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古怪的生物學

第一節 動物世界的眾生百態

動物的種類

地球上的動物是形形色色的,不同環境中生活的動物具有不同的生活習性、繁殖特性和適應性。

一般而言,人們一提起動物就會想到哺乳動物,其實動物還包括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魚類、鳥類。科學家按照動物的形態結構,把動物分成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然后將動物按門、綱、目、科、屬、種等單元一一區別開來。具有最基本、最顯著的共同特征的生物被分成若干群,每一群即一門。科學家據此將動物分成原生動物門、海綿動物門、腔腸動物門、線形動物門、扇形動物門、脊椎動物門、環節動物門等20余門。門以下為綱,綱是把同一門的生物按照親緣關系和彼此相似的特性而分成的群體。同一綱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為幾個群,叫做目。同一目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性所形成的群體則為科,如雞形目有雉科、松雞科等。科下面是屬,是同一科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程度結合而成的群體,如貓科有貓屬、虎屬等。屬下面是最小的類群——種,又叫物種,是動物分類最基本的單元,如科來特貓是貓屬中的一種。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還運用胚胎學、數學、生物化學等方法對動物進行分類,以便更好地研究自然界。

動物分類學是識別動物種類,研究動物系統的科學。分類學在很多方面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它可以幫助人們確定哪些動物與早已滅絕的恐龍具有最相似的特征。

在動物界中,盡管脊椎動物只占一小部分,但卻是最高等的類群,主要包括魚類、圓口類、兩棲類、哺乳類和爬行類。大約5億年前,生活在海底泥層中的一種像蟲一樣的小型動物逐漸進化成最初的脊椎動物。脊柱、四肢、感覺器官和大腦組成了典型的脊椎動物。脊椎從頸部延伸至尾部,由許多相互連接的塊狀椎骨組成,可以保護從腦至全身的神經組織。感覺器官集中在頭部,其作用是幫助動物覺察危險,尋找食物和配偶。多數脊椎動物有四肢,有的四肢演化成鰭,有的則演化成腿、上肢或翅膀,包括蛇類在內的許多脊椎動物已經沒有了外肢的痕跡。脊椎動物的大腦一般都比較發達,其中以哺乳類動物尤為突出。

脊椎動物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別。如果以在胚胎發育中有無羊膜來看,圓口綱、魚綱和兩棲綱為低等動物,其他的為高等動物;若以變溫和恒溫來區分,鳥綱和哺乳綱等恒溫動物屬于高等動物,爬行綱以下的變溫動物屬于低等動物。在大多數情況下,高等動物專指哺乳動物,鳥綱以下的為低等動物。

相對于上述的高等脊椎動物而言,無脊椎動物是低等的,但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的無脊椎動物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多樣化的物種體系。從理論上分析,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生活著無脊椎動物。在全世界約1000萬種生物當中,90%以上是無脊椎動物。許多科學家還提出,目前尚未發現的無脊椎動物大約為1500萬種。這類動物并沒有什么共同特征,僅僅靠血緣關系而互相結合。有些無脊椎動物是為人們所熟知的,如昆蟲、蝸牛等;有些則是難以覺察的,生物學家甚至無法給它們命名。無脊椎動物通常集中在海洋里,它們有的具有龐大的軀體,如巨型槍烏賊有18米長;有的體型則十分微小,隨洋流四處漂泊。除海綿外,幾乎所有的無脊椎動物的軀體都具有對稱性,有的呈輻射對稱,有的呈雙邊對稱。另外,許多無脊椎動物的軀體是由一些分離的環節構成的,這就使得它們能改變自己的形狀,并以復雜的方式運動。如蚯蚓在每一環節里都有分離的肌肉,它可以通過協調肌肉的收縮在土壤里蠕動。

動物世界中最大的群系是節肢動物,主要包括昆蟲、千足蟲、蜘蛛、螨、甲殼以及造型古怪的鱟和海蜘蛛。所有的節肢動物的軀干都是由一排節環構成的,外面由一層外生骨骼或角質層覆蓋著,并長有帶關節的腿。

脊索動物中的海鞘、柱頭蟲、文昌魚等,屬于中間類型,兼有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的特點。

