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血管外科常用檢查及護理

第一節 概述

血管外科的檢查技術經歷了從一般物理檢查方法,發展到現代血管造影技術及各種無創傷血管檢查技術的歷史發展過程。近年來,無創傷檢查技術如多普勒超聲、CTA、MRI和MRA等的發展與普及,對血管疾病的診斷、治療及隨訪監測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血管外科檢查包括??茩z查方法、影像學檢查及實驗室檢查。護士了解各項檢查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項,有助于做好各項檢查前后的護理。

一、血管外科??茩z查護理

隨著科學技術發展,各種先進的檢查設備不斷推陳出新,但是??茩z查是醫護人員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為周圍血管疾病的初步診斷提供了依據。血管外科專科檢查包括物理檢查方法、動脈系統和靜脈系統的檢查方法。經過詳細的檢查,在作出初步判斷的基礎上,有目的地選擇有關的檢測方法,以便進一步明確診斷。護士給予適當的護理配合,有利于檢查的順利進行。包括:心理護理、環境護理、體位護理、病情觀察、規范檢查手法、保護性醫療護理。

二、影像學檢查護理

影像學檢查為周圍血管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因此,也成為血管外科常用的檢查方法。包括多普勒超聲、CTA、MRI和MRA、放射核素造影和X線血管造影等方法。其中X線血管造影為有創性檢查,其余為無創性檢查。在檢查前后為病人提供良好的護理,以消除病人的緊張恐懼心理,提高檢查質量。包括:心理護理、做好碘過敏試驗、皮膚準備、禁食、病情觀察、CT和CTA檢查護理、MRI和MRA檢查護理、DSA檢查護理。

三、實驗室檢查護理

實驗診斷學的迅速發展,為臨床提供了更多的診斷方法和監測手段。實驗室檢查包括血液學檢查和血液流變學檢查。血液學檢查主要用于評估病人術前血液機能狀態、各種藥物治療的監控和療效評價及各種血管手術后機體血液機能狀態的監測,如出凝血時間測定、D-二聚體檢測等。血液流變學是指血液的流動性、黏度、凝固性和紅細胞的變形性,如血沉。在血管外科的多種疾病中,都是在各種原因引起的血液流變學異常改變的基礎上發生的。檢測血液流變學的變化對周圍血管疾病的診斷、病因的判斷、治療及對預后的估計都有重要意義。護士在標本采集的過程中,掌握正確的方法,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干擾因素,以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包括:心理護理、評估病史、掌握采血時間、避免醫源性損傷、采集標本注意事項。

