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走出糖尿病認識誤區

糖尿病是由于胰島功能減退而引起的嗎

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糖尿病和胰島功能密切相關,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功能缺失或者減退是引起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注射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最后的殺手锏。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絕大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功能并沒有大的損害,胰島功能都在正常的范圍內。

病理學研究發現,1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島β細胞會顯著減少,在1年內死亡的病例,β細胞的數量僅為正常的10%左右。而2型糖尿病90%的病人的胰島改變為胰島淀粉樣變性,胰島在電子顯微鏡下可以看見淀粉樣物質沉積于毛細血管和內分泌細胞之間,胰島β細胞數量僅中度或無減少。那些淀粉樣的物質稱為胰淀素,是胰島β細胞分泌的一種激素,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內存在大量的這種胰淀素,它們并沒有按照正常情況釋放到血液中,而是堆積在胰島內,從而造成了胰島的損傷。這是一個隨病情發展而逐漸發生的過程,所以說,不是胰島的損傷造成了2型糖尿病,而是2型糖尿病的發展造成了胰島的損傷。從這里也可以看出,糖尿病并不都是由于胰島的功能減退而引起的。

糖耐量減低者離糖尿病很遠嗎

以往糖耐量減低被稱為無癥狀糖尿病,或化學性糖尿病、隱性糖尿病。糖耐量異常患者大多數沒有自覺癥狀,常常是在體檢時被告知血糖濃度異常——這些患者的血糖值高于正常的血糖值,但還沒有達到可確診為糖尿病的水平,因此,有相當一部分人聽說這種情況就放松警惕,不做進一步的檢查了。其實這種做法是極不可取的。

糖耐量異常患者對照檢查表

(1)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是(?。┓瘢ā。?/p>

(2)現在的體重比25歲前增加了10%以上。是(?。┓瘢ā。?/p>

(3)喜歡吃米飯、面包、面食等碳水化合物類食物。是( )否(?。?/p>

(4)喜歡吃甜食。是( )否(?。?/p>

(5)很少運動。是( )否(?。?/p>

(6)喜歡吃油炸食品和奶油。是(?。┓瘢ā。?/p>

(7)壓力較大。是(?。┓瘢ā。?/p>

(8)腹部肥胖,腰圍大于臀圍。是( )否(?。?/p>

(9)常在外就餐,還吸煙、喝酒。是(?。┓瘢ā。?/p>

(10)吃飯時間不規律,吃飯過快。是(?。┓瘢ā。?/p>

我們知道,糖耐量異常是糖尿病的危險信號,這些患者將來極有可能患糖尿病,而且糖耐量異?;颊呋紕用}硬化的可能性也比血糖值正常的人要大。因此,一旦被確診為糖耐量異常,就要改變以前的不良生活方式,控制飲食、適當運動并及早采取有效方法進行干預治療,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避免糖尿病和動脈硬化的發生。

在我國,年齡超過45歲、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脂血癥、高血壓、超重、肥胖、有巨大兒生育史的婦女等人群更應及早檢測血糖。這些高危人群不僅要測空腹血糖,還要測餐后血糖,因為餐后血糖不正常的人多半是糖耐量代謝異常人群,他們雖然還不是糖尿病患者,卻是糖尿病患者的后備軍,其中有30%會變成糖尿病患者。

參照上頁“糖耐量異?;颊邔φ諜z查表”,檢查一下自己是否出現了表中所列舉的情況。如果你的生活方式與表中所列的對應項比較多,那么從現在開始就有必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了。

沒有糖尿病家族史就不會患糖尿病嗎

糖尿病的可遺傳性已經得到廣泛的認可。我們經??梢钥吹揭粋€家族中有多人患糖尿病的現象,說明遺傳因素在糖尿病的發病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在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同一家庭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會患糖尿病。這就說明,不是帶有糖尿病遺傳基因的人就一定會患糖尿病。與遺傳因素相比,飲食過量、缺乏運動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對糖尿病的影響更大。

對于遺傳因素在糖尿病發病過程中的作用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糖尿病是具有遺傳性的,但它所遺傳的并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它的易感性。沒有糖尿病家族史不能說從此就不會患上糖尿病,引發糖尿病的除遺傳因素外,環境因素也很重要,其中包括:病毒感染、肥胖、體力活動減少及精神過度緊張等等。

