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習慣2 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別人

自制是一種能力,一種可貴的自我限制行為。快樂源于自制,只有做到自制,才會心安理得,才會快樂。

高爾基說:“任何一點對自己的控制,都呈現(xiàn)著偉大的力量。”自制,能讓自我從他人的怒火中取得溫暖;自制,會使內(nèi)心中的潮汐由狂漲趨于平靜;自制,能讓人產(chǎn)生充滿理性的約束力;自制,還能讓人生發(fā)出不怒自威的震懾力量。

在某國的特種部隊,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有經(jīng)驗的間諜被敵軍捉住以后,立刻裝聾作啞,任憑對方用怎樣的方法誘問他,他都絕不為威脅、誘騙的話語所動。等到最后,審問的人故意和氣地對他說:“好吧,看起來我從你這里問不出任何東西,你可以走了。”

你以為這個有經(jīng)驗的間諜是怎樣做的?

他會立刻帶著微笑,轉身走開嗎?

不會的!

沒有經(jīng)驗的間諜才會那樣做。要是他真這樣做,他的自制力是不夠的,這樣的人談不上有經(jīng)驗。有經(jīng)驗的間諜會依舊毫無知覺地呆立著不動,仿佛他對于那個審問者的話完全不曾聽見,這樣他就勝利了。

審問者原想以釋放他使他產(chǎn)生麻痹,來觀察他的聾啞是否是真實的。一個人在獲得自由的時候,常常會精神放松。但那個間諜聽了依然毫無動靜,仿佛審問還在進行,就不得不使審問者也相信他確是個聾啞人了,只好說:“這個人如果不是聾啞的殘廢者,那一定是個瘋子了!放他出去吧!”

就這樣,間諜的生命以他特有的經(jīng)驗和自制力,保存下來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得到什么啟示?一個人的自制力便是力量!有時,為了獲得真正的自由,必須有意識地克制自己。

克己是履行道德上的義務

很早的時候,我國古代圣賢就說過“克己”,也就是自制的意思。

南京大學有一個美國留學生叫唐·娜。寒假里,唐·娜隨她的女同學張菁到其老家河南農(nóng)村過年。大年初一,張家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招待唐·娜。席上,張父特意以當?shù)孛瓶畲钨e。張父給唐·娜斟了滿滿一杯酒,可是唐·娜只是禮貌地舉杯,卻滴酒不沾。

張家問其故。唐·娜說,她的家鄉(xiāng)在美國西雅圖州。當?shù)氐姆梢?guī)定,公民年滿21歲才能飲酒,她今年才19歲,還未到飲酒的年齡。

張家人勸她,這里是中國,不是美國,入鄉(xiāng)隨俗是可以的。再說,沒有一個美國人會知道你在中國飲過酒。唐·娜卻說,雖然自己身在國外,也應該遵守美國法律。名酒的味道很香,但她會克制自己,不到法定年齡,決不飲酒。

唐·娜始終沒有飲酒,張家人對這個19歲的美國姑娘十分敬佩。

寒假結束,唐·娜要回南京的時候,當?shù)卣嘘P部門特意設宴款待唐·娜,唐·娜卻婉言謝絕了。問其故,唐·娜說,美國的法律規(guī)定,凡屬官方的宴請,只有政府官員才能出席。她是一個普通的美國人,不是政府官員,因此不能接受官方的宴請。當?shù)卣辉僮龉ぷ鳎啤つ冗€是沒有出席。

還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美國商人,他經(jīng)常到中國做生意。有一次,一筆生意成交以后,中方宴請他。中方聽說這個美國商人十分喜歡吃紅鱒魚,席上,主人特意請著名廚師做了一道名菜:清燉紅鱒魚。

這道菜上來以后,美國商人眼睛一亮,看得出,商人真的很喜愛這道菜。奇怪的是,商人夾了一塊魚肉以后,還沒有送到嘴里就又送了回去,放下筷子不吃了。

主人忙問其故,美國商人說,這是一條有籽的紅鱒魚,美國法律規(guī)定,要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不能吃有籽的母魚。主人連忙說,這是在中國,不是美國。中國并沒有這樣的法律,美國商人說,我是美國人,走到哪兒,都要遵守美國的法律。

主人很尷尬,再次勸美國商人說,即使是這樣,這條紅鱒魚已經(jīng)燒熟了,不吃浪費了豈不可惜!美國商人卻說,即使浪費了,他也不能吃,美國商人自始至終都沒有碰這條紅鱒魚。

