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樂女人要做的100件事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 蘇暢
- 5794字
- 2019-01-04 03:20:02
16 選擇喜歡的,工作可以很快樂
做自己喜歡并擅長的
你出眾的聰明才智就是你的天賦,而真正適合你的職業應當能夠表現你的個性與天賦。如果你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位置,工作本身就會充分而全面地調動你的才能。可能的話,盡量選擇那種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經驗,并與自己的個性愛好相吻合的行業。這樣,你不僅會擁有一份得心應手的工作,還可以充分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而這才是最有效地利用你自己的資本。
女人,往往被認為沒有主見,因而選擇“符合自己天性”的工作顯得更為重要。興趣是工作的最好動力,因此,干你想干的工作。
對于小路來說,最讓她寒心的是她原本選的專業極其冷門,因而在畢業時不得不到一家小公司做了一名文秘。這使得她對工作極其缺乏熱忱,每天猶如和尚撞鐘般得過且過。小路對此也十分迷茫,總覺得自己像是搭錯了車,卻又不知該在哪一站下。
痛苦的經歷持續了相當一段時間,直到有一天,小路才從朋友的經歷中發覺了自我。小路的朋友原本是學電子的,但她卻一直對服裝特別感興趣,因而在畢業后不久就從原先的單位辭了職,獨自開了家小小的服裝工作室。雖然她沒學過服裝設計,但她也做得非常好,更關鍵的是,她非常開心。
小路這才重新考慮自己真正喜歡什么樣的工作。她發覺自己的口才一直不錯,而且對外語有一種天生的熱情,自己最初的期望就是做個商務代表或談判代表之類,只是原先因為自己覺得所學的專業不對口,因而一直不敢問津。
明確了自己的方向后,小路開始努力,她上了一個經濟管理的培訓班。當然,這只是第一步。不久,她在老板面前展示了自己的外語天才,深受老板賞識。后來,她終于如愿做了公司的項目談判代表。
其實,在職場上搭錯車的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不了解自我,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么。也有的人是因為自己的思維定式,以為自己不是專業出身就不會有前途,不敢輕易嘗試自己真正感興趣但是沒有學過的工作。而實際上很成功的人現在干的都不是他的原專業。高等教育在傳授給你專業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傳授給你思考問題的方法。因此,不要以為你不是專業出身就一定干不過別人。要知道,興趣是工作的催化劑,它能使你的才能迸發出難以想象的活力。而一個你不喜歡的工作,卻可能扼殺你的生活情趣。
除了興趣,你還得考慮另一個因素:做你擅長的工作。
莎莎最初學的是財會專業,在26歲那年考上了注冊會計師,成為她那事務所里當時最年輕的會計師。日子過得很順利,莎莎也很喜歡自己的工作。后來,她的一個朋友推薦她去一家商貿公司做人事經理,經不住高薪的誘惑,莎莎也想給自己換個全新的環境,就去了。
但是在做經理人的那段日子,莎莎覺得十分苦悶,原因倒不在于業務的繁重,而是在于內務管理工作。對莎莎而言,與同事在一起,她始終無法將自己放到管理者的位置。或許,這便是莎莎的弱點,不善于管理人,支配人,尤其是對待熟悉的人。
不要貿然去干自己不擅長的工作,勉強的結果只能是自己痛苦。為什么有人會哀嘆工作的不幸和人生的無聊呢?主要是因為他們正從事著與自己的志趣、個性相沖突的職業。如果你所選擇的職業不適合你,那就不可能有奇跡出現,不但不會有成功,它甚至會剝奪你人生的興趣。但是,如今的很多青年沒有考慮到這一層關系,他們往往喜歡做其他人看來很體面的工作,至于工作本身的特點倒不在他們的考慮之內。
不知有多少人因為只考慮到工作的體面而斷送了一生的幸福。他們以為體面的工作肯定是成功的捷徑,而不管自己的性格、才學是否與之相稱,他們完全不懂得成功的真正意義。任何職業只要與你的志趣相投,你就絕不會陷于失敗的境地。但是,在工作的過程中,有人常常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受制于自己的欲望,便把全副精力放在不好的勾當上去了。像這樣的人,怎能期望成功會降臨到他的頭上呢?