引發糖尿病的外界環境因素

糖尿病遺傳無法預防嗎

糖尿病是一種可以遺傳的疾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有20%~40%的子女會從母親那兒遺傳患上此病。但研究表明糖尿病的遺傳不是單一基因遺傳,而是多基因突變。且糖尿病的遺傳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對糖尿病的易感性,必須有某些環境因素的作用,才能發生糖尿病,所以糖尿病遺傳是可以預防的。

首先,為了預防下一代遺傳病的發生,必須在這一代做好擇偶與婚配的工作。以2型糖尿病患者為例,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患有2型糖尿病,遺傳幾率在1/7~1/3之間;但如果父母雙方都是2型糖尿病,遺傳幾率就提高到1/2。因此,糖尿病患者之間不建議相互婚配。

其次,合理、科學的調控飲食,忌辛辣甜膩食物及煙酒,控制體重;堅持勞逸結合,參加適當的文娛活動、體育運動和體力勞動,可促進糖的利用,有助于預防和治療此?。粙D女妊娠時應合理飲食,盡量使胎兒體重在理想范圍,因為新生兒過瘦、過胖,將來都容易患糖尿病;保持樂觀的情緒,避免情緒過激和精神緊張。

再次,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糖尿病遺傳病并非都是在出生時就能表現出來的,有的在兒童時期,有的甚至成年后才逐漸顯出癥狀和體征。如能在癥狀出現前定期做尿檢查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一旦出現異常或糖耐量減低,立即進行干預治療,便可以控制一些糖尿病遺傳病的發生。

糖尿病是富人病嗎

糖尿病在中國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與發達國家不同,中國罹患該病者多為富人。

發達國家很少有富人罹患糖尿病,因為那里的富人很注重鍛煉身體和合理飲食,而低收入人群卻因為經常食用漢堡包等肉類食品,而較易患上該病。中國的情況恰恰相反,生活富裕導致飲食習慣的改變,使得糖尿病患者多為有錢人。

在中國糖尿病患者疾病教育水平普遍偏低,不管窮人還是富人對糖尿病的了解都很少。由于缺乏對疾病的認識和管理,許多患者平時不注意飲食,缺少鍛煉,養成許多不好的生活習慣,從而導致大量的糖尿病患者產生。尤其是富人,經濟比較寬裕,日常生活中應酬多,飲食不規律,經常性攝入大量高脂肪食物,吸煙酗酒,這些都增加了他們罹患糖尿病的可能性,給自身的健康埋下隱患。

糖尿病的發生是不會以個人財富來作為標準的,如果你的生活飲食不規律,平時又缺少鍛煉,那么不論你是富人還是窮人,糖尿病都會自己找上門來。因此,我們應該加強糖尿病的教育、提高公眾對該病的認知,從而控制這一疾病的進展。

吃糖易得糖尿病嗎

很多人一聽到糖尿病這個名字,就會聯想到糖,進而認為糖尿病是由吃糖引起的。這種認識其實沒有一點科學道理,是望文生義造成的誤區。

糖尿病分為1型和2型,兩者都與遺傳因素和感染、肥胖等多種環境因素有關,但最主要的致病機理就是胰島受損,胰島素活性不足。正常人的血糖之所以保持在正常范圍,是因為有充足的胰島素進行調節。如果胰島素分泌失調,活性不足或相對不足,就會引起血液中血糖水平升高,從而影響了對糖的調節。當每100毫升血液中的血糖升至160~180毫克時,即超過腎小管吸收糖分的能力時,尿液中的糖分增加,就出現了血糖增高現象,出現糖尿病。

由此可見,糖尿病與多種因素有關,卻跟吃糖與否沒有直接關系。但是,吃糖可以導致肥胖,而肥胖又可能誘發糖尿病,這種間接關系還是有的,所以,吃糖也不應過量。

只有老年人才會得糖尿病嗎

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表明,老年人(65歲以上)患糖尿病的危險性是20~40歲人群的10倍。老年人是糖尿病的最高發病人群。但這些并不能說明只有老年人才會得糖尿病,只是相比較而言老年人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更大一點。

為什么老年人易患糖尿病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機體組織老化,基礎代謝率下降,胰腺隨年齡增高而逐漸老化,胰腺的β細胞功能降低,胰島素的分泌量減少,全身各器官衰老不協調。

·生活質量提高,營養成分改善,老年肥胖者尤其腹部肥胖逐漸增多,肥大的脂肪細胞膜上單位面積的胰島素受體相對減少,其與胰島素結合的親和力降低,導致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大大降低,出現胰島素抵抗。

