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愛的詛咒:圣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冊
- (英)雅基·馬森
- 501字
- 2019-01-03 20:46:52
從哪里獲得認可?
很多人都會在薩曼莎的故事中看到一些自己童年的影子。當獲得的認可不夠時,我們就會上癮般地想要得到它,想盡辦法通過各種途徑尋找它,有時候甚至不加選擇。
心理學先驅卡爾·羅杰斯對“評價源”進行過描述。他所說的“評價源”分為內、外兩種,取決于你是自己評判自己的行動、工作、成就及行為舉止(內評價源),還是受他人評價的影響(外評價源)。
當然,情況各有不同,大部分人是二者兼有之。但我們也不得不面對現實。例如,在外部考試及資格認證的過程中,外評價源的GCSE(普通中學教育證書考試)成績都是F,那么,即使你的內評價源說你是個A級水平的學生,也無濟于事。當今世界,從無窮無盡的各類考試,到個人網站上的分級照片,大量外部評價創造了一種競爭激烈的文化。
但是,也有這樣的可能性:如果你被施了“可愛的詛咒”,那么你的外源會比內源強勢得多。事實上,很多咨詢者都很難感受到任何自我評判或評價。他們已經把這種評判的權力交給了別人,通常這種習慣都源自童年。那時候,一切評判都圍繞著他們做了什么,而不是他們是怎樣的人。這讓我們再次想起有條件的愛,那種情況下,你更傾向于通過自己的行為去獲得別人的愛和重視,而不是憑借本身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