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最神奇的60個經典定律
- 翟文明
- 979字
- 2019-01-03 01:46:12
6.皮格馬利翁效應
一個美麗的傳說
這是一則古希臘神話故事。塞浦路斯的國王皮格馬利翁是一位有名的雕塑家,他精心地用象牙雕塑了一位美麗可愛的少女。他深深地愛上了這個“少女”,并給她起名叫蓋拉蒂。他還給蓋拉蒂穿上美麗的長袍,并且擁抱它、親吻它,他真誠地期望自己的愛能被“少女”接受。但它依然是一尊雕像。皮格馬利翁感到很絕望,他不愿意再受這種單相思的煎熬,于是,他就帶著豐盛的祭品來到阿弗洛狄忒的神殿向她求助,他祈求女神能賜給他一位如蓋拉蒂一樣優雅、美麗的妻子。他的真誠和期望感動了阿弗洛狄忒,女神決定幫助他。
皮格馬利翁回到家后,徑直走到雕像旁,凝視著它。這時,雕像發生了變化,它的臉頰慢慢地呈現出血色,它的眼睛開始釋放光芒,它的嘴唇緩緩張開,露出了甜蜜的微笑。蓋拉蒂向皮格馬利翁走來,她用充滿愛意的眼光看著他,渾身散發出溫柔的氣息。不久,蓋拉蒂開始說話了。
皮格馬利翁驚呆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上帝!皮格馬利翁的雕塑成了他的妻子。
人們從皮格馬利翁的故事中總結出了“皮格馬利翁效應”:期望和贊美能產生奇跡。但是對這一效應做出經典證明并使它廣泛運用的是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他的助手們,因此“皮格馬利翁效應”又稱“羅森塔爾效應。”
1960年,哈佛大學的羅森塔爾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學校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
新學期,校長對兩位教師說:“根據過去三四年來的教學表現,你們是本校最好的教師。為了獎勵你們,今年學校特地挑選了一些最聰明的學生給你們教。記住,這些學生的智商比同齡的孩子都要高。”校長再三叮嚀:要像平常一樣教他們,不要讓孩子或家長知道他們是被特意挑選出來的。
這兩位教師非常高興,更加努力教學了。
我們來看一下結果:一年之后,這兩個班級的學生成績是全校中最優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學生的分數值高出好幾倍。
知道結果后,校長不好意思地告訴這兩位教師真相:他們所教的這些學生智商并不比別的學生高。這兩位教師哪里會料到事情是這樣的,只有慶幸是自己教得好了。
隨后,校長又告訴他們另一個真相:他們兩個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師,而是在教師中隨機抽出來的。
正是學校對教師的期待,教師對學生的期待,才使教師和學生都產生了一種努力改變自我、完善自我的進步動力。這種企盼將美好的愿望變成現實的心理,在心理學上稱為“期待效應”。它表明: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決于周圍的人能不能像對待成功人士那樣愛他、期望他、教育他。
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人的精神支柱
“皮格馬利翁效應”提醒我們: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人的精神支柱,是成功的先決條件。所以,不管是家長、老師、管理者,都應該切記:不要視別人的自尊心、自信心為兒戲。因為要想讓一個人重建自信,不知比破壞一個人的自信心要難上多少倍。
卡耐基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在他9歲的時候,父親又娶了一個女人。繼母剛進家門的那天,父親指著卡耐基向她介紹說:“以后你可千萬要提防他,他可是全鎮公認的最壞的孩子,說不定哪天你就會被這個倒霉蛋害得頭疼不已。”
卡耐基本來就打算不接受這個繼母,在他心中,一直覺得繼母這個名詞會給他帶來霉運。但繼母的舉動卻出乎卡耐基的意料,她微笑著走到卡耐基面前,摸著卡耐基的頭,然后笑著責怪丈夫:“你怎么能這么說呢?你看哪,他怎么會是全鎮最壞的男孩呢?他應該是全鎮最聰明最快樂的孩子才對。”