近年來,國外用人單位在選人時出現一種新觀念,他們認為,性格比能力重要。其原因是,一個人能力不足,可通過培訓提高,一年不行,兩年;兩年不行,三年總可以開發出來。但一個人的性格與職業不匹配,要改變起來,就困難多了。所以,在招聘新人時,性格的測試被放在首位,當性格與職業相匹配時,才對其能力進行測試考查。
因此,當你工作不滿意時,不妨看看自己的性格是否適合這份工作,然后為自己的性格挑份合適的工作。
工作并不只是賺錢的工具
如果一個人工作只是為了薪水,沒有遠大理想,沒有高尚目標,不關心薪水以外的任何東西,那么他的能力就無法提高,經驗也無法增加,機會也就不會垂青于他,成功自然與他無緣。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比別人更完美、更正確、更專注而不計較報酬,你就會獲得比薪水更好的獎勵。
一個人若只從工作中獲得薪水,而其他一無所得,那真是太可憐了!因為他無疑主動放棄了比薪水更重要的東西——在工作中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干,做正直而純正的事情。
在工作中盡心盡力、積極進取,始終不放棄努力,始終保持一種盡善盡美的工作態度,滿懷希望和熱情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從而獲得豐富的經驗,同時也提升了個人能力。你做得越多,你能做的就越多。如果你做到了這點,就已經超越了自我,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比爾·蓋茨的財產凈值大約是400億美元。如果他和他太太每年用掉1億美元,也要400年才能用完這些錢——這還沒有計算這筆巨款帶來的巨大利息。那么,他的工作目的是什么?
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的財產凈值估計為10億美元,雖不像比爾·蓋茨那么多,不過也足以讓他在余生享受優越的生活了,但他為什么還要不停地拍片呢?
美國Viacom公司董事長薩默·萊德斯通在63歲時開始著手建立一個龐大的娛樂商業帝國。63歲,在多數人看來是盡享天年的時候,他卻在此時作出重大決定,讓自己重新回到工作中去。而且,他總是一直圍繞Viacom轉,工作日和休息日、個人生活與公司之間沒有任何界限,有時甚至一天工作24小時。他哪來的這么大的工作熱情呢?
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那些擁有了巨額“薪水”的人們,不但每天工作,而且相當賣力。如果你跟著他們工作,一定會因為工作時間太長而感到精疲力竭。他們這么做,絕不是為了金錢。
在勵志電影《為人師表》中飾演角色的演員愛德華·奧爾莫斯應邀參加大學生的畢業典禮時,滿懷激情地對大學生說:“在大家離開前,我有一件事要提醒各位,記住:千萬不要為了錢而工作,不要只是找一份差事。我所說的‘差事’是指為了賺錢而做的事情,在座各位當中許多人在校期間已經做過各式各樣的差事。但工作是不一樣的,你對工作應該有非做不可的使命感,并且要樂在其中,甚至在酬勞僅夠溫飽的情況下,也無怨無悔。你投入這項工作,因為它是你生命的一部分。”
不論你所選擇的事業會為你帶來多么豐厚的財富或是多么微薄的報酬,只要你用滿腔熱忱全身心投入,必然能夠創造出嶄新的局面,每天工作的時候也會感到充實快樂。
不管你喜歡與否,使命感、滿足感、個人成長,還有升職加薪等,都是工作的收獲,這不是單單準時上下班就可以擁有的,只有在我們施展所長的時候,才能得到這些收獲。
其實“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薪水”反映的是一種工作心態,并不代表可以放棄薪水。我們想獲得高薪,就不能只為薪水而工作,而要有更高的目標。無論在哪里工作,都別把自己當成普通員工,要以主人翁的心態去工作。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薪水,工作固然是為了生計,但有比生計更可貴的,就是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才干,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如果工作僅僅是為了吃飽飯,那么也太低估生命的價值了。
職場女性,不要為薪水而工作,因為薪水只是對工作的一種報答方式,雖然是最直接的一種,但也是最眼前的東西。一個女人倘若沒有更高的目標,她選擇工作只考慮到薪水,這并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受害最深的不是別人,而是她自己。一個女人若只以薪水為目標,她將很難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也不會從工作中得到成就感。
把工作當愛好,興趣就來了
有個女孩兒在公司已經工作5年了,別人每次一見她,她都會很煩惱地說:“真的,太累了。我真的不想干了。”像她這樣的感嘆,恐怕是每一個上班人的心聲。是的,面對堆砌在桌子上等待處理的文件,看著電腦上飛快閃動的數字,還有讓人心煩意亂的工作電話,硬著頭皮去見一個自己并不怎么想見的客戶,確實讓人感覺到很勞累,甚至想辭職不干,像古代的隱士一樣躲到深山老林,可是,這樣真的可行嗎?
