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愛心篇:會愛·行動·榜樣(1)

高爾基說:“愛孩子,這是連母雞也會做的事情。”但是,父母卻不能像母雞一樣愛孩子,而是要“會愛”孩子。所謂“會愛”,就是科學地愛、藝術地愛,使孩子健康成長。

“行勝于言。”父母要科學地、藝術地愛孩子,就要付諸行動,不但要讀家教書籍,學習愛孩子的方法,而且要將所學的方法應用到實踐中。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因此,父母一定要在學習、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給孩子樹立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給家長的建議之一:家長要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熱愛學習,那么,家長首先要養成讀書的習慣。

俗話說:“言傳不如身教。”家長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家長要喜歡讀書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于學齡前兒童來講,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未來,因此,家長如果有良好的讀書習慣,就可能影響孩子并使其將來喜歡閱讀。

二、利用講故事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孩子喜歡聽故事,家長就要會講故事。家長要選適合孩子聽的故事書,然后講給孩子聽。講故事要像評書演員一樣,關鍵地方該停的要停一下,從而喚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當孩子上學了,講故事時就可以講一半,然后告訴他,這個故事在某一本書上,讓孩子自己去閱讀。孩子看了故事,再讓孩子講給自己聽。孩子為了把故事講好,就會認真仔細地讀書,慢慢地就養成了喜歡閱讀的習慣。

三、訂閱適合家庭成員閱讀的報刊

如果家庭成員都有閱讀的習慣,就應該訂閱一些健康的、有趣味的、適合家庭成員閱讀的報刊。試想一下,每次新報刊來了,家長在看報刊,孩子一踏進家門,大腦的興奮點就被吸引到閱讀上來。長此以往,孩子的大腦就會養成一種習慣,讀書的習慣就會逐漸養成。

一個人一旦養成喜歡讀書的習慣,就會自覺地把各種事物與學習聯系起來,在潛意識的作用下,大腦便會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聯想、加工。同樣是水壺的水沸騰了,普通人認為是水開了,而瓦特卻通過思考發明了蒸汽機;同樣是看到樹上掉下了蘋果,果農見了心疼,而牛頓卻由此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根本原因是什么?就是因為瓦特、牛頓平時熱愛學習,善于聯想,所以,這些自然現象在他們的大腦里便會激起創新的靈感。

經典案例:蘇洵誘導孩子讀書

“唐宋八大家”里,有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堪稱佳話。論起來這都與父親蘇洵有關。

蘇洵是宋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他寫散文達到了“下筆頃刻千言”的水平,被廣為傳頌。他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做法流傳至今。

他的兩個孩子蘇軾、蘇轍,小時候都非常調皮,不好好讀書,蘇洵也曾多次教育,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即使孩子這樣不聽話,蘇洵也沒有強迫他們讀書,更沒有打罵過孩子。他決定從孩子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入手,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引導孩子自覺去讀書。

為了引導孩子看書,每當他看到兩個孩子玩耍時,就拿出適合孩子閱讀的書,故意躲在犄角旮旯里讀書,看到孩子來了,他就故意急忙把書“藏”起來。兩個孩子發現后,以為父親背著他們看什么好書,就將書“偷”出來讀。

結果一看這書確實不錯,漸漸地孩子們把讀書當成了一種樂趣,喜歡上了讀書。由于喜歡上了讀書,豐富了知識,學問越來越高,孩子們都能寫出一手好文章。特別是蘇軾,創作出了許多流傳后世的佳作。

后來,蘇軾、蘇轍也都成了文學家,與父親一起被后人稱為“三蘇”。

蘇洵教子給我們的啟示:

(1)蘇洵之所以能如此巧妙地教子讀書,是他自身的文化修養促成的。

(2)蘇洵對孩子沒有要求,沒有強迫,而是用實際行動激發孩子的好奇心,由好奇產生欲望,由欲望產生興趣,由興趣養成習慣,由習慣走向成功。

(3)蘇洵讀書的榜樣做得很好,潛移默化地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走向成功。

給家長的建議之二:家長有必要進行“校訪”

在學校里,有的老師經常進行家訪,目的是了解學生的家長和家庭情況,進而全面了解學生。其實,一個班幾十名學生,老師不可能做到對每個學生都進行多次家訪。那么,家長就有必要到學校進行一下“校訪”,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與老師配合教育好孩子。“校訪”要有目的,當發現孩子一些異常情況,感覺有必要與老師溝通時,再進行“校訪”。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孩子放學回家,情緒不正常時要“校訪”

孩子回到家,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情緒異常時,不但要問明原因,耐心細致地聽孩子訴說,而且還要及時與老師進行溝通,請老師出面做思想工作,消除孩子的不良情緒,使孩子健康成長。

二、發現孩子學習成績不穩定時要“校訪”

