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說話 會辦事 會做人(超值白金版)
- 若谷
- 13998字
- 2019-01-03 02:13:08
第三章 得體贊美:讓你更討人喜歡
男人和女人,贊美有“性”別
人人都渴望被別人贊美,但男人和女人的需要是不同的。
男人要面子、好虛榮,多表現在追逐功名、顯示能力、展示個性以顯瀟灑和能人之形象方面,而女人則表現在對容貌、衣著的刻意追求或身邊伴個白馬王子以示魅力方面。
男人要面子、好虛榮,他們對此毫不遮掩,有時甚至坦率得令人吃驚,而女子則總是遮遮掩掩、羞羞答答。
女性對于面子、虛榮還有幾分保留,而男子則是全力以赴去追求面子,好似他的人生目的就是追求面子一般。
男人為了面子可以大動干戈,有權力的甚至可以輕輒殺一儆百,重則發動戰爭;女人為了面子則會大喊大叫或者在家里痛哭幾聲。
男人的面子千萬不要去傷害、破壞,否則便萬事皆休一切都了—友誼中斷、戀愛告吹、生意不成、升官無望、職稱泡湯。
因此贊美他人時也要見什么人說什么話。
比如,贊美一個女人漂亮就大有學問。對于容貌絕佳的女性,她已習慣了別人的贊嘆,不妨用些新穎的方式,如用比喻去贊美她;對于一個明顯較丑的女性,如果你虛假地夸贊她的容貌,她會認為你在譏諷她,而引起她的反感,你最好是去發掘她的氣質、能力或性格;而普通的女性是最需要贊美的,因為她身上也有美,并且也最向往美,最渴望被人肯定。
你可以贊美女人的修養。有許多女人雖然長得漂亮,但是缺乏修養、沒有內涵,稍一相處,便會讓人感到俗不可耐。因而,花瓶式的女人雖然可贏得一時的贊美,卻不能使男人長久地愛慕她,更無法獲得男士的尊敬。而一種好的氣質,則可以使一位非常普通的女人變得十分迷人,令人心馳神往。因為一個人的修養是一種內在美、精神美、升華美,它可以永久地征服一個男人的心。
作為男人更要會贊美女人。能夠做到張口也贊閉口也贊,這樣你才能在女人面前受歡迎,使你魅力無窮。
男人贊美女人是對女人價值的肯定,更是對女人魅力的一種欣賞。在男人眼里,女人身上總有美麗動人之處,或是皮膚細膩,或是身材苗條,或是眉目含情,或是穿著得體。所以你一定要善于去發現、去捕捉她的美。許多女人都會對自己的缺憾有所了解,而她們更是十分了解自己的最動人之處,只要你能慧眼獨具,贊美得體,你一定會博得她的賞識與青睞。
現在注重個性,夸贊一個女人有個性已成了一種時尚。固執的性格可當此人有個性來贊,孤傲的性格也可以用有個性來贊,像男人一樣不拘小節,有些潑辣的女性也能用有個性來贊。只要是稍稍區別于大眾的性格,你用個性二字來贊她,無論是哪種女性,她都會覺得你這個人很有品位。
最后,談一談女人的能力。現代社會,在各種事業中女人都表現出了她非凡的能力。她們不僅能把自己分內的事完成得十分得體,還會憑她們細心的洞察力去發現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把各部門的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當,有時工作能力大大地超越了男性。而女人在取得很大的成就時,她是需要被這個社會所肯定的。她們希望這個社會能認同自己,肯定自己的能力,也希望在男人眼中她們不再是處處依附于男人的人,而是能夠獨當一面,把事情處理得完好無瑕有能力的人。于是,她們需要男人的贊美,希望自己所做到的,能夠得到男人的認同與賞識。如果你是她的老板、上司,或是同事,你可千萬別忽視她的業績,常常激勵她、贊美她,換取她更大的工作積極性吧。
除此之外,生活中女人們的能力也值得你一贊。日常家務,如燒飯做菜、收拾房間、照顧孩子,這些雖是一些細小的事情,但卻能表現出女人的動手能力、審美能力、教育能力。只要你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忘記贊美一下女性,你定會得到女性們一致的好評。
最后要記住的是,女人喜歡甜言蜜語,但并非是喜歡太過花哨的話,所以贊她時多用些實際的語言,不用刻意去修飾,不然會讓人覺得你很膚淺。
人們都說女人是用耳朵來生活的,贊美是女人生命中的陽光。其實男人也一樣,他們一樣喜歡聽到他人對自己的肯定和贊美,因為這會讓他們有一種價值感,并由此充滿自信。可以說,恰到好處的贊美是打在男人身上的一劑強心劑。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打造對男人的贊美之詞:
1.贊美他是成功的男人
由于傳統社會對男性角色的定位—挑家立業者,使得男人非常在乎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任何人對他的工作作出的評價都會讓他反應敏感。因此,無論男人從事的是怎樣的工作,他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認同。
不過你得注意,不管一個男人有多成功、多得意,他內心深處最渴望的還是別人的理解和關懷。一般的理解和關懷都是無可厚非的,可一定要注意把握“度”的原則。過猶不及,說得太夸張、太過分、太直白,就會被人當成追逐名利、愛慕虛榮的女人,會成為男人心底討厭的勢利女人。因此,即使是贊美也要掌握分寸。通常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贊美別人,是比較容易被接受,而且會收到預期效果的。
首先,在贊美男人的同時注意表達關心與體貼。關心與體貼是女人善良天性的表現,也是女人細膩溫柔的體現。女人的關心,有如吹面而過的柔和的春風,又如沁人心脾的淡淡花香,會在不知不覺中悄悄滲入男人的心靈之中,融入他們的心懷。男人們最喜歡的是那種會關心、會體貼、善解人意的女人,女人的關心和溫柔會讓男人從心底感激她。以前,曾有人這樣贊美過別人:
“張老師,您那本書寫得真好,沒少花工夫吧?您可得注意休息了,瞧您現在比以前瘦多了。”
“劉總,這么大的工程,您一個人給搞定了,可真了不起!不過您可要注意身體呀,別光為了工作累壞了自己。”
這些又溫馨又充滿敬仰與關切的語句,怎么能讓男人不動心、不從心底感激、不視女人為自己的好友呢?
