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未解之謎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 文若愚
- 2895字
- 2019-01-04 03:18:52
非洲原始巖畫之謎
在世界文明發源地之一的非洲有許多史前原始巖畫。這些巖畫精美絕倫,分布極為廣泛,約有十多個國家,如阿爾及利亞、埃塞俄比亞、埃及、莫桑比克、肯尼亞等都有這種原始的藝術作品保留下來,而且數量非常多,流傳也很廣。其中有1.5萬幅巖畫遺址在塔西里被發現,而在撒哈拉地區有3萬幅。
這些巖畫有相當復雜的表現形式和手法,還有豐富多彩的內容。粗獷樸實的筆畫使用的是水混合臺地上的紅巖石磨成的粉末冷制而成的顏料,由于顏料中的水分能充分滲入巖壁內,長久接觸后發生化學變化,使顏料溶進巖壁。因而很多年后,畫面依然鮮艷奪目。
早在1721年,一個葡萄牙人旅游團從委內瑞拉出發到莫桑比克旅游觀光,一個旅游團成員偶然在巖壁上發現了一幅畫著動物的巖畫。隨后人們又發現了位于阿爾及利亞東部的巨大顏料庫,它位于撒哈拉沙漠中的恩阿哲爾山脈,這條山脈長800千米,寬50~60千米,巖畫的主要顏料就是那里蘊藏的豐富的紅砂土礦藏。1956年,一個法國探險隊在這片廣闊的山區里竟發現了1萬多幅作品。
科學家們根據這些巖畫所反映的內容,推斷撒哈拉地區以前并不是沙漠,而是存在著一群生活在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人們,他們的謀生手段是獵取大型水棲動物,也放牧羊群。大量考古資料證實,公元前8000~公元前2000年,撒哈拉地區并不是沙漠,而是一片布滿熱帶植物的草原,這種草原正適合狩獵。
非洲原始巖畫中,有許多神秘的人物形象,有的是手持長矛、圓盾的武士,他們乘坐戰車迅猛飛馳,仿佛雄偉的戰士;有的場面則是人們射擊野鹿和狩獵野牛,他們手持弓箭,個個身材魁梧。科學家們由此得出以下結論:當時戰爭頻繁,甚至成為了人們的職業,而在經濟中占突出地位的是狩獵。畫面上有些人戴著小帽子,身纏腰布;有些沒有武器,做出敲擊樂器的樣子;有些人像是歡迎“天神”的降臨,做出貢獻物品的樣子,仿佛是描述祭神的畫面;有些人則像是跳舞,舞姿呼之欲出。其中還有畫著巨大的圓腦袋的人像,他們的服飾非常厚重笨拙,除了兩只眼睛,臉上什么也沒有,而且表情呆滯。人類發明了宇宙飛船以后才明白這些畫面的意思,現在的宇航員穿上宇宙服、戴上宇宙帽后,與那些圓頭人像有著驚人的相似。
究竟是誰創作了非洲原始巖畫呢? 許多人認為是當地的土著布須曼人創作的。布須曼人的文化中心正是撒哈拉地區,在這個中心地區發現的許多巖畫都可以證明這一點。北邊的塔西里,東北的西班牙,南邊的非洲中部及南部,東邊的埃及的巖畫都是從這個中心地區傳播開來的。
而一些歐洲學者則堅持認為外來文化的傳播創造了非洲史前巖畫,有的干脆說非洲史前巖畫是歐洲史前巖畫的復制品。他們認為首批歐洲移民尼安德特人在公元前5萬年左右來到非洲,大批克羅馬儂人在4000年后移居非洲,他們是歐洲史前巖畫的創造者,是他們把巖畫帶到了非洲。
但不少專家指出,巖畫中表現了非洲一些部族的人種特征,例如非洲人一般都有較突出的臀部,這是歐洲史前巖畫中不可能有的。非洲巖畫究竟是天外來客的隨心之作,還是非洲土著布須曼人的智慧結晶,或是歐洲史前巖畫的復制品?現在仍然眾說紛紜。然而非洲巖畫的發現對世界原始文化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它能使我們了解、考察非洲原始部族的生活與社會形態,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而在所有的非洲原始巖畫中,撒哈拉大沙漠的壁畫尤為壯觀。
撒哈拉大沙漠位于非洲北部阿特拉斯山脈與蘇丹草原以及大西洋與紅海沿岸之間,它巨大的面積幾乎占據了非洲全部面積的一半。
