什么關系。你是不是受過高等教育、取得輝煌成功的人,不想再聽取別人的建議或觀點?有些人認為自己無所不知!一個成功創立起大型公司的老板,可能覺得自己不需要向那些經營小公司的人學習。一個拿到博士學位者,可能容不下任何人的指導,因為他現在被認為是專家了。另外公司或部門里的資深員工,可能就聽不進年輕小輩的想法。

這樣的人沒有意識到這對自己傷害有多大。事實上,沒有人老得、聰明得或成功得不需要學習新東西了。阻礙一個人學習并提高自己的唯一因素就是態度不端正。

某個人會教給我所有東西——天真的態度

意識到自己還有成長空間的人常常會尋找一位導師。多數時候,這是好事。然而,若一個人認為自己能從某個人身上學到所需的一切,那就未免太天真了。人們不止需要一個導師——他們需要好多個。勒·斯托比(Les Stobbe)教我寫作,我的兄弟拉里在商業方面指導我,我還從安迪·斯坦利(Andy Stanley)那里學到許多溝通的辦法,湯姆·馬林斯是我在人際關系方面學習的典范。如果我想把多年來教過我的人全列出來,那會寫上許多頁紙。

每個人都可以教給我一些東西——求教的態度

學到東西最多的人并不是跟最聰明的人待在一起的人。他們是最“虛心求教”的人。人人都有可以分享的東西——一堂課、某項觀察、一次經歷等。我們只需要樂意傾聽。實際上,人們常在無意識中教給我們東西。詢問任何一對父母,你會發現他們從孩子那里學到的東西——即便孩子還在襁褓中,一句話也不會說。人們唯一無法教給我們東西的時刻,就是我們不想學的時候。

我并不是說你遇到的每個人都會教給你東西。我說的是人人都具有這樣的潛力——如果你給他們條件的話。

如何向別人學習?

如果你有“虛心求教”的態度——或者是你打算培養這種態度——你就處在了向別人學習的有利位置。然后,你需要做的是下面5個步驟:

1.讓自己充滿學習熱情

管理專家菲利普·B.克羅斯比(Philip B.Crosby)說:“人類行為有一理論,說的是人們的潛意識阻礙了自己智慧的增長,變得依賴陳舊做法和習慣。一旦達到個人對外界的舒適期,人們就停止學習了,剩下的日子腦袋空閑著。他們有可能在職位上提升,人也充滿抱負、野心勃勃,甚至還可能是沒日沒夜地工作。但是,他們再也學不到東西了。”

那些爬到夢寐以求的位置、達到機構的預定目標或拿到苦苦奮斗得來的學位的人,通常會出現這些問題。在他們的心里,他們達到了目的。他們覺得舒服了。

———————————

學生們準備好了,老師自會出現。

——柏拉圖

———————————

如果你想不斷成長,就不能安安分分地待在舒適區里。你需要把學習定為自己的目標。這樣做,你在心智上永遠不會枯竭,做事的動力也會很強。不要擔心沒人來教你。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過一句話:“學生們準備好了,老師自會出現。”

2.看重別人

1976年,我已經工作了7年,覺得自己是成功的。那時,教堂通常以主日學校辦得如何來評判其好壞,我主持的教堂的該項服務在俄亥俄州增長最快。截至那時,我所在的教堂已發展成所在教區最大的一個了。但我還想學習,那一年,我報名參加了一次會議。我很想聽3位發言者的演講,他們都比我年長、成功和富有經驗。

會議期間,有一部分時間安排的是經驗交流,人人都有發言權。我認為這是在浪費時間,就想溜號,但好奇心促使我留在了那里。交流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人人爭著講出自己機構里的妙招,我坐在那兒飛速地寫著,把經驗記下來。事實證明,我在這一階段學到的,比在整個會議其他時段加起來學到的還要多。

這讓我很震驚,后來我明白了為什么。在會議前,我認為只有年長的成功者才能教給我東西。我走進會議室,對與會的其他人沒予以重視。這種態度是錯誤的。人們無法從自己不看重的人身上學到東西。從那天起,我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3.培養具有成長潛力的關系

每個人都有一些東西可以教給我們,這是真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每個人都可以教給我們想學的一切。我們需要找到那些特別喜歡幫助我們成長的人——我們所在領域的專家,能拓展我們思維的創意思想家,鼓勵我們邁向更高層次的成功人士。學習常常是與非凡人士待在一起的回報,他們以及他們的知識,會對我們產生影響。正如《全力起飛》(Soar with Your Strength)一書的作者唐納德·克利夫頓(Donald Clifton)和保拉·納爾遜(Paula Nelson)所說:“人際交往會幫我們明白自己是誰,將來有何成就。”

4.認清別人的特性和強項

哲學詩人愛默生(Ralph Emerson)說:“我遇到過的每一個人,一定在某方面比我優秀。”人們在自己最具優勢的領域做得最好——能夠從別人最具優勢的領域學到最多。基于此,你就不能在選擇老師時不分青紅皂白一起來。

