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慈安太后死因之謎

在清朝的歷史上,作為兩宮皇太后之一的東太后慈安太后是與西太后慈禧太后一樣舉足輕重的人物,然而光緒七年三月初十日(1881年4月8日),一向健康無病的慈安太后在12小時內竟突然發病及暴卒,實在出人意料。從此,慈安太后之死成為清宮的一件疑案。

慈安太后,姓鈕祜祿,謚孝貞顯皇后,為滿洲鑲黃旗人,出生于道光十七年七月十二日(1837年8月12日),其父穆揚阿,曾任廣西右江道。咸豐為皇子時,鈕祜祿氏就已經是他的側福晉。由于咸豐的嫡福晉(薩克達氏,后上尊號孝德顯皇后)于咸豐即位前已經去世,鈕祜祿氏遂于咸豐二年二月(1852年3月)被封為貞嬪,五月晉貞貴妃,十月又冊立為皇后。1861年11月咸豐帝死后,她被尊為母后皇太后,上尊號慈安太后,與慈禧太后共同“垂簾聽政”,眾人稱她為“東太后”或“老佛爺”,與西太后慈禧太后相對應。

慈安太后與慈禧太后形成鮮明的對比,她是位德高望重的好皇后,因此眾人痛惜其暴崩,并對其死產生了懷疑。東太后死時45歲,小西太后慈禧太后2歲,“體氣素稱強健”(孔孝恩、丁琪著《光緒傳》),而當時西太后慈禧太后正病臥在床。所以聽到噩耗,很多朝臣都以為是“西邊出事”了,等得知結果后驚詫不已。許多官員提出懷疑,尤其是左宗棠,立即大喊有鬼。翁同的《翁文恭公日記》中記載說:“則昨日(初十日)五方皆在,晨方天麻、膽星,按云類風癇甚重。午刻一按無藥,云興腦混亂,牙緊。未刻兩方雖可灌,究不妥云云;則已有遺尿情形,痰壅氣閉如舊。酉刻一方天脈將脫,藥不能下,戌刻仙逝云云……嗚呼奇哉!”僅12小時便由發病至死,豈不“奇哉”?

據說,慈安太后在暴卒的當天還曾經視朝。

而當時樞府王大臣奕、大學士左宗棠、尚書王文韶、協辦大學士李鴻藻等覲見慈安太后,都見慈安太后面無病狀,僅是兩頰微紅,猶如醉色,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午后,軍機諸臣退,內廷忽傳孝貞太后駕崩,命樞府諸人速進議,諸大臣驚詫不已。因為以往帝后生病,總是在軍機檢視之下傳御醫用藥。而此次忽然傳太后駕崩之消息,確實非常奇怪。諸臣入至慈安太后宮,見慈禧太后坐矮椅,目視慈安太后小殮,十分鎮靜地說:“東太后素來健康,怎會突然死去?”語時微泣,諸臣皆頓首慰藉,均不敢問其癥狀。最后草草辦完了喪事。

根據慈禧太后以上的表現,人們便認為是慈禧太后毒死了慈安太后,而且,傳說咸豐帝留給慈安太后一封密詔,要她必要時處死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在慈禧太后的哄騙下焚毀了密詔,把自己對抗慈禧太后的一件最大的武器也毀了,慈禧太后便毒死了她。

對慈安太后暴卒的具體原因至今還存在著爭議,除中毒之說外,還有自殺、自然死亡等說。自殺說來自《清稗類鈔》,書中說:“或曰:孝欽實證以賄賣囑托,干預朝政,語頗激。孝貞不能容,又以木訥不能與之辯。大恚,吞鼻煙壺自盡。”《清朝野史大觀》里又用“或曰慈禧太后命太醫以不對癥之藥致死亡”來說明慈安太后為用“錯藥致死”。

不管是“毒死一說”還是“自殺”或“錯藥致死”說,都有一個共同點,即慈禧太后害死了慈安太后。不過也有學者認為慈安太后為“自然死亡”,徐徹的《慈禧太后大傳》則傾向于“病死”說。首先,作者認為慈安太后不善理政,例如召見臣子時說的話分量不足,只會詢問其身體狀況、行程遠近等等,所以她根本不會妨礙慈禧太后在政治上的權力,慈禧太后也沒必要害死她。

徐徹提出了《翁文恭公日記》中的關于慈安太后發病的兩則記載作為證據。一則是慈安太后26歲時曾經患了“有類肝厥”疾病長達24天,甚至達到“不能言語”之程度。另一則是同治八年(1869年)十二月初四日,慈安太后“舊疾發作,厥逆半時許”。“厥癥”主要表現為突然昏迷、不省人事、四肢厥冷,輕者昏厥時間較短,重者則會一厥不醒甚至死亡。

但這也只是徐徹的一家之言,至于慈安太后暴卒的真正原因,只能是作為清宮的疑案成為了人們茶余飯后的話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义乌市| 扶绥县| 公安县| 建宁县| 阳春市| 和平区| 博爱县| 简阳市| 张家川| 故城县| 镇江市| 九台市| 茌平县| 随州市| 利津县| 平远县| 河南省| 宁武县| 蓝山县| 新乡县| 普兰店市| 民乐县| 含山县| 寿宁县| 松原市| 铜川市| 舞钢市| 麻阳| 威远县| 安远县| 亚东县| 黎川县| 徐汇区| 二连浩特市| 常州市| 宁南县| 华阴市| 本溪| 阿合奇县| 台山市| 射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