第二節 習題集

一、選擇題

(一)單項選擇題

1.在同一個體對稱部位的正常情況下,溫差不應超過多少度

A.1℃

B.2℃

C.3℃

D.4℃

E.5℃

2.一般來說,靜脈系統淤血高壓所引起的皮膚顏色改變為

A.蒼白色

B.紅色

C.發紺

D.紅白相間

E.黑色

3.關于踝肱指數(ABI)測定敘述錯誤的是

A.正常時踝肱指數≥0.97

B.間歇性跛行的病人踝肱指數在0.5~0.8之間

C.靜息痛時踝肱指數低于0.5

D.肢體壞疽時低于0.1

E.踝肱指數低于0.97一定存在下肢缺血

4.踝肱指數(ABI)的正常值接近

A.0.1

B.0.5

C.1.0

D.1.5

E.2.0

5.動脈缺血引起病人靜息痛時,踝肱指數(ABI)的值一般低于

A.0.1

B.0.5

C.1.0

D.1.5

E.2.0

6.讓病人站立,用止血帶扎在腹股溝下方,囑病人下蹲或踢腿10余次,如曲張靜脈有所增加或下肢墜脹感,該試驗說明

A.深靜脈通暢

B.淺靜脈不通暢

C.深靜脈不通暢

D.淺靜脈通暢

E.深、淺靜脈都不通暢

7.先觀察一原先癟陷的靜脈,經動脈供血后靜脈充盈的速度,來判斷動脈供血情況的試驗稱為

A.Buerger試驗

B.靜脈充盈時間試驗

C.尺動脈通暢試驗

D.Pratt test

E.指壓試驗

8.靜脈充盈時間試驗時,當雙側足背靜脈充盈時間在1~3min之間,說明

A.輕度供血不足

B.中度供血不足

C.嚴重供血不足

D.靜脈回流受阻

E.沒有臨床意義

9.病人仰臥伸直膝關節,檢查者手握患肢足部,用力使足背屈,牽拉腓腸肌。若產生疼痛,則為陽性,稱為

A.尼霍夫氏征

B.肢體抬高試驗

C.霍曼氏征

D.大隱靜脈瓣膜功能試驗

E.交通靜脈瓣膜功能試驗

10.在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病人中,下列哪項檢查是沒必要的

A.血管彩色多普勒

B.MRA

C.ECT

D.下肢深靜脈造影

E.出凝血時間測定

11.評判下肢深靜脈血栓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異性和精確性的檢查是

A.彩色多普勒超聲

B.MRA

C.CTA

D.ECT

E.下肢深靜脈造影

12.國際標準化比值(INR)是監測口服抗凝藥(如華法林)的常用指標。INR值范圍在多少之間,用藥較為安全有效

A.1.0~2.0

B.2.0~3.0

C.3.0~4.0

D.4.0~5.0

E.5.0~6.0

13.國際標準化比值(INR)是監測口服抗凝藥(如華法林)的常用指標。如果INR小于2.0,則應將華法林劑量

A.減量

B.增量

C.不變

D.停止服用

E.再次復查INR后調整劑量

14.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及肺栓塞診斷很有價值的檢查方法是

A.CTA

B.MRI

C.MRA

D.ECT

E.DSA

15.能顯示血管瘤病變范圍以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的檢查方法是

A.CTA

B.MRI

C.MRA

D.ECT

E.DSA

16.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測定的意義敘述不正確的是

A.主要作為溶栓治療中有效的觀察指標

B.是外源性凝血系統的篩選試驗之一

C.超過正常對照值3s作為異常

D.PT延長見于血液循環中有抗凝物質

E.PT縮短見于高凝狀態、血栓性疾病等

17.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測定較正常對照值延長時間超過多少以上時才有病理意義