一般而言,同一類群的動物具有比較近的血緣關系。而不同類群之間的動物,有的親緣關系比較近,有的則比較遠。例如海綿這種最簡單的有機生物,雖然它屬于多細胞生物,卻有著與單細胞生物相似的行為特征。它們的軀體是由兩層細胞構成的,變形細胞很多,體壁細胞具有多種功能,因此可以說多細胞生物與單細胞生物具有較近的親緣關系。而那些形態差異比較大的生物,其親緣關系就比較遠。動物的親緣關系,實際上就是動物的演化關系。曾有科學家根據親緣關系的遠近,將各門動物的關系排列成“系統樹”,樹的上方是高級的哺乳類動物,下方則是原生的單細胞生物。從這棵樹上,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物種在歷史長河中的進化步伐,有助于我們了解自然界的奧秘。

聰明的動物

動物也有感覺嗎?如果你曾經仔細觀察過身邊的動物,就一定不會產生這樣的疑問。事實上,動物不僅有感覺,而且它們的感覺還很靈敏呢!它們甚至可以感覺到人類無法察覺的事情,比如說地震。盡管我們現在有種種精密的測量儀器,但卻還是沒有辦法準確地預報地震。可是一些動物卻可以準確地感知地震,在地震發生前,如果你家里有小狗,就會發現它開始躁動不安地亂叫,這就是在向你傳達地震將至的信號。

每一種動物都有其獨特的感覺,而且都是特別靈敏的。比如說狗的嗅覺特別靈敏,比我們人類要靈敏百萬倍;鷹的視覺特別靈敏,它可以在三萬多米的高空清楚地看到地面上的一只兔子;蝙蝠的聽覺特別靈敏,它甚至可以聽到昆蟲的腳步聲;海豹的觸覺特別靈敏,它可以用胡須感受到其他動物的微小運動;鯰魚的味覺特別靈敏,它的舌頭上有10萬個味蕾,而我們人類只有區區8000個。

為什么動物有這些奇特的感覺呢?其實,在地球上生存的每一種動物,都必須有適應生活環境的感覺能力,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如果它們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就不可能逃脫滅絕的命運。聽了這些你是不是有些失望呢?因為所有的一切都證明了我們人類并不是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生存者。但是也不要太失望,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發現比人類更聰明的動物。

通過排成“V”字形飛行,大雁可以將遷徙過程中耗費的能量降到最低。每只鳥都利用前一只鳥產生的滑流來減少消耗,并且它們輪流充當領頭鳥。

動物也有智商嗎?它們也具備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嗎?如果你曾經看過馬戲表演,就一定會說這是真的。不過,這些動物們其實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聰明。我們都知道,有些動物可以進行數學運算,可這是它們經過邏輯推理得出的結論嗎?事實并不是這樣的。它們憑借感覺器官去識別信號,而這幾乎都要在它們主人的幫助下才能完成。不過我們仍然要說它們是很聰明的,因為它們可以識別很多信號,包括主人的姿勢、圖片的內容等。

如果你曾訓練過家中的寵物,就一定深有體會。當你要它做一件事的時候,如果它完成得很漂亮,你就會馬上賞給它一塊蛋糕。而當你再次讓它做同樣的動作時,它當然會很聽話地照做,因為它在等著你的蛋糕呢!不過,曾經有報道說德國的一條狗可以用算盤來進行珠算,而且經過科學家的鑒定它確實有這種能力,很不可思議吧!

動物也有感情嗎?答案是肯定的。它們雖然沒有人類的感情那么豐富,可它們也是有喜怒哀樂的,而且通常都會用行動表現出來。比如說猴子在高興的時候會唱歌,山羊在高興的時候會跳舞,有些動物在悲傷的時候甚至會流淚。

五花八門的叫聲

大自然中的動物是千奇百怪的,而它們的叫聲也是五花八門的,幾乎每一種動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叫聲。這些叫聲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是它們在向我們傳遞什么信號嗎?還是它們在與同類交流呢?如果我們同意人類是從動物進化而來的觀點,那么我們就應該承認動物也是有語言的,它們可以通過這樣的語言與同類進行交流。雖然這些語言不同于我們的語言,我們也根本就聽不懂,但它確實是存在的。