當女孩兒又一次像以往那樣發出感嘆的時候,一個人笑著問道:“如果真的感到很累,就不要干了。”
“說得輕松!”女孩兒說道,“如果能辭早就辭了。到時再找工作也是個麻煩,何況新工作不一定比現在的好。”
“其實,也用不著這么累的!”對方說道。
“算了吧!我不干活兒還差不多。”她說道。
“你在做事情的時候,不能不去考慮這些工作是任務,而是把它當做一種興趣嗎?這樣不就可以快樂工作了?”那個人笑著說道。
很多人總會陷入這樣一種境地,工作厭煩,生活無味,人生就像一團解不開的亂麻,糟糕透頂。工作和生活是相通的,既然連工作都處理不好,就不用說生活會是什么樣子了。工作無聊通常會讓我們的工作降低效率,而當我們因為工作無聊而變得低效率時,我們往往比較容易原諒自己。其實,無聊的工作也可以變得高效,你所需要的只是給自己的工作一點調劑,讓工作變得有趣起來。
有人曾經說過:當你把一項愛好當做工作來做時,你就會發現自己的興趣消失了。可見,任何工作都可能變得枯燥無味。但是,當你把一件工作當做愛好來做時,你的興趣會回來。任何乏味的工作,都可以試著加以改變。例如,你可以在工作的同時,聽音樂或者聽廣播,只要你的工作不會受到打擾。這很容易讓你的工作輕松起來,消除你的抱怨和疲勞感,甚至讓你干得更起勁。
一個人單獨工作往往是枯燥無味的,還有一個好辦法就是和你的家人朋友一起來做。你們可以邊談笑邊工作,這可以讓你覺得時間過得很快。枯燥的工作會消磨你的耐心,但你可以讓它變得有趣。
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學會樂觀面對工作,別把工作看成是苦役。即使在選擇工作時出現了偏差,所做的不是自己感興趣的工作,也不要自暴自棄,而是應當設法從這乏味的工作中找出興趣。對工作表現出樂觀向上的態度,可以使任何工作都變得有意義,變得輕松愉快。
只要我們在心中將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種享受,看成是一個獲得成功的機會,那么,工作上的厭惡和痛苦的感覺就會消失。
舞蹈藝術家鄧肯將自己的身心融入了舞蹈的韻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把數學化為猜想,音樂大師貝多芬將整個生命化作音符……這時候所有的困難,統統被他們拋在九霄云外。大發明家愛迪生曾經說:“我一生中從未做過一天的工作。”因為他把研究發明看做一種樂趣。
工作其實可以說是生活的一個方面或者是縮影,懂得工作的人才懂得生活。生活的真諦就是懂得享受生活,而享受生活的真正意義,就是使自己的心情達到一種舒暢或平靜的狀態,做事完全是自覺、自愿而且感興趣。享受生活就是人的一種自由的感受。當一個人擁有最好的感受時,便可稱為享受生活。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緒,按照自己的方式工作、學習或休閑,就是最快樂的人生,也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生命對每個人而言只有一次,而且人的一生時光短暫,因此,活著的時候就應該快樂工作,享受生活。這樣,你就能夠自豪地說:“我的使命已經完成,不再有缺憾了!”那么,這樣的人生就是最快樂的人生。
所以,不要把“無聊”的責任推給工作,而應尋找自身原因。也許是你對工作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也許是你還沒有完全睜大眼睛,去發現你的種種潛能;也許是你還沒有發現這份工作的樂趣所在。
對工作產生興趣,把工作變成娛樂,哪怕少拿一些薪水也是心甘情愿的。人生最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工作,當你抱有足夠的熱情去工作時,上班就不是一件苦差事,工作也就成了一種樂趣。
