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科學名家名作中的為什么
- 隋國慶
- 906字
- 2019-01-03 23:45:43
歐姆定律為什么遭詆毀?
“歐姆定律”是一個著名的電學定律,它是德國中學教師歐姆在1826年正式提出,并于1827年公開發表的。歐姆因發現這一定律而于1841年獲得英國皇家學會科普利獎章。至今,歐姆定律仍是各國中學物理教科書中的一個重要定律。
自從伏打電池發明以后,科學家對電流現象的觀察和研究更為深入了。德國中學教師歐姆也對電學表示了極大的興趣。
歐姆于1787年3月16日出生于德國的埃朗根。幼年時,歐姆失去了母親,父親是個鎖匠,家境十分困難。1805年,歐姆大學畢業后就到了一所中學擔任教師,以維持生活。
由于歐姆對電學產生了興趣,所以他在教學過程中自制了許多電學儀器和材料,進行了大量的實驗。
在實驗中,歐姆發現對同一個伏打電池,用不同的金屬材料做導線時,所產生的電流強度不一樣。他曾用實驗排列了若干種金屬的導電性,那時他認為銀的導電性最好,而鐵的導電性最差。并且,他還發現電流強度與導線的長度也有關系。于是,他對導體材料進行了深入研究,在研究的基礎上,正式提出了電阻的概念,并發現了電阻定律,即導體的電阻與它的長度成正比,與它的橫截面積成反比,與導體的材料也有關系。
后來,歐姆繼續從事電流強度、導體材料、電動勢之間關系的研究。1826年,歐姆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正式提出了歐姆定律。部分電路的歐姆定律是:導體中的電流強度跟這段導體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全電路的歐姆定律是:電路中的電流強度跟電源的電動勢成正比,跟整個電路的電阻(外電路電阻和電源內電阻)成反比。
歐姆把他的實驗和總結出的規律寫成論文,于1827年發表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論文發表以后,并沒有給歐姆帶來榮譽,反而給他招來詆毀。原來是一些自命不凡的教授認為,歐姆只不過是一個中學教師,做不成大事,還將歐姆的論文說成是空洞的編造。
歐姆對此感到非常氣憤。1829年,他寫信給國王要求公斷,給他的成果一個公正的評價,可最后還是不了了之。
直到1841年,也就是歐姆的論文發表14年后,英國皇家學會發現了歐姆定律的價值,授予歐姆科普利獎章,這才引起德國科學界的重視。1852年,他65歲時才當上慕尼黑大學的教授。
不過后人為了紀念歐姆,將電阻的單位命名為“歐姆”,簡稱“歐”,以紀念這位有著遠大科學抱負的中學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