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解密事業——理想是朵花,謝了可以重新開放(2)
- 奧黛麗·赫本:美麗天使,上帝身邊的女人(珍藏版)
- 夢芝
- 4932字
- 2016-10-17 10:52:07
老百姓有一句話:生活的基礎是柴米油鹽醬醋茶。而這七件事是需要長期用經濟來維持的。雖然瑪麗·蘭伯特老師為她爭取了一部分獎學金,但那畢竟只能解一時燃眉之急,想要把攻讀學業的生活維持下去,奧黛麗依然需要做兼職。在跟隨瑪麗·蘭伯特學習芭蕾舞的那段時間,奧黛麗白天上課,晚上做兼職,每天都過得很忙碌。
身為英國芭蕾舞創始人之一的瑪麗·蘭伯特老師,對教學相當嚴格,因此在蘭伯特的舞團學習芭蕾是一件相當辛苦的事情。奧黛麗必須每天上午十點就趕到學校開始上第一堂課,一直到下午六點最后一堂課結束,她們才允許放學休息。在這八個小時里,她們需要立起腳尖不停地做著滑步、屈伸、踢腿、跳躍、旋轉等動作。
一天下來,同學們一個個都疲憊不堪。對于她們來說,放學的鐘聲是每天最悅耳的聲音,因為只要這個鐘聲響起,她們就可以回家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休息了。但這個鐘聲對于奧黛麗來說卻只是打工生活的開始。回到蘭伯特借給她的房子里,奧黛麗來不及卸下一身的疲憊,胡亂吃上一口飯菜,便要急匆匆地趕往做兼職的地方,然后工作至夜深。
日日夜夜都是學習、工作、學習、工作,這樣的生活雖然讓奧黛麗精疲力竭,但她卻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的信念。
林語堂曾經說過:“夢想無論怎樣模糊,總潛伏在我們心底,使我們的心境永遠得不到寧靜,直到這些夢想成為事實才止;像種子在地下一樣,一定要萌芽滋長,伸出地面來,尋找陽光。”奧黛麗深信只要自己努力并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達到夢想的彼岸。
但當時青春年少的她卻不知道,雖然說夢想的實現起決定作用的是主觀條件,但作為輔助作用的客觀條件也是很重要的。只有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奧黛麗在客觀規律上錯過了實現夢想的最佳時機。因此沒過多久,奧黛麗的夢想便破碎了。
1948年的夏末,瑪麗·蘭伯特告訴她的學生們,她會率領她們前往紐澳等地巡回演出十五個月,這個消息讓同學們振奮不已。大家都磨拳霍霍,準備在演出中一展身手。奧黛麗最為興奮和期待,因為這是她加入到蘭伯特團隊的第一次巡回演出。
當很多同學都在擔心自己能不能被選拔前往的時候,奧黛麗卻充滿了自信。她是有資格自信的,因為她從十歲就開始練芭蕾舞,九年的基礎功扎實而牢靠,而且她有舞蹈天賦,雖然來到蘭伯特團隊的時間不長,但她的舞蹈才能卻多次受到了瑪麗·蘭伯特的夸贊和肯定,她想自己一定會被選拔上。
002.多么堅強的人,也會有絕望的時候
很多時候,過于自信的結果便是受到傷害。就在奧黛麗以為自己一定可以隨團去參加巡回演出的時候,演出的團員名單出來了。名單里沒有奧黛麗·赫本的名字,這個結果大出奧黛麗的意外,她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看著名單上那些舞技不如自己的同學的名字,奧黛麗滿心委屈和不解。她急匆匆地趕往瑪麗·蘭伯特的辦公室,想要弄清楚自己為什么不能參加的原因,當時的奧黛麗并沒有意識到這將會是讓自己終身難忘的一次對話。
奧黛麗找到蘭伯特,問她為什么名單上沒有自己的名字?