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時突然下降了,雖然可能有老師的教法、孩子的學習態度、試題的難易等多種原因,但是,不管什么原因,家長都要擠出時間到學校與老師溝通,搞清楚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三、孩子放學不按時回家要“校訪”

學校的放學時間一般都是固定的,有時孩子值日或被老師留下做一些別的事等,就會晚點回家,但是,這些都是偶爾有之,不會經常出現。如果孩子連續幾天甚至更長的時間不按時回家,家長不但要問原因,而且必須到學校與老師交談,了解孩子放學以后的行為,防止孩子出入網吧、游戲廳、錄像放映廳等場所。

四、家長在對老師有合理化建議時應及時“校訪”

孩子回到家里,經常向父母講一些學校里發生的事,還會講一些同學之間的事,有的情況是老師無法掌握的。家長如果覺得孩子講的有些事情,需要向老師反映,就要及時跟老師進行交流,并把自己的合理化建議提出來,以便老師采納,改進方法去教育學生。

五、父母同時出差前應進行“校訪”

家長在出差前應該與老師溝通,告訴老師家里的情況,請老師多關照一下孩子,以免孩子放學后無人照管而出現意外狀況。出差回來后,也要及時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近期的情況,如果孩子表現很好,就要及時表揚,鼓勵孩子繼續保持。如果孩子曾經有什么不良表現,需要對孩子進行補救教育的,更要針對情況及時補救。

經典案例:孩子數學成績突然下降以后

曉明已經是初中二年級的學生了,他的數學成績一向很好,可是期中考試時,數學成績突然出現了下降,爸爸問其原因,曉明說:“我們換了一個數學老師,沒有原來的老師教得好。”

曉明的爸爸很重視孩子的教育,而且很有方法,立刻進行了“校訪”。他沒有找現任的數學老師,而是找到原來的數學老師,講明了孩子現在的思想狀況,請他給孩子做思想工作。

原任數學老師找到曉明,詢問了一下具體情況,然后對曉明說:“你習慣了我的教學方法,不習慣新老師的教法,這也是正常的。但是,新老師年輕,知識新,教法新,如果你認真聽新老師講課,慢慢就會習慣的,而且一定能取得好成績。”

因為曉明信任這個老師,所以能聽進老師的建議,他改變了原來的學習態度,以一種健康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去,很快數學成績就上來了。期末考試時,曉明的數學又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王曉明父親“校訪”給我們的啟示:

(1)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孩子考試出現問題了,不要盲目批評,而是要了解情況,然后及時處理。

(2)方法得當,效果很好。孩子不喜歡新老師,家長能讓校長換老師嗎?

顯然不可能。家長能對新老師說:“我們孩子說了,你教的沒有原來的老師好”,那家長不是給孩子找麻煩嗎?既然孩子喜歡原來的數學老師,就請原來的老師出面做工作,“校訪”也要講究策略。

(3)編織家長、老師和學校間的教育網絡。目前社會環境復雜,為了孩子,家長要積極進行“校訪”,不斷地與老師溝通。只有這樣,才能減少家庭、老師和學校之間教育網絡的漏洞,確保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環境里健康成長。

給家長的建議之三:訓斥孩子要講究藝術

孩子犯了錯誤時,家長能不能訓斥孩子呢?當然能。

列寧說過:“教育不是萬能的。”有的孩子不聽話,家長和風細雨地講道理,根本不管用。所以,家長訓斥孩子總是難免的。問題是如何訓斥孩子,家長應該掌握一些訓斥孩子的藝術方法:

一、當孩子玩得出格或有危險時,家長要立即訓斥

要根據孩子年齡分別對待:如果孩子還是幼兒,就要當場訓斥。否則,過一段時間孩子忘了,再訓斥就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如果孩子已經大了,家長就要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訓斥:如孩子玩火、玩利器,這些行為非常危險,家長就要立即阻止并嚴加訓斥;發現孩子有不良的心理和行動時,也要嚴厲訓斥。

二、要先調查,再訓斥

當孩子犯了錯誤時,不要一見面就劈頭蓋臉地訓斥,要先調查,弄清緣由,然后再根據情況進行批評,這樣孩子容易接受,效果較好。

如果孩子犯了原則性錯誤,家長就要嚴厲訓斥,并立即糾正。

三、訓斥孩子時,家長意見要統一,態度要一致,然后由一個人出面批評

切忌父母意見不一致,讓孩子無所適從。也不要這個人批評,那個人護著孩子,為孩子辯護。

四、訓斥孩子的語言要直截了當,干凈利索

家長訓斥孩子做到“三不要”:一是不要沒完沒了,無休止地訓斥。二是不要當著孩子朋友的面訓斥孩子。三是不要在飯桌前訓斥孩子,那樣不但會影響孩子的食欲,而且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起不到很好的效果。

