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牛戰發生在哪里
古代戰爭的作戰方式多種多樣,車戰、巷戰、陸戰、海戰,五花八門。軍隊的形式有步兵、騎兵、水兵等;這里所說的牛戰,在古代也發生過。

布匿戰爭
所謂“牛戰”,就是以牛作為戰爭手段的戰爭。我們都知道,牛是一種力大無比的動物,它們兩角犀利,它們遇見人總是橫沖直撞,讓人看了非常害怕。所以,在人類沒有發明火炮之前,古人就偶爾用牛作武器,也并不讓人感到奇怪。
在西方,早在第二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64-前146年古代羅馬與迦太基之間的3次戰爭,羅馬人稱迦太基人為“布匿”,故名)期間,迦太基大將漢尼拔曾經以牛戰打敗對手而聞名遐邇。根據古代作家們的記載,在公元前218年,漢尼拔(北非古國迦太基名將,軍事家)率軍翻越人煙罕見、坡陡路滑的阿爾卑斯山,出其不意地攻入意大利北部的波河流域。接著,漢尼拔在特列比亞和特拉西美諾湖等戰役中,接連獲得勝利,使羅馬元老院(是一個審議的團體,它是重要的,在羅馬共和與羅馬帝國兩者的政府中)的元老們大為驚恐。于是,羅馬人不得不實施古老的獨裁官制,指定足智多謀的費邊(古羅馬政治家、軍事家,杰出的統帥)為獨裁官。費邊根據漢尼拔作戰時候孤軍深入,缺乏后援的特點,采取小心謹慎和拖延周旋的戰法,為的是消耗漢尼拔的兵力。可是不想費邊的過分謹慎和不想輕易決戰的心理,卻被漢尼拔所利用了,因而創造了西方軍事史上火牛戰的戰例。

坎帕尼亞衛星圖
公元前217年,漢尼拔向南意進軍,打算到那里度過冬天。當他從中部的意大利的坎帕尼亞將戰場轉到阿普利亞時,被羅馬獨裁官費邊堵截在法列爾努斯地區。羅馬官兵控制了所有大小通道的隘口,盡管漢尼拔多次想要上去沖殺,都無法突破羅馬人的陣線。
就在這地勢險惡,危如累卵的情況下,漢尼拔急中生智,化險為夷。他暗自命令士卒四處收集干柴和葡萄藤,然后將它們系在牛角上。那時,漢尼拔軍中有近2000頭牛,多是他們擄掠的戰利品。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漢尼拔命令迦太基士兵把牛偷偷地趕到山腳下,然后點燃牛角上的干柴和葡萄藤,再將牛趕上了山。就在那一剎那間,火光驟起,群牛開始在那里狂奔。把守通道的羅馬士兵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景象,都感到非常吃驚,他們生怕自己被圍困,在慌亂中,只能將把守的陣地拋棄了。安營在通道附近山岡上的費邊,雖然聽到了軍隊中的喧鬧聲,望見了火光,但他并不愿意夜戰,他們驚恐遭到伏擊,便命令按兵不動。于是漢尼拔沒有傷到自己的一兵一卒,就將全軍連同戰利品帶過了通道,從而智勝了費邊大將軍,順利抵達自己的目的地——阿普利亞(意大利東南部)。