其次,在贊美男人的時候,恰當地表達出崇拜的思想。不管男人還是女人,都希望有人崇拜自己,都希望被人用尊敬、仰視的眼光看待,這也是人之常情。被人崇拜是無法拒絕的,被人崇拜意味著對“自我”的肯定,是一種人生價值的體現。對一個春風得意的人來說,他最自豪的是“自我”,也就是他的成功之源。
最后,別忘了在贊美的同時予以鼓勵。一個女人鼓勵一個男士,既是對他過去的肯定,對他以前創業生涯的一種肯定,又是對他未來充滿信心的一種表現。人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希望有支持和鼓勵的,人不僅需要對自己有信心,更需要別人對自己有信心。現在的社會,競爭激烈,壓力大,成功是需要付出很大代價的。一個成功的、春風得意的男士,即使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自我價值的展現,也還是需要鼓勵的,尤其需要別人對他有信心。
還有一些男士,春風得意的時候,往往會在別人的一片頌揚聲中沾沾自喜、自高自大、忘乎所以,而女性的委婉的激勵,有時就像一劑良藥,會給頭昏腦熱的春風得意者一點不動聲色的提醒,進一步激發起他的冷靜和投入下一次競爭的熱情。
2.贊美他是一位紳士
所謂風度,是男人在言談舉止中透出的一種味道。不要以為男人真的是散漫隨意、瀟灑不羈,其實他們是很在乎別人對自己舉止的評價的。曾經有一位女友說起她和男友分手的原因,只因為她在一次朋友聚會上調侃了男友的局促,就大大傷了對方的自尊心,扔了句:“既然你認為我沒風度,那么分開好了。”
事實也如此,行動比語言更有說服力,只有當女方對對方的舉止言談很滿意、很欣賞時,女方才會愛上他。而在這方面贊美男人的聰明之道,也是拿他和別的男人比較,表現出你的欣賞。一位范先生說:“有一次,我和女友乘出租車,下車后我替她打開車門,她很高興,說她以前遇到的男人從不知道什么是紳士風度。這句話極大地滿足了我的自尊心,也讓我覺得自己是個很受歡迎的男人。”
3.贊美他儀表堂堂
許多男性承認,他們在關注女人閉月羞花之貌的同時,也希望自己貌比潘安。但是同樣因為社會角色的定位,男人特別害怕女人把他們當作繡花枕頭,因而他們對女人對他們外在形象的夸贊是特別敏感的。讓女人興奮的“你長得真漂亮”、“你穿得真好看”之類的話,會讓男人覺得特別不舒服,按他的理解,這里面透著一種嘲諷,好像說:“你有些娘娘腔,你怎么像女人一樣愛打扮。”
所以說,要真的想對男人表達你對他外形的欣賞,還需審時度勢。但你可以對他的某個部位作出較高的評價,例如,你的鼻子好有個性等。
另外在贊美一個男士的時候,有一點特別忌諱的是,不要當著這位男士的面大肆指責他的競爭對手,這樣做也許當時能讓這位春風得意的男士十分高興,但過后他就會清楚地意識到這種以貶低一個人來襯托另一個人的手法是多么的笨拙,并且讓人感到的只是巴結和恭維。所以,建議那些想要錦上添花的朋友,一定注意,添花要小心,要把握好分寸,不要搞出笑話來,以免遭人反感。
給他最想要的贊美
在一個人所走過的人生道路中,有無數讓他們引以為自豪的事情,這些都是一個人人生的閃光點。這些東西又會不經意地在他們的言談中流露出來,例如,“想當年,我在朝鮮戰場上……”“我年輕的時候……”,等等。對于這些引以為榮的事情,他們不僅常常掛在嘴邊,而且深深地渴望能夠得到別人由衷的肯定與贊美。對于一位老師而言,引以為榮的往往是由他授過課的學生在社會上很有出息,你為了表達對他的贊美,不妨說:“您的學生×××真不愧是您的得意門生啊!現在已經自己出書了。”對于一位一生都默默無聞的母親,引以為榮的往往是她那幾個有出息的孩子,你如果對她說:“你有福氣啊,兩個兒子都那么有出息。”她一定會高興不已。對于老年人來說,他們引以為榮的往往是他們年輕時的那些血與火的經歷。