瑪麗·蘭伯特非常懇切地回答說:“你是我最好的學生之一,但是你已經錯過了練習芭蕾最重要的年齡,不管你在訓練中多么努力,已經定型的動作基本上不會發生改變。此外,對當時所有的男芭蕾舞演員來說,你都太高了。在與你搭檔時,他們都沒有力量完成最基本的托舉動作。因此這次巡回演出才沒有讓你參加。不過,你的舞技很棒,我建議你選擇做第二女演員可能會更好一些。而且,你還可以在我的芭蕾舞學校里兼職當老師,多一份收入會生活得更好。”
“但是我的夢想怎么辦?”受到如此的打擊,年輕的奧黛麗忍不住尖叫起來。
那一刻,奧黛麗無比憎恨戰爭,如果沒有這場戰爭,那么她就可以在最合適的年齡里來到瑪麗·蘭伯特的團隊里,那樣的話,瑪麗·蘭伯特所說的所有問題都不存在,憑著她的努力,就一定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但現在這一切都被戰爭毀掉了。
多年以后,奧黛麗和兒子們說起自己的舞蹈夢想,她告訴他們,她永遠都無法忘記那一天,當瑪麗·蘭伯特告訴她今生都不可能成為首席女芭蕾演員時,那些在戰爭和饑餓時支撐她活下去的夢想一下子消失不見了。絕望像是一張無邊無際的網將她罩住,就像盲女蘇茜一樣,奧黛麗的世界在一瞬間變得漆黑一片,沒有光明,她看不到前方的路。
告別瑪麗后奧黛麗沒有去往最愛的舞蹈室,而是轉身回到家中。她沮喪地躺在床上,腦子里回想起自己為了追隨夢想所付出的努力:在戰火紛飛中,她堅持練習舞蹈;好不容易回到學校,卻因為沒有錢交學費而不得不中止學業,回到荷蘭去跑龍套打工,掙到學費后,再趕回學校繼續上課;為了堅持學業,她和媽媽住在倫敦的陋室中,過著拮據的生活,整日奔波于各種舞蹈表演、電視和電影中的小角色中……這其中的艱辛和酸苦她都能克服,只因為她堅信自己的夢想一定能實現。
而今才發現夢想原來只是自己從孩童時期便一直吹的巨大的肥皂泡,雖然美麗,卻經不起現實的觸碰,一碰便破碎,她對未來的所有暢想也隨著這個肥皂泡的破碎而幻滅。對未來毫無動力的她只是想躺在床上等死。
有過夢想破滅體驗的人都知道,夢想的破滅,嚴重地影響到一個人的生存。在夢想破滅之前,我們幻想得多么美好,滿懷熱忱地去增強自身的能力,以實現自己的目標,然后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但是僅僅在一瞬間,我們失去了追求的目標,身邊的一切都變得毫無意義,沒有了任何生存的欲望。無奈與絕望,甚至會讓我們做出放棄生命的決定,而這一切都是源于夢想的破滅。奧黛麗對這一切體會最深。
為了追尋從小以來的芭蕾舞夢想,奧黛麗一直孜孜不倦地努力著。有夢想的支撐,她覺得所有的苦難都不是問題,她就像是一只展翅的小鳥信心蓬勃地向空中飛去,而蘭伯特的話就像是一把鋒銳的利劍直刺向她,她瞬間斷了氣息,蔫蔫地從半空中跌落下來……
003.坦然接受:是幻滅,也是新生
不過奧黛麗·赫本是一個睿智而堅強的女子,在經過一番消沉之后,她讓自己接受這個事實,并去面對它。多年后回憶起這件事情,奧黛麗說:“當時我想,我的生命已經太憂傷了,無論遇到什么情況,我都要坦然地接受生活。我要珍惜生活。”
當奧黛麗慢慢接受自己無法成為一名優秀的首席芭蕾舞者這一事實,她也意識到自己繼續練習芭蕾舞并無優勢和好前途,如果繼續練下去的話,只是浪費時間和金錢而已,于是奧黛麗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那就是放棄學習芭蕾舞。
奧黛麗其實是有舞蹈才華的,瑪麗·蘭伯特一直認同這一點。她想要挽留這個優雅美麗的女子在自己的團里做第二舞蹈演員。誰知奧黛麗卻一口拒絕了她,無法成為首席舞者這一事實讓奧黛麗很難過,她覺得自己如果繼續在歌舞團里做二三流演員,是一件有損尊嚴的事情。
夢想破碎了,但卻一定要活得有尊嚴,這就是那個讓人喜愛的獨立堅強的奧黛麗。于是在1948年10月末的一天,她辭別瑪麗·蘭伯特并搬離了瑪麗借給她住的房子,與母親艾拉夫人再次過起了租房生活。
離開了心愛的芭蕾舞學校,奧黛麗就像是突然間被抽去了渾身所有的力氣,再也沒有做兼職的動力。奧黛麗沮喪、悲觀、絕望,她以為自己再也沒有了飛翔的能力。
就在奧黛麗心灰意冷的時候,拮據的生活很快就讓她明白了人生在世除了追求夢想之外,還有最基本的需求:那就是生存,換而言之就是要活著。困窘潦倒的現實狀況由不得奧黛麗哀傷難過,她必須去賺錢來維持生活開支。無奈之下,承受著夢想破碎之痛的奧黛麗不得不開始出去找工作。
為了養家糊口,奧黛麗不得不與現實妥協,她一邊做兼職模特,一邊去應征歌舞團的演員招聘。以商業經濟為目的的歌舞團,接的最多的項目就是去酒店表演歌舞。這種表演只關金錢,無關藝術,這與一心要成為一名藝術舞者的奧黛麗的初衷背道而馳。
這種只為生存無關理想的生活方式讓奧黛麗陷入痛苦。那時候她恰好二十歲左右,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豆蔻年華,但奧黛麗卻看不到青春的美好,她需要為了生活而奔波。
