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解密事業——理想是朵花,謝了可以重新開放(1)
- 奧黛麗·赫本:美麗天使,上帝身邊的女人(珍藏版)
- 夢芝
- 4865字
- 2016-10-17 10:52:07
人之所以為人,必須充滿精力、自我悔改、自我反省、自我成長;并非向人抱怨。
——奧黛麗·赫本
我們的人生總會遇到這樣或是那樣的磨難,我們會消沉,會想要尋找依靠,但我們在經歷中會逐漸明白,我們不可能依靠誰一輩子,除了學會獨立、堅強和堅持,我們別無他法。而自助者,人助之。只有自助,才會有人來幫助你。如果你不獨立自助,自己放棄了自己,那么人必棄之。
——赫本密碼
一、一個會走路的夢
我在二月回到荷蘭拍攝《荷蘭七課》時,并不是因為對電影有興趣,而是我需要錢來度過我和母親未來的幾個月時間。
——奧黛麗·赫本
001.改變了名字,并不意味獲得自由
在奧黛麗·赫本演過的26部影片中,將她的演技發揮到極致的當屬《盲女驚魂記》。在這部電影中,奧黛麗飾演一個瘦弱的女盲人,要對付闖入家中的強壯歹徒,并憑借智慧最終取勝。
一個視覺正常的人要去扮演盲人,這本身就是一種極大的挑戰,尤其是不能眨動眼睛,目空無物,這對奧黛麗來說都是難點。為了達到逼真的效果,奧黛麗到盲人學校去請教老師,甚至把眼睛蒙上生活,以此來感受盲人的世界。
在劇中,當歹徒截斷了電話線,奧黛麗大睜著雙眼,滿臉驚恐無助的神情讓觀眾的神經驀地緊繃起來。影片的驚悚效果在一瞬間達到了高潮。
影片放映后,觀眾們紛紛夸贊奧黛麗的演技爐火純青。但卻沒有人知道,在少年時期的奧黛麗就像這個盲女一樣跌跌撞撞地奔走在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旅途上。
1939年,小奧黛麗進入安恒音樂學院學習芭蕾舞。但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戰就爆發了。這次戰爭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整整有超過1億多名軍事人員被動員并參與這次軍事沖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于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并以方便統籌規劃。
德國和蘇聯入侵波蘭,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以英國為首的大英帝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納粹為了在歐洲建一個大德意志帝國而占領了宣稱中立的荷蘭,荷蘭人民從此陷入戰爭的災難中。
戰爭帶來的災難是永無止盡的,一旦戰爭爆發,其所引發的牽連讓人望而生畏,因為戰爭讓不少人失去了家庭,妻離子散,而且血流成河,那場面令人不敢想象,所以平民百姓對戰爭深惡痛絕。但面對當權者們的戰爭暴行,平民百姓是無力阻擋的。身陷戰爭之中,只能處處小心,以免招來橫禍。
當時的奧黛麗才剛10歲,根本不懂得這些,但她的母親卻每天提心吊膽。當時的身份文件大多為手寫,為避免小奧黛麗原本非常英國味道的名字招惹麻煩,她母親篡改了自己的身份文件替她制造了一個荷蘭假名艾達·凡·赫姆斯特拉(Eddavan Heemstra,Edda與Ella在字母上只是一筆之差,便于偽造),但是這個名字從未合法登記過。
在戰爭中,改了名字并不意味著就可以自由地在阿納姆城里行走。到處都是納粹的身影、四處都是彌漫的炮聲,為了確保生命安全,小奧黛麗只能和親人們躲在家里,即使這樣,她們依然心驚膽戰,因為納粹令人發指的行徑總是很輕易地穿透墻壁,傳到她們的耳朵里。
沒有食物,危險、死亡無處不在,這簡直就是一場噩夢。多年以后,奧黛麗回憶起“二戰”時說:“如果我們知道阿納姆會被德國兵侵占5年之久,我們一定會飲彈自殺。當時,我們以為噩夢下周就會結束,也許六個月后,或者明年。我們就是這樣一天天捱過來的。”
今天,當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廳里,喝著咖啡上著網,理所當然地享受著和平和自由的時候,我們永遠也無法體會到在“二戰”中飽受戰爭苦難的人們對這一切的奢望。在戰爭中,所有的物資都被納粹霸占,食物和服裝,這是人賴以生存的兩大要件,但平民們卻根本沒有辦法獲取這些。