·體力活動減少,機體利用和消耗葡萄糖量減少,導致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糖耐量減弱。

·老年人肌肉逐漸減少,由占人體的47%減少到36%,而脂肪組織則從20%增至36%,此消彼長,導致葡萄糖消耗減少,胰島素敏感性降低。

多數老年糖尿病患者起病后不易被發現,癥狀也不明顯,較難及時診斷,因此若有以下情況應首先考慮是否有糖尿病的存在:

·食欲大增而體重卻日益下降。

·常發生皮膚、口腔感染且傷口日久不愈。

·四肢麻木,肌肉酸痛。

·老年白內障或視網膜病變。

·老年皮膚瘙癢,尤其是婦女外陰瘙癢。

另外,老年糖尿病有以下臨床特點:

·患病率高。50歲以上者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高,老年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病人總數的40%以上,60~69歲為患病峰齡。調查顯示,北方城區中老年人群中,有14.5%體重超重,69%達到肥胖程度,糖尿病患病率為7.8%。

·表現不典型,較難及時診斷。老年糖尿病人多起病隱匿,臨床癥狀不明顯,病情較輕,難以及時診斷,容易漏診。許多患者是在進行身體檢查或者因其他疾病做常規血糖檢查時才發現。

·老年糖尿病以2型糖尿病為主。老年糖尿病絕大多數(95%以上),為2型糖尿病,屬于多基因—多因素遺傳病。

·非酮癥高滲性并發癥。非酮癥高滲性糖尿病是老年2型糖尿病的常見并發癥之一。其中2/3的病人大病前無糖尿病病史或不知道自己已經患有糖尿病,一旦發生,如不及時診治,則預后嚴重,會導致腦細胞壞死,死亡率可達到40%~60%。

·心腦血管病為主要死亡原因。有人統計,約有70%~80%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腦血管并發癥。其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和病程的延長而增加,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有動脈粥樣硬化、腦梗死、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易感染。老年糖尿病患者本身免疫能力下降,細胞介導免疫功能受損,防御感染的能力也隨之下降。大多數老年糖尿病患者同時患有多種慢性疾病,對感染的應激能力下降,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易發感染,感染又會加重糖尿病。感染以肺部多見,其次為泌尿道、膽道肺結核及真菌。

孩子小就不會得糖尿病嗎

提起糖尿病,大家就會想到這是大人才得的病,糖尿病基本上是成人的專利。但據調查顯示,目前全球學齡前兒童糖尿病患者以每年5%的速度遞增,全球15歲以下人群中平均每天增加200名糖尿病患者。

造成孩子患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肥胖。現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在家長的寵愛下得到了過分的滿足,經常吃甜膩、油炸等高熱量、高油脂的食物,但平時又缺少運動,消耗少,體重上升得特別快,結果導致孩子血糖過高,引發糖尿病。另外,遺傳導致患糖尿病的兒童和青少年患者也在不斷增多。這些因素成為近年來兒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的主要發病趨勢。

兒童糖尿病是可起始于任何年齡的,但有兩個發病高峰期:一為5~6歲(或7~9歲),另一為青春期初期(11~13歲),發病率明顯低于成年人。兒童糖尿病多數起病急,病情嚴重,其中半數以酮癥酸中毒綜合征起病,多見于1型糖尿病。

兒童糖尿病會有非常明顯的癥狀,多食、多尿、多飲,且形體瘦弱,血糖與尿糖顯著升高,尿酮體呈陽性。大部分兒童患者可以通過血糖測定確診糖尿病。

以下是兒童糖尿病的幾個主要特點。

·兒童糖尿病患病率明顯低于成年人。

·兒童糖尿病大多數為1型糖尿病,其發病機理及病因與2型糖尿病明顯不同,二者均有家族史,但1型有某些病毒感染史。

·兒童糖尿病多急驟,且年齡越小酮癥酸中毒發生率越高。慢性并發癥以腎臟病變、視網膜病變多見,約有40%死于腎功能衰竭。

·兒童糖尿病血漿胰島素與C肽水平絕對降低,需終身以胰島素替代補充治療。

作為家長應該了解、學習有關兒童、青少年糖尿病的常識,規范自己的各種行為,如良好的飲食習慣、規律的作息、經常鍛煉身體等等,做孩子的生活榜樣,而不是寵著孩子。如果能做到這些,則對于預防糖尿病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此外,對于有家族病史尤其是肥胖的青少年應該定期到醫院檢查血糖,做到早防早治。家長一旦發現青少年出現不明原因的口渴、消瘦、胃口不適等癥狀,最好及時帶他們去醫院檢查,排除糖尿病隱患。