想一想我們身邊的這些小動物,它們是怎么叫的呢?小狗、小貓、牛、羊、雞等,它們的叫聲都是不同的,與我們人類的語言也有著很大的差別,不過有一種動物是很特別的,它的語言我們一定不會陌生,那就是鸚鵡的語言。我們都知道,鸚鵡可以像人一樣說話,這讓我們興奮不已,因為我們找到了人類的伙伴,說明我們不再孤單了。不過它的語言似乎僅限于主人教給它的那幾句,而且不分時間和地點,永遠都只是那幾句。

傳統觀點一直都認為,鸚鵡可以講人話是一種模仿行為,是條件反射的結果。它們沒有發達的大腦,所以不可能懂得人類語言的意義,更不可能運用它們。不過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事情沒有那么絕對。美國的一位心理學家曾訓練過一只灰鸚鵡,有一次這只灰鸚鵡對著鏡子問:“這是什么?”當人們告訴它是灰色的鸚鵡時,它以后便可以認出很多灰色的東西。這就說明了灰鸚鵡在學會語言的同時,也加以了運用,并將它擴大到更廣的范圍內。

一頭母獅正趴在一處小山巖上吼叫,可能是在召喚它走失的幼崽。除了標志領地主人的吼叫聲之外,獅子可能至少還有另外8種叫聲,分別表示不同的意思。

長期以來,人們對這一問題一直都爭論不休,但始終都沒有得出定論。不過,如果有一天我們真的可以通過訓練讓鳥類懂得人類的語言,那么就可以進行人鳥對話了,也許和鳥說話會更有趣。除了鳥類,其他動物的語言也是很值得研究的,它們的語言雖然和我們不太一樣,但只要我們細心留意,就可以聽懂它們的語言。事實上,遇到不同的情況時,它們就會發出不同的聲音。如果我們能認真揣摩這些聲音的含義,就會知道它們要告訴我們什么了。

除了聲音,觀察動物的表情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如果你家里有一只小狗或一只小貓,就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當它們高興的時候,眼睛會特別有神,并且非常樂意和你玩耍;如果它眼巴巴地看著你,并且緊緊地跟著你的時候,那就說明它餓了,在向你要吃的;如果它在眨眼睛,或者是半睜著眼睛,也不用正眼看你,這就說明它很煩或很困,你最好不要去打擾它;如果它的眉毛向下,可眼睛卻睜得很大,這就表示它已經生氣了,如果你再惹它,它就要發起攻擊了。

驚險的旅程

你們喜歡旅行嗎?旅行可以增長見識,開拓視野,最重要的是讓人心情愉快,我想沒有誰會拒絕這樣的誘惑。可是你們知道嗎?動物的旅行可沒有我們這么舒服自在,它們的旅途可以說是危險重重,甚至隨時都可能在旅途中喪生。

你們一定很奇怪,既然在動物的旅途中充滿了危險,那它們為什么還是要去旅行呢?你可別把這些動物們想得跟你一樣貪玩,它們出去旅行絕不是為了游山玩水,更不是為了逃避假期作業。事實上,動物們的旅行是一種生存需要,它們要去尋找食物、住處或者是配偶。所以,盡管它們都知道自己的旅途很危險,但它們還是一定要去。

有些鮭魚出生于清澈的河流中,它們在那兒生活上1~2年,然后遷往海洋。幾年后,它們又回到原來出生的那條河流,產卵繁殖,然后死去。

不要說你的地理學得有多好,也許你的理論基礎很扎實,但要論實踐,你是絕對沒有辦法和鳥類相比的。就以我們最熟悉的鴿子為例,它具有非同尋常的飛行力,連續飛行1120千米都不會累;它還具有超強的視覺和超聲波般的聽覺,以及可以分辨方向的大腦,這保證了它們在長期的飛行中不會迷失方向。大雁等很多鳥類每年都要進行幾次長距離的遷徙,但它們總是能準確到達目的地,這都是它們與生俱來的本領。所以,在飛行方面,很多鳥類都可以稱為地理奇才。

與鳥類相比,其他動物的遷徙似乎要更為艱難,尤其是那些可憐的小動物們。如果在途中遇上了可怕的食肉動物,或者是遇上了扛著槍的人類,那它們就慘了。不管是落入誰的手中,它們都難逃被吃掉的命運。