當年因為沒有食物,中國的紅軍們便吃草根樹皮。而“二戰”中居住在阿納姆城的居民們沒有草根樹皮可吃,他們便把家里種植的郁金香鱗莖挖出來吃,沒有小麥面粉,他們便用豌豆粉來制作面包。但這些很快就吃完了。當沒有任何食物可吃的時候,奧黛麗只能躺在床上看書,藉此忘記饑餓,而她的兩個哥哥正在長身體的時候,精神食糧根本不能抵御饑餓的侵襲,他們不得不以狗糧果腹充饑。
侵略者們一面斷絕居民們的食物和自由,一面用食物和自由作為誘餌,以此引誘意志不堅定者成為叛徒。很多人為了食物和自由供出自己的親人和朋友,在那個朝不保夕的年代,人的操守和品行有時候抵不過一個面包的份量。
002.從自閉內向女到勇敢堅強小戰士
雖然小奧黛麗的外祖父曾經是阿納姆城的市長,但這樣的職位并不能為家人帶來安全的保障,小奧黛麗的舅舅和兩個哥哥也被人陷害,抓進了納粹的勞動營。這些變故讓小奧黛麗明白命運的莫測,因此多年以后的她加倍珍惜安全與和平。
侵略者截持了人們的物資,抓了身強體健的男人們,接下來他們還要霸占人們的房子、財產,而且大轟炸在繼續,恐懼籠罩在阿納姆城上空。
奧黛麗多年以后回憶起那段日子時說:“最后那年的冬天是最糟糕的,城市里的食物已經所剩無幾,還要優先供給德軍。雖然我們還不至于餓死,但是由于總是吃不飽,我患上了嚴重的營養不良。”僅剩下老弱婦孺的男爵夫人一家已經在城里呆不下去了,她們不得不搬到郊區去和農民們居住在一起。
一直以來,農民都被城里人視為愚昧粗鄙,但在每一次大災難面前,農民總是向世人展示他們的淳樸和善良。阿納姆城郊的農民也是一樣,面對突然從城里涌來的難民們,他們沒有嫌棄和埋汰,而是熱情地拿出自己的物資來與他們分享。一直飽受饑餓折磨的小奧黛麗在這里終于可以飽餐一頓了。
雖然才十二三歲,但哥哥們的相繼失蹤讓奧黛麗已經懂得了誰是誰非,她知道侵略者是罪惡的,而反德的抵抗組織是為人民大眾的利益,因此她積極努力地去幫助那些抵抗組織。她把秘密消息放在鞋子里,然后裝著若無其事的樣子從納粹士兵面前走過,最后安全地把消息送到游擊隊員手里,雖然在走過納粹士兵面前時她也會心驚肉跳,但她告訴自己,必須勇敢,必須堅持。
盡管在戰爭的蹂躪下,生活狀況一天不如一天,但小奧黛麗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的夢想。她始終堅持每天練習舞蹈,這對于一個才十多歲的小女孩來說,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小奧黛麗不但堅持練習芭蕾舞,而且還利用自己的特長來支援游擊隊員們。她在地下室里表演芭蕾舞,募集捐款來為游擊隊員們籌集資金。在那個恐怖的歲月里,募集捐款和進行表演都是明令禁止的行為。一旦被抓住,麻煩可就大了。
但小奧黛麗卻依然義無反顧地去做這些事情,她太想要快一些把納粹趕出阿納姆城,這樣的話她的舅舅和哥哥就可以恢復自由了。因為舅舅和哥哥們,她逼著自己堅強和獨立起來。
在侵略者占領荷蘭阿納姆城這段日子里,奧黛麗從一個內向自閉的孤獨女孩變成一個熱心、勇敢、堅強的反戰小戰士。戰爭為小奧黛麗帶來的唯一好處,就是使她從自閉中走了出來。戰爭讓她懂得,想要活下去,除了獨立和堅強,她別無他法。
關于戰爭,著名的戰爭分子希特勒曾經說過一句話:“戰爭只能帶來傷害,到頭來法國仍是法國,德國仍是德國!”當七千萬人付出血的代價,當整個歐洲大陸被傷得滿目瘡痍時,戰爭終于結束了。人們開始新的生活,奧黛麗和她的母親就是這其中的一員。
在奧黛麗16歲的時候,戰爭結束了,但艾拉夫人的家里已經一貧如洗,她們的生活陷入了困頓狀態。艾拉夫人知道在荷蘭已經不能給女兒好的教育,于是她懷揣著辛苦積攢的100英鎊,帶著女兒奧黛麗回到了英國倫敦。這里有奧黛麗的芭蕾舞老師——當時世界上最著名的芭蕾舞老師之一瑪麗·蘭伯特,她要讓女兒接受最好的芭蕾舞教育。
但是又要租房,又要交學費,還要供日常花銷,100英鎊很快就花光了。眼看著女兒的學業就要中斷,艾拉夫人做出了一個決定。她換上粗布衣裳,去應聘公寓管理員的工作。
公寓管理員是一個很臟很累的職業,每天要整理垃圾、洗刷樓梯,艾拉有著男爵夫人頭銜,在此之前一直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即使在戰爭中,有娘家人的幫襯,她都沒有干過粗活,但現在為了女兒,她豁出去了。
