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珍妃墜井之謎

“金井一葉墮,凄涼瑤殿旁;殘枝未零落,映日有輝光;溝水空流恨,霓堂與斷腸;何如澤畔草,猶得宿鴛鴦。”這首著名的《落葉詞》就是清人惲薇孫描寫清朝光緒帝妃子珍妃之死的。關于珍妃墜井而死的傳說,自民國初年至今,一個世紀以來,不斷有野史、小說、詩詞及口頭資料流傳于世。例如《清季野史》、《西太后演義》、《清史演義》、《清宮秘史》等均有記載。珍妃,姓他拉氏,滿州鑲紅旗人,才色并茂,頗通文史,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進宮,后晉封為珍妃。光緒帝與珍妃感情甚好,但慈禧與珍妃一直有嫌隙,后因珍妃支持光緒戊戌變法,因此受到慈禧太后怨恨,最后在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慈禧倉皇出逃前夕,將珍妃溺死于寧壽宮外的玻璃井中,但珍妃是否墜井而死,一直眾說紛紜。據《清朝野史大觀》記載:“庚子七月二十日,英軍陷京師,翌日聯軍繼之,兩宮黎明倉皇乘民車出德勝門,甫出門,白旗遍城上矣。太后御夏衣,挽便髻,上御青綢衫,皇后、大阿哥隨行,妃嬪罕從者。瀕行,太后命崔閹自三所出珍妃(三所在景運門外),推墜井中。”《景善日記》光緒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記載說:“晨,老佛爺……匆匆裝飾,穿一藍布衣服,如鄉間農婦……妃嬪等于三點半鐘齊集,太后先下一諭,此刻一人不令隨行。珍妃向予太后反對者,此時亦隨眾來集,膽敢進言于太后,謂皇帝應該留京。太后不發一言,立即大聲謂太監曰:‘把她扔到井里去!’皇帝哀痛已極,跪下懇求。太后怒曰:‘起來,這不是講情的時候,讓她就死吧,好懲戒那些不孝的孩子們,并叫那些鴟梟,看看他到羽毛豐滿的時候,就啄他母親的眼睛。’李蓮英等遂將珍妃推于寧壽宮外之大井口。皇帝怨憤已極,至于戰栗。”

《清稗類鈔》曾載西太后“召帝與妃嬪齊集,將行,珍妃昂然進曰:‘皇帝一國之主,宜以社稷為重,太后可避難,皇帝不可不留京。’太后怒甚,視之以目,忽后聲顧命內監曰:‘可沉彼于井中。’內監即取氈裹妃,欲持去,皇帝哀痛已極,長跪懇求,謂彼年幼無知,幸太后恕其生命。此時太后怒不可遏,曰:‘速起勿言,此時尚暇講情理乎?彼必求死,不死反負彼。天下不孝之人當知所戒,不見鴟鸮乎,養得羽毛豐滿即啄其母之眼,不殺何待?’蓋此語明斥光緒帝戊戌之事也”。黃濬在《花隨人圣摭憶》中也說:“珍妃之死,全在‘帝當留京’一言,此語含義至多,故后必死之也。”黃還不無惋惜地說:“妃之死,自在發言不擇時。”但又說:“然而時戎馬崩騰,間不容發,妃若不言,又安可得也。”

兩種說法都認為珍妃的死是由于她干預朝政,支持變法,惹怒了慈禧,才使慈禧在八國聯軍進京前西逃西安時,將其除掉。

但是也有人說珍妃并未講過“皇上留京”一語,珍妃墜井是西太后用封建的貞節觀誘逼所致。《控鶴珍聞》說:“太后又曰:‘預示不欲挈之行,途中見之生恨,若留此,則拳眾如蟻,彼年尚韶稚,倘遭污,莫如死之為愈。'……內監知太后意已決,遂持氈推之寧壽宮外大井中。”

近年又有太監小德張過繼孫張仲忱在《我的祖父小德張》一文中記述了珍妃死時的情形:當年八國聯軍攻到京郊廊坊時,宮內一片混亂,大太監命眾太監全換上便裝,“老祖宗(慈禧)也來到御花園房,在養性齋前換上了青衣小帽。這時老祖宗把珍妃叫來,讓她換好衣服一齊走。不大一會,珍妃說:“皇阿媽,奴才面出天花,身染重病,兩腿酸軟,實在走不了,讓我出宮回娘家避難去吧!”老祖宗仍叫她走。珍妃跪在地上還是不走。老祖宗回過身來大喊一聲,叫崔玉貴把她扔在井里,崔玉貴立即把珍妃挾起來,不幾步就是那井口,頭朝下就扔了下去,隨即便把井口堵上了。

綜上所述,種種說法各持一端,至今也是個謎。但珍妃死后,引起了人們對她的無限同情,一批正直的士大夫知識分子紛紛托詞為悼,例如開篇的那首《落葉詞》,這些詞章即是對西太后暴逆無道的抗議,也算是對珍妃芳魂的一片慰藉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水县| 卫辉市| 大庆市| 涿鹿县| 日照市| 蕉岭县| 噶尔县| 改则县| 铜川市| 湖南省| 田阳县| 大关县| 湟中县| 靖远县| 河北省| 宝坻区| 绥德县| 噶尔县| 武城县| 清丰县| 塔河县| 武清区| 壤塘县| 鄄城县| 井研县| 天峨县| 繁昌县| 甘肃省| 泰和县| 察哈| 永福县| 松阳县| 云南省| 高阳县| 黑河市| 安乡县| 正定县| 温州市| 南阳市| 抚远县| 益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