美酒的味道很香,唐·娜卻不為之心動;紅鱒魚的味道很美,美國商人卻不為之下箸。他們是在沒有任何外界壓力下的一種自我控制行為,是在自覺地履行道德上的某種義務。有較強自制能力的人,一定能夠戰(zhàn)勝自我,遠離禍害,做到快快樂樂。如果不幸遇到禍害,他一定能夠泰然處之,化禍為福,讓自己快樂。可見,自制對快樂的人生是極其重要的。

修正自己才能提高能力

上帝問人:世界上什么事最難。人說掙錢最難,上帝搖頭。人說哥德巴赫猜想,上帝又搖頭。人又說我放棄,你告訴我吧。上帝神秘地說是認識自己并且修正自己的弱點。的確,那些富于思想的哲學家也都這么說。

發(fā)現(xiàn)自己的弱點并克服它確實很難。理由繁多,因人而異,但是所有理由都源于兩點:害怕發(fā)現(xiàn)弱點,害怕修正自己。

就像一個不規(guī)則的木桶一樣,任何一個系統(tǒng)都有“最短的木板”,它有可能是某個人,或是某個行業(yè),或是某件事情。聰明的人應該把它迅速找出來,并抓緊做長補齊,否則它帶給你的損失可能是毀滅性的。很多時候,往往就是因為一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而毀了所有的努力。

對于個人來說,下面的弱點是人們最有可能出現(xiàn)的短板。

1.惡習

毫無疑問,不良的習慣可以說是每個人最大的缺陷之一,因為習慣會通過一再的重復,由細線變成粗線,再變成繩索,再經(jīng)過強化重復的動作,繩索又變成鏈子,最后,定型成了不可遷移的不良個性。

人們在分分秒秒中無意識地培養(yǎng)習慣,這是人的天性。因此,我們必須仔細回顧一下,我們平時都培養(yǎng)了什么習慣?因為有可能這些習慣使我們臣服,拖我們的后腿。

諸如懶散、看連續(xù)劇、嗜酒如命以及其他各式各樣的習慣,有時會不知不覺地把我們束縛、控制住,而這些無聊的習慣占用的時間越多,留給我們自己可利用的時間就越少。這時的不良習慣就像寄生在我們身上的病毒,慢慢地吞噬著我們的精力與生命,這時的習慣就成了一個人最大的缺陷,成了阻礙個人成功的主要因素。

所以,習慣有時是很可怕的,習慣對人類的影響,遠遠超過大多數(shù)人的理解,人類的行為95%是通過習慣做出的。事實上,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惟一的差別在于他們擁有不一樣的習慣。而一個人的壞習慣越多,離成功就越遠。

2.犯錯

通常人們都不把犯錯誤看成是一種缺陷,甚至把“失敗是成功之母”當成自己的至理名言。

如果一個人在同一個問題上接連不斷地犯錯誤,比如健忘,這是任何一個成功人士都不能容忍的。一個不會在失敗中吸取教訓的人是不配把“失敗是成功之母”掛在嘴邊的。不管是否具備吸取教訓的意識還是能力,它都是一個人在獲取成功道路上的致命缺陷。

還有一些人不管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犯錯誤的頻率總是比一般人高。他們做事情總是馬虎大意、毛毛糙糙。對他們而言,把一件事做錯比把一件事做對容易得多,而且每當出現(xiàn)錯誤時,他們通常的反應都只是:“真是的,又錯了,真是倒霉啊。”

把犯錯歸結為倒霉是他們一向的態(tài)度,或許他們沒有責任心,做事不夠仔細認真,或許他們沒有找到做事的正確方式,但無論出于哪一點,如果他們沒有改正錯誤,這都將給他們的成功帶來巨大的障礙。

3.馬虎

一位偉人曾經(jīng)說過:“輕率和疏忽所造成的禍患將超乎人們的想像。”許多人之所以失敗,往往因為他們馬虎大意、魯莽輕率。

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個小鎮(zhèn)上,曾經(jīng)因為筑堤工程質量要求不嚴格,石基建設和設計不符,結果導致許多居民死于非命——堤岸潰決,全鎮(zhèn)都被淹沒。建筑時小小的誤差,可以使整幢建筑物倒塌;不經(jīng)意拋在地上的煙蒂,可以使整幢房屋甚至整個村莊化為灰燼。鑒于我們這些可知的和未可知的缺點,我們一定要學會修正自己,這本身就是一種能力。

做事中檢點自己的言行對做事成功是必要的,雖然人們不用匕首,但人們的語言有時比匕首還厲害。一則法國諺語說,語言的傷害比刺刀的傷害更可怕。那些溜到嘴邊的刺人的反駁,如果說出來,可能會使對方傷心痛肺。