正是因為動物們喜歡旅行的天性,決定了它們的家總是變來變去,而且它們的家真是很糟糕,如果讓你去住,我保證你一分鐘都忍受不了。比如說海龜等動物常把家安在下水道里;燕子等動物把家安在房檐下或電線桿上;澳大利亞有一種叫做白樹蛙的小動物甚至會把家安在你家中衛生間的水箱里。

只有野生動物才具有遷徙的習性。動物的遷徙主要是受環境的影響,當它現在所處的環境不能滿足它的生存需要時,它就會馬上搬家。野生動物的遷徙是經常發生的,但是這并不表示我們家中所養的小動物就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很多人在搬了家之后,就將家中的小貓留給了鄰居,可過了一段時間以后,卻往往發現這只可愛的小貓又出現在自己的新家門口。

共生與寄生

動物的生存方式一直都是我們很感興趣的話題,它們是如何獲取食物的?它們是如何躲避外物的侵襲的?它們又是如何適應環境變化的?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動物的獨立性是很強的,對于上面的一系列問題,它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就可以解決。但是,也有一些動物,它們的依賴性很強,必須要借助其他動物的力量才能解決困難。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兩種特殊的生存方式——共生和寄生。

共生就是共同生存的意思。共生的雙方本著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則進行合作,在合作的過程中,雙方都可以得到益處,但是也都必須要有所付出,為對方服務。共生者之間是非常友好的,它們在為對方提供幫助的同時,也在享受著對方的服務,這樣,共生的雙方都可以得到真正的實惠,使它們能夠更好地生存下去。這有點兒像當今很流行的一個詞——“雙贏”,是對雙方都有利的生存方式。

在自然界中,存在著很多這樣的共生者。比如說在海中的蝦虎魚和蝦,它們就是很好的合作伙伴。蝦負責挖洞穴,營造它們共同的家。要知道,蝦是看不見的,而蝦虎魚就會指引它去尋找食物。如果遇到了危險,它們又會一起逃走。蝦將觸角吸附在蝦虎魚的尾巴上,這樣,它們就可以一起行動了。雖然它們看起來不太般配,不過它們確實相處得很好。再比如說寄居蟹和海葵,海葵通過寄居蟹的運動來擴大取食范圍,而寄居蟹也可以利用海葵的刺細胞來防御敵害。總的來說,共生的特點就是互相幫助、互相照顧。

如果說共生的生活方式對雙方都是有利的,那么寄生就遠沒有那么公平了。有一些動物是很懶的,它們從來就不會自己去尋找食物,而是從別的動物那里竊取,這些可惡的家伙我們就叫它們寄生者。那些被它們選中的動物則很不幸地成了宿主,它們無私地為寄生者提供營養物質和居住場所,但是它們本身卻得不到任何益處。而寄生者不用付出任何代價,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它們這種不勞而獲的行為是非常可恥的,我們現在把一些不能自食其力而總是依靠別人才能生活的人比喻成寄生蟲,就是這個道理。

寄生的例子也很多,通常都是原生動物、線形動物等低等動物寄生在高等動物體內。不過也有高等動物寄生的情況,比如說七腮鰻以外寄生的方式寄生在其他魚類的體外。還有一種更為特殊的寄生,那就是魚的雄體可以寄生在雌體的腮蓋內。總之,共生和寄生都是動物體經過長期的進化所選擇的最適應自然環境的生存方式,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它們才能安全地生存下去。

這條小丑魚躲在海葵觸角的保護之下,海葵的觸角有著毒刺,但是小丑魚卻并不會觸動它們。

動物就餐

動物是怎樣進食的?它們也有像我們一樣的消化器官嗎?它們也有固定的就餐時間嗎?我們都知道,動物們的食物跟我們的食物有很大的差別,那么它們的進食方式是不是也與我們完全不同呢?如果你們也對這些問題很有興趣,那就要聽仔細了,千萬別走神兒,否則你會錯過很多精彩的環節。

