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一瓢紐約
  • 張北海
  • 1504字
  • 2019-01-04 06:45:21

回到未來——如果北京是棵樹,歷史是它的根

城市是有機體,古老城市,還有歷史。

如果城市是樹,它的歷史就是埋在土里的根。你知道它在那兒,可是又看不到這地下的生命線??吹靡姷?,是地面上的干枝綠葉花果。至于城市,則主要是它的有形結構,人為的建筑物。不無反諷的是,具體表現出城市精神面貌的,在相當程度上,是它的物質面貌。換句話說,城市的靈魂,你看不見,可是你一上街就感覺到了。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偉大創造,自從幾乎一萬年前的中東兩河流域出現了最早期居民點以來,世界各地不同民族文化都先后創建了各自的大城小鎮。以物質建筑為其具體象征的城市,是人類想象力的最佳最終表現。

城市是人為的,也就無可避免地隨著人類活動的演進而演進。工業革命導致了一次大蛻變,西方各大城,經過長久陣痛而邁進了現代世界,其成就雖然不盡相同,但是都意識到,無論如何發展擴張,總要在各自的歷史傳統和現代進步之間,找到一個合情合理的解答。總的來說,就是不忘過去,考慮現在,展望未來。

我人在紐約,因興趣和寫作的關系,也經常關注國際大都會的演變。同時,我生在北京,近三十多年來也曾前往出生之地十好幾次,多多少少感受到京城各個方面的種種變動。今天北京城市建設中的大拆大建,自然讓我聯想到紐約,尤其是近半個世紀前那個慘痛教訓。

自從荷蘭于1624年在曼哈頓建立了交易站(幾乎與其殖民臺灣同時),紐約即一直以貿易為主。以都市建設來說,主要基于經濟考慮,紐約幾百年來的一貫做法是,把好好的樓房拆掉重建更高更大更新更賺錢的龐然巨物。每二十三十年,不少社區(而非小區)的面目全非,地產商也理直氣壯,“老兄,我拆的又不是巴黎圣母院,你叫什么叫!”直到1963年,紐約市一粒明珠,一座建筑大師仿照古羅馬“卡拉卡拉(皇帝)浴宮”于1910年落成的偉大工程科技建筑杰作“賓州車站”,就這么為了錢硬給拆掉了。

這才一棒打醒了紐約,民間多年的呼吁抗議,才終于有了結果,就是“1965年紐約市地方法第46號”??蓜e小看這項聽起來毫不響亮的立法,是它授權設立了具有決策能力的“紐約市陸標保存委員會”。

單憑這個委員會組成其成員條件,即可大致體會到市府民間共同努力的方向。成員十一人,均由市長任命,任期為交疊之三年。委員之中至少應有三名建筑師,一名地產商,一名都市規劃者,一名紐約歷史專家。其他五名市民之中必須有一名以上為律師和了解市府運作人士,而且包括紐約市五個區每區至少一位居民。除主席之外,其他委員完全義務為紐約服務。

從這委員會成立以來這四十多年的努力和成績可以看出,他們認識到城市之經濟發展的必要以及市民生活所需的要求,更不提以摩天大樓稱霸全球百年的紐約在建筑上的自豪……也就是說,委員們體認到,既不能把紐約保存得變成一座老建筑博物館,也不能任由投資開發商為所欲為,亂拆亂蓋一些不得人心的高樓大廈,也不能以現代化為借口摧毀整個歷史區域,也不能毫無約束地任憑建筑大師天馬行空,利用這個國際大都會來展示他們的才華。

六十年前,已故小說家、專欄作家懷特(E.B. White),寫了薄薄一本至今仍受重視的杰作《這里是紐約》(Here is New York)。他在結尾提到曼哈頓有這么一棵老柳樹,長年風吹雨打,掙扎著生存。他覺得這棵樹倒是象征著紐約。每次看到這棵樹他都在想,必須保護這棵樹。它一旦消失,什么都消失了。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沒錯,可是一天就可以給毀掉。兩千年前,尼祿皇帝一聲令下,一把火就燒掉大半個羅馬古城。

今年初,北京一位記者問我,老北京(指抗戰前后)的靈魂早已消失,那新北京的靈魂在哪兒?我跟她說我無法回答。可是在寫這篇東西的時候,我有點感到,或許(也只能是或許)好好保護這棵老樹,新北京的靈魂就將無所不在,你一上街就感覺到了。

2008

曼哈頓下城金融區天空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梓潼县| 凤城市| 大化| 龙门县| 浦东新区| 安庆市| 咸阳市| 门头沟区| 濉溪县| 罗源县| 固镇县| 广丰县| 安溪县| 蓬莱市| 黄石市| 方山县| 梨树县| 东乌| 波密县| 富民县| 中阳县| 佛山市| 漳州市| 和硕县| 连城县| 雷州市| 石柱| 阜康市| 闻喜县| 邳州市| 耒阳市| 新河县| 杭州市| 科技| 北碚区| 长春市| 五家渠市| 丹棱县| 益阳市| 金乡县| 苏尼特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