消瘦者不會患糖尿病嗎

日本的研究人員在1993~2004年收集了4萬名男性和9萬名女性的健康狀況資料,在研究開始時所有參與者都沒有糖尿病。研究期間,在60~79歲的參與者中,跟傳統觀念一致,體重指數(BMI)較高的參與者糖尿病的發病率較高,但令人驚訝的是,體重指數低于18.5(BMI較低)的人糖尿病的發病率也較高,比BMI為18.5~24.9(BMI正常)的人高出30%。

從這個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出,并不是消瘦的身體就不會患糖尿病,相反,身體過于消瘦的人患糖尿病的幾率會比正常人高很多。

消瘦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本身體型就瘦,還有一種是由于已經患有糖尿病,因糖尿病而導致身體消瘦。本身體型就瘦的人,如果有不良的生活習慣,經常吸煙、酗酒,身體營養水平差,這都會影響或減少胰島素分泌,最終引發糖尿病。另外一種由于糖尿病而導致的身體消瘦,由于人體所需的葡萄糖不被吸收,大量的排出體外,只能消耗機體的脂肪能量來維持正常的生理需求,這樣長期下來就會造成體重下降,身體消瘦。

因此,消瘦者不會患糖尿病的說法是錯誤的。要想遠離糖尿病,任何人都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吸煙少喝酒,積極參加文體活動,保持樂觀心態。在出現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時,應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確保身體健康。

能吃能喝,不會得糖尿病嗎

在人們傳統的觀念里一直認為,能吃能喝,就代表身體健康,不會生病,更不會得糖尿病。這是由于人們在醫學方面的知識比較匱乏,對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一些疾病癥狀不能準確地辨別,而產生的認識誤區,殊不知能喝水和能吃飯就是糖尿病的典型癥狀,而這些癥狀都被“習慣性”地忽略了。

三多一少(吃多、喝多、尿多和體重減少)是糖尿病患者的典型臨床表現。由于血糖異常升高超過一定濃度時就要通過腎臟從尿中排出,排出時會帶走大量水分,這就表現為尿多。尿多了人體就會缺水,因而要大量喝水補充水分,這就是喝多。由于葡萄糖的吸收出了問題,能量不足,就會感到饑餓,因而要多吃,這就是吃多。當胰島素缺乏或不能發揮正常作用時,脂肪的合成就出現問題,因而會消瘦,這就是體重減少。雖然說“三多一少”是糖尿病患者的典型臨床表現,但它不是判斷糖尿病的絕對標準。為了避免糖尿病的發生,如果出現這種癥狀一定要去醫院做血糖檢查,以便進一步確診。

吸脂術有助于治療糖尿病嗎

目前認為超重和肥胖是中國人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而且可以加重糖尿病、高血壓、腦卒中等疾病的癥狀。無論男女,脂肪沉積于軀體上部者,其心血管疾病的危險率都會增高。目前通過外科手術的方法對肥胖者施行吸脂手術只能減去肥胖者體內有限的脂肪,對肥胖癥或許有一定療效。但由于手術吸除的脂肪主要都是病人皮下組織中的,而與糖尿病相關的脂肪則基本上位于人體腹腔內,因此吸脂手術對糖尿病治療并無幫助。

德國雷根斯堡大學的糖尿病專家貝蒂娜·齊茨也曾指出,盡管目前日漸興起的外科吸脂手術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肥胖病癥,但對與肥胖有著緊密聯系的糖尿病并無積極療效。

1型糖尿病“蜜月期”就是治愈嗎

糖尿病“蜜月期”一般是指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相對少)在發病初期,經胰島素治療1~2個月以后,有少數病人進入了典型的緩解期,在這段時間,病人胰島β細胞功能不同程度得到改善,胰島素用量明顯減少,甚至個別病人可以停止使用胰島素,這種現象醫學上稱為糖尿病“蜜月期”。許多進入“蜜月期”的患者以為自己的糖尿病已經治愈,便停止用藥??上Ш镁安婚L,經過幾個月時間,患者的胰島又因為自身免疫性的第二次破壞,再次遭到重創,這次損害可能就是永久性的了,患者不得不終身使用胰島素進行治療。

