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經
- 陳致導讀 陳致 黎漢杰譯注
- 1931字
- 2019-01-04 01:01:15
墉風
本篇導讀
墉,古代國名,殷商國都朝歌以東地區,即今河南省汲縣一帶。周武王滅商之后,在朝歌一帶安置殷商的遺民貴族,很多都分封在邶、墉、衛三國,由商紂王之子武庚統治,并派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監管,古稱“三監”。成王即位后,三監與武庚叛亂,為周公平定,邶、墉二國不復存在,其土其民并入衛國。墉風中的詩,當出自古墉國所在地。
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兩髦
,實維我儀
。之死矢靡它
!母也天只
,不諒人只
!
泛彼柏舟,在彼河側。髧彼兩髦,實維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賞析與點評
《詩經》中有兩篇題為“柏舟”的詩,一在《邶風》,一在《墉風》。在《墉風》中的這一首以女子的口吻,表達了對青年男子的愛慕,以及不被父母認可的痛苦。古人或以為是貞女之詩,其夫早死,女子表達誓不改嫁的忠貞之心。
墻有茨
墻有茨,不可埽也
。中冓之言
,不可道也
。所可道也
,言之丑也。
墻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詳也
。所可詳也,言之長也
。
墻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讀也
。所可讀也,言之辱也
。
賞析與點評
此詩諷刺衛國宮廷淫亂,道德淪喪。古人認為所指即衛宣公之妻宣姜。當然,讀者不必認定所指必為宣姜,可以理解為諷刺當時上層貴族風俗敗壞。
君子偕老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
,如山如河
,象服是宜
。子之不淑
,云如之何
?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
。鬒發如云
,不屑髢也
。玉之瑱也
,象之揥也
,揚且之晳也
。胡然而天也
?胡然而帝也
?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
,蒙彼縐絺
,是紲袢也
。子之清揚,揚且之顏也,展如之人兮
,邦之媛也
!
賞析與點評
從此詩所細致描繪的女子的服飾、地位、容貌,可知其為貴族女子。關于詩的主旨,前人或謂贊美女子的容顏美麗,或謂諷刺衛宣姜貌美卻失德。
桑中
爰采唐矣?沬之鄉矣
。云誰之思
?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
,要我乎上宮
,送我乎淇之上矣
。
爰采麥矣?沬之北矣。云誰之思?美孟弋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沬之東矣
。云誰之思?美孟庸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賞析與點評
這是一首貴族男子歌唱與情人相會的詩篇。后世每以“桑中”形容男女之幽會。
鶉之奔奔
鶉之奔奔,鵲之彊彊
。人之無良
,我以為兄
!
鵲之彊彊,鶉之奔奔。人之無良,我以為君!
賞析與點評
詩人以鵪鶉、喜鵲尚有伴侶,反比自己孤家寡人。從詩意可以看出,作者應該是衛國國君之弟。陳子展以為是衛宣公的庶弟左公子泄或右公子職輩。今人說此詩是女子對男子拋棄自己有感而發的怨抑之詞,未免牽強。后人引用此詩,有時脫離本義,用來形容官場奔競。如王世貞詩“在公慕羔羊,操憲抑奔鶉”即是。
定之方中
定之方中,作于楚宮
。揆之以日
,作于楚室
。樹之榛栗
,椅桐梓漆,爰伐琴桑
。
升彼虛矣,以望楚矣。望楚與堂
,景山與京
。降觀于桑
,卜云其吉
,終焉允臧
。
靈雨既零,命彼倌人
,星言夙駕
,說于桑田
。匪直也人
,秉心塞淵
,
牝三千
。
賞析與點評
此詩寫衛文公重建國家的故事。衛懿公好鶴而亡國,衛文公得齊桓公之助而復國。首章寫文公遷到楚丘,勘察地形,栽種樹木,再造宮室;次章詳寫楚丘的環境,末章寫文公躬力親為,引導百姓農桑畜牧。
蝃
蝃蝀在東,莫之敢指
。女子有行
,遠父母兄弟。
朝于西
,崇朝其雨
。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
乃如之人也,懷昬姻也
。大無信也
,不知命也
!
賞析與點評
古人稱這是淫奔之詩。從詩的口吻來看,是出自貴族婦女,若非衛國的公主,則為嫁入衛國的他國公主,并非如今人所說此詩寫女子勇敢爭取婚姻自由。
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
賞析與點評
這是諷刺統治者廉恥喪盡,連老鼠也不如。此詩在春秋時代已常被引用,如《左傳·襄公二十七年》載齊國的慶忌出使魯國而不知禮,叔孫豹就賦此詩諷刺他。
干旄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
。素絲紕之
,良馬四之
。彼姝者子
,何以畀之
?
孑孑干,在浚之都
。素絲組之,良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
。素絲祝之,良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
賞析與點評
這首詩也是贊美衛文公迎娶他國公主,至城郊親迎。全詩重章疊詠,工整嚴密,由遠及近,章章遞進,頗具詩意。后人或認為這是求賢詩,不似。
載馳
載馳載驅,歸唁衛侯
。驅馬悠悠
,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
,我心則憂
。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視爾不臧
,我思不遠
。
既不我嘉,不能旋濟。視爾不臧,我思不閟
。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女子善懷
,亦各有行
。許人尤之
,眾稚且狂
。
我行其野,芃芃其麥
。控于大邦
,誰因誰極
?大夫君子,無我有尤
。百爾所思
,不如我所之
。
賞析與點評
此詩作者可以確定為許穆夫人,是因好仙鶴而亡國的衛懿公的妹妹,嫁給了許穆公。詩作寫自己聽到衛國已亡,隨即趕到衛國流亡群臣所在的漕邑吊唁,但遇到許國大夫攔阻,許穆夫人乃表明心跡,希望自己能力紓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