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通史(彩圖超值白金版)
- 宛華
- 970字
- 2019-01-03 02:09:48
亞歷山大帝國的衰亡
一個政權無論曾經多么強大,都有它走向衰老、死亡的那一天,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同樣也不能例外。
亞歷山大的東侵,給東方人民帶來了極為深重的災難,使他們飽受戰亂之苦。但是在客觀上,亞歷山大的東侵又使得希臘文明與埃及、巴比倫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觸、交流、融匯,增加了各民族間互相整合的機會,加快了人類歷史由分散走向整體的進程。
公元前333年亞歷山大的遠征軍在敘利亞的伊蘇斯戰役中打敗了大流士三世率領的波斯軍。這次戰役使古希臘和古代東方的關系告一段落。
為了讓帝國這臺龐大的機器更為有效地運轉,亞歷山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定都巴比倫城,把統治中心放在東方,保留波斯帝國的行政制度,實行分省統治;鼓勵東西方種族間的通婚,借此緩和民族矛盾;以馬其頓和希臘人充當骨干力量,借此保證征服者的統治地位;襲用東方專制政體,并利用宗教進行統治,鼓吹君權神授,從而使帝國的統治呈現出東方、馬其頓、希臘城邦3種體制的混合的特色。
亞歷山大雖然以武力建立了龐大的軍事帝國,但這個帝國既沒有統一的經濟基礎,也沒有共同的語言,所以其解體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公元前323年6月,亞歷山大病逝。他的部將為爭奪對帝國的控制權而長期彼此征戰,帝國迅速瓦解。到公元前3世紀初,龐大的帝國一分為三,形成3個較大的王國:一個是馬其頓王國,它恢復原狀,成為一個疆域不大的民族王國,雖然未能直接統治其南面的希臘諸城邦,但基本上控制了這些地區;另一個是托勒密王朝統治下的埃及王國,埃及王國的特點是自然資源豐富,又有大海和沙漠做堅固的屏障,因此后來也成為3個王國中維持最久的一個;最后一個塞琉古王國,它由帝國的亞洲諸行省組成,是3個王國中疆域最為遼闊的一個。三足鼎立格局的形成,似乎預示著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的來臨,但這些國家奴隸制度的本質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只是城邦政治普遍為中央集權制所代替。希臘文化與東方文化之間的相互融合,展現出進一步發展的趨勢。這些王國存在的時間長短不一,到公元前30年,便先后被羅馬所滅亡。這標志著亞歷山大帝國的神話至此已完全終結,同時也預示著一個新的時代的來臨。

◎亞歷山大征服巴比倫
高加米拉大捷后,曾盛極一時的波斯帝國土崩瓦解,亞歷山大大帝乘著戰車,抬著從波斯繳獲的戰利品,回到了巴比倫城。
公元前206年
中國大事記:
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分封諸侯王,劉邦為漢王,楚漢戰爭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