繼母的話深深地打動了卡耐基,從來沒有人對他說過這種話啊,即使母親在世時也沒有。就憑著繼母這一句話,他和繼母開始建立友誼。也就是這一句話,成為激勵他的一種動力,使他日后創造了成功的28項黃金法則,幫助千千萬萬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可是在她來之前沒有一個人稱贊過他聰明。
最殘酷的傷害莫過于對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傷害。不論你的孩子現在多么“差”,你都要多加鼓勵,最大限度地給他能支撐起人生信念風帆的信任和贊美。這樣,你的孩子就一定會步入成功的殿堂,像卡耐基一樣。在《孩子,我并不完美,我只是真實的我》這本書里,著名的心理學家杰絲·雷爾評論說:“稱贊對溫暖人類的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沒有它,我們就無法成長開花。但是我們大多數的人,只是敏于躲避別人的冷言冷語,而我們自己卻吝于把贊許的溫暖陽光給予別人。”
臺灣著名作家三毛在散文《一生的戰役》中寫道:“我一生的悲哀,并不是要賺得全世界,而是要請你欣賞我。”這個“你”,是她的父親。有一天深夜,父親讀了三毛的這篇文章,給她留條:“深為感動,深為有這樣一株小草而驕傲。”做女兒的看到后“眼淚奪眶而出”。三毛寫道:“等你這一句話,等了一生一世,只等你——我的父親,親口說出來,掃去我在這個家庭用一輩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虛。”
猶太人說過,切勿威嚇孩子:要么罰他,要么饒他……非打不可,就使用小草一棵。對孩子的懲罰要看他本心的初衷,即使他的初衷是錯誤的,而導致了他錯誤的行為,也不要像對待成年人一樣對待他,因為他畢竟是個孩子。
還有一位父親的故事也值得人們借鑒。
這位父親用存了很久的錢買了一部新車,他非常愛惜這部車,每天都精心地清洗它。他5歲的兒子總是跟著父親一起清洗,父親也為有這么一個體貼的兒子而備感欣慰。
有一天,父親忘了清洗這部新車,盡管上面很臟。兒子知道父親很累了,便想背著父親一個人把車洗完。但他怎么也找不到抹布,他想到了母親平時刷鍋的鋼絲刷子,于是走進了廚房。但當他刷完以后,發現車子上面出現了很多花紋,他忙去找來父親,邊哭著邊向父親道歉。父親看見自己的新車被兒子刷成了這樣,心痛得不得了,但他也很愛他的兒子。于是他氣得走進了房間,跪在地上禱告:“上帝啊,我該怎么做?那是我新買的車,我該怎么懲罰我的兒子呢?”
一會兒,父親走出房間,把正坐在地上哭泣的兒子擁到懷里:“傻孩子,謝謝你幫爸爸洗車,爸爸愛車,但更愛你。”
請記住吉斯菲爾伯爵的話:各人有各人優越的地方,至少也有他們自以為優越的地方。在其自知優越的地方,他們固然喜愛得到他人公正的評價。但在那些希望出人頭地而不自信的地方,他們更喜歡得到別人的恭維。
◆ 學會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 不故意為難孩子,以免讓孩子感到難堪。
* 不把孩子的錯誤公開。
* 過激的批評后要適時地降溫。
* 用愛心去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
* 多表揚鼓勵,少指責埋怨。
* 注意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并耐心去培育,使之不斷發揚光大。
* 如果孩子有了缺點,要耐心幫助分析原因,鼓勵他們克服糾正。
* 孩子越小,心靈越不設防,越容易受傷害,父母需要給予小心呵護。
* 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或者說成敗體驗。
* 要時刻讓孩子感到父母“無條件的愛”。
* 多給孩子留面子,不要當著別人訓斥、指責孩子。
* 不要當著別人的面嘮叨孩子曾經說過的話或做過的事。
* 每天劃出一定的時間與孩子分享。
* 接受孩子的各種感情表現,決不要輕易否定。
* 強調孩子的優點比批評缺點更有效。
* 讓孩子負些責任,讓孩子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 多花時間與孩子談心、交流。
* 勇于向孩子承認錯誤。
鼓勵與贊美能使白癡變天才
如果你始終給事物傳遞一種良性暗示,它會出現轉機,或者變得更加出色;但是,如果你給它傳遞一種不良暗示,事情往往會真的變得很糟糕,因為不良暗示中包含有對人的貶低、歧視,它會讓人消極自卑,乃至一事無成。所以有人說:鼓勵與贊美能使白癡變天才,批評與謾罵能使天才變白癡。