當時恰好趕上《高跟鞋》劇組來倫敦招募演員,奧黛麗報名參加了應征。她憑著自己的努力擊敗3000名應征者,成功地成為音樂劇中的一員。此時的奧黛麗就連什么是切分音都不懂,但每周8英鎊的薪水對生活困窘的奧黛麗來說是一個相當有誘惑力的數字,她太需要這份工作了。為了能夠順利完成這份工作而不是被辭退,奧黛麗在排演的時候付出比別的女孩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雖然說付出不一定能有收獲,但想要收獲,就一定要辛勤付出。皇天不負苦心人,奧黛麗辛勤的付出有了很好的收獲。當《高跟鞋》演出后,奧黛麗精湛優雅的表演受到了導演塞希爾·藍道的注意。很快,她便接到塞希爾的新劇《韃靼醬》劇組的邀請。
《韃靼醬》是一臺充滿異國風味的歌舞劇。在劇中的奧黛麗雖然分別飾演了一個瑜伽學生、一個女店員和一個古典芭蕾舞者,但總起來說,她只算得上是一個跑龍套的角色,在戲里可有可無。不過,她卻受到各界的關注,眾人評論她說:“她就像是一股清新風,《韃靼醬》因為她而變得自然清新而甜潤,充滿了靈性之美。”
因為奧黛麗的加入,歌舞劇一演出便獲得了觀眾們的贊譽。此時,奧黛麗已經引起各界的注意,有這樣的效果,奧黛麗知道都是塞希爾·藍道的發掘和鼓勵。所以她心中對藍道充滿感激。
不過,此時的奧黛麗依然對演員這個職業不是很看重,殘酷的現實生活讓她更加重視這場表演的收入。這臺歌舞劇演出一年,共433場,演出的收入加上她兼職參加另一出兒童劇目的薪水,足夠她和母親過上不愁柴米的生活。這樣的收入給了奧黛麗一個小小的驚喜,一直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她終于可以長長地舒一口氣了。但她依然快樂不起來,夢想的破碎就像是一塊沉甸甸的石頭壓在奧黛麗的心上。
在《盲女驚魂記》中,雖然世界一片漆黑,但蘇茜沒有放棄,也沒有消沉和絕望。當山姆告訴她必須自己學會獨立時,她充滿信心地說:“我一定可以成為世界上最厲害的盲女。”奧黛麗·赫本在戲里說出這句臺詞的時候,是那樣的充滿自信。她的自信不是假裝出來的,而是她在舞蹈夢想破碎后,在人生淬煉中獲得的真實體驗。
三、奧黛麗告訴你該知道的
社會雙重標準
我相信快樂的女孩最漂亮。我相信明天的太陽是新的。我相信奇跡的存在,機遇很少憑空出現。所以,當它們出現時,你一定要抓住。
——奧黛麗·赫本
001.有人愛慕你年輕時的容顏
奧黛麗·赫本如此美好,又正值豆蔻青春,自然會有不少愛慕者,當然,這種愛慕與愛情無關,因此算不上是奧黛麗的初戀。
雖然此時的奧黛麗尚未成名,但在這些愛慕者心里,她就是他們的女神。一般人覺得女神都如圣潔的蓮花一樣,都是懷著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心態仰慕著,但馬塞爾·勒朋卻不如此,他對奧黛麗展開了熱烈的追求。
馬塞爾·勒朋之所以如此熱烈,是因為他和奧黛麗·赫本同在《韃靼醬》劇團里工作,他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
勒朋是一位法國人,有法國男人的英俊和浪漫,只這一點,就讓他比其他愛慕者多了一些魅力。而且他還是一個會作詞的歌手,經常會哼唱自己寫的歌曲。
即使是在現在這個每個男孩子都會彈吉他打籃球的時代,在很多小女生眼里,這樣的男孩子依然渾身散發著光芒,更何況在那個保守的男孩子們幾乎沒有特長的20世紀40年代。因此,勒朋是劇團一個很受女生們歡迎的男孩子。
作為一個集合十多個國籍演員的歌舞劇團,《韃靼醬》劇團里不乏性感的女孩,甚至有一位演員戲稱說“在這個劇團里,有舞臺上最大的胸”,可見當時團里美女如云。但勒朋卻對這些美女視若無睹,他獨獨對既沒有胸部,也不會擺姿作態的奧黛麗動了心。
他每天都圍著奧黛麗打轉,她的一顰一笑都左右著他。奧黛麗在舞臺上表演的時候,他在臺下目光炯炯地注視著她;而奧黛麗倦乏,獨坐角落休憩的時候,他會抱著樂器為她自彈自唱一首曲子,為她排乏解悶。
對于勒朋的追求,青春年少的奧黛麗最開始并沒有往愛情上面想,她只以為是同事之間的友誼。她之所以會這樣想,是因為她對自己的不自信。
從失去父愛那一刻起,奧黛麗就一直處于不安全狀態。懂心理學的人都知道,處于這種狀態下的人,是很難建立起自信的。事實證明,奧黛麗的一生都處于不自信的狀態。即使是在拿到奧斯卡金獎之后,她依然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優秀,不如別人漂亮,不如別人有才華。更何況是在一無所成的青春年少時期。
歌舞劇團大多都是年輕人,尤其是女演員們,她們雖然有些羨慕甚至嫉妒臺上的奧黛麗獲得觀眾的青睞,但在臺下,她們很喜歡這個不做作的女孩子。她們愿意和她分享一些話題,比如年輕人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