真誠地贊美一個人引以為榮的事情,可以更好地與之相處。
乾隆皇帝喜歡在處理政事之機品茶、論詩,他對茶道頗有見地,并引以為榮。有一天,宰相張廷玉精疲力竭地回到家剛想休息,乾隆忽然來造訪,張廷玉感到莫大的榮幸,稱贊乾隆道:“臣在先帝手里辦了13年差,從沒有這個例,哪有皇上來看下臣的!真是折煞老臣了!”張廷玉深知乾隆好茶,便命令把家里的隔年雪水挖出來煎茶給乾隆品嘗。乾隆很高興地招呼隨從坐下:“今兒個我們都是客,不要拘君臣之禮。坐而論道品茗,不亦樂乎?”水開時,乾隆親自給各位泡茶,還講了一番茶經,張廷玉聽后由衷地贊美道:“我哪里省得這些,只知道吃茶可以解渴提神。一樣的水和茶,卻從沒聞過這樣的香味。”李衛也乘機稱贊道:“皇上圣學淵深,真叫人瞠目結舌,吃一口茶竟然有這么多的學問!”乾隆聽后心花怒放,談興大發,從“茶乃水中君子、酒乃水中小人”開始論起“寬猛之道”。真是妙語連珠,滔滔不絕,眾臣洗耳恭聽。乾隆的話剛結束,張廷玉贊道:“下臣在上書房辦差幾十年,只要不病,與圣祖、先帝算是朝夕相伴。午夜捫心,憑天良說話,私心里常也有圣祖寬、先帝嚴,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個想頭。我為臣子的,盡忠盡職而已。對陛下的旨意,盡力往好處辦,以為這就是賢能宰相。今兒個皇上這番宏論,從孔孟仁恕之道發端,比講三朝政治,雖然只是三個字‘趨中庸’,卻發聾振聵,令人心目一開。皇上圣學,真是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其他人也都隨聲附和,乾隆大大滿足了一把。張廷玉和李衛作為乾隆的臣下,都深知乾隆對自己的雜經和“宏論”引以為豪,而張李二人便投其所好,對其大加贊美,達到了取悅皇帝的目的。
沒有人不會被真心誠意的贊賞所觸動。
耶魯大學著名的教授威廉·萊昂·弗爾帕斯經歷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年夏天又悶又熱,他走進擁擠的列車餐車去吃午飯,在服務員遞給他菜單的時候,他說:“今天那些在爐子邊燒菜的小伙子一定是夠受的了。”那位服務員聽了后吃驚地看著他說:“上這兒來的人不是抱怨這里的食物,便是指責這里的服務,要不就是因為車廂里悶熱大發牢騷。19年來,您是第一位對我們表示同情的人。”弗爾帕斯得出結論說:“人們所想要的是一點作為人所應享有的被關注。”而人們想要別人來關注的地方往往是自己所能忍受下來的痛苦,就正如夏天里在火爐旁燒菜的煎熬。
一個人到了晚年,人生快走到盡頭了,當他們回首往事的時候,更喜歡回味和談論自己曾經歷的那些大風大浪,希望得到晚輩的贊美和崇敬。
現在已經80多歲的爺爺,一生中最大的驕傲便是獨自一個人將7個孩子養大成人,現在眼見一個個孩子都成家立業,他經常自豪地對我們說:“你奶奶死得早,我就靠這兩只手把你爸他們幾個養大成人,真是不容易啊。”每當這時,如果我們能乘機美言幾句,爺爺就會異常高興。
抓住他人最勝過于別人的,最引以為豪的東西,并將其放在突出的位置進行贊美,往往能起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在這一點上,有一個很經典的實例。
在鎮壓太平軍的過程中,一次,曾國藩用完晚飯后與幾位幕僚閑談,評論當今英雄。他說:“彭玉麟、李鴻章都是人才,為我所不及。我可自許者,只是生平不好諛耳。”一個幕僚說:“各有所長,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敏,人不能欺。”說到這里,他說不下去了。曾國藩又問:“你們以為我怎樣?”眾人皆低頭沉思。忽然走出一個管抄寫的后生過來插話道:“曾師是仁德,人不忍欺。”眾人聽了齊拍手。曾國藩十分得意地說:“不敢當,不敢當。”后生告退而去。曾氏問:“此是何人?”幕僚告訴他:“此人是揚州人。入過學,家貧,辦事謹慎。”曾國藩聽完后說:“此人有大才,不可埋沒。”不久,曾國藩升任兩江總督,就派這位后生去揚州任鹽運使。