“蜜月期”只是糖尿病的暫時緩解階段,每位患者的“蜜月期”長短是不同的。因此,進入“蜜月期”的患者不要盲目樂觀,更不能放松對血糖的監控,應繼續使用小劑量的胰島素治療,以增強患者的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使患者的胰島免遭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的侵害。

糖尿病只能控制不能根治嗎

糖尿病確切病因還不十分明確,在全世界范圍內,糖尿病的達標治療都還是一個難題,根治與攻克更無從談起。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并發癥,血糖長期升高會嚴重損害微血管和大血管,可導致視網膜病變、冠心病、腦卒中和腎病等一系列并發癥,給患者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甚至死亡。當前,糖尿病治療的目的是嚴格控制血糖,使其長期達標,避免或延緩并發癥的發生,最終達到延長患者壽命、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的目標。

雖然目前糖尿病還不能根治,但通過早期的藥物和胰島素規范化治療,使血糖長期穩定達標,患者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樣,不會出現并發癥,不會影響壽命。

糖尿病的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任何打著“徹底治愈”或“特效藥”幌子的廣告宣傳都是不科學的,患者一定要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每天堅持用藥,配合醫生的治療及定期復查,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切不可急于求成。

糖尿病慢性并發癥是不可避免的嗎

糖尿病慢性并發癥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十分嚴重,是糖尿病防治的重點和難點。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發病較為隱蔽,可以在不知不覺中發生,早期尚可逆轉,晚期則必受其害。然而,糖尿病慢性并發癥卻是可以預防的。

糖尿病的慢性并發癥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并與遺傳易感性有關。無論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常伴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患、糖尿病性腎病、眼部病變、神經病變等,其發生、發展與糖尿病發病年齡、病程長短、代謝紊亂程度和病情控制程度相關。還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的每種慢性并發癥均與糖尿病患者蛋白質糖基化密切相關。因此,采取各種措施,控制調節糖基化過程,可有效預防和減少糖尿病的慢性并發癥。

對已診斷的糖尿病患者,預防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關鍵是盡早和盡可能地控制好患者的血糖、血壓,避免引發血脂紊亂和肥胖的危險因素。對2型糖尿病病人定期進行糖尿病并發癥以及相關疾病的篩查,了解病人有無糖尿病的并發癥以及有關的疾病或代謝紊亂,如高血壓、血脂紊亂或心血管疾病等,以加強相關的治療措施,全面達到治療的目標。原則上,2型糖尿病患者并發癥每年要篩查一次。1型糖尿病患者如首次篩查正常,3~5年后應每年篩查一次。

通過有效的治療,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發展在早期是可能終止或逆轉的。

糖尿病患者不能結婚嗎

無論是哪種類型的糖尿病,只要通過合理的治療,病情得到滿意控制后,糖尿病患者都是可以結婚、生育后代的。

糖尿病的發生確實與遺傳有關,但卻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遺傳病,因為最終是否發病不完全由遺傳因素決定。個人不良的生活方式、營養過剩、缺少運動、飲酒、吸煙等環境因素等與糖尿病的發生有很大關系。大家應該明白,糖尿病患者遺傳給后代的并非疾病本身,而是易發生糖尿病的體質,即糖尿病的易感性。這種易感性再加上環境因素二者共同作用,才會發生糖尿病。

一般來說,2型糖尿病的遺傳性比1型糖尿病更強。英國有研究者觀察同卵雙胞胎糖尿病達20余年,1982年他總結了200對同卵雙胞胎糖尿病的調查分析。其糖尿病的一致性(即兩個人在出生后的不同時間里都患糖尿?。?型糖尿病為90.6%,1型糖尿病為54.4%,說明2型糖尿病的遺傳傾向較1型糖尿病更為顯著。上海對1000多個2型糖尿病家庭的調查顯示:其親屬中糖尿病發生率要比非糖尿病患者親屬高3~4倍。如果雙親均為糖尿病患者,其子女的發病率就會比較高;如果雙親中只有一人患有糖尿病,那么子女患糖尿病的機會就相對低一些。而且研究還發現,母親遺傳糖尿病明顯多于父親。

