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統辨識及其在水電能源中的應用
- 張勇傳主編
- 899字
- 2019-01-04 00:39:13
前言
水電能源系統受自然、人類社會活動和經濟活動的影響,反過來又影響人們的社會經濟活動,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水電能源系統辨識理論和方法的研究一直非常活躍,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還沒有完全解決。如Masse、Little等人最早把優化概念引入水庫調度,使用隨機動態方法研究水庫優化調度;我國水電設計系統近年提出了用判別系數和調度圖結合的方法進行水電站群的徑流補償調節,一些勘測設計院皆用這種方法進行徑流補償調節的計算;等等。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新的理論方法的不斷涌現,水電能源系統辨識理論和方法也在不斷地發展。本書主要介紹在水電能源系統辨識理論和方法研究方面業已取得的成果和我們最近的研究成果。
本書前兩章綜合介紹了經典的系統辨識理論方法,及其在水電系統中的應用,內容包括:確定水庫調度函數的回歸分析方法、入庫徑流的Markov描述、線性平穩時間序列模型、非線性時間序列模型和卡爾曼濾波模型;后五章主要介紹了我們近期結合工程和科研的一些研究成果,內容包括:水庫系統的辨識型優化調度理論、梯級水庫能量的增益轉換、單庫和梯級水庫的非線性實時調度函數建立、洪水的分類預測與調度、神經網絡和混沌理論徑流、負荷預報模型。
本書以清江水布埡—隔河巖—高壩洲梯級水庫系統、長江三峽工程防洪系統的研究工作為背景,立足于解決水電能源系統實際問題,力求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基本理論力求嚴格、準確,對于工程實際問題,一般不會嚴格滿足理論假設或很難驗證滿足某些理論假設,我們以滿足實際需要為準則,采取抓住其主要特點和性質,適當、合理地引入某些假設,以使其符合相應的理論,從而解決實際問題。對同一問題,我們有時采用不同的理論和方法來處理,可能得到不同的結果,目的是使讀者從不同的方面受到一些啟示。
本書由張勇傳主編,參加編寫的有李承軍、周曉陽、蔣傳文,權先璋協助統稿。本書得到華中科技大學水電學院的領導和專家教授的關心和大力支持,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的領導、編輯在編輯出版過程中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
書中有些內容是我們初步研究的結果,可能還不是很成熟,有待進一步研究完善。限于作者水平,書中存在的不當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張勇傳
2007年10月8日