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菲特給兒女的一生忠告、洛克菲勒給兒女的一生忠告、摩根給兒女的一生忠告、查斯特菲爾德給兒女的一生忠告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 范毅然
- 2584字
- 2018-11-08 20:47:30
第27個忠告 策略因實情而變
如果我發現可口可樂在白水飲料方面還未有積極發展,因此會寫一封信給可口可樂公司總部,希望能作出這種改革。如果這個建議在未來幾年內未被接受,而世界人口又漸漸喝礦泉水而不再喝可樂的時候,即使有百年歷史的可口可樂股票也應該賣出。
巴菲特說:“我從不認為長期投資非常困難,你持有一只股票,而且從不賣出,這就是長期投資。我和查理都希望長期持有我們的股票。事實上,我們希望與我們持有的股票“白頭偕老”。我們喜歡購買企業。我們不喜歡出售,我們希望與企業終生相伴。”我們都知道,巴菲特的主要投資策略就是長期持有。
他鼓勵長期投資,但絕不接受風險,只有在極大把握的情況下才進行投資。如果一項投資極具風險的話,再高的回報率也是沒有意義的,風險并不會因此而降低。他明確說過:“我不會拿你們所擁有和所需要的資金,冒險去追求你們所沒有和不需要的金錢?!卑头铺亻L期投資的對象都是業績持續穩健、具有強大的競爭優勢的明星企業。
這種具有持續競爭力的明星企業,短期的市場變化一般不會影響其長期盈利的能力,那么巴菲特便會繼續長期持有。但即便是這種超級明星企業,如果其盈利能力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巴菲特則會毫不遲疑地將其出售。正如他自己所說的:“如果我發現可口可樂在白水飲料方面還未有積極發展,因此會寫一封信給可口可樂公司總部,希望能做出這種改革。如果這個建議在未來幾年內未被接受,而世界人口又漸漸喝礦泉水而不再喝可樂的時候,即使有百年歷史的可口可樂股票也應該賣出?!卑头铺爻38嬲]投資者:當公司的業績表現不佳時,最好賣掉全部持有的股票,轉移到新的投資機會上。如果投資標的有強大持久的競爭優勢,管理階層也很值得信任,那么你可以繼續持有,直到有人用天價向你買時為止。別擔心股價的短期波動,因為好公司不在乎。
巴菲特說:“我們提倡長期投資的理念,不輕易出脫手中的任何股票,然而這并不是說要死守長線不知變通,一旦股價夠高,或是有更好的投資機會出現,抑或當企業的基本面發生變化,我們就應該出脫持股?!?/p>
就算一家公司的競爭優勢還存在著,但如果發現還有一家競爭者也同樣擁有這個優勢,但股價只是它的一半時,則可以賣掉前者而買入后者。巴菲特于1997年賣出大部分麥當勞股票,買入另一家快餐業公司的例子就是明證。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巴菲特提倡的長期持有是有一定條件而且是具有可變性的。作為備受矚目的“股神”,巴菲特在股市中進退有度、從容瀟灑,其靈活的應變和先知先覺的能力讓許多財富追求者為之傾倒不已。
1969年巴菲特以至少50倍的本益比(某種股票普通股每股市價與每股盈利的比率。也稱股價收益比率或市價盈利比率,即市盈率。英文用PER表示。其計算公式為:本益比=股票市價/每股年純利)將持有的股票全部售出,1973~1974年,這些股票的本益比統統慘跌到個位數。巴菲特退場時向其他投資伙伴宣布,他作為價值投資人,目前卻找不到任何有價值的投資標的,所以決定退出戰局。股市泡沫已經形成,這意味著以價值為導向的投資人也應該退場,此刻是理智尚存的投資人們唯一一個全身而退的絕佳時機。
1998年,巴菲特第一次將他的持股全部賣掉,在伯克希爾的投資組合中,很多檔股票在當時已經暴漲到50倍市價盈利比率的歷史新高,更有甚者已經突破了50大關。巴菲特及時地處理掉伯克希爾的大量持股,并用所得錢款買進現金雄厚的保險巨頭通用再保險的全部股份,而且最讓人拍案叫絕的是本次交易居然完全免稅。
巴菲特認為當股票的市價盈利比率從平常的10~25倍漲到40幾倍時,股市此時必定出現大規模投機,此刻也是投資者退場之時。推崇長期投資的巴菲特在股市大跌之前全身而退,充分表現了他的靈活應變能力。
再如可口可樂在1998年的每股盈余為1.42美元,過去十幾年來,其獲利的成長率一直都保持在12%。也就是說,任何人在1998年用隨便哪個價錢買進一股可口可樂,持有至2008年,他將獲利24.88美元。在1998年,如果用每股市價88美元用于投資年利率為6%的公司債券,每年的利息收入是5.28美元,持有10年將進賬52.8美元。收益24.88美元的股票,獲利52.8美元的債券,明智的選擇必然是后者!
1998年,巴菲特發現當時的可口可樂的股價高到離譜,應該選擇乘機逃脫。他出脫可口可樂的部分持股,但他并非以當時盈余的62倍出售,而是將近市場價值的3倍,以盈余的167倍賣出。這不能不說是巴菲特的明智之舉。
而20世紀90年代末,股市看漲,伯克希爾持股價值也隨之大幅上揚,其中幾檔股票更創歷史新高,如可口可樂的市價盈利比率62倍,《華盛頓郵報》是24倍,美國運通是20倍,吉列是40倍,以及美國聯邦住宅抵押貸款公司是21倍,就連伯克希爾本身的股價也劇烈揚升,1998年每股高達80900美元,相當于賬面價值的27倍。這意味著,當時股市對伯克希爾持股組合的評價已經達到這些股票真正市場價值的27倍。巴菲特深感股市末日即將來臨,他想要出脫清光手中所有的持股,但如果將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伯克希爾股票在市場上進行拋售,必將導致股價狂泄谷底。
巴菲特想出了一個金蟬脫殼的辦法,以股權換債券,這樣不但能輕松將手中的持股出脫,還能從中狠賺一筆。巴菲特以這種方式出掉手中持股,以躲避股市泡沫風險。實在令人嘆為觀止,在投資史上實為罕見。
巴菲特在別人裹足不前的時候看到了投資機會,在別人貪婪時立即全身而退,無論是優秀投資者的直覺還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巴菲特無疑是最機敏的市場預測者。
很多投資者投機心理比較嚴重,所以股市中活躍的大部分是短線進出者,希望通過頻繁轉手以獲取暴利。其實,這種短線投資根本就是一場沒有勝算的游戲。即便是有些投資者接受了巴菲特長線投資的理念,但卻仍然沒有理解其真正含義,將其單純地理解為買進后就長捂不放,即便當初買進的理由早已不復存在,公司基本面早已破壞也死守不脫手,這種做法并非真正意義的長線投資,它也根本不會降低風險、提高收益,而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長線投資理念在股市中運用沒有錯,然而,長線投資是有條件的,長線投資的時機通常應該選擇在一個大的底部區域,并選擇成長性良好或有潛在題材的股票。
有些投資者將巴菲特的長線投資理論牢記在心,選擇了一只股票后長期持有,對股價的波動也鄙夷不理,因為他始終牢記巴菲特的教導,短期股價波動不足以介懷。看著每況愈下的股價,仍然盲目刻板地守著股票。在被套牢后,慘痛的損失終于讓他回過神來,于是悲傷地從心底里開始質疑心中的“股神”,這時巴菲特跳出來辯解說:“誰說我只做長期投資,戰術應按實情靈活調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