鬣狗的感覺器官非常敏銳,犬齒、裂齒發達,咬合力更是驚人,是唯一可以嚼食骨頭的哺乳動物。

動物們的攝食器官可以說是千奇百怪,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與我們人類的器官有著很大的不同。比如說長頸鹿用它長長的舌頭來卷住樹葉;南美的食蟻獸用它帶有黏液的舌頭來舔食螞蟻;大象用它長長的鼻子來吸水;青蛙用它的黏舌頭將飛蟲粘住……動物們的舌頭好像特別有用,很多動物都把它當成攝食的工具,好像在這一點上我們人類又輸給了動物,因為我們的舌頭似乎沒有那么靈敏。

回想一下你家里的小貓或小狗是怎么喝水的?沒錯,它們是用舌頭舔的。小貓或小狗的舌頭都可以卷成鏟形,所以它們可以很輕松地把水卷上來。

可怕的捕食者

在眾生百態的動物世界,生存著很多捕食者。如果你餓了,會怎么辦呢?我想一定是去廚房看看有什么吃的,或者是去外面的飯店用餐,又或者去超市買點兒自己喜歡的東西來吃。可你知道動物們會怎么做嗎?它們會出去尋找獵物,然后再用它們來填飽肚子。如果你在樹林里遇到了一只饑餓的老虎,那可就慘了,因為它此刻一定在想怎么把你變成午餐,并且會馬上付諸行動。

很多動物都是以捕食其他動物為生的,我們將這些動物稱為捕食者。這些捕食者是非常兇殘,也是非常可怕的,因為它們的存在,那些可憐的小動物整天都處于擔心和憂慮之中,隨時都要做好逃跑的準備。更為可怕的是,這些捕食者還充滿了智慧,它們可以使用種種手段來誘騙你走入它的陷阱,然后再給你致命的一擊。幸好那些兇猛的捕食者都生活在人煙稀少的地方,否則我們真不敢想象會發生什么。

不管是在陸地上,還是在海里,都生存著危險的捕食者。如果說陸地上的老虎和獅子已經讓你心驚肉跳,那么在海里的大白鯊也絕不會讓你放松,它只會讓你的神經繃得更緊。鯊魚的感覺非常靈敏,它可以感受到水下距自己1.6千米遠的物體的運動。更為可怕的是,它還可以感覺到獵物的心跳。雖然心跳只會產生微小的電波,但是鯊魚卻可以感受到它。所以一旦被鯊魚跟蹤,就很難逃脫了。

這些捕食者在面對自己的獵物時,都表現得異常兇殘。那么在對待自己的同類,尤其是自己的家庭成員時,它們又會怎樣表現呢?說一說威猛的獅子吧。我們都知道,雄獅子要比雌獅子強壯,可是你知道嗎?在外面追捕獵物的獅子都是雌獅子,而這些雄獅子卻只會呆在家里曬太陽。當雌獅子把獵物帶回來的時候,雄獅子也是一點兒風度都沒有,根本就不管自己的妻子有多辛苦,也不管自己的孩子有多餓,拿起獵物就吃,什么時候它吃飽了,剩下的才會給雌獅子和小獅子吃。看,這是多么無情而又懶惰的丈夫和父親呀!

世界上最大的潛水高手是重達50噸的抹香鯨,可以下潛到2000米以下,有能力襲擊最大的無脊椎動物——巨型魷魚。

這些可怕的捕食者真是讓人類很頭疼。一方面,大自然需要這些捕食者來維持生態的平衡;另一方面,它們又總是給人類制造麻煩,還有很多人都成了獅子和老虎等動物的美餐。面對這些兇殘的家伙,我們應該怎么辦呢?這真是一件讓人尷尬的事情。目前唯一的辦法就是遠離它們,給它們足夠的生活空間,做到互不打擾,這樣它們就不會再襲擊我們了。

逃生的本領

如果你是一只小動物,面對隨時都可能出現的巨大猛獸,你應該怎樣擺脫它們呢?在危機重重的動物世界,你又該如何保證自己的安全呢?當然,任何動物都不會任人宰割,否則它們也不可能活到現在。既然它們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就說明它們適應了環境,這是大自然選擇的結果。也就是說,它們都有著自己的生存法寶,在關鍵時刻,它們都具備逃生的本領。