他人最想要的贊美一定是真誠的,不是那種公式般的贊美,千篇一律最讓人反感。“久仰大名,如雷貫耳”, “您的生意一定發財興隆”, “小弟才疏學淺,一切請閣下多多指教”,這些缺乏感情的、完全是公式化的恭維語,若從談話的藝術觀點看來,非加以改正不可。而言之有物是說一切話所必備的條件,與其泛說“久仰大名、如雷貫耳”不如說“您上次主持的討論會成績之佳,真是出人意料”等話,直接提及對方的著名業績;若恭維別人生意興隆,不如贊美他推銷產品的努力,或贊美他的商業手腕;泛泛地請人指教是不行的,你應該擇其所長,集中某點請他指教,如此他一定高興得多。恭維贊美的話一定要切合實際,到別人家里,與其亂捧一場,不如贊美房子布置得別出心裁,或欣賞壁上的一張好畫,或驚嘆一個盆栽的精巧。若要討主人喜歡,你要注意投其所好,主人愛狗,你應該贊美他養的狗;主人養了許多金魚,你應該談那些魚的美麗。贊美別人最近的工作成績、最心愛的寵物、最費心血的設計,這比說上許多無謂的虛泛的客套話更佳。
有的時候并不是什么偉大舉動才值得讓人贊美,相反,一些微乎其微的小事別人也會期望得到你的肯定和稱許。
如果某天早晨,你的丈夫偶然一次早起為你準備好了早餐,你不妨大大贊美他一番,那他今后起床做早餐的頻率將會更高;如果你的小孩有一天非常小心地在家做好了晚飯等你回家,當你回到家中,不要吃驚孩子臉上的污漬,也不要惋惜已經摔碎的碗碟,先要將孩子贊美一番,即使孩子所炒的菜讓人難以下咽,因為你的贊美可以讓孩子所做的下頓或者是下下頓飯變成美味;在公司,如果某位職員記述你口述的信件的速度比你想象得要快,不妨表揚她一下,今后她的工作就一定會更加賣力。
從一件小事上去贊美他人必須注重細節,不要對他人在細節上所花費的時間和心血視而不見,而要特別地對他人的這番煞費苦心表示肯定和感謝。因為對方所做的一些小事既說明對方對你的偏愛,也說明他渴望得到肯定與贊揚。
恰如其分的一句恭維有時勝過十句贊美
恭維之所以與贊美不同,是因為它帶有一定的目的性,而且它能明顯起到抬高對方的作用;然而恭維與贊美又有共同,就是二者都能讓聽者心里舒服,生活愉快,因此說它們是一對孿生兄弟。
恭維是一種必要且可行的社交手段。
清朝的重臣李鴻章,位高權重,文武百官都想討他歡心,以便使他多多提攜自己。這一年,中堂大人的夫人要過五十大壽,這自然是個送禮的大好時機,壽辰未到,滿朝文武早已開始行動了,生怕自己落在別人后面。
消息傳到了合肥知縣那里,知縣也想送禮,這可是結攀中堂大人的絕好時機。無奈小小的一個知縣囊中羞澀,禮送少了等于沒送;送多了吧,又送不起,這下可把知縣愁壞了。思來想去拿不定主意,于是請師爺前來商量。
師爺看透了知縣的心思,滿不在乎地說:“這還不好辦,交給我了。保準您一兩銀子也不花,而且送的禮品讓李大人刮目相看。”
“是嗎?快說送什么禮物?”知縣大喜過望,笑成了一朵花。
“一副壽聯即可。”
“壽聯?這,能行嗎?”
師爺看知縣還有疑慮,便安慰他:
“您盡管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包您從此飛黃騰達。這壽聯由我來寫,您親自送去,請中堂大人過目,不能疏忽。”
知縣滿口答應。
于是第二天,知縣帶著師爺寫好的對聯上路了。他晝夜兼程趕到北京。等到祝壽這一日,知縣報了姓名來到李鴻章面前,朝下一跪:
“卑職合肥知縣,前來給夫人祝壽!”