這些充滿神秘色彩的沙漠壁畫是德國探險家巴爾斯于1850年在撒哈拉考察時無意中發現的,有鴕鳥、水牛及各式各樣的人物像。由于缺乏考古知識,當時這些壁畫并沒有引起他的重視。
23年后科學家專門對這些壁畫進行了考察,結果發現在畫中記述的都是1萬年以前的景象。
在撒哈拉大沙漠中部的塔西利臺地恩阿哲爾高原上,人們又偶然發現了一處巨大的壁畫群落。這個壁畫群落長達數千米,全都繪在巖陰上,上面刻畫了遠古人們的生活情景,五顏六色、色彩雅致。此后一些考古學家、考察隊紛至沓來。亨利·羅特于1956年率法國探險隊在沙漠中發現了1萬件壁畫。第二年,他們回到巴黎,帶回面積約合1平方米的壁畫復制品及照片,成為當時轟動世界的考古新聞。
考古學家在沙漠中還發掘出許多的村落遺址,它們都是新石器時代的人類遺址。從發掘出的大量文物來看,撒哈拉在距今4000~10000多年間是一個草木茂盛的綠洲。當時在這里勞動、生息、繁衍的部落和民族,創造了高度發達的文化。磨光石器的廣泛流行和陶器的制造是其主要特征。當時的文化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從壁畫中的撒哈拉文字和提斐那文字可以看出這一點。
壁畫中繪有很多的馬匹,還有形象生動、神態逼真的鴕鳥、大象、羚羊、長頸鹿等,甚至有描繪水牛形象的壁畫。科學家斷言,以塔西利臺地為起點,南到基多湖畔,北到突尼斯洼地,構成了撒哈拉地區龐大的西北水路網。臺地在多雨期出現了許多積水池,沿著這些積水池,繁殖出各種各樣的動植物,撒哈拉文化得到高度發展,昌盛一時。
人們同時發現,只有極少數地區才有關于駱駝的壁畫,而且這些駱駝形象的壁畫都屬于非洲巖畫的后期作品。
大約在公元前400~公元前300年左右,撒哈拉成為沙漠,駱駝才從西亞來到這里,羅馬共和國的疆土擴張時期也在此時。根據壁畫內容可以推測當時人們很可能喜歡在戰爭、狩獵、舞蹈和祭祀前后在巖壁上畫畫,用畫來鼓舞情緒,或者是表達對生活的熱愛。這些畫生活氣息非常濃郁,非洲人民勤勞勇敢、樂觀豪邁的民族性格和鮮明的地方特色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撒哈拉沙漠巖石水彩畫,表現的是正在放牧的早期牧人的生活。
正如前文所說,另外一些學者以人種學為研究方向,認定并非是非洲本土的布須曼人繪制了巖畫,其中的根據之一是布須曼人對透視法一無所知,而非洲巖畫中卻充分運用了這一技法。在西班牙東部、北非、撒哈拉、埃及等地區巖畫之間的相似之處,一些考古學家推測在遙遠年代,有一群人從地中海漂泊到好望角去了,當他們漫游到撒哈拉及東非大平原時,那里是一片充滿生機的綠洲,正是他們理想的狩獵區和棲息的家園,而后他們停留在山區高原,在那里創作了許多最早的非洲巖畫,他們就成為最早的狩獵者和狩獵藝術家。
然而這些只是他們的主觀猜測和臆想,毫無根據可言。至于說巖畫不是布須曼人的作品,原因是他們不懂透視法則更顯得荒謬。因為即使說后來的布須曼人不懂巖畫知識和技巧,也并不代表那些已滅絕的布須曼人不懂。這種知識與技巧只有極少數人才能掌握,而且傳授方法非常神秘,所以后來的布須曼人看不懂前人所畫的巖畫并不足為奇。何況因年深日久,不少巖畫已模糊不清,后來者也難以辨認了,以人種學觀點為依據是一種種族偏見,缺乏足夠的說服力。
還有個別學者認為很難弄清巖畫究竟是非洲本土的古老藝術還是外界文化的輻射,而且他們認為任何偉大藝術都是國際性的,沒有必要把任何藝術都貼上民族的標簽,這種工作是毫無意義的。如同世界其他地區的畫廊一樣,非洲文化也兼容諸多民族及其原始宗教派別的藝術。盡管這種泛論并不能讓所有的人滿意,但它提供的認識非洲巖畫出處的思路仍有可取之處。
撒哈拉大沙漠的巖畫究竟是誰繪制的呢?這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如果能找到答案,將會對人類更全面地認識撒哈拉大沙漠的史前文明和發展歷程有不小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