說起逃生的招術,動物們可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面對隨時都可能發生的危險情況,它們各有各的絕招,即使沒有辦法對敵人造成傷害,也會給對方制造很多麻煩,至少讓它覺得這頓午餐并沒有那么容易得到。

1.堅硬的盔甲

很多動物身上都穿有堅硬的盔甲,以此來防御敵人的襲擊。比如說鼩鼱的體內有一塊很硬的脊椎骨,所以即使你用力踩在它的背上,也不會對它造成任何傷害。還有一種叫做犰狳的動物,它的盔甲更先進,不僅外表如鋼鐵一般堅硬,而且它的整個盔甲還被分成了三段,如果你的手指不小心進入了它的盔甲縫,那你就可能被夾到。犰狳們經常以這種方式來教訓那些攻擊它們的敵人。

2.鋒利的武器

很多動物還具有鋒利的武器裝備,不僅可以逃避敵害,而且還可以用來攻擊敵人。比如說刺猬的全身都長滿了刺,只要它們將身體蜷縮起來,就沒有什么敢靠近它們了。有些動物不知道這是什么東西,想要上前去用鼻子聞一下,結果當然是被刺猬的刺扎到了。還有豪豬,它的身上也長滿了刺,如果它將刺扎在敵人的身上,就會讓敵人很快喪命。

3.有力的奔跑

有些動物沒有辦法對付敵人,但是它們是賽跑的冠軍,那些貪婪的捕食者根本就不是它們的對手。只要讓它們奔跑起來,你就別想追上它。所以,那些捕食者經常被累得氣喘吁吁,卻什么都沒有得到。比如說羚羊,它們奔跑起來的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85千米,只要讓它們及時發現捕食者,就可以很快甩開它們。而那些捕食者也經常在追趕的過程中發現距離越來越遠,最后就放棄了追趕。

4.巧妙的偽裝

有些動物既沒有防敵的盔甲,也沒有攻擊的武器,而且還不擅長逃跑,那它們是怎樣躲避敵害的呢?原來,它們還有更巧妙的辦法,那就是把自己偽裝成和所處環境相同的樣子,使自己與周圍的環境渾然一體,讓你根本就發現不了它們。比如說比目魚就是偽裝的高手,它可以根據環境的變化來調整自身的顏色變化,以便能更好地隱藏在環境中。比目魚之所以能變色,是因為比目魚的大腦控制著皮膚上色素的擴散和聚集,當外界環境發生變化時,比目魚為了與環境相融和,就必須要改變身體的顏色搭配,這時大腦就會發出指令,使皮膚的顏色發生變化。正是因為比目魚的這種特性,才使得它可以成功地避開捕食者的眼球。

動物們還有很多種逃生的本領,比如說在北美洲西部的長角蟾蜍,當遇到敵人襲擊的時候,它就會從眼睛往外噴血,以此來嚇唬敵人,使其不敢靠近;還有一種蝦可以發出刺眼的電光,等敵人的視覺恢復過來時,它早就已經逃走了。總之,每一種動物都有它的逃生本領,即使真的要面對面較量,它們也絕不會束手就擒。有時,動物們也會集體攻擊敵人,這時它們往往可以取得勝利,所以說團結的力量是巨大的。

大部分有蹄類動物都是很出色的跑步運動員,例如斑馬等。有蹄類動物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夠憑借速度優勢逃脫其他肉食動物的追趕。

食物鏈和食物網

食物鏈的原理就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它所反映的是生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將這些生物按照食物營養關系排列起來,這樣就構成了食物鏈。很多食物鏈都是以植物為起點的,然后是食草動物,小型食肉動物,最后再到大型的食肉動物。當然,每種動物的食物都不是單一的,所以各個食物鏈之間就一定會有所交叉,將相互關聯的食物鏈連接起來,就構成了食物網。

如果你覺得上面的表述讓你暈頭轉向,那也不要急,看了下面的例子,你就會完全清楚了。用下面的幾種生物組成食物鏈,看看你能組成幾條?植物,兔子,老鼠,昆蟲,蜥蜴,鳥,狐貍,鷹,蛇。

如果我們將這些食物鏈連接起來,就可以組成食物網。看,下面就是由這幾條食物鏈所組成的食物網。

自然界中的食物關系是非常復雜的,如果你認為我們所列的食物網很復雜的話,那可真是小題大做了。實際上,這個食物網是非常簡單的,因為它所涉及的生物非常少,如果將所有的生物都加在一起,那將會組成一個多么龐大的食物網呀!