李鴻章看都沒看他一眼,隨口命人給他沏茶看座,因為來他這里的都是朝廷重臣,區區一個七品知縣,李鴻章哪能看在眼里。
知縣連忙取出壽聯,雙手奉上。
李鴻章順手接過,打開上聯:
三月庚辰之前五十大壽
李鴻章心想:這叫什么句子?天下誰人不知我夫人是二月的生日,這“三月庚辰之前”豈不是廢話?于是,李鴻章又打開了下聯:
兩宮太后以下一品夫人
“兩宮”指當時的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李鴻章見“兩宮”字樣,不敢怠慢,連忙跪了下來,命家人擺好香案,將此聯掛在《麻姑上壽圖》的兩邊。
這副對聯深得李鴻章的賞識,自然對合肥知縣另眼相待,稱贊有加。而這位知縣也因此官運亨通了。
要恭維別人,應有一種“戰無不勝”的信心。人都是有弱點的,再謙虛,再不近人情,再標榜不喜歡聽甜言蜜語的人,其實都喜歡別人恭維,只要恰如其分。
我們都有這種經歷:當別人恭維自己時,盡管會做出一副謙虛的樣子,但心里卻由衷地感到高興,同時也會對稱贊自己的人有一種好感。所以要達到某種目的,不妨先恭維對方一番。
然而生活中一些人他們偏偏學不會或不屑于恰當地去恭維他人。他們把恭維看成是“拍馬屁”、“心懷不軌”,這些都是不必要的思想。恭維是一種有原則的社交手段。
要恭維他人,先要選好恭維的話題,不可過分夸張,更不能無中生有。對于青年客戶,恭維他年輕有為、敢于開拓;對于中年客戶,恭維他經驗豐富、見多識廣;對于知識分子,恭維他知識淵博、刻苦鉆研;對于商人,恭維他頭腦靈活、發財有道……這些都是恰如其分的。如果贊美一中年婦女活潑可愛、單純善良可能就會不倫不類,弄不好還會招致臭罵;贊美你的領導發家有方、日進斗金,恐怕你升遷的希望就渺茫了。
恭維人的話不能過多,多了對方會不自在,覺得你是虛情假意,逢場作戲,因此而不信任你。恭維過多也不利于交談,在談話中頻頻夸對方“好聰明”、“好有能力”,對方頻頻表示客氣,往往使談話無法順利進行。
留心對方的反應,當對方對你的恭維顯得不自在或不耐煩時,就應當轉換話題或適可而止了。
源自心靈深處的贊美才有力量
有一次,一群朋友在一起聚會。吃飯的時候,大家交換名片,其中有一位來自報社,另一位試圖對其進行稱贊,一看是報社的,便稀里糊涂地說:“哇,您是有名的大作家!”人家問:“我怎么有名?”他說:“我每次都看見您寫的文章。”人家說:“我的文章都在哪里?”他說:“每次都是頭版頭條啊!”然后人家告訴他:“真的嗎?我是專門寫訃告的。”訃告能在頭版頭條嗎?顯然是虛假的贊揚引起了別人的反感。但是這位先生仍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看到旁邊有一位小姐,聊了沒幾句,本來這位小姐長得很胖,他說:“小姐,您真苗條!”小姐說:“什么,說我苗條?我知道你是在罵我。”
不真誠的贊揚給人一種虛情假意的印象,或者會被認為懷有某種不良目的,被贊揚者不但不感謝,反而會討厭。言過其實的贊揚,不能實事求是,會使受贊揚者感到窘迫,也會降低贊揚者的水準。虛情假意的奉承對人對己都是有害而無利的。
贊揚他人是一種能力,是根據心理學和組織行為學研究出來的,這是職場上的一種能力,不等于溜須拍馬,溜須拍馬可以說是虛假的,但贊揚必須是真誠的發自于內心的實話。大家要知道:真實的贊揚是拂面清風,涼爽怡人;虛假的贊揚讓人煩膩不堪。
真誠的贊美和“拍馬屁”最大的區別在于是否發自內心。真誠的贊美起源于內心深處的一種“美感”,一種沖動,它反映了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認可:外表漂亮、談吐高雅、行動敏捷、品格高尚……即在兩個人之中,其中一個人在另一個人身上發現了符合自己理想和價值標準的可貴之處。我們認識這個人、了解這個人的時候,已經有一種無形的力量促使自己要去贊美他的一些優點。
但是“拍馬屁”卻不同,它不是發自內心地對另一個人的認可和欽佩,而是基于內心世界早已存在的一種目的,一種對眼前或日后能夠收到“回報”的投資。“拍馬屁”者在“贊美”他人的時候,臉上雖眉飛色舞,但卻有幾分不自在;他的詞語是火辣辣的,但他的內心卻是一片冰冷。他在贊美一個人的時候,心里想著的只是如何順利辦完對自己利益攸關的事,如何獲得自我滿足。
因此,真誠成為贊美與拍馬屁的區分線,它是贊美的必要組成元素。