經典案例:驕傲的麥克

麥克已經是小學二年級學生了,而且聰明、好學、成績優秀。有一次,他在班上得了最佳朗讀的獎狀,非常驕傲。回到家里拿出課本,他跟女傭吹牛:“看看你能不能念這個?我會念的,諾蔓。”

這位善良的婦道人家拿起課本來,仔細地看了一遍,然后結結巴巴地說:“唉,麥克,我不知道怎么念。”

麥克一下子驕傲起來,小家伙沖進客廳,得意洋洋地跟爸爸喊道:“爸爸,諾蔓不會讀書,可是我只有8歲,就得了朗讀獎狀。看一本書卻不會讀,我不知道諾蔓是什么感覺。”

爸爸一句話也沒有說,走到書架旁,拿了一本書,遞給他說:“她的感覺就像這樣。”

那本書是用拉丁文寫的,麥克一個字都不認識。

麥克一生也沒有忘記那次深刻的教訓,不論什么時候,只要想在人前自吹自擂,他就馬上提醒自己:“記住,你不會念拉丁文。”

麥克爸爸給我們的啟示:

(1)要學會尊重他人。面對驕傲的麥克,麥克的爸爸非常冷靜,非常巧妙地告訴孩子,“你還差得遠呢,不能羞辱別人”。

(2)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驕傲情緒,一旦發現就要立即教育。否則,養成驕傲的習慣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一個驕傲自滿的人,一般朋友很少。因為沒有人愿意與一個不學無術、驕傲自滿的人做朋友。

給家長的建議之四:正確對待孩子的考試成績

現在的家長都非常關注孩子的考試成績,關注孩子在班里的排名,雖說無可厚非,但是家長一定要客觀、正確地看待孩子的考試成績。

一、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看分數

客觀地講,每一個孩子的家庭條件、遺傳基因、身體狀況、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個性心理等都會有差異。家長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基礎,看待孩子的考試成績,如果進步了,就要加以鼓勵;如果退步了,要分析原因,找出差距,制定措施,今后趕上。不要總是讓孩子與別人比較,這是孩子最反感的,根本起不到激勵孩子的作用。

二、明確教育目的,不要只看分數

家長讓孩子上學,目的就是讓孩子接受學校教育,感受集體的生活,成為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人才。考試分數只是孩子一個階段學習的成績,不能代表孩子的全部。如果孩子某一科分數低了,要問清原因,是不是孩子沒興趣等。如果這門科目不是孩子的強項,父母可以跟孩子溝通,幫助孩子制定彌補差距的措施,逐步將成績趕上來。

三、尊重孩子,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

有的家長因為自己的理想不能實現,就想讓孩子為他實現理想,強制孩子學習鋼琴、美術、舞蹈等特長,并且給孩子制定一些“清規戒律”“牛不喝水強按頭”。這樣做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反而事與愿違。不考慮孩子的愛好,違背孩子的意志,過高過嚴的要求,會引起孩子焦慮、緊張的心理,甚至逆反心理。尊重孩子,因勢利導地教育孩子,才是教育的根本。

四、要重精神獎勵,輕物質獎勵

孩子考試成績好了,家長應該注重在精神方面的獎勵。比如:語言上進行夸獎,神情上對孩子微笑,行動上給一個擁抱等。如果家庭條件比較好,家長想進行物質獎勵,也可以設置一些積極性的物質獎,如獎勵文具或一本故事書等。

經典案例:老師,給我一個擁抱

學校開運動會,操場上人聲鼎沸。參賽選手個個摩拳擦掌,啦啦隊成員熱情高漲。班主任宋英老師也來了,他一邊給學生鼓勁,一邊傳授一些競賽訣竅。

突然,一個參加短跑比賽的同學問:“宋老師,如果我們拿不到第一怎么辦?”

宋老師知道,同學們為了這次比賽已經準備了很久,為的就是在今天這一刻為班級爭光。宋老師微笑著說:“只要你們盡了最大的努力,就是拿最后一名,我都給你們頒獎。”

“真的?”同學們齊聲問。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宋老師堅定地說。

“耶!”同學們興奮不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锦市| 深泽县| 东阿县| 余姚市| 姚安县| 平舆县| 蚌埠市| 方山县| 巩义市| 光泽县| 蛟河市| 湛江市| 梧州市| 布拖县| 石景山区| 都江堰市| 驻马店市| 木兰县| 嘉黎县| 西林县| 湖南省| 南汇区| 龙南县| 本溪市| 永平县| 富锦市| 合作市| 贺州市| 阿城市| 施秉县| 五河县| 肇庆市| 乃东县| 吴川市| 皮山县| 顺昌县| 永顺县| 临西县| 会昌县| 婺源县| 错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