孔子說:“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即君子做人,總是行動在人之前,語言在人之后。

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說,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xiàn)得比你的朋友優(yōu)越;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讓你的朋友表現(xiàn)得比你優(yōu)越。

而在這個世界上,那些謙虛豁達能夠克制自己的人總能贏得更多的知己,那些妄自尊大、小看別人、高看自己的人總是令別人反感,最終在交往中使自己到處碰壁。

所以無論在什么情況下我們都要學會克制自己、修正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修復我們生活中的一切“短板”,才會受到別人的歡迎,才能做好我們要做的事。

自強先自制

人們無法驅逐屋里的黑暗,然而,只要讓光亮進來,黑暗便自然消失了。

一個能夠克制自己性情、統(tǒng)治自己心靈的人是真正偉大的人,如同化學家以堿性來中和酸性一樣,一個善于管理自己情緒的人能夠消滅憂慮,解除煩悶,我們說這樣的人具有化學性心靈。

一個具有化學性心靈的人,是一個懂得克制的人。因為他知道怎樣用歡樂的解毒藥來消除沮喪的神志、憂郁的思想,用樂觀的思想消除悲觀的思想,用和諧的思想解決偏激的思想,用友愛的思想淘汰仇恨的思想。由于他懂得種種管理自己情緒的方法,他心靈上便不會受種種痛苦。

很多人對于自己思想上的種種苦悶和煩惱,沒有辦法來消除,因為他不知道心靈上的化學原理。任何人都會面臨心靈上的苦悶,不過到了一定時期,人應該以理性的力量來引導自己,用適當?shù)南舅巵斫獬撵`上的各種苦悶。

心中充滿了悲觀、偏激、仇恨的思想時,就要立刻克制自己的情緒并且轉到相反的思想上,也就是樂觀、和諧、友愛的思想,這就好比把冷水管的龍頭一開,沸水便會立刻降低溫度。人應該能像調(diào)節(jié)水溫一樣調(diào)整自己的思想,在水太熱的時候就要把冷水管的龍頭打開。

許多人以為思想只是影響著腦神經(jīng),其實不全都是這樣。生理學家發(fā)現(xiàn)在盲人的手指頭上,有著熟練敏感的神經(jīng)。不少盲人有一種驚人的技藝,如能辨識織品精粗,甚至顏色的濃淡深淺,這可證明思想并不全限于腦神經(jīng)。

生理學家的實驗表明,一切邪惡的思想皆有損于人身的細胞。由于激怒而使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到的損傷,有時要費上數(shù)星期才能恢復原狀。無數(shù)的實驗證明,一切健全、愉悅、和諧、友愛的思想,都有益于全身的細胞,有益于增進細胞的活力。至于相反的思想,如偏激、絕望、悲傷等,都有損于細胞的活力。

著名的生理教授科斯說:“不良的情感,對于人體的肌肉,有著相應的化學作用。良好的情感對人生有著全面的有益的影響。腦神經(jīng)中的每一個思想,都因細胞的組織而更改,而這種更改是屬于永久的。”

對于水來說,沒有一種污染是不能經(jīng)由化學的方法來提純。相同,沒有一種污濁、鄙陋的思想不能由健康的思想、正確的思想來肅清。偏激、悲觀、不和諧都是思想的病癥,而只有真實、美滿、樂觀的思想,才會提高人生的價值。一旦一個人有了健康的思想,那不健康的思想就無立足之地,因為健康的思想和不健康的思想是勢不兩立、水火不相容的。

人有些時候無力改變外界固有的事物,但是當你和外界發(fā)生不和諧的時候,你可以通過自制來讓自己融入周圍的不和諧,人只有改變自己,克制自己的不良習慣和消極的心態(tài),才能發(fā)現(xiàn)世界的美麗。

不要遷怒那把椅子

小女孩唐娜·戴爾剛剛學會走路。有一天,她搬著一把小椅子到廚房里,想要爬到冰箱上去,她的爸爸急忙跑過去,想扶住她,但已經(jīng)來不及了,她跌倒在地。當她被抱起來后,她朝那把椅子狠狠踢了一腳,罵道:“破椅子,都是你!”