由于糖尿病存在遺傳傾向,因此建議青年人在擇偶時盡量避免雙方家族中均有糖尿病人的情況,這樣可以減少下一代患糖尿病的危險性。結婚后作為糖尿病患者的妻子或丈夫要正確認識糖尿病并掌握一些有關糖尿病的知識,幫助對方建立有規律的飲食生活,積極參與治療,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還應注意讓子女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平衡膳食,增加運動,定期檢測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以預防糖尿病的發生。這樣糖尿病的家庭生活也會是美滿幸福的。

糖尿病無法手術嗎

糖尿病手術治療也許會成為治療糖尿病的一種途徑,但就現在來說,技術尚不成熟。

當糖尿病病人并發外科疾病而需要手術治療時,冒的風險比一般人要大。糖尿病患者的傷口不好愈合是眾所周知的,因外科疾病,加上病人精神緊張、麻醉、手術等因素使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等抗胰島素的激素分泌增多,使血糖增高,少數病人可誘發酮癥及酮癥酸中毒。因此,糖尿病病人術前應作好充分的準備,以降低術后“并發”癥和死亡率。

如果一定要做手術則應該做好如下工作:

(1)糖尿病患者需在術前至少3天入院,征求糖尿病??漆t生的意見,讓醫生評價一下自己目前的糖尿病控制狀態是否適合手術,檢測血糖、尿糖、尿酮體、電解質、腎功能、血脂和心電圖等,并保持穩定。

(2)入院后應將自己的治療情況向接診醫生做詳細匯報,并要求醫院依據糖尿病??漆t生給制訂的飲食方案提供日常飲食。

(3)入院前口服降糖藥的患者,入院后要改用胰島素治療,已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術前和術后胰島素用量要增加。這是因為患者此時處于應激狀態,會導致血糖上升,口服降糖藥物不足以控制血糖,且胰島素劑量要加大。不過,這只是暫時的。

(4)手術中及手術后應嚴密觀察血糖、尿糖、尿酮體、電解質及腎功能的變化,需輸注葡萄糖時應加用胰島素。

保健品和降糖藥哪個更好

目前治療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有口服降糖藥物和注射胰島素兩種,有許多患者認為經常性服用會帶來副作用,因此,自作主張對醫生開的藥減量服用或是不吃,私自去購買一些號稱“中藥成分,具有明顯降糖作用”的保健品來代替藥品治療。但是到目前為止,中藥還沒有降糖特效藥,如果降糖效果明顯,一定是添加了西藥。降糖根本不是中藥的優勢,中藥的優勢在于預防并發癥。如果聽信一些保健食品的夸大宣傳,買來服用后可能會引起低血糖、酮癥酸中毒等不良反應。

保健品不同于降糖藥,千萬不可把保健品當成降糖藥來吃,它不能起調節血糖的作用,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血糖患者的口味,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某些保健品所夸大宣傳的有多種療效或能“根治”“治愈”“完全替代藥物和胰島素”,是不能輕信的。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堅信在治療糖尿病過程中降糖藥的作用是不可被取代的,任何品牌與功能的保健品都不可能充當降糖藥物來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根據病情的發展,及時進行藥物治療是非常有必要的。

依賴藥物,忽視調節對嗎

藥物在糖尿病治療過程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一味的依賴藥物并不見得會有很好的效果。

糖尿病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方式帶來的疾病,它與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的調節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長期飲食過多,體格肥胖,活動減少,煙酒嗜好等因素與糖尿病的發病有很大關系,去除上述不良因素,血糖往往會有很大幅度的下降,這就說明,改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對糖尿病的控制是很有幫助的。還有研究表明:對用藥物治療的糖尿病病人進行正確的生活調節,較不進行生活調節的人,一般來說服藥量少,血糖的控制也較滿意,并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康復后長期停用藥物。所以合理進行生活調節,控制飲食、消除肥胖、堅持鍛煉、勞逸結合、戒煙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非藥物療法,對糖尿病及其并發癥有著極為重要的防治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星子县| 浙江省| 沙雅县| 库尔勒市| 通江县| 洞口县| 福建省| 来安县| 长宁县| 天长市| 新河县| 呼和浩特市| 曲麻莱县| 永靖县| 防城港市| 永胜县| 芜湖市| 三台县| 社旗县| 吉林省| 宝应县| 乐山市| 黔西| 井陉县| 龙海市| 淮安市| 镇宁| 嫩江县| 嘉义县| 且末县| 抚宁县| 满洲里市| 莒南县| 鄂托克旗| 鄂尔多斯市| 巢湖市| 遂昌县| 高淳县| 中阳县| 屏东市| 遂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