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神秘幻術:高人就在你身邊(3)
- 唐朝詭事錄3:駭人聽聞大結局
- 魏風華
- 3435字
- 2016-09-12 14:42:55
入夜后,三娘子問趙季和有什么想要的。趙季和說:“明晨需要早點出發,你還是給我準備點早點吧。”
三娘子說:“沒問題,您只管睡個好覺。”
半夜后,趙季和爬起來再次窺視。見到與上次一樣的情景后,他不由輕輕一笑。
第二天早晨,三娘子把燒餅端上來。
趙季和看了看燒餅,對三娘子笑道:“早起口有點渴,可否勞煩您替我倒杯茶?”
三娘子欣然答應,轉身出屋取水。
趙季和趕緊把自己所帶的燒餅拿出來一個,放在盤子里,又取走一個揣于懷中。
三娘子回屋后,趙季和正在吃著自己那個燒餅,并對她說:“忘記了,我也帶有燒餅,你把剩下的這些給其他客人吃吧。”
三娘子斟茶時,趙季和又說:“如不嫌棄,品嘗一下我帶的燒餅如何?”說著,他取出剛才從盤子里調走的那只燒餅。
三娘子笑納,吃了兩口,倒地變作了驢。趙季和便騎上她出門而去。
卻說這三娘子日行百里,無處不能去。
四年后,趙季和入關去長安,在西岳廟東五六里處,于路邊看到一位老人。老人拍手大笑:“板橋三娘子,怎么變得這副模樣?”
隨后,老人對趙季和說:“三娘子雖有過,但也讓你騎了好幾年了,就此放過她吧。”趙季和想了想,答應了。
那老人掰開驢的口鼻,口中有詞。
不一會兒,三娘子便從驢皮中跳出來,向老人深鞠一躬,瞧也沒瞧趙季和,一個人憤然離去了。
唐汴州西有板橋店,店娃三娘子者,不知何従來。寡居,年三十余,無男女,亦無親屬。有舍數間,以鬻餐為業。然而家甚富貴,多有驢畜,往來公私車乘,有不逮者,輒賤其估以濟之。人皆謂之有道,故遠近行旅多歸之。
元和中,許州客趙季和將詣東都,過是宿焉。客有先至者六七人,皆據便榻,季和后至,最得深處一榻。榻鄰比主人房壁,既而三娘子供給諸客甚厚,夜深致酒,與諸客會飲極歡。季和素不飲酒,亦與言笑。
至二更許,諸客醉倦,各就寢。三娘子歸室,閉關息燭。人皆熟睡,獨季和轉展不寐。隔壁聞三良子悉窣,若動物之聲。偶于隙中窺之,即見三娘子向覆器下,取燭挑明之,后于巾廂中,取一副耒耜,并一木牛,一木偶人,各大六七寸,置于灶前,含水噀之。二物便行走,小人則牽牛駕耒耜,遂耕床前一席地,來去數出。又于廂中,取出一裹蕎麥子,受于小人種之。
須臾生,花發麥熟,令小人收割持踐,可得七八升。又安置小磨子,硙成面訖,卻收木人子于廂中,即取面作燒餅數枚。有頃雞鳴,諸客欲發。三娘子先起點燈,置新作燒餅于食床上,與客點心。季和心動遽辭,開門而去,即潛于戶外窺之。
乃見諸客圍床,食燒餅未盡,忽一時踣地,作驢鳴,須臾皆變驢矣。三娘子盡驅入店后,而盡沒其貨財。季和亦不告于人,私有慕其術者。后月余日,季和自東都回,將至板橋店,預作蕎麥燒餅,大小如前。既至,復寓宿焉。三娘子歡悅如初,其夕更無他客,主人供待愈厚。夜深,殷勤問所欲。
季和曰:“明晨發,請隨事點心。”
三娘子曰:“此事無疑,但請穩睡。”
半夜后,季和窺見之,一依前所為。天明,三娘子具盤食,果實燒餅數枚于盤中訖。更取他物,季和乘間走下,以先有者易其一枚,彼不知覺也。季和將發,就食,謂三娘子曰:“適會某自有燒餅,請撤去主人者,留待他賓。”即取己者食之。
方飲次,三娘子送茶出來。季和曰:“請主人嘗客一片燒餅。”乃揀所易者與啖之。才入口,三娘子據地作驢聲,即立變為驢,甚壯健。季和即乘之發,兼盡收木人木牛子等。然不得其術,試之不成。季和乘策所變驢,周游他處,未嘗阻失,日行百里。
后四年,乘入關,至華岳廟東五六里。路傍忽見一老人,拍手大笑曰:“板橋三娘子,何得作此形骸?”因捉驢謂季和曰:“彼雖有過,然遭君亦甚矣。可憐許,請従此放之。”老人乃驢口鼻邊,以兩手擘開,三娘子自皮中跳出,宛復舊身。向老人拜訖,走去,更不知所之。(《河東記》)
故事的最后,三娘子并沒有感謝趙季和,這一點大約叫趙季和不快。不過,也可以理解,三娘子作為一大美女,卻被趙季和當驢騎行了四五年,怎能不氣!