美國玫琳凱公司的總裁玫琳凱也認為:“贊美是激勵下屬最有效的方式,也是上下溝通中最有效果的手段,因為每位員工都需要贊美,只要你認真尋找就會發現,許多運用贊美的機會就在你的面前。”凡是在玫琳凱公司員工生日的那天,都會收到玫琳凱的一份生日卡和一張祝福卡;每個新到公司的員工,第一個月內都會獲得玫凱琳的親自接見;每一位成績突出的員工,都會受到玫凱琳的格外禮遇。每次她真誠的贊美都會深得人心,這主要得益于她有效的贊美方法。
在玫琳凱公司,當每位員工取得比上次更優秀的成績時,就會獲得一條緞帶作為紀念。公司總部每年舉行一次“年度討論會”,參加的員工都是從公司選拔出來的成績優異的員工代表。在會議中,公司會要求一些代表身穿象征榮譽的紅色禮服上臺發表演說,介紹他們的成功之道。
玫琳凱公司的做法是很可取的。因為任何公司的效益都是員工積極地工作所產生的結果。如果通過強權、金錢或者個人魅力來維持企業,那么危機將始終存在,爆發只是時間問題。要想使員工主動把工作做好,只有對自己的員工多些肯定、理解與贊美,少些懷疑、批評,他們才會更加盡心盡責,達成你的預期目標。
很多時候,企業中上司與下屬之間的關系就像父母和孩子的關系——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越來越出色,但這離不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不斷肯定與稱贊。同樣,如果員工的正確行為得不到上司的及時肯定,那么他在向正確的方向邁出更大的步子之前,會有所顧忌,唯唯諾諾。難怪《一分鐘管理》的作者肯·布蘭查德會推薦管理者使用“一分鐘贊美”,他說:“抓住人們恰好做對了事的一剎那,你經常這么做,他們會覺得自己稱職,工作有效率,以后他們很可能不斷重復這些來博得贊美。”
可見,身為管理者,要想打磨出優秀的員工,不可缺少贊美員工的勇氣和信心。明智的管理者,真誠欣賞員工的每一次進步,在贊美的過程中,強化員工的長處,弱化員工的短處,在潛移默化中讓員工感知正確的做法。
海爾冰箱廠車間,有一個“云燕鏡子”,那是一個以高云燕名字命名的小發明。高云燕所在工序的工作是給冰箱門體鉆孔,以前,鉆完孔后,需要把門體翻過來才能知道孔打得是否標準。這樣做,既影響工作效率也影響正品率。高云燕發現這一問題后,就細心琢磨,終于發明了一個好方法:在打孔處放一面鏡子。這樣,工人在操作時就可以通過鏡子觀察到打孔的情況,大大提高了生產進度和質量。
像“云燕鏡子”這樣以職工名字命名的小發明,在海爾的車間很常見。這些小發明一直在肯定和鼓勵著員工們不斷超越自己。
喬治說:“只有每一小步都受到鼓勵,人們才敢于嘗試邁出更大的步子。” 愛默生說:“讓我們不再去想自己的成就和自己的需求。讓我們試著去想別人的優點。然后忘卻恭維,發出誠實、真心的贊賞。稱許要真誠,贊美要慷慨,這樣人們就會珍惜你的話,把它們視為珍寶,并且一輩子都重復它們——即使你已經遺忘以后,人們還重復著它們。”海爾的成功說明這些話的確有道理。
盡管大多數管理者都知道贊美可以產生積極的力量和強大的信念,但少有管理者知道對員工行為持續贊美的重要性。如果管理者將員工平時的勤懇以及他們取得的成績視為理所當然,而很少向他們表示贊賞時,他們會從心底里記恨你。身為職場中人,需要得到上司、老總的肯定,這種肯定在他的內心深處會成為驅動他更加積極向上的力量之源。
另外,針對員工的缺點和不足,我們也應該盡量采取保護員工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態度和方法。我們都知道理發師在給人刮胡子的時候,事先會在對方臉上涂上肥皂水,這樣在刮的過程中,才不會讓人覺得疼痛。這是肥皂水效應。針對員工的缺點管理者不妨把贊美當作“肥皂水”,這樣會更有利于“剃下”員工的缺點和不足。
戴爾·卡耐基說過:“當我們想改變別人的時候,為什么不用贊美代替責備呢?縱然部屬只有一點點進步,我們也應該贊美他,只有這樣才能激勵別人,不斷地改進自己。”我們不妨謙虛一點,多借鑒一下成功人的經驗。
◆ 金玉良言:
* 贊美就像澆在玫瑰上的水;贊美的話并不費力,卻能成大事。
* 我們要下決心對自己的親人、朋友甚至每一個人加以贊美,并把它變成一種習慣。
* 說句好話輕而易舉,只需要幾秒鐘,但它的功效卻是巨大的,有的甚至能夠讓一個人受益終生。
* 愛、稱贊、感謝都應該說出來,讓對方知道,如果你認為只放在心里就行了,那就大錯特錯了。
* 每一個人都有他值得贊揚的地方。
* 贊美和鼓勵是引發一個人體內潛能的最佳方法。
不要只盯著別人的錯誤