真誠的贊美應該是合乎時宜的,在合適的氛圍里發出的贊美會讓人內心明亮,燦爛無比。當別人感覺到你的贊美是由衷的,那贊美的話就很容易被接受。
大音樂家勃拉姆斯是個農民的兒子,生于漢堡的貧民窟,沒有受教育的機會,更無從系統地學習音樂,所以,他對自己未來能否在音樂事業上取得成功缺乏信心。然而,在他第一次敲開舒曼家大門的時候,他一生的命運就在這一刻決定了。當他取出他最早創作的一首C大調鋼琴奏鳴曲草稿,手指無比靈巧地在琴鍵上滑動,彈完一曲站起來時,舒曼熱情地張開雙臂擁抱了他,興奮地喊道:“天才啊!年輕人,天才……”正是這發自內心的由衷贊美,使勃拉姆斯的自卑消失得無影無蹤,也賦予了他從事音樂的堅定信心。在那以后,他便如同換了一個人,不斷地把心底里的才智和激情流瀉到五線譜上,成為音樂史上一位卓越的藝術家。
正是這一句由衷的贊美創造了一位音樂大師。在合適的氛圍里發出由衷的贊美,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由衷的贊美是源于心靈深處的,它是深刻而強烈的;要入木三分地表達出來,它將是絕佳之語。
對于發自內心的由衷之感,盡量用準確、貼切、深刻、生動、完整的贊美語言去說出來。
以“第三者”的口吻贊美
俗話說:“霧里看花花更美。”贊美之詞未必要從你嘴里說出來,可以以第三者的名義。比如,若當著面直接對對方說“你看來還那么年輕”之類的話,不免有點恭維、奉承之嫌。如果換個方法說:“你真是漂亮,難怪某某一直說你看上去總是那么年輕!”可想而知,對方必然會很高興,而且沒有阿諛之嫌。
在一般人的觀念中,總認為“第三者”所說的話是比較公正、實在的。因此,以“第三者”的口吻來贊美,更能得到對方的好感和信任。
1997年,金庸與日本文化名人池田大作展開一次對話,對話的內容后來輯錄成書出版。在對話剛開始時,金庸表示了謙虛的態度,說:“我雖然與會長(指池田)過去對話過的世界知名人士不是同一個水平,但我很高興盡我所能與會長對話。”池田大作聽罷趕緊說:“您太謙虛了。您的謙虛讓我深感先生的‘大人之風’。在您的72年的人生中,這種‘大人之風’是一以貫之的,您的每一個腳印都值得我們銘記和追念。”池田說著請金庸用茶,然后又接著說:“正如大家所說‘有中國人之處,必有金庸之作’,先生享有如此盛名,足見您當之無愧是中國文學的巨匠,是處于亞洲巔峰的文豪。而且您又是世界‘繁榮與和平’的香港輿論界的旗手,正是名副其實的‘筆的戰士’。《春秋·左傳》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是之謂三不朽。’在我看來,只有先生您所構建過的眾多精神之價值才是真正屬于‘不朽’的。”
在這里,池田大作主要采用了“借用他人之口予以評價”的贊美方式,無論是“有中國人之處,必有金庸之作”,還是“筆的戰士”、“太上……三不朽”等,都是輿論界或經典著作中的言論,借助這些言論來贊美金庸,既不失公允,又能恰到好處地給對方以滿足。
假借別人之口來贊美一個人,可以避免因直接恭維對方而導致的吹捧之嫌,還可以讓對方感覺到他所擁有的贊美者為數眾多,從而心里獲得極大的滿足。在生活中,要善于借用他人,特別是權威人士的言論來贊美對方,借此達到間接贊美他人的目的。權威人士的評價往往最具說服力,因此,引用權威言論來贊美對方是最讓對方感到驕傲與自豪的,如果沒有權威人士的言論可以借用,借用他人的言論也會收到不錯的效果。
與眾不同的贊美最中聽
一些人在公共場合贊美別人時,自己想不出怎樣贊美,只能跟著別人說重話,附和別人的贊美。常言道:別人嚼過的肉不香。
朱溫手下就有一批鸚鵡學舌拍馬屁的人。一次,朱溫與眾賓客在大柳樹下小憩,獨自說了句:“柳樹好大!”賓客們為了討好他,紛紛起來互相贊嘆:“柳樹好大。”朱溫聽了覺得好笑,又道:“柳樹好大,可做車頭。”實際上柳木是不能做車頭的,但還是有五六個人互相贊嘆:“可做車頭。”朱溫對這些鸚鵡學舌的人煩透了,厲聲說:“柳樹豈可做車頭!”于是把說“可做車頭”的人抓起來殺了。
在整日聚首的人際關系中,一家人之間或一個科室的同事之間,有些贊美很可能多次重復,已經形成某種公式和習慣了,這就沒什么意義和作用。比如,某個處長每次開會總結工作的時候,都像例行公事一樣對大家贊揚幾句,其內容和說法總是籠統的那么幾句話,就像是同一張唱片或同一盤錄音帶只是在不同的時間播放一樣,讓人感覺乏味。