A.6s

B.7s

C.8s

D.9s

E.10s

(二)多項選擇題

1.血管外科檢查包括

A.專科檢查

B.影像學檢查

C.實驗室檢查

D.動脈系統檢查

E.靜脈系統檢查

2.下列哪些方法用來對動脈缺血程度進行初步判斷

A.皮膚溫度檢查

B.跛行時間和距離試驗

C.血管雜音檢查

D.皮膚顏色檢查

E.指壓試驗

3.血管外科動脈系統的檢查方法包括

A.Buerger's試驗

B.周圍動脈搏動檢查

C.Pratt test

D.指壓試驗

E.跛行時間和距離試驗

4.血管外科靜脈系統的檢查方法包括

A.深靜脈通暢試驗

B.交通靜脈瓣膜功能試驗

C.大隱靜脈瓣膜功能試驗

D.小隱靜脈瓣膜功能試驗

E.淺靜脈檢查

5.淺靜脈曲張可見于下列哪些疾病

A.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B.布-加綜合征

C.深靜脈血栓形成

D.動靜脈瘺

E.動脈栓塞

6.皮膚的營養障礙性病變包括

A.皮膚瘙癢

B.色素沉著

C.皮炎

D.濕疹

E.潰瘍

7.病人左足第二趾處潰瘍,其可能病因有

A.糖尿病足

B.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C.動脈栓塞

D.動脈硬化閉塞癥

E.大隱靜脈曲張

8.哪些疾病可能導致病人下肢出現潰瘍

A.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

B.深靜脈血栓形成

C.糖尿病

D.下肢靜脈曲張

E.下肢的脈管炎

9.哪些體征可以提示有深靜脈血栓的可能

A.霍曼氏征

B.深靜脈通暢試驗

C.交通靜脈瓣功能試驗

D.尼霍夫氏征

E.大隱靜脈瓣膜功能試驗

10.通常用來檢測靜脈瓣膜功能不全的方法有哪些

A.深靜脈通暢試驗

B.交通靜脈瓣膜功能試驗

C.大隱靜脈瓣膜功能試驗

D.靜脈充盈時間試驗

E.小隱靜脈瓣膜功能試驗

11.哪些檢查有助于區分動脈與靜脈疾病

A.彩色多普勒超聲

B.MRI和MRA

C.病人營養狀況

D.ABI測定

E.以上都對

12.CTA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于下列哪些血管疾病的診斷

A.腹主動脈瘤

B.主動脈夾層

C.多發性大動脈炎

D.動脈硬化性閉塞癥

E.下肢靜脈曲張

13.MRA在臨床上主要用于下列哪些血管疾病的診斷

A.動脈栓塞

B.主動脈夾層

C.深靜脈血栓形成

D.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E.動靜脈瘺

14.MRI和MRA檢查的注意事項包括

A.安裝有心臟起搏器者絕對禁止做此檢查

B.體內有金屬如假肢、彈片、固定用鋼板等不可進行檢查

C.摘除隨身攜帶的磁性物體如磁卡、磁盤、手機等

D.可隨身攜帶金屬物品如手表、耳環、戒指、項鏈、金屬義齒、眼鏡等

E.行盆腔檢查的病人需保留尿液,充盈膀胱。

15.有關DSA檢查護理包括

A.檢查前詢問受檢者有無禁忌證

B.病人腹股溝穿刺點以砂袋壓迫6~8h

C.穿刺側肢體制動12h

D.觀察穿刺側肢體遠端的皮膚色澤、皮溫、足背動脈搏動情況

E.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生并處理

16.血管外在抗凝溶栓治療過程中,下列哪些指標會發生變化

A.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測定

B.血漿凝血酶原時間

C.活化凝血時間

D.凝血時間測定

E.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

17.臨床上常用于肝素抗凝治療的監測指標有

A.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

B.國際標準化比值(INR)

C.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

D.D-二聚體

E.活化凝血時間(ACT)

18.關于活化凝血時間(ACT)描述正確的是

A.它是外源性凝血系統的一種篩選試驗

B.它是監測體外循環肝素用量的常用指標之一

C.參考值為1.70 ±0.76min

D.在肝素化后使ACT保持在450~600s為宜

E.在肝素中和后ACT應小于130s

19.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FDP)升高可見于

A.原發性纖溶亢進時

B.高凝狀態

C.肝素增多

D.靜脈血栓

E.溶栓治療

20.關于D-二聚體描述正確的是

A.它是D-二聚體是交聯纖維蛋白降解中的一個特征性產物,

B.參考值為陽性

C.在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等疾病中升高

D.陳舊性血栓病人血漿中D-二聚體不升高

E.可作為溶栓治療中有效的觀察指標

21.全血黏度增高可見于下列哪些疾病

A.腦血栓

B.腦梗死

C.高血壓

D.外周動脈疾病

E.糖尿病

二、填空題

1.血管外科的物理檢查方法主要包括______、______、潰瘍、肢體和腫塊的檢查。

2.皮膚色澤改變主要______由供血不足、舒縮失常,以及______淤血、高壓所引起。

3.病態的皮色分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種。

4.急性動脈栓塞時,在肢體的正常皮膚溫度與皮膚溫度降低的交界處,??筛杏X到驟然改變的______,它的平面要比實際栓塞平面約______的距離。

5.靜脈性潰瘍是指在______引起的慢性潰瘍,好發于______。

6.______陽性,是小腿部肌肉靜脈叢或下肢深部靜脈血栓形成的體征,也稱腓腸肌牽拉疼痛陽性試驗。

7.跛行時間和距離試驗可觀察下肢肌肉的動脈血液供應情況。動脈供血愈差,疼痛發生以前的行走時間和距離也愈______。

8.放射核素造影其基本原理是利用______作用,放射性核素經靜脈注入人體后,因其發射出______射線,故可在體外利用核醫學探測儀器、γ照相機或SPECT追蹤示蹤劑所到部位,判斷血管系統的病變。

