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無為而治

不尚賢[37],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38],實(shí)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39]。為無為,則無不治。

【語譯】

不標(biāo)榜賢名,使人民不起爭心;不珍惜難得的財(cái)貨,使人民不起盜心;不顯現(xiàn)名利的可貪,能使人民的心思不被惑亂。

因此,圣人為政,凈化人民的心思,就沒有什么自作聰明的主張;滿足人民的安飽,就不會有更大的貪求;減損人民的心智,便沒有剛愎自用的行為;增強(qiáng)人民的體魄,就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哪里還會與人相爭呢?

若使人民常保有這樣無知無欲的天真狀態(tài),沒有偽詐的心智,沒有爭盜的欲望,縱然有詭計(jì)多端的陰謀家,也不敢妄施伎倆。在這樣的情況下,以“無為”的態(tài)度來治世,哪里還有治理不好的事務(wù)?

不尚賢:無善的世界

《莊子》之《天地》

門無鬼問:“有虞氏是在天下平定后去治理的呢,還是天下大亂時去治理的?”

赤張滿稽回答說:“假如天下是太平的,百姓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去治理國家,何必還要有虞氏去做呢?有虞氏之治國,就好像醫(yī)生對待病人一樣,頭禿了給假發(fā),生病了才求醫(yī);又好像孝子拿藥醫(yī)治父親一樣。而這些行為正是圣人以為恥辱而不愿為的。”

“至德的時代,不標(biāo)榜崇尚賢人,不任用能人,而天下治。那時的君主像高處的樹枝一樣,默然而無為;那時的百姓和林中的野鹿一般,悠然自得。他們行為端正,卻不認(rèn)為合乎義;彼此相愛,卻不認(rèn)為那是仁;待人誠實(shí),并不以為就是忠;言行合宜,亦不覺得那是信;互相幫助,更不以為是賜予。所以他們的行為無跡可尋,他們的行事也沒有被記載下來或廣傳世間。”

“智”是爭辯的器具

《莊子》之《人間世》

孔子對顏回說:“你曉得德為什么放蕩,智為什么外露嗎?德之所以放蕩,是因?yàn)楹妹恢侵酝饴叮且驗(yàn)闋巹荨:妹枪舻闹饕颍弥鞘菭巹俚钠骶撸@兩個都是有害的兇器,不能用作處世的準(zhǔn)則。”

求智、學(xué)道毀損了本性

《莊子》之《駢拇》

若是等到鉤子、繩子、規(guī)矩來矯正,繩子來捆綁,膠漆來粘牢,便已損害了物的本性;若以奉行禮樂,假仁假義來安撫天下人心,便是損害了人的本性。

天下萬物均有其本性,所謂:不以鉤彎曲,不借繩拉直,不用規(guī)畫圓,不以矩成方,不靠膠黏附,不用繩捆綁。因此,天下萬物自然而生,自然而得,卻又不知從何所生,因何而得。這是古今不二的道理,人力又何能毀損其分毫?

既然如此,那么仁義[40]又為什么要像膠漆繩索一樣地?fù)诫s在道德的領(lǐng)域里呢?這不是在使天下人迷惑嗎?小的迷惑,只是使人迷失方向的迷惑,大的迷惑,卻會讓人迷失本性,怎么知道會有這種情況呢?

自從舜以仁義號召天下,擾亂天下后,世人莫不爭相行仁行義,這不就是因仁義而改變了本性的鐵證嗎?

所以,視力敏銳的,就會迷亂五色,過分修飾外表,像那青黃相錯的彩繡一般,炫耀了人眼,這正是離朱造成的迷惑。聽覺聰敏的,便混雜五聲,擾亂六律,那金、石、絲、竹、黃鐘、大呂[41]的聲音不就是如此雜亂嗎?這又是師曠迷惑了眾人。

標(biāo)舉仁義,顯耀己德,損害本性以求名聲,使天下百姓交相追求仁義之法的人,除曾參、史鰍[42]外,還會有誰?而楊朱、墨翟等人[43]更善言詭辯,廣集一些無用的言語,斷章取義,專務(wù)“堅(jiān)、白、同、異”之說,勞精傷神,以求那沒有實(shí)用價(jià)值的理論。他們追求的不過是旁門左道,而非天下的正道!所謂正道,乃是不失本性的自然之理啊!