贊美加一點新意,鼓勵作用會更大。正如有人所說:“一點新意,一片天空。”這樣的話贊美之術會更趨完美。
贊揚要有新意,當然要獨具慧眼,善于發現一般人很少發現的“閃光點”和“興趣點”,即使你一時還沒有發現更新的東西,也可以在表達的角度上有所變化和創新。
對一位公司經理,你最好不要稱贊他如何經營有方,因為這種話他聽得多了,已經成了毫無新意的客套了;倘若你稱贊他目光炯炯有神、瀟灑大方,他反而會被感動。
贊美是所有聲音中最甜蜜的一種,贊美應該給人一種美的感受。新穎的語言是有魅力的,有吸引力的。簡單的贊揚也可能是振奮人心的。但是一種本來不錯的贊揚如果多次單調重復,也會顯得平淡無味,甚至令人厭煩。一個女人就曾說過,她對別人反復說她長得很漂亮已經感到很厭煩,但是當有人告訴她,像她這樣氣質不凡的女人應該去演電影時,她笑了。
儀態萬方這一目標,幾乎是所有的女人孜孜以求的。這是她們最大的虛榮,并且常常希望別人贊美這一點。但是對那些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傾國傾城的絕代佳人,就要避免對其容貌的過分贊譽,因為對于這一點她已有絕對的自信。你可以轉而去稱贊她的智慧、她的品格。
日本著名心理學家多湖輝先生在一本書里舉了這么一個例子:有位雜志社的記者,有一次去采訪一位地位很高的財經界人士。話匣子一打開,就首先稱贊對方的理財手段如何高明,繼而想打聽一些對方成功的奧秘。但由于這是初次采訪,不容易快速地接觸到問題的實質。
這時,那位記者靈機一動,將話題一轉,說道:“聽說您在業余時間很喜歡釣魚,在釣魚上是行家里手。在下偶爾也喜歡釣釣魚,不知道您是否可以介紹一些這方面的經驗?”那位大人物一聽此話,笑顏頓開,侃侃談起釣魚經來。結果不用說,賓主雙方俱歡,爾后的采訪自然容易了許多。
分析一下這位大人物的心態,不難看出,有關經營方面的“高帽子”早已經聽得耳根生繭了。這個記者看到了大人物的另一個不太為人所知的優點,從該大人物的業余生活入手,最后完滿地達到了預期目的,其方法令人嘆服。
贊美的新意很重要,但更需要我們綜合各方面的因素來翻出恰當的“新”意,否則便會弄巧成拙、適得其反。馬克·吐溫曾經說過:“一句好的贊美能當我10天的口糧。”我們每天都讓新鮮的贊美流淌入他人的生活中,那么彼此對生活的積極性就會增強。
多在背后說他好
世上背后道人閑話的人不少,大家都很清楚,被說之人一旦知道便會火冒三丈,輕則與閑話者絕交,重則找閑話者當面算賬。因此,人們都以此為戒,不要犯背后說他人閑話的忌諱。但是,背后說人優點卻有佳效。
《紅樓夢》中有這么一段描寫:史湘云、薛寶釵勸賈寶玉做官為宦,賈寶玉大為反感,對著史湘云和襲人贊美林黛玉說:“林姑娘從來沒有說過這些混賬話!要是她說這些混賬話,我早和她生分了。”
湊巧這時黛玉正來到窗外,無意中聽見賈寶玉說自己的好話,“不覺又驚又喜,又悲又嘆”。結果寶黛兩人互訴肺腑,感情大增。
在林黛玉看來,寶玉在湘云、寶釵、自己三人中只贊美自己,而且不知道自己會聽到,這種好話就不但是難得的,還是無意的。倘若寶玉當著黛玉的面說這番話,好猜疑、好使小性子的林黛玉可能就認為寶玉是在打趣她或想討好她。
背后說別人的好話,遠比當面恭維別人或說別人的好話效果要明顯好得多。不用擔心,我們在背后說他人的好話是很容易就會傳到對方耳朵里去的。
贊美一個人,當面說和背后說所起到的效果是很不一樣的。如果我們當面說人家的好話,對方會以為我們可能是在奉承他、討好他。當我們的好話是在背后說時,人家會認為我們是出于真誠的,是真心說他的好話,人家才會領情,并感激我們。假如我們當著上司和同事的面說上司的好話,同事們會說我們是在討好上司、拍上司的馬屁,從而容易招致周圍同事的輕蔑。另外,這種正面的歌功頌德所產生的效果是很小的,甚至還會有起到反效果的危險。同時,上司臉上可能也掛不住,會說我們不真誠。與其如此,還不如在上司不在場時,大力地“吹捧一番”。而我們說的這些好話,最終有一天會傳到上司耳中的。
有一位員工與同事們閑談時,隨意說了上司幾句好話:“梁經理這人真不錯,處事比較公正,對我的幫助很大,能夠為這樣的人做事真是一種幸運。”這幾句話很快就傳到了梁經理的耳朵里,梁經理心里不由得有些欣慰和感激。而那位員工的形象,也在梁經理心里上升了。就連那些“傳播者”在傳達時,也忍不住對那位員工夸贊一番:這個人心胸開闊、人格高尚,難得!