9.DSA檢查完畢后,病人腹股溝穿刺點以砂袋壓迫______小時,壓力以不影響______為宜。

10.實驗室檢查時,標本的采集應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干擾因素,以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最好在病人______狀態下及______采血。

11.采集標本時應注意在采血過程中勿使血液產生______或出現______。

三、判斷改錯題

1.正常人一定都可以摸到足背動脈。

2.Buerger試驗時病人的皮膚蒼白程度與缺血程度成正比。

3.安裝有心臟起搏器者可以做MRI。

4.行DSA的病人在護理中要注意觀察病人的足背動脈搏動情況。

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測定是外源性凝血系統較為敏感和常用的篩選試驗。

6.全血黏度與紅細胞壓積(HCT)成反比,即紅細胞壓積越高,全血黏度越低。

四、名詞解釋

1.指壓試驗 2.踝肱指數 3.肢體抬高試驗 4.跛行時間 5.大隱靜脈瓣膜功能試驗6.交通靜脈瓣膜功能試驗 7.深靜脈通暢試驗 8.霍曼氏征 9.尼霍夫氏征 10.血液流變學

五、簡答題

1.血管外科的物理檢查方法包括哪些?

2.血管外科的動脈系統檢查方法主要包括哪些?

3.通過病人的跛行距離如何對動脈缺血程度進行初步判斷?

4.簡述踝肱指數的測定方法及意義。

5.血管外科的靜脈系統檢查方法主要包括哪些?

6.簡述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在血管外科中的應用。

7.CTA在血管外科中的應用如何?

8.MRI和MRA在血管外科中的應用如何?

9.放射核素造影(ECT)在血管外科中的應用如何?

10.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在血管外科中的應用如何?

11.血管外科病人行CT和CTA檢查如何護理?

12.血管外科病人行MRI和MRA檢查有哪些注意事項?

13.血管外科病人行DSA檢查如何護理?

14.采集標本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六、論述題

血管外科專科檢查護理有哪些?

第三節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一)單項選擇題

1.B 2.C 3.E 4.C 5.B 6.C 7.B 8.C 9.C 10.B 11.A 12.B 13.E 14.D 15.B 16.A 17.E

(二)多項選擇題

1.ABC 2.ABDE 3.ABCE 4.ABCDE 5.BCD 6.ABCDE 7.ABCD 8.ABCDE 9.AD 10.BC 11.ABD 12.ABCD 13.ABDE 14.ABCE 15.ABCDE 16.ABCDE 17.ABCE 18.BCDE 19.ABDE 20.ACDE 21.ABCDE

二、填空題

1.皮膚顏色皮膚溫度 2.動脈 靜脈系統 3.發紅 發紺 蒼白 4.變溫帶 低一掌 5.靜脈回流障礙、足靴區 6.霍曼氏征 7.短 8.核素的示蹤γ 9.6~8 遠端血運 10.安靜 空腹時 11.泡沫 凝血

三、判斷改錯題

1.(×)

改:正常人不一定都可以摸到足背動脈。

2.(√)

3.(×)

改:安裝有心臟起搏器者絕對禁止做MRI,防止MRI干擾致心臟停搏。

4.(√)

5.(×)

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測定是內源性凝血系統較為敏感和常用的篩選試驗。

6.(×)