在小奧黛麗的眼里,母親古板、嚴厲,有著極強的控制欲。但就是這樣一位嚴厲到幾乎不近人情的母親,卻和全天下的父母一樣,心甘情愿地付出一切,只要女兒能夠實現她的夢想,能夠得到快樂。
003.你不獨立堅強,沒有人替你勇敢
但倫敦的生活消費實在不是一個公寓管理員的薪水就能夠支撐起來的。艾拉夫人的薪水根本不夠支付母女兩個的吃住和奧黛麗的學費。父親自從和母親離婚以后就沒有接濟過母女兩個一分一文,而她的兩個同母異父的哥哥也在戰爭中被關進了勞動營,因此只有她和母親艾拉夫人相依為命。奧黛麗是一個孝順的孩子,她無法看著母親每天都在為開銷發愁而視而不見,她必須要挑起家庭的重擔。
還記得在《盲女驚魂記》中,在遭遇車禍后失明的蘇茜對黑暗的世界充滿了悲觀和恐懼,她想要依靠丈夫山姆,她哀求山姆去哪里都要帶著她,在蘇茜的心里,山姆的眼睛能給她安全感,她像是冬季里的一棵藤曼,緊緊依附著山姆這棵大樹,如果不如此的話,她就會被寒風刮斷,甚至失去生命。但山姆卻要求她獨立,他要她做全世界最厲害的盲女。當蘇茜把東西掉在地上時,山姆沒有去幫助她撿起來,而是坐視不理,任由蘇茜趴在地上摸索尋找。
看到這里的時候,我是有些埋怨山姆的,覺得他太心狠。但蘇茜卻并不以為然,她深深地懂得山姆是為她好,因為他們都知道,她不可能隨時隨地地依靠他或是任何一個人,她必須學會獨立。如果蘇茜沒有學會理智鎮定地面對生命中發生的一切,那么在有歹徒要害她這一突發事件降臨時,她就不可能利用自己的智慧來戰勝對方。
奧黛麗能夠將蘇茜這個盲女角色演得如此成功,除了她精湛的演技,還有她自己人生經歷所獲得的心得體會。在家庭需要經濟來源時,奧黛麗知道自己除了獨立和堅強之外,別無他法。為了減輕家庭的經濟壓力,她需要一份工作。
在阿姆斯特丹的表哥得知奧黛麗母女的窘況后,決定幫助她們。他來信說,他的朋友要拍一部喜劇短片,片中需要一位女孩,如果奧黛麗愿意的話,他可以推薦她去。
奧黛麗從來沒有接觸過電影,對表演更是一竅不通,她有心不去,但她看到母親整日操勞卻依然為錢緊鎖眉頭,于是她答應了下來。
在二月學校尚未上課的時候,奧黛麗再次回到了荷蘭,她要拍表哥推薦的電影,這部影片的名字是《荷蘭七課》。影片以紀錄片的手法,從空中鳥瞰城市。
這部電影的導演是理斯·雨格諾·凡·德·林登。他一看到奧黛麗,就連忙叫來助手,他指著奧黛麗對助手說:“你見過一個會走路的夢嗎?喏,我見到了!”
奧黛麗在兩個地方出現,一處在街道上,另外一處在結尾的飛機場,她的鏡頭加起來不到一分鐘,片尾也沒有她的名字,僅有極少數影片人注意到這部片子,當然也沒人提到奧黛麗。但奧黛麗的獨特氣質卻已經開始展現出來,多年后當她成為世界著名演員時,這部影片的導演驚喜地說:“看,這是當年為我拍攝紀錄片的小姑娘。我說過,她是一個會走路的夢!”
奧黛麗打工掙錢交學費的事情很快傳到瑪麗·蘭伯特老師耳朵里,瑪麗被她獨立堅強的個性所深深打動,于是伸出援助之手。她告訴奧黛麗,會提供獎學金給她,而且還會提供一套房子給她們母女居住。對于奧黛麗拮據的生活來說,瑪麗·蘭伯特的援助好比雪中送炭,給她和母親解決了大問題,從此以后,她終于可以安心地學習了。
奧黛麗教會我們:我們的人生總會遇到這樣或是那樣的磨難,我們會消沉,會想要尋找依靠,但我們在經歷中會逐漸明白,我們不可能依靠誰一輩子,除了學會獨立、堅強和堅持,我們別無他法。自助者,人助之。只有自助,才會有人來幫助我們。如果我們不獨立自助,自己放棄了自己,那么人必棄之。
二、舞蹈領路人,夢想終結者
我永遠都無法忘記那一天,當蘭伯特夫人告訴我今生都不可能成為女芭蕾紅星時,我明白自己不能再堅持學芭蕾,但又覺得參加歌舞劇演出有損尊嚴。
——奧黛麗·赫本
001.所有的勞累,都只為開一朵夢想的花
一個人可以非常清貧、困頓、低微,但是不可以沒有夢想。少年時代的奧黛麗夢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芭蕾舞者,她一直盼望著自己能夠穿上芭蕾舞裙,在當時倫敦最繁華的柯芬園跳舞。
正是這個夢想支撐她度過那段噩夢般的戰爭時光。有夢想的地方,地獄也是天堂。在那段恐怖黑暗的日子里,夢想是空氣、是陽光、是水分、是食糧,給了奧黛麗活下去的養分。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奧黛麗努力拼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