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兒常見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 程志忠 田琳 汪洪主編
- 612字
- 2019-01-03 23:43:25
第九節 新生兒頭顱血腫
頭顱血腫屬產傷,是分娩過程中因機械因素對胎兒或新生兒造成的損傷。多由于胎位不正、頭盆不稱,使用胎頭吸引術、或產鉗助導致骨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積留在骨膜下所致。
血腫部位以頭頂部多見,枕、顳、額部少見,常為一側性,少數為雙側。血腫在生后數小時至數天逐漸增大,因顱縫處骨膜與骨粘連緊密,故血腫不超越骨縫,邊界清楚,觸之有波動感,其表面皮膚顏色正常。如由產鉗牽拉或胎頭吸引所致,皮膚常有潰破或呈紫紅色。血腫機化后變硬,常需6~8周始吸收。血腫大者常致黃疸加重及貧血,嚴重者甚至可發生膽紅素腦病。
頭顱血腫應注意與下列疾病鑒別:①先鋒頭,又稱產瘤,是由于分娩時頭皮循環受壓,血管通透性改變及淋巴回流受阻引起的皮下水腫,多發生在頭先露部位,出生時即可發現,腫塊邊界不清、不受骨縫限制,頭皮紅腫、柔軟、壓之凹陷、無波動感,出生2~3天即消失。有時與血腫并存,待頭皮水腫消退后才顯出血腫。②帽狀腱膜下出血,出血發生在頭顱帽狀腱膜與骨膜之間的疏松組織內,因無骨縫限制,故出血量多,易于擴散。頭顱外觀呈廣泛性腫脹,有波動感,但可超過骨縫。出血量大者,眼瞼、耳后和頸部皮下可見紫紅色淤斑??沙霈F貧血、甚至休克,亦可有高膽紅素血癥。
血腫小者不需治療;大血腫伴中度以上高膽紅素血癥者,應在嚴格無菌操作下抽吸血腫,并加壓包扎2~3天,以避免膽紅素腦病發生。同時注射維生素K1治療。帽狀腱膜下出血伴嚴重貧血者應給予輸血治療。
(周小翠 陶旭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