不過,那些被三娘子化為驢的旅客,又有誰去憐憫呢?他們一輩子只能做驢了。
故事中,三娘子那個裝滿農具的小箱子令人好奇。在晚唐皇甫氏所著《原化記》中,也有一個類似的記載:
唐憲宗元和年間的一個深夜,一位老者來到嵩山少林寺,自稱求宿。
按規矩,已閉的寺門難以再開,于是值班的僧人就從門縫中告訴老人:“您可住在寺外廂房的空室,只是那里條件簡陋,并無床席。”
老人聽后,還是欣然前往。
至二更,有僧人見寺外甚是明亮,于是大怪,開門觀望,見光亮發自老人所住的那間屋子。
僧人懷著好奇之心悄悄走過去,往屋里窺視:
只見原來空空如也的屋子,此時竟然錦褥翠帳,華麗異常。又見桌子上盡是豐盛的菜肴和醇香的美酒,老人吃得正香。
老人孤身一人,并無仆從跟隨。這些飯菜與錦褥翠帳是哪來的?要知道,這屋子原來是空的!
僧人雖然大為驚奇,但畢竟是修行之人,知道老人不同尋常,沒敢貿然進去詢問,只是一直悄悄地窺視。
五更后,老人吃飽喝足。
老人從懷里取出一只拳頭大小的葫蘆,隨后將床、桌椅以及錦褥翠帳等物悉數裝進葫蘆……
街頭諜影
在唐朝,魚龍百戲興盛,從皇宮到街頭,活躍著很多技藝高超的雜技賣藝者。
唐德宗貞元年間,長安街頭有一個叫作解如海的人,以賣藝為生。此人殘疾,無手腳,但善擊球、玩色子,又善舞劍。更令人驚嘆的是,他雖然沒手沒腳,但卻娶了兩個老婆,還生了好幾個兒子!
所以,你要是認為街頭上的賣藝者、乞討者的身份都很低下、很單純,就大錯特錯了。
晚唐五代時,浚都這座城市中,有一婦人乞討于市,自稱來自鄴南。
這不是個一般的婦人,而是個美女,從相貌到姿儀乃至氣質,都很吸引人的眼球。但她是個殘疾人,沒雙腿,下身像被截過一樣整齊。她被父親載于獨輪車上,一路乞討,每天吸引上千人圍觀。
該婦人的蹤跡無處不在:從平民所住的小巷,到官員的府邸,都可以看到她的背影。很多人施舍錢財,因為他們感到,這樣美麗的女子竟患殘疾,老天實在不公。
有婦人,儀狀端嚴,衣服鉛粉,不下美人,而無腿足,繇帶以下,像截而齊,余皆具備。其父載之于獨車,自鄴南游浚都,乞丐于市,日聚千人。至于深坊曲巷,華屋朱門,無所不至。時人嗟異,皆擲而施之。(《玉堂閑話》)
但后來的結局就出乎人們的意料了。
京城破獲了一起契丹間諜案,經審查,慢慢揪出幕后間諜首領:正是那乞討的無腿美女!
該婦人搜集到的情報甚多,顯然是利用了自己的身份,把幾乎所有人都騙過了。
類似的故事,還有唐時著名的胡媚兒一案。不同的是,主人公使用了幻術。
貞元中,揚州坊市間,忽有一妓術丐乞者,不知所從來,自稱姓胡,名媚兒,所為頗甚怪異。旬日之后,觀者稍稍云集,其所丐求,日獲千萬。一旦懷中出一琉璃瓶子,可受半升,表里烘明,如不隔物,遂置于席上,初謂觀者曰:“有人施與滿此瓶子,則足矣。”瓶口剛如葦管大,有人與之百錢,投之琤然有聲,則見瓶間大如粟粒,眾皆異之。復有人與之千錢,投之如前,又有與萬錢者,亦如之。俄有好事人,與之十萬二十萬,皆如之。或有以馬驢入之瓶中,見人馬皆如蠅大,動行如故。須臾,有度支兩稅綱,自揚子院部輕貨數十車至,駐觀之,以其一時入,或終不能致將他物往,且謂官物不足疑者,乃謂媚兒曰:“爾能令諸車皆入此中乎?”媚兒曰:“許之則可。”綱曰:“且試之。”媚兒乃微側瓶口,大喝,諸車輅輅相繼,悉入瓶,瓶中歷歷如行蟻然。有頃,漸不見。媚兒即跳身入瓶中,綱乃大驚,遽取撲破,求之一無所有,從此失媚兒所在。后月余日,有人于清河北逢媚兒,部領車乘,趨東平而去。是時李師道為東平帥也。(《河東記》)
故事主人公胡媚兒,活動在唐德宗貞元年間的揚州,沒人知道她是從哪來的。胡媚兒在市場上乞討,每天能獲得成千上萬的錢財。
為什么呢?
她有一個奇怪的琉璃瓶子,其大小頂多也就能盛半升水,且是透明的。胡媚兒對觀看的人說:“假若有人施舍我銅錢,把這瓶子盛滿了,我也就滿足了。”
聞者都認為很奇怪,因為瓶子很小,盛滿實在容易。有人往里投了一百錢,擲之有聲,落入瓶中,則變得微小。人們大驚。隨后又有人投了一千錢、一萬錢、二十萬錢,瓶子依舊不滿。
有好事者,驅趕驢馬等入瓶。入瓶后,驢馬皆如蒼蠅大小,在里面奔行自如。
此時,一位負責江淮地區財稅的官員押解著幾十車財物路過這里,見到觀者如云,于是走進來,得知情況后,笑道:“真的是這樣嗎?你能把我這幾十車東西都裝進去嗎?”
胡媚兒說:“如果您叫我裝,那沒什么不行的。”
官員說:“可以。”
胡媚兒微側瓶口,大喝一聲:“進!”
那幾十輛馬車一一被裝入瓶中,到了里面,行進如蟻,走著走著,就漸漸不見了。
官員失色,此時胡媚兒縱身一躍,也跳入瓶中。
官員大叫一聲:“不好!”叫人抓起瓶子,將之搗破,但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