通過食物網,我們就應該明白,這些捕食者雖然很兇殘,但它們的存在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因為它們維持了生態的平衡。捕食者通常位于食物鏈的上層,如果它們消失了,就會使整個食物網都遭到破壞。比如說狐貍如果滅絕了,那么最高興的當然是兔子,可是兔子的高興也是暫時的。隨著狐貍的消失,兔子的數量開始增加,這就會使植物越來越少,到最后,兔子也會因為沒有植物可吃而挨餓。而對于鳥類、昆蟲等依靠植物生存的動物來說,這也無疑將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所以說,大自然的選擇是很英明的,它在無形之中維持了生態的平衡,讓各個物種可以不斷地繁衍下去。盡管我們都覺得那些捕食小動物的猛獸很殘忍,可這是維持生態平衡的需要,是不可避免的。

食物鏈

生物體需要能量。植物把光能轉化成自己的食物。昆蟲和草食動物以植物為食,同時又成為其他肉食動物的獵物。生物體死后,會腐爛分解,成為植物的養料。能量就通過這種方式在食物鏈中傳遞的。同一種可以屬于不同的食物鏈。不同的食物鏈交叉構成食物網。

養育后代

你們知道動物是如何養育后代的嗎?動物的家庭又是如何建立的?它們的家庭關系如何?如果你是一只動物,你會選擇什么樣的方式去組建自己的家庭呢?當然,我們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也就是找到與我們共同組建家庭的伙伴,只憑我們自己是無法建立一個家的。那么,動物們是怎樣去尋找配偶的呢?不要以為求愛是我們人類的專利,其實,動物們也是懂得求愛的,而且它們的求愛方式更特別。雄性動物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來博得雌性動物的歡心,比如說雄孔雀會展示它美麗的羽毛來討好對方;雄性的珠頸斑鳩會在雌鳥的周圍行走,每走五步就鞠躬一次;雄獼猴會將食物送給自己心儀的雌猴;還有很多雄鳥通過嘹亮的歌聲來吸引雌鳥,等等。有些動物求愛的方式比較野蠻,它們會選擇把其他的雄性動物趕走,或者是通過與對方決斗的方式來贏得配偶。

維吉尼亞負鼠每胎可以產18個幼仔,母負鼠產下的幼仔在自己的育兒袋中待上6~8周,然后它們就可以爬到母負鼠的后背上生活了。

找到了配偶,動物們就可以繁殖后代了。哺乳動物是將幼子直接生下,也有一些動物是通過產蛋或產卵的方式進行繁殖的。有些動物的幼體與成體之間的差別很大,比如說我們都很熟悉的青蛙。青蛙在小的時候叫做蝌蚪,它長得可一點都不像成年的青蛙。蝌蚪沒有腿,而且用腮呼吸,所以它離不開水。接下來,它會逐漸長出腿來,腮也被吸收了,而改用肺呼吸,最后尾巴也被吸入身體,這時它才真正長成了一只青蛙。值得一提的是,蝌蚪是很殘忍的,它們還會吃掉自己的兄弟姐妹。蝌蚪有植食性和肉食性兩種,當植食性的蝌蚪遇上肉食性的蝌蚪,那植食性的蝌蚪就要倒霉了。

幼子在剛出生的一段時間內,會得到父母的照顧,等到它們長大并具備獨立生存的能力時,就可以出去獨自尋找食物了。不過也不是所有的幼子都可以得到父母的照顧,比如說大象,它們的家庭都是雌性組成的,而雄象在成年以后也都會被趕走,與其他的雄象生活在一起。另外,還有些幼子,出生后得不到任何照顧,很多魚類都是這樣,它們在水中產卵,然后就任由它們自然生長,而很多幼子都在這個時候不幸地被其他動物或魚類吃掉了。但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魚類產卵的數量都是非常多的,比如說鱈魚,一次就可以產卵800萬個,要是所有魚產下的卵都成活,那不把大海給填滿才怪呢!