在日常生活中,背著他人贊美他往往比當面贊美更讓人覺得可信。因為你對著一個不相干的人贊美他人,一傳十,十傳百,你的贊美遲早會傳到被贊美者的耳朵里。這樣,你贊美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想贊揚一個人,不便對他當面說出或沒有機會向他說出時,可以在他的朋友或同事面前適時地贊揚一番。
據國外心理學家調查,背后贊美的作用絕不比當面贊揚差。此外,若直接贊美的度不足會使對方感到不滿足、不過癮,甚至不服氣,過了頭又會變成恭維,而用背后贊美的方法則可以緩和這些矛盾。因此,有時當面贊揚不如通過第三者間接贊揚的效果好。
當你面對媒體時,適當地贊美你的同行是一種風度,也是一種藝術。
足球教練陳亦明為人爽朗,心直口快,極善處理與球員、官員、球迷以及媒體的關系。記者問陳亦明:“張宏根和左樹聲都有執教甲A的資歷,如何能成為你的助手?”陳亦明先以簡明之言道出了“團結就是力量”這個道理,再道出:“國內名氣比我們大的不少。一個人斗不過,三個人組合就強大多了。張導是我的老師,左導是我的師兄弟,我們的組合可謂是強強聯手,‘夢幻組合’。”他的話令人不由想到了當年那集NBA所有高手的美國國家籃球隊—夢之隊的威風八面。其語既自我褒揚,又夸張、左二人,敷己“粉”而不顯白,贊他人又不顯媚,將“自我標榜”及“恭維他人”的語言藝術發揮到了極致。
張藝謀做人很隨和,做導演卻極富個性。對其同班同學另一位名導演陳凱歌,他的評價如下:“凱歌是個很出色的導演,我跟凱歌的特點在于我們都保持自己的個性。這個個性你可以不喜歡、不欣賞,但凱歌從不妥協,他保持他的個性。而中國這樣的導演很少。不能因為凱歌的作品沒有得獎就說這說那的,我覺得這是一種短視。”
多在第三者面前去贊美一個人,是你與那個人關系融洽的最有效的方法。假如有一位陌生人對你說:“某某朋友經常對我說,你是位很了不起的人!”相信你感動的心情會油然而生。那么,我們要想讓對方感到愉悅,就更應該采取這種在背后說人好話、贊揚別人的策略。因為這種贊美比一個魁梧的男人當面對你說“先生,我是你的崇拜者”更讓人舒坦,更容易讓人相信它的真實性。
推測性贊美讓他美夢成真
借用推測法來贊美他人,雖然這種方式有一定的主觀性,未必是事實,但能從善意的想象中推測出他人的美好東西,就能給人以美好的感受。
有個善良的小女孩兒,總覺得自己長得丑,總是含羞草似的低著頭,就連圣誕節也不例外。就在圣誕節這天,她因為低著頭走路而撞倒了一個老人,一個白發蒼蒼的盲人。
小女孩兒嚇了一跳,趕緊說了聲“對不起”,她的聲音挺小,一聽就充滿了深深的自責。于是,盲人說了一句:“沒關系。”
女孩兒挺感動,趕緊扶起老人:“老爺爺,是我把您碰倒的,我……我攙著您,送您回家,好嗎?”女孩兒的聲音挺甜,細細的,像一陣柔柔的風。
但盲人卻搖了搖頭:“不,孩子。聽聲音你就特別善良。你一定長得很美……”那個“美”字說得挺明亮,使女孩兒聽了怦然心動。
“可我……”小女孩兒一時不知說什么好。
“去吧,孩子。”老人覺察到小女孩兒還站在自己面前,真誠地對她又叮囑了一句。
小女孩兒很感動,深深地點了點頭。她已堅信對方能看到寫在自己臉上的深深的歉意。
老人轉過身,拐杖敲著地面,走了。
小女孩兒的眼里流出了一行熱淚。她感激那位老人,居然那么真切地夸她“美”!
她看著老人——就這么站著,站著,淚汪汪地看著老人離去的方向。過了好長時間,小女孩兒才從夢幻般的感覺回到現實中。
也就是打這天起,她走路時也抬起了頭,因為她已堅信,美像陽光,也同樣簇擁著她!
瞧!這就是推測性贊美創造的奇跡!它使一個失望的小女孩兒找到了太陽,找到了自信!
推測性贊美有兩種,一種是祝愿式的推測,一種是預言式的推測。
祝愿式推測,主要強調一種美好的意愿,用一種友好的心情去推測對方,帶有祝愿的特點。這種推測也未必很可行,但推測者是誠摯而善意的。
預言式推測,帶有一些必然性、預見性,可以針對工作、生活中可能會取得的成績進行預測。
1988年10月,一位客人來到金陵飯店公關部售票臺前。
“早上好!”公關經理很有禮貌地站起來打招呼。
“我要3張后天去上海的91次軟座票。”這人不耐煩地說。
見客人情緒不好,公關經理立即將訂票單取出,幫客人登記。當寫到車次時,公關經理習慣性地發問:“先生,萬一這趟車訂不到,311、305可以嗎?它們的始發時間是……”
沒等公關經理說完,客人連說:“不行!不行!我就要91次。”
公關經理又強調:“萬一……”這番好心反而把客人惹火了:“什么萬一、萬一,你們是為客人服務的,就不能這么說。”
這時,公關經理立即意識到自己的說話方法不妥,差一點把客人趕跑了。她根據對方反饋的信息,立即調整話語,轉換語氣說:“我們一定盡最大努力設法給您買到。”這時客人臉上才露出了笑容。
第二天客人來取票。根據頭天打交道的情況,公關經理一改過去公事公辦的辦事態度,笑瞇瞇地說:“先生,您的運氣真好。車站售票處明天91次車票好緊張,只剩3張票,全給我拿來了,看來先生您要發財了。”
客人聞聽此言,立即轉身跑到賓館小賣部,買了一大包糖回來請公關經理吃。自那以后,客人每次見到公關經理都打招呼、點頭微笑。臨走時,他高興地說:“下次來南京,一定還住金陵。”
這個故事中的公關經理就用了祝愿式推測。公關經理從買票的幸運“推測”出“發財”一說,這里面沒有必然性可言,并不具備多少合理性,但它是一句吉言,使人聽著順心順意。祝愿式推測有濃厚的情感色彩,需要真實的情感,并給予最為貼切的贊美。
預言式推測較適用于同事與同事之間,或父母對孩子的推測,總之,是對身邊較熟悉的人所采用的方式。它能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