其實這樣的事常有發(fā)生,小孩子比較任性,明明自己出錯卻要遷怒于沒有生命的東西或是無辜的旁觀者,甚至認為這種行為很正常。

但是,假如這種反應行為模式和習慣一直持續(xù)到成人期,那可就麻煩了。自古以來,人們就普遍存在著一種諉過于人的不良傾向。偷吃了禁果的亞當,就最后把過錯全都推諉于夏娃身上:“就是那婦人引誘我,我便吃了。”

一個人邁向成熟的第一步應該是敢于承擔責任。我們生活于世,就要面對生命中的許多責任,絕不可在受難或跌倒的時候,像孩子一樣去踢椅子出氣。

那為什么有如此眾多的人都喜歡諉過于人呢?細想一下也不奇怪,因為責怪別人比自己擔負起責任肯定要容易得多。

對那些不成熟的人來說,他們永遠能為自己的弱點或錯誤找到一些外部環(huán)境的理由。比如,他的過錯是因為他的童年極為窮困、父母過于貧苦或過于富有、教導方式過于嚴格或過于松懈、沒有受過教育或健康狀況惡劣等等。

也有人埋怨丈夫或妻子不了解自己,或是命運與自己作對——你有時不禁感到奇怪:為什么這整個世界要一致起來欺負這些人呢?對這些人來說,他們從沒想到要去克服困難,而是先去找一只替罪羔羊。

一位講師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我的一名學員有一天下課之后跑來找我。那天,我們的課程是訓練學員記憶別人的姓名。我記得那位學員向我這么說道:“我希望你不要指望我能記住別人的姓名,這正好是我的弱點。我一向記不住別人的名字。”

“為什么呢?”我問道。

“這是我們家的遺傳。”她回答道,“我們家族的記憶力一向都不好,所以,我也不期望在這方面有什么改善……”

“小姐,”我說,“這不是遺傳的問題,是懶惰。與提高你的記憶力比起來,責怪你的父母顯然要容易得多。來,我要向你證明這一點。”

僅僅幾分鐘,我?guī)瓦@位小姐進行幾個簡單的記憶訓練,由于她神情專一,效果不錯。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她消除了記憶力無法通過訓練得以提高的想法,我很高興,她學會了積極改進自己的記憶力而不再去找借口。

世上的父母僅因糟糕的記憶力而遭子女的責怪,這還算是幸運的。小到脫發(fā)大到遭遇挫折,把一切都歸罪于父母,父母儼然已成了兒女們最好的借口。講師的故事雖短,但讓我看到的卻是人性的某一弱點。

還有一名年輕女子,她常常抱怨自己的母親如何影響她的一生。原來這個女孩還很小的時候,父親因病去世,守寡的母親只得外出工作,以維持生活并教育年幼的女兒。由于這位母親能干又肯努力,因此后來成為極有成就的女實業(yè)家。她細心照護女兒,讓女兒受最好的教育,但結果卻并不盡如人意。她的女兒把母親的成功視為自己最大的障礙!

這名可憐的女孩子宣稱:自己的童年完全被毀壞了,因為她隨時處在一種“與母親競爭”的生活狀況里。她的母親迷惑不解地說道:“我實在不了解這孩子。這么多年來,我一直努力工作,為的就是想給她一個比我更好的機會,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但實際上,我只是給她增添了一種壓力。”

這個故事讓我們想到了英國歷史上都德王朝的王子。王子有自己的“替罪男孩”。由于王子是不能受懲罰而挨打的,幼年王子不管多么調(diào)皮,都不能打他,于是就花錢雇來一個小孩,替王子受罰、挨打。有許多人都渴望得到這個替身的職位,因為其薪水極高,又能獲得晉升的特權和機會。

現(xiàn)在王子的替罪羊這一傳統(tǒng)早已消亡。但是那些不成熟的人,仍然具有找尋替罪羔羊的本能沖動。如果他們找不到合適的人便遷怒于他人,于是就會說現(xiàn)代生活不穩(wěn)定、不安全,說這個世界太混亂,總之他們總會找到合適的理由。

毋庸置疑,對那些希望自己不僅是長大,而且是邁向成熟的人來說,他們的第一個法則應該是:要承擔自己行為的后果,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光踢椅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源县| 福贡县| 华容县| 饶河县| 衡南县| 道真| 宁国市| 海安县| 黄山市| 金乡县| 界首市| 兴国县| 新干县| 满洲里市| 阳曲县| 绍兴市| 紫云| 湖北省| 伊川县| 三河市| 清原| 兰州市| 柘城县| 睢宁县| 巧家县| 崇礼县| 谢通门县| 电白县| 深州市| 尉氏县| 富宁县| 南京市| 曲靖市| 鄂托克前旗| 阳新县| 兴文县| 赤城县| 进贤县| 高台县| 黄冈市| 高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