改:全血黏度與紅細胞壓積成正比,即紅細胞壓積越高,全血黏度越高。

四、名詞解釋

1.指壓試驗可觀察毛細血管充盈情況。用手指壓迫皮膚或指甲片刻,壓迫時局部蒼白、松開后應迅速恢復。動脈供血不全時,恢復時間延長。若指壓后顏色不變,提示局部已發生不可逆的病變,可能發生壞死。

2.踝肱指數是踝部動脈收縮壓與肱動脈收縮壓的比值??商崾净贾珓用}病變的嚴重程度。

3.又稱Buerger test,方法是:病人平臥,抬高患肢70°~80°,持續60s,若出現麻木、疼痛、蒼白或蠟黃色者為陽性,提示動脈供血不足。再讓病人下肢自然下垂于床緣以下,正常人皮膚色澤可在10s內恢復正常,若超過45s,且皮膚色澤不均勻,進一步提示病人存在動脈供血障礙。

4.從開始到病人因疼痛的劇烈程度迫使不能繼續行走的一段時間,稱跛行時間。

5.大隱靜脈瓣膜功能試驗是指病人仰臥,抬高患肢,使曲張靜脈空虛,在腹股溝下方扎止血帶,壓迫大隱靜脈,阻止血液倒流,然后讓病人站立,30s后放開止血帶,觀察大隱靜脈的充盈情況。在放開止血帶前,大隱靜脈萎癟,當放開止血帶后,大隱靜脈立即自上而下充盈,則表示大隱靜脈瓣膜關閉不全,而大隱靜脈與深靜脈之間的交通支靜脈瓣膜功能正常;在放開止血帶前,大隱靜脈已部分充盈曲張,當放開止血帶后,充盈曲張更為明顯,則表示大隱靜脈瓣膜與深靜脈間的交通支靜脈瓣膜功能均不全;在放開止血帶前,大隱靜脈即有充盈曲張,當放開止血帶后,靜脈充盈曲張并未加重,則表示大隱靜脈與深靜脈間的交通支靜脈瓣膜功能不全,而大隱靜脈瓣膜功能正常。

6.交通靜脈瓣膜功能試驗是專門用于檢測交通靜脈瓣膜功能。病人仰臥,抬高下肢,使充盈淺靜脈空虛,在卵圓窩處扎止血帶,先從足趾向上至腘窩處縛纏第一根彈性繃帶,再自止血帶處向下扎第二根彈性繃帶,讓病人站立,一邊向下解開第一根彈性繃帶,一邊向下繼續纏縛第二根彈性繃帶,在兩根繃帶之間的間隙內出現任何曲張靜脈,即意味著該處有功能不全的交通靜脈,這樣可以發現和標記任何瓣膜功能不全的交通靜脈。

7.深靜脈通暢試驗又稱踢腿試驗。囑病人站立,用止血帶在腹股溝下方壓迫大隱靜脈,曲張的靜脈充盈后,病人迅速用力伸展膝部10~20次,以促進下肢血液從深靜脈系統回流,如充盈的曲張靜脈迅速消失或明顯減輕,且無下肢墜脹感時,即表示深層靜脈通暢且交通支靜脈完好。反之,曲張靜脈有所增加和下肢墜脹不適,即為深層靜脈栓塞的表現。

8.霍曼氏征是指病人仰臥伸直膝關節,檢查者手握患肢足部,用力使足背屈,牽拉腓腸肌。若產生疼痛,為陽性,是小腿部肌肉靜脈叢或下肢深部靜脈血栓形成的體征,也稱腓腸肌牽拉疼陽性。