田單的火牛陣
比漢尼拔的牛戰更早和更高超的牛戰,在我國的史書上也有過記載。那是戰國時代齊將田單的火牛戰。公元前279年,田單帶領軍隊慢慢地靠近即墨城準備抗擊燕軍。就在這大兵壓境的緊急關頭,田單先使反間計,激發了自己的軍民誓死戰斗的決心,燕軍中計后,殺了很多齊國的俘虜,這行為讓即墨人感到非常憤怒。全城上下的人都想馬上出戰。然后田單收集了城中的上千頭牛,給它們披上紅色的織物,身上畫著五彩的龍紋,并將尖刀系在牛角上,將蘆葦扎在牛尾上,再把油脂灌在蘆葦里面。等到黑夜的時候,田單命令士卒將蘆葦的末端用火點燃,然后命自己的士兵將城墻鑿開,他們將牛放出城;他還讓五千名壯士手里拿上武器,隨后一起上去沖殺。當牛尾上面的火燒起來的時候,這些驚牛會直奔向燕軍。燕軍只見遠處有火光閃耀,龍紋跳動著起舞。燕軍們以為天兵下凡了,它們感到驚慌失措,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就遭到牛的撞殺,死傷無數。齊兵乘機開始追擊,而城中的百姓們,甚至是老人小孩也全都站在那里大喊著為自己的軍隊助威,他們的喊聲驚天動地,燕軍聽到了全都嚇破了膽子,全都倉皇敗走。
比較一下,漢尼拔和田單的牛戰有某些相似的地方。首先,這兩場牛戰,都是在受到敵軍進攻的時候,采取的以攻為守的戰法;其次,漢尼拔和田單都采用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作戰原則,從而贏得了戰術上的勝利。
然而,這兩場牛戰仍然有明顯的不同。漢尼拔到異國去打仗,靠著自己的一己力量在那里孤軍搏擊。他的勝利靠的是軍事家的膽略和對敵人的正確判斷;而齊將田單抗拒著燕軍,保衛著自己的國家和子民,這種愛國熱情讓舉國上下的人同仇敵愾。田單以城為據點,作戰條件比漢尼拔的要優越,所以在牛戰的設計上,前者比后者更加周詳細密。漢尼拔的牛戰,目的在迷惑自己的敵人,用調虎離山之計來打擊敵人,所以他們故意將干柴、葡萄藤系在牛角上,當葡萄藤被點燃以后,牛角開始發熱,把這些牛熱得開始滿山亂跑。田單則沒有用這種辦法,他將蘆葦灌上了油脂系在牛的尾巴上,將士兵的刀系在了牛角上,在牛尾上面將蘆葦點燃以后,有使牛前沖的制導作用;將刀系在牛角上面,則可充分殺傷敵人。此外,田單更重視精神戰勝法。他給牛披上五彩的龍衣,讓對方感覺就像天上降了神師,用以迷惑對方。在利用宗教迷信的同時,田單還動員男女老少,擊銅為聲,鼓噪助威,從而進一步造成敵人精神上的錯亂。田單的這種心理戰法,不愧為中國古代戰爭的一大創舉。
鑒于田單的牛戰比漢尼拔的牛戰早62年,我們可以認為,世界上最早的牛戰當是中國的田單的牛戰。

克里特島
可是,有一種傳說認為,克里特(克里特島位于希臘本土以南130千米的地中海上,愛琴海以南,面積8236平方千米,是希臘最大的島嶼)的米諾斯王同雅典進行戰爭,當雙方停戰以后,由于米諾斯國王的兒子安德羅·杰奧斯在阿提卡(希臘中東部區名,南和東瀕愛琴海)被謀殺,所以在議和條件中規定,雅典每年需向米諾斯王宮進獻童男和少女作為貢品,這些人貢均獻給了米諾斯牛。最后,雅典王子提秀斯自愿做人貢(另一說法是米諾斯王要求的),來到克里特殺死了米諾斯牛,從而使雅典擺脫了可怕的人貢。考古發掘表明,在克里特島克諾索斯王宮的壁畫上有引入人勝的斗牛場面,這些體格勻稱的、靈巧的男女賣藝人在憤怒的牛頭上翻著筋斗。這種流行于公元前2000年的克里特島的斗牛場面,不正是米諾斯牛故事的佐證嗎?人們不禁要問,古代最早的牛戰會不會發生在克里特島呢?會不會在世界其他地區有比中國田單的牛戰更早的牛戰呢?要解開這個謎,我們還有待新的證據。

愛琴海衛星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