跟喜歡的工作談戀愛
什么樣的工作才能讓你發揮自身的優勢,創造出令人羨慕的財富呢?那就是自己喜歡的工作。如果現在做的工作使你不開心,那就要考慮這項工作是否適合自己。不妨問一下自己下面幾個問題:
是不是感覺一天8小時的工作時間很長,度日如年,總在看表?
工作的時候不想和同事說話,看到同事工作心里就煩躁?
下班以后是不是總有一種悲觀的情緒?
是否都感到很煩躁?
如果對于上面幾個問題你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說明現在的工作不適合你,你不用在這個讓你如此心煩的工作上耗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了。你還年輕,你還可以有別的選擇。年輕就是資本。找一份自己熱愛并擅長的工作,就像和自己愛的人談戀愛,你在他面前才會展現出最精彩的自我,這樣的工作才會給你的事業增添光彩,而且做自己熟悉、熱愛的工作,能把自身的優勢全部發揮出來,并積累更多的財富。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是由衷地熱愛自己的事業,他曾這樣說:“我永遠也忘不了我做的第一份工作——簿記員的經歷。那時,我雖然每天天剛蒙蒙亮就得去上班,而辦公室里點著的鯨油燈又很昏暗,但那份工作從未讓我感到枯燥乏味,反而很令我著迷喜歡,連辦公室里的一切繁文縟節都不能讓我對它失去熱心。而結果是雇主總在不斷地為我加薪。”他還說:“我從未嘗過失業的滋味,這并非我的運氣好,而在于我從不把工作視為毫無樂趣的苦役,我能從工作中找到無限的快樂。”洛克菲勒在給兒子的信中,也這樣說:“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樂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義務,人生就是地獄。”
做自己喜歡的事,可以說,是一個人成就大事業、建立大功勛的基石。熱愛自己的工作的時候,你就不會厭倦它。它就好比你的戀人,在你的眼里,你的工作會讓你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能發揮出自己的優勢,所以對于工作中他人看來很枯燥的東西你會覺得充滿樂趣。正是在這樣一步步地與工作的“戀愛”中,你成長了,你學到了許多超乎自己想象的東西。為你的事業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有一位哲人這樣說:快樂的秘訣,就是時時刻刻做自己喜歡的事。
工作為我們帶來豐厚的報酬,我們才能吃我們想吃的美味大餐,穿我們期待的亮麗服裝……一個人活著離不開工作。而我們必須先愛它,工作才能給予你最大的恩惠。因此,我們也可以這樣說,喜歡自己做的事,熱愛自己做的事,其實也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事實上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的第一方法就是選對工作。選對了工作,我們才能樂在其中,我們會發現工作就是在實現我們的理想,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跟理想越來越接近,因此工作起來效率越來越高,這樣我們就會對自己更有信心,會更加努力地工作。
喜歡一樣東西,才會用心去做,才會有激情,才會創新,才會快樂!如果你是做廣告的,你自己都不喜歡設計,怎么可能寫出好的廣告方案呢?所以說對工作要熱愛。如果不喜歡就要努力培養興趣,實在不行,就請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