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 李原
- 1264字
- 2019-01-04 04:00:33
5 忘年交,讓你忘記自己的幼稚或年老


朋友的話題歷來被人不停地講述,卻怎么也講不完這兩個字的內涵。它是我們從很小的時候,就一直割不斷的情愫,是我們一直追求的與他人的完美形式,是那耳邊的高山流水,在述說著一句話一輩子的真情實感。
朋友,有很多種,按性別分為異性朋友和同性朋友,按交往的程度分為普通朋友和知己摯友,按年齡分為同齡朋友和忘年交。當然,各種分法之間存在著相交的內容,例如忘年交可以是同性和異性,可以是普通朋友也可以是知己摯友。忘年交是這幾種里相對特殊的一種朋友關系,年齡的差異原本會將人們歸為不同的人群,不同年齡段的人會有著不同的時代氣息,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在心理層面上還會有些許的隔膜。但是,就像君子和而不同,忘年交求同存異,這樣的朋友關系反而顯得如君子之交那樣淡如水,卻又充滿溫馨。
人的一生需要和各種各樣的人做朋友,這樣才能使一個個體在和不同的個體交往時除去身上的特立獨行,才能在自身發展的同時有兼顧他者的意識,才能讓一個人達到圓融的高貴狀態。忘年交,就是實現這樣價值的方式之一,年老的人結識年幼者做朋友,他們會對年幼者有著自覺的照顧,他們會忘記自己的年老,不去想著“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他們會記著青春不只是年輕,而是一種心態,并且一直年輕下去;而年幼的人結識老者做朋友,他們對長者會帶著尊重,他們會少些年少輕狂,會在需要冷靜的時候冷靜下來,他們會學著趨向成熟。
朋友之間本是雙向選擇的同行,因為有了朋友,人與人之間多了很多動人的故事。忘年交之間會更多些溫暖少些爭執,這是人類的一種和諧狀態。忘年交,就是這樣一種讓人忘記自己年齡的交往,享受這種過程,即是相互學習又是輕松的。



名人忘年交的故事

1.薩馬蘭奇與鄧亞萍
薩馬蘭奇年輕時曾獲得西班牙全國混雙乒乓球比賽冠軍,他跟鄧亞萍的深情厚誼,成為體育界一時美傳。他欣賞鄧亞萍打球的“快速兇猛,看起來夠味”,稱贊她是世界杰出運動員之一。在1992年和 1996年兩屆奧運會上,他親自給鄧亞萍頒獎,還親切地和她擁抱。他說鄧亞萍非凡的成績是她刻苦訓練、頑強拼搏得來的,體現了奧運精神。鄧亞萍退役后,在薩馬蘭奇的推薦下成為國際奧運會運動員委員會委員,成為首名進入國際奧委會的中國運動員。
2.泰戈爾與徐志摩
泰戈爾來中國演講時由上海入境,經南京、濟南到北京,一路上會見各界的著名人士。他發表演講時,由詩人徐志摩負責翻譯。要把泰戈爾的演講準確到位翻譯成漢語是件很困難的事情,然而,對于徐志摩來說,語言已不是隔閡,他對文學也有著共同的追求,所以他翻譯起來顯得得心應手,他以華麗簡潔的語言聲情并茂地把泰戈爾的思想傳遞給了聽眾,并得到泰戈爾的賞識。
泰戈爾訪華結束后,徐志摩又陪他訪問了日本,旅程結束后又一直把他送到香港。泰戈爾回到印度后,將他在中國的演講匯編成《在中國的講話》,在此書的扉頁上他寫道:獻給我的朋友蘇薩瑪(他為徐志摩起的印度名字),由于他周全的照料,我結識了偉大的中華民族。泰戈爾把疏通中印兩國文化交往,作為他訪華的使命。此題詞是對在完成這一使命的過程中徐志摩傾情相助的充分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