9.尼霍夫氏征是指病人仰臥屈膝,檢查者用手指擠壓腓腸肌,若有增厚、浸潤感或壓疼,為陽性,是小腿肌肉靜脈叢或下肢深靜脈栓形成的體征,也稱腓腸肌壓疼陽性。

10.血液流變學是指血液的流動性、黏度、凝固性和紅細胞的變形性。

五、簡答題

1.答:包括皮膚顏色的檢查,皮膚顏色主要由動靜脈通暢情況及血液氧合程度來決定。觀察皮膚顏色的改變,應盡量在適宜溫度、自然光線下檢查;皮膚溫度的檢查,皮膚的溫度取決于通過皮膚的血流量,血流量與皮膚溫度呈正比關系;潰瘍的檢查,動脈性潰瘍常由于供血不足引起的慢性潰瘍,多發生在肢端。靜脈性潰瘍是指靜脈回流障礙引起的慢性潰瘍,好發于足靴區;肢體的檢查,主要觀察肢體有無腫脹,其次包括有無萎縮、增長、增粗和局限性隆起等;腫塊的檢查,腫塊主要包括搏動性和非搏動性腫塊。

2.答:血管外科的動脈系統方法主要包括周圍動脈搏動檢查、血管雜音的檢查、指壓試驗、跛行時間和距離試驗、肢體抬高試驗(Buerger試驗)、尺動脈通暢試驗、靜脈充盈時間試驗及踝肱指數測定。

3.答:①輕度阻塞:行走一定時間后,產生疼痛,但在繼續行走時疼痛反而消失??赡苁怯捎诰植拷M織產生的代謝物促使血管舒張,血循環增加,疼痛暫時緩解。②中度阻塞:疼痛一旦出現,便持續存在,直至停止行走。即使有局部血管舒張,仍不能滿足運動時肌肉血液供應的需要。③嚴重阻塞:稍事行走,即產生劇烈疼痛,被迫止步不前。

4.答:測定方法:應用12cm ×40cm的氣囊袖帶置于雙側踝部、上臂,用多普勒聽診器測取足背或脛前、脛后以及肱動脈壓,兩者之比即為踝肱指數,踝肱指數可提示患肢動脈病變的嚴重程度。正常時踝肱指數≥0.97。一般來講,間歇性跛行的病人踝肱指數在0.5 ~0.8之間,靜息痛時踝肱指數低于0.5,肢體壞疽時低于0.1。

5.答:血管外科的靜脈系統方法主要包括皮下淺靜脈的檢查、霍曼氏征、尼霍夫氏征、大隱靜脈瓣膜功能試驗、交通靜脈瓣膜功能試驗及深靜脈通暢試驗。

6.答: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可用于了解正常動脈的血流動力學模式對病變的存在及其狹窄程度,也可用于動脈重建或血管腔內治療后隨訪,如腹主動脈瘤人工血管重建或腔內隔絕術后療效、腔靜脈濾器置入術后等的觀察。此外,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評判下肢深靜脈血栓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異性和精確性。

7.答:CTA是在螺旋CT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非損傷性血管造影技術。可以清楚地顯示血管的橫斷面,血管壁、血栓和動脈粥樣鈣化以及血管腔有無狹窄或瘤樣變化,在臨床上廣泛用于多發性大動脈炎、腹主動脈瘤、主動脈夾層、動脈硬化性閉塞癥等血管疾病的診斷。

8.答:MRI和MRA對顯示血管的正常解剖和血管疾病的病理解剖有特殊價值。MRI能顯示血管瘤病變范圍以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MRA主要用于大動脈及周圍血管疾病的診斷,如主動脈夾層、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動靜脈瘺等疾病的診斷。

9.答:ECT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核素的示蹤作用,放射性核素經靜脈注入人體后,因其發射出γ射線,故可在體外利用核醫學探測儀器、γ照相機或SPECT追蹤示蹤劑所到部位,判斷血管系統的病變,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及肺栓塞診斷很有價值。

10.答: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包括動脈造影和靜脈造影。動脈造影檢查適用于各種血管性疾病的診斷,如動脈硬化性閉塞癥、大動脈炎、動脈瘤、血管瘤、動脈內血栓形成或栓塞、動靜脈畸形以及動脈外傷等;術前了解病變的性質、形態及部位,術后評價治療效果。靜脈造影是檢查靜脈系統病變最可靠的方法,可用于了解深靜脈回流是否通暢以及觀察深靜脈的瓣膜功能。