知識檔案

最慈愛的父母——企鵝

企鵝夫妻不僅是一對非常恩愛的夫妻,而且它們還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通常情況下,都是由雌企鵝到海里面去捕魚。這時,雄企鵝們就會耐心地站在寒冷的南極大陸上默默地守望著自己的愛人。它們會小心地看管好企鵝蛋,把它放在自己的腳上暖著,并且一動不動地站著,直到配偶回來。因為它們知道,一旦它們將企鵝蛋摔到地上,里面的幼鳥就會死掉。在冰冷的南極,它們可以堅持40天不吃不睡地站在那里,只有等它們的配偶回來以后,它們才會被輪換下來去海洋覓食。

夜行動物

黑漆漆的夜晚,就在我們睡覺的時候,有些動物卻開始出動了。也許你會覺得奇怪,這些動物為什么不在白天出行,而偏偏要選擇漆黑的夜晚呢?它們當然有自己的道理,比如說,它們可能覺得白天出去尋找食物的動物太多,它們得到的食物就會比較少。晚上就不一樣了,大多數動物都進入了夢鄉,這時再出來覓食,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白天出行很容易碰上那些兇猛的捕食者,所以趁它們睡覺的時候再出來就可以免受它們的侵襲。那么,夜晚出行會不會給它們帶來不便呢?它們為什么可以適應夜晚的生活呢?

這些夜行的動物既然能適應夜晚的環境,就一定會有一些高強的本領,否則它們也無法生存下去。首先,它們的眼睛一定要很亮,至少要保證它們在夜里可以看到周圍的東西,就像貓頭鷹那樣;另外,它們還要有超凡的聽力,這樣即使看不到,它們也可以憑借聽力來判斷周圍所發生的一切,就像蝙蝠那樣。

貓頭鷹因為長著貓的頭和鷹的身體而得名。也許是因為它奇怪的長相,也許是因為它在夜晚活動的生活習慣,人們總是將它與很多詭異的事情聯系在一起。當然,這只是一種迷信的看法。但是,在漆黑的夜晚遇到一只貓頭鷹確實是一件很恐怖的事。貓頭鷹的視覺在白天很糟糕,因為它們的瞳孔會極度縮小;而到了晚上,它們的視覺又會比人強,所以它們比較適合在夜晚出行。另外,貓頭鷹的聽覺非常靈敏。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深夜,它們主要靠聽覺來確定獵物的位置。

蝙蝠長得有點像老鼠,所以經常被貓當成老鼠給捉了回來,但它們卻長著兩個比它們的身體大得多的翅膀,是不是有點兒比例失調呢?蝙蝠不僅長相奇怪,行為也是很另類的,它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倒掛在天棚上生活的。如果在夜晚有一只蝙蝠從你的身邊飛過,并且發出一陣可怕的叫聲,你是不是還能夠保持現在的平靜呢?蝙蝠總是那樣神出鬼沒,它們就像幽靈一樣在夜晚的天空中飛來飛去,但是你卻根本就無法靠近它們。蝙蝠的視力是極差的。事實上,它們并不需要眼睛,因為它們敏銳的聽力系統就完全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倉鸮的耳朵隱藏在頭部羽毛下,但它們的聽覺卻十分靈敏。倉鸮的兩耳并不對稱,其中一只耳朵比另外一只高出一點點,這樣稍高的那只耳朵能先接收到來自地面的聲響,這種“偏置耳”結構使得倉鸮能夠準確定位聲源的方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拉玛依市| 苗栗市| 五大连池市| 卢龙县| 长垣县| 枣阳市| 女性| 和林格尔县| 嘉黎县| 尉犁县| 涞源县| 五常市| 长汀县| 五大连池市| 黔西| 镇巴县| 青川县| 进贤县| 河津市| 米林县| 绵竹市| 休宁县| 夏河县| 常宁市| 凌源市| 桦南县| 乐山市| 兴和县| 盐亭县| 乳源| 休宁县| 宜章县| 荃湾区| 南投县| 嵊州市| 信宜市| 黔西县| 新竹县| 朝阳市| 肥东县| 泽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