“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要想讓別人取得進步走向成功,就不能總盯著別人的錯誤。
懷特·露絲有兩個姐姐,她們仨和父母相親相愛。
那年夏天,三姐妹駕車去郊外旅游。兩個姐姐已經有駕照,而且有比較豐富的駕駛經驗。但剛滿16歲的露絲則是新近剛獲得駕照。
大姐和二姐商量,在繁華的市區由她們兩人駕車,到人煙稀少的地方就讓她練練手藝。到了郊外,露絲開著車,興奮得有說有笑,可能由于缺乏經驗而心慌,她本想在紅燈亮起之前闖過路口,但卻沒能如愿,反而和一輛從側面駛過來的一輛大拖車相撞,大姐當場死亡,二姐頭部受傷,露絲也腿骨骨折。她的父母接到電話后,立刻趕到了醫院。露絲本以為父母會責怪她,但父母只緊緊擁抱著她和姐姐,熱淚縱橫。父母擦干兩個女兒臉上的淚,開始談笑,像是什么也沒有發生過一樣。對于兩個幸存的女兒,尤其是露絲,父母始終溫言慈語。
當時父母的行為真的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好幾年過去了,露絲問父母,當時為什么沒有教訓她,而事實上,姐姐正是死于她闖紅燈造成的車禍。
父母只是淡淡地說:“你姐姐已經離開了,不論我們再說什么或做什么,都不能讓她起死回生,而你還有漫長的人生。如果我們責難你,你就會背負著‘造成姐姐死亡’的包袱,而你也會喪失一個完整、健康和美好的未來。”
事后的責備并不是最重要的,有時候它根本一點用處也沒有,最重要的是心靈和未來。只有不夠聰明的人才批評、指責和抱怨別人。懷特夫婦的善解人意在企業管理中也可以產生無往而不利的絕佳效果。
事實上,一個企業管理層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處于不同經濟地位、懷著不同目標的人組合在一起,共謀企業發展。如何使各類人員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形成一股合力,就是激勵藝術要解決的問題。一個出色的管理者并非是能時刻都能想出絕妙辦法的人,而是能營造出一種家的氛圍、激勵員工想出絕妙辦法的人。
讓員工知道要做什么,然后,放手讓他們去做。正是這種理念塑造了今天的惠普。惠普公司各階層員工總是表現出永無止境的精力和熱情,無論哪個部門的員工,在談論他們公司的產品質量,對其在該領域中取得的成績都總是感到非常自豪。
一個成功的領導者,往往非常注重對犯錯的下屬進行開導,他們會慎用批評、質問的語氣,不會死死地將自己的目光鎖定在下屬的錯誤上。就連一向以節儉聞名于世的洛克菲勒都告訴世人,他的成功秘訣不完全只是依靠自己的“吝嗇”,更重要的是他從來不會在員工犯錯之后,只是盯著他們的錯誤大加指責。他的一位生意合伙人愛德華·貝佛由于一時大意,在南美經營一樁生意時出了差錯,使公司在一夜之間損失近百萬美元。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貝佛一定會遭到洛克菲勒的責罵。但在事后,洛克菲勒只是對他說:“恭賀你保全了我們全部投資的60%,棒極了,我們沒有辦法做到每次都這么幸運。”
身為管理者,無論下屬做對或做錯,都不能視而不見。因為你的成功時刻需要他們的支持和配合。如果下屬是千里馬,那么你愚笨的駕馭可能使他們連普通的馬都趕不上。反之,你聰明的駕馭會讓他們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才智,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成功和驚喜。
◆“皮格馬利翁效應”的名言警句:
*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贊美。
* 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 欣賞引導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 學會欣賞自己,贊賞別人。
* 當你有了天才的感覺,你就會成為天才;當你有了英雄的感覺,你就會成為英雄。
* 不要用懷疑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的承諾,更不要諷刺挖苦。
* 鼓勵與贊美能使白癡變天才,批評與謾罵會使天才變白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