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我選出全美最頂尖的10名教會領導人,設法約他們共進午餐。為此,我甚至開出1小時100美元的價——當時,這是我半周的薪水。有些人樂意跟我見面,另一些人則不想見。我非常感激那些同意見我的人。

當時,我和妻子并沒有多少錢,這些領導人又分別住在全國各地,所以,幾年來,我們就利用假期去拜望他們。為什么我愿意走這么遠的路去見這些人呢?因為我如饑似渴地想學到他們的專長和強項。這些會面大大地改變了我的人生。你知道嗎?跟大人物保持聯系一直貫穿著我的生命。每個月,我都會設法跟自己尊敬并且想從他那里學到東西的人見面。

5.不恥下問

大學第一年,我在俄亥俄州塞克維亞的一家冷庫里干兼職。在那里,牛被屠宰,肉被放進龐然大物般的冰柜里。我的工作是把新處理好的肉運進冷藏區,然后替顧客拿出訂購的凍肉。

我每次遇到新問題——這兒對我也是一個新領域——總是想把它搞懂。搞懂的最好辦法是觀察和詢問。我干了大約兩周,彭斯——在這兒干了多年的老頭兒——把我拉到一邊,說:“孩子,我告訴你,你問得太多了。我在這兒都干了半輩子了。我殺牛。這就是我的活兒——將來也只干這個。你會的越多,他們就越想讓你多干。”我很難理解為什么有人不想學習和進步。很明顯的,他不想人生有什么變化。

作家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相信:“一個人應該至少每天聽一曲妙歌,讀一首好詩,賞一幅美畫;若有可能,再說幾句入情入理的良言。”我想再加上一點:一個人應該每天問一些問題,學到點兒新東西。問“對”問題的人,會學到最多東西。

學習從聆聽開始,但絕不止于此。神學教授漢斯·孔恩(Hans Küng)強調:“理解一個人就可能包含從他那里學到東西,學到東西就有可能改變你自己。”改變是學習的目標。沒有改變,你不可能成長。

這一章集中講述向他人學習的重要性。可是,你永遠不知道,誰會從你這兒傾聽并學習。最近有一天,瑪格麗特接電話時,我發現了這一點。她在電話里講了片刻,然后用手捂住話筒,看著我,問道:“你認識迪克·維蒙(Dick Vermeil)嗎?”

我急著接電話,幾乎把她撞倒——維蒙是一名傳奇教練。他最早是在1959年當高中教練,后來當過各級教練。他得到過4個檔次的年度最佳教練獎——高中、初級學院、美國大學體育總會,以及美國橄欖球聯盟。20世紀90年代,他退休后又去帶圣路易斯公羊隊,結果,1999年,他們贏了“超級杯”。

———————————

改變是學習的目標,沒有改變,你不可能成長。

———————————

電話那端真的是迪克·維蒙嗎?他到底有什么事找我?真的是迪克·維蒙打電話給我,與我教授的“最大影響力”有關——那套CD課程每個月有1.5萬多名訂戶。我曾講過,當讀到一本好書并從中受益匪淺時,我會寫下短箋寄給作家表示感謝,同時告之他(她)的努力讓我獲益良多。所有的老師都想聽到自己的付出正在對別人產生影響。

維蒙打電話就是告訴我6年來他一直在讀我的書,聽我的CD課程。他是在去訓練場來回的路上聽的,有時候,他會跟教練和隊員們分享學到的法則。他只是想告訴我這些。

跟他聊天真是一大榮幸。這種鼓舞會讓人一個月都精力充沛!它也有別的作用:證明了學習法則。如果一個像迪克·維蒙這樣——贏了超級杯的人——都能從我這兒學到東西,那么毫無疑問:我們遇到的每個人都有可能教給我們某些東西。

—討論問題—

1.大多數人向別人學習東西的心胸有多開闊?大多數人對此持何種態度?你是否認為多數人會很快地主觀判斷他們能不能從另一個人身上學到東西?如果是這樣,你覺得這是有心的還是無意的?請做出解釋。影響到一個人是否有東西教給別人的因素有哪些(如外表、職位、收入、種族、年齡等)?你覺得你自己持有何種偏見?你將如何改變?

2.本章提到兩種學習:一種是人必須時刻敞開心胸,準備向別人學習;另一種是人必須有策略地安排如何學、向誰學。你能從每種學習中獲得何種益處?對于每種學習,你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哪一種學習對你個人更有吸引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里县| 喀什市| 鹤峰县| 黄平县| 正镶白旗| 忻州市| 衡阳市| 西安市| 彩票| 孝义市| 潢川县| 营山县| 浮梁县| 延吉市| 衡山县| 洞口县| 田阳县| 新郑市| 界首市| 鹤山市| 卢氏县| 泰安市| 蕉岭县| 邹平县| 永新县| 吉林市| 嘉义市| 江源县| 弥渡县| 淮北市| 枞阳县| 谢通门县| 饶平县| 昔阳县| 伊吾县| 广丰县| 六枝特区| 淅川县| 元谋县| 新沂市| 新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