11.答:CT和CTA檢查的護理:檢查前備齊相關X線片、B超及有關檢查結果,最好有家屬陪同,危重者需專人護送。檢查時配合取適當體位,檢查過程中不可亂動,以準確定位,對不合作者或患兒應酌情使用鎮靜劑。檢查后可正常進食。

12.答:檢查前詢問受檢者有無禁忌證。安裝有心臟起搏器者絕對禁做,防止MRI干擾致心臟停搏。體內有金屬如假肢、彈片、人工瓣膜、固定用鋼板、螺釘、人工股骨頭等,也不可進行檢查,因金屬物移動可損害重要臟器和大血管,如位于受檢部位時,可產生偽影。摘除隨身攜帶的金屬物品(如手表、耳環、戒指、項鏈、鑰匙、金屬義齒、眼鏡等),以及磁性物體(如磁卡、磁盤、手機等),以防干擾結果和損壞所攜帶的物品。檢查前備齊X線片、CT或B超結果及相關資料,危重病人需有醫護人員陪同。患兒及不合作者需鎮靜后方可檢查。行盆腔檢查的病人需保留尿液,充盈膀胱。因檢查時間長(一般需30min),檢查艙內有噪聲,需病人密切合作,指導其勿緊張,受檢過程中全身放松,平靜呼吸,不移動身體,以免影響診斷結果。

13.答:DSA檢查的護理:檢查前詢問受檢者有無禁忌證。有造影劑過敏史者,嚴重的心、肝、腎功能衰竭者,嚴重的凝血功能障礙或正在抗凝治療中,妊娠3個月以內者禁忌做此檢查。檢查前備齊相關物品。檢查完畢回病房后,病人腹股溝穿刺點以砂袋壓迫6~8h,壓力以不影響遠端血運為宜。穿刺側肢體制動12h,平臥24h。觀察穿刺部位傷口敷料有無滲血、滲液,以及穿刺側肢體遠端的皮膚色澤、皮溫、足背動脈搏動情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生并處理。

14.答:在采血過程中勿使血液產生泡沫或出現凝血,標本采集成功后立即注入適宜的試管內,需抗凝的,應使血液與抗凝劑混合均勻,但避免用力搖動。血標本要及時送檢,以免影響檢驗結果。

六、論述題

答:

1.心理護理:檢查前與病人多溝通,詳細講解檢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項,消除病人的顧慮,并能在檢查過程中積極配合。

2.環境護理:檢查盡量在自然光線下進行,冬季關好門窗,盡量減少暴露時間,避免著涼,避免室溫低引起血管痙攣,加重病情。

3.體位護理:一般采取平臥位,頸部或上肢的檢查采取坐位,特殊檢查時則根據需要采取適當體位。

4.病情觀察:檢查時要密切觀察病人生命體征變化,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并做好急救護理。

5.檢查手法:檢查時嚴格按照操作步驟進行,動作規范、嫻熟,手法輕巧,避免加重病人損傷。

6.做好保護性醫療護理:對異性病人做檢查時要有家屬陪同。檢查病人的敏感部位時要征得病人的同意,并注意保護病人的隱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东新区| 汉源县| 斗六市| 铜梁县| 本溪| 松滋市| 鄂托克旗| 资源县| 通州区| 洪湖市| 吉木乃县| 九江市| 汉阴县| 梨树县| 上虞市| 兰考县| 贵港市| 全南县| 高淳县| 都江堰市| 巴马| 中宁县| 汽车| 滦南县| 临潭县| 灌阳县| 梨树县| 聂拉木县| 上林县| 清水河县| 南郑县| 辉南县| 九江市| 渝北区| 米易县| 洛浦县| 安图县| 叙永县| 邢台市| 松滋市| 云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