若能保有本性,就是足趾相連,手有六指,也不會覺得有什么不對勁,自然更不會認(rèn)為長是多余,短是不足了。

小鴨的腿雖短,若硬要把它接長,它倒反要憂愁起來;鶴鳥的腳雖長,若強(qiáng)把它砍斷一截,它反要悲哀了。因此,本性是長的,不要縮短它,本性是短的,也不必接長它,一任它自然發(fā)展,就沒有什么可憂愁的了。

至于仁義,不也是本性嗎?那些仁人為什么還處心積慮地去追求仁義呢?……

當(dāng)今世上的仁人,無時無刻不在愁思天下百姓的憂患,而不仁的人,卻又拼命追求富貴,如此看來,仁義豈非也是出于本性?但自三代以后,天下又何以為此喧嚷不清、奔走不停呢?

論無為(放任主義或不干涉主義)

《莊子》之《在宥》

只聽說以無為寬厚待天下,沒聽說過以有為治理天下的。行無為,是恐怕天下人忘了他的本性;為寬厚,是怕天下人喪失了本德。假如世人能不忘本性,不失本德,還用得著去治理嗎?

從前堯治理天下時,使天下人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卻沒有給他們平靜,桀治理天下時,使世人過著憂愁痛苦的生活,毫無歡樂可言。平靜、歡樂是世人的本性,如果不能使天下人得到平靜與歡樂,便是損害了百姓的本性,以此行為治理天下,國家豈能長久存在?

人過于喜悅,就會傷陽氣,過于憤怒,又會傷害陰氣;陰陽二氣不調(diào),四時也就不順,寒暑的氣節(jié)亦隨之不和,這樣恐怕會有傷人體。它會使人喜怒失常,居處無定,思慮不安,以致行為失去準(zhǔn)則,矯情詐偽從中而生,因而有了曾參、史鰍和盜跖的善惡之行。

善惡既顯著,賞罰自是避免不了,這樣的話,就是用盡天下的寶藏也不足以賞善,用盡天下的斧鉞也不足以罰惡,即使天下再大,又怎能供應(yīng)這無窮盡的賞罰啊!自三代以后,統(tǒng)治天下的,競相以賞罰為治理天下的手段,百姓哪還有機(jī)會使自己的性情達(dá)到寧靜的境界?……

所以君子如果不得已而統(tǒng)治天下,不如無為,無為而后天下百姓的性情才可以達(dá)到寧靜。因此,那些視自身的安寧較治理天下重要的人,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給他;愛自身較治理天下為先的人,也就可以治理天下了[44]。

君子如果能“不傷害身體,不顯耀聰明;靜待無為而自然有威儀,沉默不言而后道德臨至,精神有所歸向以使動作自然合乎天理,從容無為而使萬物能自在游動”的話,那又何必去治理天下呢?

關(guān)于無為之教和為道的學(xué)說,在第六章之一和第三十七章之一中有詳細(xì)的說明。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尔康县| 邵阳市| 黄龙县| 四会市| 玛多县| 五常市| 伊川县| 广平县| 石台县| 黔西县| 乌兰察布市| 平安县| 隆子县| 板桥市| 齐齐哈尔市| 九龙坡区| 措美县| 巴南区| 鄂伦春自治旗| 永新县| 白城市| 库尔勒市| 泰宁县| 石楼县| 松潘县| 桦甸市| 玛纳斯县| 雷州市| 衢州市| 廊坊市| 安阳市| 余庆县| 青冈县| 抚顺县| 盐津县| 如东县| 东乡族自治县| 米易县| 台北市| 山西省| 抚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