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君說,“問題的范圍愈大,那抽象性亦愈增加”。這里他把“抽象性”三字,代替上文的“理想的分子”五字,便容易使人誤解了。試看他所舉的例,如法國大革命所標的自由平等,如中國辛亥革命所標示的排滿,都不是問題本身,都是具體問題的解決。為什么要排滿呢?因為滿清末年的種種具體的腐敗情形,種種具體的民生痛苦,和政治黑暗,刺激一般有思想的志士,成了具體的問題,所以他們提出排滿的目標,作為解決當時的問題的計劃。這問...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推薦閱讀
- 近代早期英國社會中的單身婦女研究
- 重建現代兒童福利制度:中國兒童福利政策報告(2014)
- 人口管理中的政府政策抉擇
-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
- 中國農村“居家扶助型”養老模式研究
- 健康老齡化背景下社區老年人群醫療救助機制研究
- 芝加哥的華人:1870年以來的種族、跨國移民和社區
- 湖北省殘疾人事業發展重要文獻選編(1989—2019)(下冊)
- 農村二孩生育試點三十年:以全國持續放開農村二孩生育試點的翼城縣為例
- 人口預測方法與應用
- 少數民族生育意愿新觀察
- “科技界的達爾文”史蒂文·約翰遜創意創新三部曲
- 流浪兒童調查及救助機制探析
- 黑皮膚,白面具(人文與社會譯叢)
- 互助養老與社區時間貨幣: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金融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